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尺桡骨骨折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7.52 KB
- 文档页数:3
尺、桡骨骨折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2、密切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发现问题报告医生及时调整,并做好护理记录。
3、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贴敷、熏洗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4、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营养和钙质丰富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5、功能护理
(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7、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概述】前臂有尺骨桡骨组成,二者对前臂的旋转及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尺桡骨双骨骨折为前臂骨折中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幼儿和青少年。
【术前护理】1、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观察患肢活动、血运及感觉是否正常。
2、心理护理:骨折病人思想波动大,对手术成功缺乏自信,我们要耐心与病人交谈,鼓励安慰病人,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促进骨骼愈合。
4、术前的护理:术晨禁食水,术区备皮,【术后护理】1、患者返房,当班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规范交接,协助患者平卧妥善固定输液管病保持其通畅,告知注意事项。
2、嘱患者禁食水6小时,术后6小时后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如:鸡汤、排骨汤、蔬菜水果等。
3、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术后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对石膏固定者,患肢摆放舒适,密切观察指端皮温、色者、泽、感觉及运动情况5、功能锻炼:(1)从患者复位固定开始2周内指导其上臂和前臂肌肉收缩功能,第1日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手指的动作。
(2)第4日开始在健肢帮助下进行肩前上举、侧举及后伸动作。
(3).第7日增加患肢肩部屈、伸、内收、外展运动。
可以捏橡皮泥、拉橡皮筋和弹簧(4)第15日增强肱二头肌等长收缩,(5)第30日,增强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使用手推墙的动作是两骨折之间产生纵轴向挤压力。
【出院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愉快,按时用药,合理饮食。
2、正确功能锻炼指导:注意加强腕关节屈伸、旋转和前臂旋转、锻炼。
3、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尺桡骨骨折的护理一、解剖1、前臂的骨骼是由并行的尺桡骨组成。
2、尺骨上端大而下端小,桡骨上端小而下端大,中间有骨间膜相连。
3、正常的尺骨是前臂的轴心,经过上、下尺桡关节及骨间膜与桡骨相连。
4、上下尺桡关节的联合活动组成前臂所特有的旋转活动,也就是桡骨沿着尺骨旋转,旋转幅度可到达150 °,即桡骨头在尺骨桡切迹里旋转,而桡骨尺切迹那么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前臂的旋转轴线是肱骨小头至尺骨小头。
二、归纳前臂有尺骨和桡骨组成,二者对前臂的旋转及牢固起到重要的作用,尺桡骨双骨骨折为前臂骨折中较常有的一种,占各样骨折的6% 左右,以青少年常有。
三、病因直接暴力:多为重物直接打击或刀砍伤等。
特点为两骨的骨折线在同一平面,呈横行、粉碎性或多段骨折,组织伤害较严重,整复对位不牢固。
间接暴力:常为跌倒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沿腕及桡骨下段上传,致桡骨中 1/3 部骨折;暴力又经过骨间膜斜行向远端,造成尺骨低位骨折。
机器绞伤:受到扭转暴力作用时,尺桡骨在极度旋前或旋后位互相扭转,出现骨折线方向一致、成角相反、平面不同样的螺旋或斜行骨折,尺骨的骨折线多高于桡骨的骨折线。
四、临床表现尺桡骨骨折主要表现为前臂难过,肿胀,功能阻挡,特别是不能够旋转活动。
骨折部位压痛、明显畸形、有骨擦音和失态活动。
严重者可出现难过进行性加剧、肢体肿胀、手指呈屈曲状态、皮肤苍鹤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早期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X线片检查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可确定骨折的正确部位、种类和移位方向,以及可否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
六、治疗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和夹板外固定〔注意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最后在伤害开始24-48 小时内进行。
七、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2、饮食护理恩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促进生长发育及骨质愈合。
3、体位护理无论是石膏固定还是夹板固定,患肢必定保持在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此时骨缝隙最大,骨周围肌肉及上下骨缝隙及斜索均处于等张位,有利于骨折的牢固,是理想的固定体位。
尺桡骨骨折的护理药学部张晓芳观察要点1.局部肿胀、畸形、疼痛等情况,是否有早期骨筋膜室综合症前期症状。
2.患肢感觉及运动情况,是否合并神经损伤,伴有麻木等症状。
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1.心理护理由于骨折后患肢手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丧失,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患者易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
应做好患者安抚工作,并协助生活料理。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促进骨质愈合。
3.体位患肢维持在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
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前臂高度肿胀或外固定包扎过紧或组织肿胀加剧以后造成相对过紧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
出现5P症状,应立即拆除一切外固定。
术后护理1.保持有效固定钢板固定后,用长臂石膏托将患肢固定于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3-4周。
髓内钉固定者,则用管型石膏固定4-6周。
2.功能锻炼a) 早中期:从复位固定后开始。
2周内进行前臂和上臂肌肉收缩活动。
第1 日:握拳、屈伸拇指、对掌、肩前后左右摆动、水平方向的绕圈运动。
第4日:在健肢帮助下行患肢肩前上举、侧上举及后伸。
第7日:肩部主动屈、伸、内收、外展,手指抗阻练习。
第15日:肱二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3周内,禁做前臂旋转活动。
