汉字的形、音、义
- 格式:ppt
- 大小:9.07 MB
- 文档页数:31
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特点参考答案: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它不是直接表示音素或音节的字母而是用不一样笔画构成的很多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从而代表了语素的声音。
详解一:1,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一字一音一义。
2,汉字是可拆分的,因为大多数汉字是由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
这就构成了汉语里特有的字谜与对联等艺术形式。
3,汉字是方块字,方方正正。
反映了国人重正统的思维特点。
详解二:1、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历史,对周边国家影响巨大,是其它文字的母字,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
3、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必须的理据,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表意性。
1/ 54、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汉语的音节,用整个字形跟语音相联系,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5、具有必须的超时空性,在不一样的方言区有不一样的读音,但字义基本相同,故不一样方言区可利用汉字互相理解对方。
6、汉字由最原始的石刻字符,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构成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现代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善,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相关阅读:文字发展有三个阶段,象形文字、形意文字、字母文字。
汉字属于第二个阶段形意文字,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字母文字属于第三个阶段,比汉字高一个阶段。
作为形意文字,汉字的特点是,其单字表意,也就是说看见一个字,也许你不明白这个字该怎样读,但你很可能经过汉字的几种构成方法,猜到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而作为字母文字,也叫拼音文字,其主要特点是,文字表音,也就是说一个单词,也许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你能够根据字母组合,拼出这个单词的读音。
就构成来说,字母文字比汉字简单,然而却缺乏汉字的纽带作用。
2/ 5据语言学家研究,面积和中国差不多的欧洲,之所以很少有统一的时候,和其采用的字母文字是分不开的。
1、形态2、量词3、同源词、语转词4汉语的形、音、义的关系王力《同源字论》一:“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
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
” 王力《同源字论》二:“但是同源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必须以先秦古音为依据,因为同源字的形成,绝大多数是上古时代的事了。
”在汉字里有很多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字。
这类字往往是语出一源。
如“广”与“旷”,“坚”与“紧”,“空”与“孔”,“宽”与“阔”,“改”与“更”之类,语义相通(或相同),声音相近(或相通转),所以称之为同源字。
如果语音毫无关涉,或音虽近而意义相去极远,就不能称为同源字。
音同音近是推断是否同源的关键。
假借字和异体字都不是同源字。
因为假借字不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异体字则是一个字的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写法,只是同字而已,谈不上同源。
同源是历史的概念。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一字一义的固然不少,一字兼有数义的也很多。
如数义各不相关,这个字实际上是代表着几个不同的词,只是同音而已,当然也谈不上同源。
不同文字的同源等于是追溯语源。
在声音上,就必须以上古音的声韵部类为基础去探求上古的读音;在意义上,就必须以古代的训诂和古籍中应用的词义为根据;分别何者为同源,何者非同源。
研究同源字是一件很繁难的事,要把形音义三方面联系在一起去探讨。
刘熙的《释名》用声训来推求词义的由来,也就是探讨词源,尽管具体论说大多是不成功的,但是仍不失为一部探讨词源的专著。
以后的右文说和“因声求义”说直到章太炎的《文始》、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都是在探讨汉字的字源,也就是汉语的词源。
汉语的同源词是指有共同语源、音义都有一定联系的词;它的产生同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联系。
它同西方语言学中不同语言中的同源词不是一回事,而是相当于西方一个语言中由相同词根派生出来的词。
一、词义构词法形成同音的同源词汉语的同源词可以分为音同和音近两类,同音的同源词是由词义引申形成的。
古今汉字在形音义的关系分析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形、音、义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虽然从古至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汉字的基本性质没变,现代汉字仍然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形、音、义之间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关联。
