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20210201215922)
- 格式:pdf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2
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建筑艺术的美》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
2. 建筑艺术的魅力: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建筑艺术的美。
3. 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包括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装饰等方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难点: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建筑艺术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欣赏与分析(15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建筑作品,如故宫、巴黎圣母院、悉尼歌剧院等,引导学生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使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Step 3:讨论与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建筑艺术的魅力和表现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实践与创作(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理想建筑。
Step 5: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建筑艺术的美基本特征形式、结构、功能、材料魅力经典作品欣赏表现手法外观、内部空间、装饰作业设计: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欣赏,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难点1. 建筑艺术美的内涵和表现;2. 建筑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3.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建筑艺术作品图片;2. 学具:笔记本、彩笔、建筑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建筑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欣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美的内涵。
3. 欣赏: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和评价。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分享研究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建筑艺术美。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板书设计1. 课题:建筑艺术的美2.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欣赏能力3. 教学内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4.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5. 教学难点:建筑艺术美的内涵、评价标准、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6.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总结7. 作业布置:搜集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作业设计1. 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3.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建筑艺术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1. 师:同学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有文学名著、经典的音乐、精美的画卷,还有更大、更壮观、更丰富的古今中外的建筑。
下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悠扬的乐曲,欣赏一下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播放图片)2.师:同学们,世界上具有特色的建筑数不胜数,它们都是各国文化的积淀。
德国诗人歌德曾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3.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三、新授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见过哪些漂亮的建筑呢?(指名回答)师:(情境一)同学们见过的世面可真多呀!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情境二)都没去过呀?没关系,今天呀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饱览世界各地的建筑风采。
(一)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师:第一站我们要去的,就是首都北京的故宫。
1、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2、建筑整体上取对称之势,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传统模式。
3、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揭开故宫神秘的面纱!(播放视频)4、故宫雄伟壮丽,处处都彰显着皇权至上。
教案名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建筑中的“之眼”,即玫瑰窗。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及历史背景。
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创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掌握玫瑰窗的装饰风格。
2. 难点: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中的玫瑰窗,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讲解(10分钟)讲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重点介绍玫瑰窗的起源、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欣赏与讨论(10分钟)展示不同风格的玫瑰窗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共同特点和差异。
4. 创作指导(10分钟)讲解创作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作品中。
示例:以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为蓝本,创作一幅线描作品。
5.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作品。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板书设计: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3. 创作方法及技巧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玫瑰窗为主题的线描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哥特式建筑及玫瑰窗的短文,介绍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玫瑰窗的艺术价值。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建筑美感,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能过于紧张,导致部分学生作品完成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延长创作时间,提高学生的作品质量。
美术教案《建筑艺术的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建筑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建筑美,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3. 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和特点4. 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5. 身边的建筑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主要风格,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建筑美,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创作热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主要风格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和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特点。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建筑,发现建筑美。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建筑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主要风格和发展趋势。
3. 分析: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和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特点。
4. 观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身边的建筑,发现建筑美。
5. 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建筑艺术创作,可以是对现有建筑的模仿、改进或创新设计。
6. 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借鉴和学习。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建筑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主要风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西方建筑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对身边建筑美的发现和创作热情。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观察和实践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建筑艺术鉴赏》、《世界建筑史》等。
教案标题: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说课教材版本: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建筑艺术作品的形式和风格的理解。
2.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
2. 建筑艺术作品图片或模型。
3. 学生笔记本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艺术的美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的定义、功能和美学价值。
2.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建筑艺术的特点,如形式美、结构美、材料美等,并举例说明。
三、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著名的建筑艺术作品,如故宫、埃菲尔铁塔等。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艺术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四、建筑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建筑设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如纸板、彩泥等,进行建筑设计。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五、总结和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并进行简要介绍和解释。
3.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