第30日:增加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做手推墙动作。
b) 晚期:骨折基本愈合,外固定去除后开始。
第1日:肩、肘、腕与指关节主动运动。
第4日:增加肱二头肌抗阻力及等长、等张、等速收缩练习。
第8日:增加前臂旋转的主动练习、助力练习、肱三头肌与腕屈伸肌群的抗阻力练习。
第12日:增加前臂旋转的肌力练习。
还可增加作业练习,训练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健康教育1.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含钙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
2.休息行长臂石膏托外固定后,卧床时患肢垫枕与躯干平行,头肩部抬高;离床活动时,三角巾前臂悬吊于胸前。
3.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4周后可进行可关节的全面运动。
医学资料尺桡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尺桡骨骨折是指尺骨和桡骨中其中一根或两根骨折。
一般来说,尺桡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在手术前后和手术后的康复期也需要进行中医护理。
以下是一份针对尺桡骨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手术前的中医护理(术前准备)1.望诊:以了解伤口深浅、肿胀程度以及骨折部位。
2.闻诊:观察伤口有无感染、坏死、溃烂等情况。
3.摸诊:摸索伤口和骨折部位是否有明显疼痛、肿胀、变形等情况。
4.问诊:了解病人的疼痛感受、神情等。
二、手术后的中医护理(术后护理)1.冷敷:手术后出血及肿胀明显时,可用冷敷或冷水冲洗伤口,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2.清创护理:定期更换纱布,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
3.神经补充a.刺络:刺激相关经络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b.神经损伤:可采用中药疗法,如黄耆注射液、补肾益气汤等。
4.营养调养: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合理的饮食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加速骨折愈合。
可以适量补充钙、维生素D等。
5.中药局部涂敷(辅助治疗)a.生肌骨伤散:用于促进局部组织生长,增强骨折部位的愈合。
b.桂附地黄丸: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三、康复期的中医护理1.牵引治疗:通过按摩、戴托等手段,适当牵引骨折部位,增加骨骼的牵引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2.按摩推拿:通过按摩推拿,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并改善患处的肌肉硬化情况。
3.针灸:采用针灸治疗,能够调节体内的气血流通,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4.理疗:采用温热疗法或理疗仪器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部位愈合。
总结起来,针对尺桡骨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和康复期的治疗。
护理方案着重于通过清创护理、神经补充、营养调养和中药治疗等手段,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康复。
此外,按摩推拿、针灸和理疗等物理疗法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症状和加速康复过程。
尺桡骨骨折的护理要点尺桡骨骨折是前臂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多由间接暴力引起(手掌着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下是尺桡骨骨折的护理要点:1. 休息与活动: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患肢,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在骨折固定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握拳、屈伸手指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
2.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铁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奶类、豆制品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3.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的肿胀、疼痛、肤色、温度、感觉和运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 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措施,如使用镇痛药、冷敷、抬高患肢等。
5. 石膏护理: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避免受潮、污染。
观察石膏的松紧度,如有松动或过紧,及时通知医生。
6. 功能锻炼:在骨折固定后的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肌肉收缩锻炼和未固定关节的活动。
在骨折愈合后,逐渐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如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等,以恢复患肢的功能。
7.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进行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8.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9.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0.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等。
总之,对尺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休息与活动、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疼痛护理、石膏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方面。
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尺桡骨骨折
一、术前护理
1. 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 局部制动,支持并保持患肢在复位后体位,防止腕关节旋前或旋后。
3. 评估患肢肿胀程度,避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4.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如握拳、竖拇指及肩关节活动等。
二、术后护理
1. 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切口渗血、引流液的情况,观察肢体肿胀程度及手的感