造字之初,每个字的定型应当是有一定根据的,许慎据小篆之形将汉字分为六种,象形字、指事字以形表义,会意字合形会意,形声字兼表音义。
可是隶变使汉字形体不再象形,简化更是增强了汉字的符号性;语义的演变和渐趋丰富又让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语音系统的演变则使形声字的表音功能降低。
那么,古今汉字在形音义的关系上到底存在哪些差异呢?一、古今汉字的形义关系由于字形的演变和汉语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在古代汉字阶段,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字形与本义(即当时的常用义)的关系上,而现代汉字阶段字形与字义的关系主要是字形与现代常用义的关系。
1. 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汉字产生之初,其形体与意义的关系是怎样的,因为没有流传下来的文献可供参考,我们不得而知。
根据汉字的性质,我们可以推断,在造字之初,或者说在图画文字阶段,汉字数量尚不多,其形体与意义的关系应该是很简单的、直观的,这时的字形基本上反映的是字的本义。
可是文字要成功地记录汉语,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上升为记录汉语的工具,就不能总是停留在象形阶段,而只要离开了图画阶段,字形的表义功能就会受到限制。
到了古文字阶段,部分汉字形体还具有相当直观的表意性。
这种通过自己的形象表意的字符称为形符。
早期汉字象形程度较高,表意字多使用形符。
象形字、指事字如“山、鱼、鸟、木、本、末”等以形表意,会意字如“寇、即、既、北、得、弃”等合形会意。
这种形义关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语义。
早期的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某些形声字的字义与形符的意义基本相同。
如“船、頭、爹、爸”。
随着汉字象形程度的逐渐降低,汉字变得不象形之后,形符的表意作用被破坏了,人们不再依靠字符的形体而是根据它所表示的字义来判断。
字音字形和字义的关系字音字形和字义是汉字独特的特征,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字音指的是汉字的发音,字形则指的是汉字的外形。
字义则是指汉字所代表的意义。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字音、字形和字义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汉字体系。
字音与字形的关系紧密相连。
字音是汉字的发声,是汉字表音的方式。
字形则是汉字的外形,是汉字的图像化表现。
字音与字形的形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汉字的字音来源于古代的语音,而字形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象形、指事、会意等。
当字音发生变化时,字形也会相应变化。
例如,古代的汉字“言”在发展过程中,字音从yán变为yán、yán、yán,而字形也相应变化为“讠”。
可以说,字音与字形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方面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方面的变化。
字音和字义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字义是汉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人们理解汉字的基础。
字音则是人们表达字义的方式之一。
汉字的字义和字音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解释和相互联系的关系。
在古代,人们用字音来解释字义,通过字音来理解汉字的含义。
而在现代,通过字义来推测字音也是常见的现象,人们通过字义来猜测字音。
这种相互解释的关系使得字音和字义紧密相联,相互制约。
然而,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之间并非完全一致。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其他的因素影响,字音、字形和字义可能会产生差异。
例如,在汉字中,有些字形相同,但字音却不同,有些字音相同,但字形却不同,还有一些字形和字音相同,但字义却不同。
这种差异可能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变异所致。
虽然字音和字形与字义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依然密切。
综上所述,字音、字形和字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字音与字形互相影响、制约,字义则依托于字音和字形来理解。
尽管存在差异,但字音、字形和字义共同构成了汉字的体系。
对于学习和理解汉字来说,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字音、字形和字义这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从汉字的形\音\义关系谈汉字的特点摘要:本文运用文字历史比较法,分别对表音文字体系与表意文字体系的字形、字音、字义以及音形、形义、音义组合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汉字的多元化性质和特点,从另一侧面为“汉字适应汉语”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汉字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声符意符汉字是一种形体独特的文字。
对于汉字的特点,人们从作用,记录方式,表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本文主要从文字符号记录语言方法这一角度,对汉字、拼音文字内部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做一些简要的比较和分析。
一、表音文字体系先看通常所讲的“表音文字”体系。
