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20210201215922)
- 格式:pdf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2
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建筑艺术的美》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
2. 建筑艺术的魅力: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建筑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建筑艺术的美。
3. 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包括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装饰等方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难点:使学生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建筑艺术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欣赏与分析(15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建筑作品,如故宫、巴黎圣母院、悉尼歌剧院等,引导学生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使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Step 3:讨论与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建筑艺术的魅力和表现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4:实践与创作(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自己心中的理想建筑。
Step 5: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建筑艺术的美基本特征形式、结构、功能、材料魅力经典作品欣赏表现手法外观、内部空间、装饰作业设计: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从形式、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欣赏,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3.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难点1. 建筑艺术美的内涵和表现;2. 建筑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3. 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建筑艺术作品图片;2. 学具:笔记本、彩笔、建筑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建筑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美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欣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美的内涵。
3. 欣赏: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和评价。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分享研究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美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建筑艺术美。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板书设计1. 课题:建筑艺术的美2. 教学目标:理解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培养欣赏能力3. 教学内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4.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欣赏方法和技巧5. 教学难点:建筑艺术美的内涵、评价标准、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6.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总结7. 作业布置:搜集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作业设计1. 课下搜集更多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建筑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3.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建筑艺术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3、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1. 师:同学们,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有文学名著、经典的音乐、精美的画卷,还有更大、更壮观、更丰富的古今中外的建筑。
下面,请同学们聆听一段悠扬的乐曲,欣赏一下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播放图片)2.师:同学们,世界上具有特色的建筑数不胜数,它们都是各国文化的积淀。
德国诗人歌德曾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3.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三、新授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见过哪些漂亮的建筑呢?(指名回答)师:(情境一)同学们见过的世面可真多呀!下面,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世界各地建筑的风采。
(情境二)都没去过呀?没关系,今天呀老师来给大家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饱览世界各地的建筑风采。
(一)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师:第一站我们要去的,就是首都北京的故宫。
1、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2、建筑整体上取对称之势,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传统模式。
3、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揭开故宫神秘的面纱!(播放视频)4、故宫雄伟壮丽,处处都彰显着皇权至上。
教案名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哥特式建筑之眼)▏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建筑中的“之眼”,即玫瑰窗。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及历史背景。
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创作方法及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掌握玫瑰窗的装饰风格。
2. 难点: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中的玫瑰窗,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讲解(10分钟)讲解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重点介绍玫瑰窗的起源、装饰风格及艺术价值。
3. 欣赏与讨论(10分钟)展示不同风格的玫瑰窗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共同特点和差异。
4. 创作指导(10分钟)讲解创作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如何将建筑美感运用到作品中。
示例:以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为蓝本,创作一幅线描作品。
5.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建筑作品。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板书设计: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2. 玫瑰窗的装饰风格3. 创作方法及技巧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玫瑰窗为主题的线描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哥特式建筑及玫瑰窗的短文,介绍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特别是玫瑰窗的艺术价值。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建筑美感,形成具有个性的作品。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能过于紧张,导致部分学生作品完成度不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延长创作时间,提高学生的作品质量。
美术教案《建筑艺术的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建筑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建筑美,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3. 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和特点4. 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5. 身边的建筑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主要风格,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建筑美,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创作热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主要风格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和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特点。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建筑,发现建筑美。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建筑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主要风格和发展趋势。
3. 分析: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和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特点。
4. 观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身边的建筑,发现建筑美。
5. 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建筑艺术创作,可以是对现有建筑的模仿、改进或创新设计。