觉运动功能,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3. 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1)肘关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肢手部感觉,如有肢端麻木,针刺样感觉、手部握拳无力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2)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位变化,监测血常规、血沉的变化、有无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间接疼痛加重,局部红肿情况,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功能锻炼:复位固定后尽早开始手指伸屈和用力握拳活动,并进行上臂和前臂肌肉的主动舒缩运动。
2周局部肿胀减退,开始练习腕关节活动。
4周以后开始练习肘关节和肩关节活动。
术后6周内禁做前臂旋转运动。
(4)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维持有效的固定,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移位或愈合情况,以便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石膏固定,防止畸形愈合。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
拟定:吴**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一、护理诊断焦虑与恐惧:与疼痛、手术费用、工作中断和长期住院有关知识缺乏:缺乏骨折与康复知识肢体活动受限:与患肢疼痛、肿胀、以及外固定有关肿胀:与骨折发生后患肢血肿造成血液循环不良有关疼痛:与创伤有关潜在并发症:骨筋膜式综合症,应注意有时并发桡骨头脱位。
术后:体温升高:与手术有关疼痛:与术后伤口有关肢体活动受限:与患肢疼痛、肿胀、肢体固定有关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2.术前检查3.骨科一般手术前护理常规4.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肌肉收缩练习,患肢握拳练习及肩关节的旋转练习,为防止术后患肢肿胀及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遵医嘱给予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和记录2.引流管的护理(1)术后要特别保护好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折叠、扭曲、滑出。
(2)保持引流管通畅,持续负压状态,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如每小时大于200ml应及时通知医生。
(3)嘱病人在床上活动时要保护好引流管,防止脱落、逆流,并向其讲明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4)每日定时挤捏引流管,使陈旧血和血块充分引出。
3.心理护理术后由于疼痛,病人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等,护士应及时解释、安慰,想病人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4.基础护理病人因一侧上肢制动,影响正常生活,护士应给予关心、体贴,做好生活护理。
5.患肘的护理术后病人应抬高患肘,以减少伤口的局部充血,减轻伤口的张力,减少关节内出血的可能,密切观察患肢末梢的感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渗出渗血及时更换敷料。
6.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肘关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肢手部感觉,如有肢端麻木、针刺样感觉、手部握拳无力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否则会延误康复的时间,给患者带来时间的浪费、经济的损失及精神上的痛苦,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尺桡骨骨折病人的护理主持人:主讲人:尺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病,临床上常采用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手术等方法治疗,石膏外固定易产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则创伤大、费用高,而采用小夹板固定则取材方便。
方法简便经济,只要施护得当,功能恢复既快且好。
一、护理病情观察与处理(1)夹板松紧度,松紧要适宜,一般以两手指提起绷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这样即能有效固定骨头,又不影响正常血运。
并根据病情转归水肿的逐步消退而及时予以调整。
(2)血液循环情况密切注意患肢未梢循环,如出现下列情况:①疼痛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加重;②肿胀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水泡;③感觉异常,出现肢端麻木的感觉消失;④肢端皮肤苍白或青紫;⑤脉搏减弱或消失,提示组织严重缺血;⑥肢端功能障碍,手指肌力差,活动受限,牵拉进行性剧痛,说明组织缺氧严重,应及时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局部受压情况经常检查夹板松紧及肘垫位置,有无移动及脱落避免夹板直接擦破皮肤形成压疱。
二、心理护理为病人创造一个整洁、舒适、安静的治病环境,做好病人的思想解释,介绍病情的发展情况转归,使病人对该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介绍病人参加多种有益活动,如看电视、读书报、听音乐分散其注意力,舒缓压力,减轻疼痛,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三、饮食护理协助患者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中、后期多食鱼、肉、蛋、骨头汤等含钙食的物,多晒太阳,以促进骨痂的生长。
四、功能锻炼复位固定后,即开始练习握拳,伸指动作,以后逐步进行肩,肘关节屈曲训练,但在骨折的4-8周内,禁做前臂旋转动作。
五、体会疼痛是骨折患者的主要表现,因此在护理上不但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还应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以便了解其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志护理,及时为其缓解疼痛。
功能锻炼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尤为重要,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可促进淋巴和血液的回流,锻炼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有畏难情绪,我们要说明其重要性并在旁协助,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通过功能锻炼使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得到改善,对于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临床上此类患者多为体力劳动者,医学知识缺乏,以为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骨折一定是无关大碍的小病,就自以为是地不按医嘱复查或擅自提前去除夹板,参加劳动,过度锻炼等,造成骨折移位或骨折端再骨折,增加病人痛苦,所以护理工作中,要加强本病有关知识的宣传,注意病情观察,指导功能锻炼,促进疾病的愈合。
骨科尺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诊疗前臂骨由尺、桡两骨组成。