表音文字从公元前40世纪后期,到公元前30世纪一些民族使用的楔形文字(象形,表意文字),然后到腓尼基人使用的楔形文字(表意文字)、语词——音节文字(意音文字),再到后来以希腊、拉丁字母为原始型的印欧语系的文字。
大致经历了图画、象形、表意、意音、表音的拼音文字等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作为纯粹的记录语音符号的拼音文字的历史,不过两千年上下。
拼音文字彻底改变了以前文字符号的性质。
记录语言,完全使用音符记录方式,“音”是从语音组织中离析出来的最小单位。
词的书写形式照顾到以形显声这一点。
在字音上,用字母表示语言里的音素,因形见声特点明显。
在字形上,文字字形结构简便,先由点、线构成字母,运用字母拼合之后排成序列。
文字的属性要求文字具备形、音、义三个方面,这三者不可孤立存在,拼音文字在形、音、义方面同语言达成统一,进而完成记写语言这一行为的途径,如图所示:语言:音→义文字:形→音→义拼音文字使用音符记录方式,使字形与语音成了“孪生兄弟”,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存在的理由在于表现前者”。
文字记录语言的程序为:先通过文字符号表现语音,再依赖语音表示语义。
文字音、形、义关系,只能构成音形、音义两种排列组合。
拼音文字是以下列四种方式来适应语言发展变化的。
:1、音、形不变,词义不变。
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法
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方法个五个。
识字教学方法:
}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 字音是字的名称,字形是字的躯壳,字义是字的灵魂。
} 为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的要求,必须掌握字音教学方法、字形教学方法和字义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方法:
字形教学法:
} 字形教学方法要求是要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其写法,不写错别字。
} 汉字的笔画较多,结构较复杂,字形教学是低年级识字的主要矛盾,必须十分重视。
字义教学方法:
} 汉字是音节单位,只有当一个字同时也是一个词的时候才具有明确的意义,所以字义教学实际上是词义教学。
} 对于那些单独不表示意义的字,必须把它们组合成词来教,如“蜻”、“蜓”这两个字,要组合成“蜻蜓”才具有意义。
} 字词的意义非常复杂,有多义,同义,反义等现象。
在字义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字义的能力,这就要教给他查字典的方法,并使他们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 字义教学要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注意思想性,要讲得准确、浅显、简明,使学生容易领会,懂得用法,讲解的方式要多样化。
浅谈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豳圈目圈鲤.堕女宣浅谈汉字形音义的关系回何蔚侮千里内容摘要:汉字形,音,义之间互相交叉与互相作用从而形成了异体字,异读字,多义字,同音字,同形字等复杂多样的现象.关键词:字形字音字义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工具,要全面研究汉语,汉字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汉字在字形,字音,字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汉字完整的信息是由形音义复合传递的,三者缺一不可.例如雨,读音是Y 讧,意思为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只有将这些全部理解了,我们才能说理解了"雨"这个汉字全部的静态信息.汉字在定名之初是有相当任意性的,既定之后,就不能随意更改,~lshui这个语音就跟"水"这个事物建立了固定联系,是约定俗成,它就只有这一个音的写法.如果形,音,义之间是这么简单的一对应的关系,有一个意就定个音,造一个字,结果是汉字数目无限,而汉语语音体系又不允许这样,于是,一个音只写一个形体,个音形结合体表示许多许多的意思,从而形成了汉字今天复杂多样的形,音,义交叉的局面:异体字(同音同义异形),异读字(同形同义异音),多义字 f 同音同形异义),同音字(同音异形异义),同形字(同形异音异义)等.以下将进步讨论这五种复杂的关系.异体字:是文字符号构形不同,结构方式不同,在字形演变中出现的一字多形现象.这些形体不同的字,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异读字或多音字都是属于读音有差别的字,但在形体和意义方面完全相同.多义字:指一个字同时具有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意义.但这几个意义必须互有联系,即为多义字.如:就近,就学的"就",纠缠,纠正的"纠"它们分别是几个意思寄于个音形结合体,即为多义字.古今字: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古代某字常用以表示某一意义,后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形体有了变化,写成了另外的字,但这两个字现在都在继续使用,只是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如:"莫(暮)" 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繁简字:记录同一个词的几个字中,笔画多的叫繁体字,繁体字简化后笔画少的叫简体字.广义的讲,繁简字也属于异体字的问题,它们都是一个音义结合体用不止一个形体来表示.如:"国"过去写作"园","鸡"过去写作"鹦".同音字:是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字.如"扣,叩,寇"三个常用的字,"叩"有三个义项,"寇"有二个义项,"扣"有六个义项,三个字共有十一个意思表现为三个形体,一个读音,不论对每个义项讲,还是对三个字讲这只能说是同音字的关系.这与同形字相反,它是全靠字音来区别字义的.同形字:同形字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的同形字指的是用相同的文字记录不同词的现象.