6. 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借鉴和学习。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建筑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主要风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西方建筑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对身边建筑美的发现和创作热情。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观察和实践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建筑艺术鉴赏》、《世界建筑史》等。
教案标题: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说课教材版本: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建筑艺术作品的形式和风格的理解。
2.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
2. 建筑艺术作品图片或模型。
3. 学生笔记本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艺术的美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的定义、功能和美学价值。
2.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建筑艺术的特点,如形式美、结构美、材料美等,并举例说明。
三、建筑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著名的建筑艺术作品,如故宫、埃菲尔铁塔等。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艺术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四、建筑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建筑设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如纸板、彩泥等,进行建筑设计。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五、总结和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并进行简要介绍和解释。
3.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术六上》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主要介绍了建筑艺术的特点、历史和审美价值。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建筑艺术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建筑艺术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和审美价值的认识尚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建筑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历史和审美价值,学会从多角度欣赏建筑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历史和审美价值。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建筑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
3.实践法: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美术六上》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
2.课件:相关建筑艺术图片和视频。
3.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建筑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的美。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建筑美吗?美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
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图片,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发展脉络。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建筑艺术作品的特点。
每组选择一座建筑,从造型、结构、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一、教材分析:本科有五个页面组成,扉页和第一页以跨页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安徽宏村的优美景色,第二页主要以北京故宫为欣赏内容,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第三页,这主要介绍了外国古代建筑及近代建筑,第四页,展现了中外现代建筑。
这种呈现方式,让学生更能直观地比较古今中外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材质的变化。
在教材扉页和第一页,,展现的是位于安徽黄山西南麓的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宏村,古村弘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宏村布局区别于其她民居建筑的最大特色是:村中层楼叠院,水景交融,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这也让宏村成为当今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宏村,从选址,布局,到房屋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
宏村的建筑主要由,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各类建筑都有丰富的雕饰,这里的木雕,篆刻和石雕精细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教材中展现的图片就是宏村标志性的景色,宏村月沼白墙灰瓦,错落有致,岳塘区迅如明镜般远远望去,蓝天、民宅、游人,倒影,浑然一体,美轮美奂。
教材第二页,展示的是乾清宫内景,我们可以看到,宫内的家具是左右对称的布局、奢华精致的装饰、灿烂华丽的色彩。
教材第三页四座外国建筑,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早已成为印度的象征。
外形端庄宏伟,具有令人震撼而不失优雅的气质。
,寝宫门窗及围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镂雕成菱形的花边,墙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红绿宝石镶嵌着色彩艳丽的藤蔓花朵,生活美丽。
它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宫殿式陵园,是一件收集伊斯兰和印度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代经典作品。
故宫与凡尔赛宫进行对比欣赏,宏伟、豪华,帝王气派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欧洲人似乎把园林看作宫殿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这种宫殿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似乎将工作生活娱乐分得很清楚,办理国事有三大殿,娱乐休闲有颐和园,北海,同为帝王的宫殿,故宫和凡尔赛宫在建筑风格建筑,格局装饰色彩上有点巨大的差异,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建筑业的巨大的影响。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 建筑艺术的美》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1 建筑艺术的美》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美感,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建筑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建筑入手,逐步认识和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认识和理解建筑艺术的美感。
2.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和美感。
2.建筑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建筑艺术的美。
2.案例教学法:分析经典建筑案例,使学生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和美感。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建筑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
2.绘画工具和材料: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供学生创作使用。
3.建筑模型:准备一些建筑模型,用于展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建筑案例,分析建筑艺术的特点和美感,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建筑艺术知识,创作出具有建筑美感的作品。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建筑艺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建筑艺术的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与西方代表性建筑、雕塑、绘画的形式和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能力目标: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情感目标: 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2学情分析学生水平层次并不一致,因材施教很重要3重点难点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习惯。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给咱们在座的所有人一个统一的称呼,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你们最喜欢别人怎么称呼你们呢?(老师最喜欢大家叫我龙的传人,那么作为龙的传人大家是不是应该发扬我们中国龙的传承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呢?)2【讲授】教学过程1既然想发扬中国文化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中国文化,请同学们看到电子白板,老师呢找了一些相关图片给同学们欣赏了解中国的艺术文化.认识北京故宫和巴黎凡尔赛宫,通过对比的方式对中西两大代表建筑做一个初步了解.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比:(1)材料:中国以木结构为主,而西方是以石材为主.(2)形式:中国多是“四合院”形,地面平铺为主,而西方朝纵深方向发展。
(3)色彩:中国用金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木制廊柱,门窗,宽敞洁白的汉白玉台基,而西方色彩相对单一(4)布局:中国考虑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
)(5)中国建筑配以砖雕、木雕、石雕相结合,中西雕塑的题材不一样.2.从形式、材料两方面比较中西风景画的不同。
(出示PPT课件,依旧用对比法进行分析了解)(1)西方风景画重视光的运用,重视色彩的配合,重视透视的应用(2)中国山水画注重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