尺桡骨干双骨折较多见,占各类骨折的6%,以青少年多见;易并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尺桡骨骨折可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扭转暴力引起,有时导致骨折的暴力因素复杂,难以分析其确切的暴力因素。
直接暴力多为重物砸伤、撞击伤和压轧伤。
以横断、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居多,常并发较重的软组织损伤;间接暴力多因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沿桡骨干经骨间膜向近端传导,发生横形骨折或短斜骨折,残余暴力经骨间膜传向尺骨远端,造成较低位尺骨斜形骨折。
扭转暴力多为前臂被旋转机器绞伤或跌倒时手掌着地,躯干过分朝一侧倾斜,在遭受传达暴力的同时,前臂又受到一种扭转外力,造成两骨的螺旋形或斜形骨折。
骨折线方向是一致的。
一、临床表现1.有外伤史。
2.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前臂活动功能丧失,有移位的完全骨折前臂有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儿童青枝骨折则仅有成角畸形。
检查局部压痛明显,有纵向叩击痛、骨擦音和反常活动。
严重者可出现疼痛进行性加重、肢体肿胀、手指呈屈曲状态、皮肤苍白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X线检查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可发现骨折的准确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以及是否并发桡骨小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
尺骨上1/3骨干骨折并发桡骨小头脱位,称孟氏骨折。
桡骨干下1/3骨折并发尺骨小头脱位,称盖氏骨折。
三、治疗原则1.手法复位外固定重点在于矫正旋转位移,使骨间膜恢复其紧张度,骨间隙正常;复位后用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
2.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有以下情况时考虑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失败;受伤时间短、伤口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并发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交叉愈合,影响功能。
可切开用钢板螺丝钉或髓内钉固定。
3.康复治疗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应进行康复治疗。
四、护理评估1.健康史(1)评估患者受伤的原因、时间;受伤的姿势;外力的方式、性质;骨折的轻重程度。
尺桡骨骨折的护理
一、解剖
1、前臂的骨骼是由并行的尺桡骨组成。
2、尺骨上端大而下端小,桡骨上端小而下端大,中间有骨间膜相连。
3、正常的尺骨是前臂的轴心,通过上、下尺桡关节及骨间膜与桡骨相连。
4、上下尺桡关节的联合活动构成前臂所特有的旋转活动,也就是桡骨沿
着尺骨旋转,旋转幅度可达到150°,即桡骨头在尺骨桡切迹里旋转,而
桡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前臂的旋转轴线是肱骨小头至尺骨
小头。
二、概述
前臂有尺骨和桡骨组成,二者对前臂的旋转及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尺桡骨双骨骨折为前臂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占各类骨折的6%左右,以青少年
多见。
三、病因
直接暴力:多为重物直接打击或刀砍伤等。
特点为两骨的骨折线在同一平面,
呈横行、粉碎性或多段骨折,组织损伤较严重,整复对位不稳定。
间接暴力:常为跌倒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沿腕及桡骨下段上传,致桡
骨中1/3部骨折;暴力又通过骨间膜斜行向远端,造成尺骨低位骨折。
机器绞伤:遭受扭转暴力作用时,尺桡骨在极度旋前或旋后位互相扭转,出现
骨折线方向一致、成角相反、平面不同的螺旋或斜行骨折,尺骨的骨折线多高
于桡骨的骨折线。
四、临床表现
尺桡骨骨折主要表现为前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尤其是不能旋转活动。
骨
折部位压痛、明显畸形、有骨擦音和反常活动。
严重者可出现疼痛进行性加剧、肢体肿胀、手指呈屈曲状态、皮肤苍白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骨筋膜
室综合症的早期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X线片检查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可确定骨折的准确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以及是否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
六、治疗
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和夹板外固定(注意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最后在损伤开始24-48小时内进行。
七、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促进生长发育及骨质愈合。
3、体位护理无论是石膏固定还是夹板固定,患肢必须保持在肘关节屈曲
90度,前臂中立位,此时骨间隙最大,骨周围肌肉及上下骨间隙及斜索均处于等张位,有利于骨折的稳定,是理想的固定体位。
4、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患肢抬高位,以利于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减肿胀,
严密观察末梢血供、运动及感觉功能同时指导患者做手掌的伸手与握拳运动。
5、保持有效的固定
6、完善术前各项化验和检查
八、术后护理
1、根据麻醉方式指导卧位与饮食
2、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3、对石膏固定者,患肢摆放应舒适,并注意石膏护理,保持石膏外观清洁、干燥、密切观察指端皮肤温度、颜色、感觉及运动功能
4、有切口引流管者应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记录引流量。
5、待麻醉苏醒后固定牢固者可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6、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骨筋膜室综合征:持续性剧烈的疼痛,皮肤苍白,皮温升高,肿胀明显,感觉麻痹,不能活动,被动伸指时疼痛加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3)交叉愈合
(4)骨不连
九、健康教育
1、休息与体位:长臂石膏托固定后,卧床时头肩部抬高,患肢垫枕与躯干平行,离床活动时,患肘用三角巾悬吊与胸前。
2、饮食指导
3、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恢复患肘功能。
固定后2周内可进行前臂和上臂肌肉的收缩活动,如握拳、屈伸手指,2周后局部肿胀消退,可进行肩、肘、腕诸关节活动,频率和范围逐渐增加。
3周内避免前臂的悬前悬后动作,4周后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6—10周拆除外固定可做各关节面的功能锻炼。
4、出院指导
复查指征及复诊时间:石膏固定期间患肢如出现指端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应及时回院复查。
在骨折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固定,防止畸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