其中也包括因词义引申或假借而造成的一字记录数词的现象.狭义的同形字则只包括那些没有引申或假借关系记录不同的词,而偶然造成的形体恰巧相同的字.如:《中华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里,有的字读音,写法都没有变化,却列为不同的字头,如"决"有两个字头,"角"有五个字头等这些与其说是多义字,不如说是同形字.根据以上的分析,仅仅就"形音一义"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为:1. 音同,义同,形异〜一异体字,繁简字2. 音同,形同,义异:分为古今字和多义字两类3. 形同,音同(或异),义异——同形字4. 形同,音异,义同(或异)异读字,多义字5. 音同,形异,义异字.今天的汉字是各个历史时代的积累.大部分字的形,音,义及其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变化多次,相互间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只有了解了汉字的音形义这种复杂的交叉关系,才能更好的学习祖国的文字.何蔚,傅千里,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汉字形、音、义的认知过程与识字教学一、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1.汉字形、音、义的系统性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工具,要全面、细致地研究汉语,就要从汉字入手,分析汉字的构成规律。
汉字完整的信息是由形、音、义复合传递的,三者不可或缺。
吴玉章曾指出:“认识一个汉字必需要知道它的形、声、义三个要素,三个中间缺少了一个,就不能算做认识这个字。
”汉字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止上述所说的相互交叉、错综复杂的情况。
形、音、义之间也是各自成系统,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汉字形音义系统,主要指汉字之间在形、音、义三方面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系统。
汉字的字形系统因构形的系统性和结构的系统性而形成;汉字的读音系统因内在联系而形成;汉字的意义系统因内在的意义联系而形成。
汉字形音义的系统性隐含在众多汉字中,需要总结才能显现出来。
(1)汉字字形的系统性汉字的形体具有系统性,内部具有一种相互制约的内在机制,每个汉字都应该在这个系统内有自己的位置,一旦位置序列变化失衡,构形系统就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汉字的形体是由有限的基础元素带着某种功能,按照一定的结构模式有层次、有布局地组合起来的有序网络。
王宁在全面考察《说文解字》中小篆和各个历史阶段的汉字形体基础上,提出汉字的构形单位是形素和构件。
构件在组构汉字时共有五种功能,即表形功能、表义功能、示音功能、标示功能和代换功能,由这五种功能出发,不同的构件在组构汉字时是由以下十种模式组合而成的,即全功能零合成、标形合成、标义合成、会形合成、形义合成、会义合成、标音合成、形音合成、义音合成、综合合成。
这十种构字模式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穷尽了汉字发展过程中的构形情况。
汉字字形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构形上,还体现在形体结构中,汉字的形体结构大致分为左右、上下、包围、嵌插四种。
每个汉字的结构都可以依据上述四种形体结构进行形体归类和分析。
(2)汉字字音的系统性汉字字音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形声字的声旁读音与该字读音的联系上。
第七章汉字的形、音、义关系【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汉字形、音、义之间复杂的关系,了解汉字借用的几种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复杂关系难点:对古今字的认识第一节同形字、同音字、同义字一、同形字(一)界定同形字是指构形完全相同,但记词功能不同的一组字。
同形字跟异体字正好相反,异体字的构形虽然不同,但实际上却只能起一个字的作用;而同形字构形虽然相同,实际上却是不同的字。
同形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同形字是指所有表示不同的词的相同字形。
其中也包括因词义引申或假借而造成的一字记录数词的现象。
如“莫”本义为日暮,后假借为否定副词和无指代词,就可以视为同形字。
再如,“恶”本义为罪过,后引申为厌恶,读音也发生了变化,也可以视为同形词。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把因引申或假借而造成的同一字形记录不同的词的现象,都分别作为字头按序号排列出来,就是将它们当作同形字来看待的。
狭义的同形字则只包括那些代表没有引申或假借关系的不同词的同一字形。
如,“听”字本音yǐn,从口斤声,义为笑貌。
汉字简化时用“听”代替了听声音的“聽”(tīng),这样,“听”这一字形就代表了两个意义毫不相干的词,从而构成了同形字。
我们认为,由于词义引申而造成的词的分化现象,仍有着共同的词源,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是能够看出来的,因而没有必要把记录它们的同一字形看成同形字,而应该视作同一个字,这样才不致于割裂它们之间的关系。
因假借而造成的借音字,我们将放在下章专门介绍,也没有必要放在同形字里来讲。
所以,我们这里所讲的同形字,指的是狭义的同形字。
(二)、狭义的同形字的产生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因形借而产生的同形字。
“形借”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中所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用记录某个词的字形去表示另一个没有引申或假借关系的词的现象。
例如:此字本为会形合成字,用以手持隹(短尾鸟)的形象会出“猎获”之义,是“获”(獲)的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