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培训课件)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17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程序一、准备阶段1、组织学习和培训,大力宣传平等协商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2、产生协商代表,成立协商小组。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产生协商代表、建立双方协商班子。
已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双方代表可由集体合同的协商代表担任。
协商代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二、集体协商阶段1、向企业方提出协商要约。
确定协商时间、地点、协商内容。
2、收集资料,征求意见。
企业职工方要广泛调查了解。
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内部、外部资料和情况,认真研究测算;同时要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好协商的力争目标和确保目标,准确好有关意见和资料,提出方应书面提出具体的协商意向书。
企业行政方应向职工方提供与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3、进行协商,拟定草案。
规范协商过程,进行充分协商,并认真做好协商记录。
协商达成一致后,按规定制作工资集体协商协议草案。
双方草签工资集体协商协议。
三、签字登记阶段1、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
工资集体协议草案须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审议并通过。
2、签字盖章。
工资集体协商经双方达成一致后,由双方首席代表在工资集体协议文本上正式签字盖章。
3、报审备案。
企业工资集体协议应按规定报送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报同级工会组织、企业家协会备案。
报审材料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协议签订情况(职工人数及工资水平状况),企业签订的工资集体协议,签订协议的说明(包括协商代表及其产生的说明、协议主要内容的说明、协议签订程序的说明等),协商记录,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的决议,上年度工资集体协议履行情况等。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及时出具《工资集体协议审查意见书》。
4、公告并实施。
工资集体协议生效后,应及时向本方全体人员公告。
双方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全面履行工资集体协议规定的义务。
可建立由双方代表参加的工资集体协议履行情况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工资集体协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协商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和步骤工资集体协商一般应遵循“三个合法原则”:第一双方的主体资格必须合法;第二签约程序要合法;第三协议内容要合法。
(一)筹备阶段1、产生工资协商代表:双方代表人数按照对等原则,一般3至7人,具体人数根据企业情况和实际需要。
企业方协商代表由法定代表人和法定代表人指定的其他人员担任;职工一方代表由工会推荐,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
双方要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职工方首席代表应当由工会主席担任,工会主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人员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企业首席代表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担任,法定代表人可以书面委托其他管理人员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协商双方可书面委托本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士为以外人士为本方协商代表。
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1/3。
在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职工一方工资协商代表中应当有进城务工人员。
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双方享有平等的建议权、否决权和陈述权。
协商代表应了解和掌握工资分配的有关情况。
双方有义务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2、做好协商前的准备工作(1)有关法律、政策知识的准备:要熟悉的了解和掌握。
(2)有关资料数据的准备:要广泛收集协商所需要的情况(包括影响工资协商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3)要广泛征求职工意见。
通过召开工会小组会、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职工的意愿和要求,进行整理汇总。
征求意见是一个必经环节,是程序上的必然。
(4)提出协商的要约。
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另一方接到协商意向书,应于1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提出书面的协商意向书应写明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一般都是在提出要约20天左右进行协商。
(5)起草工资协议草案:起草协议文本。
根据协商议题,收集集体协商的有关情况资料,起草工资协议草案。
草案可以由一方起草,也可以由双方共同起草。
草案尽可能具体、明确、清晰。
工资集体协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资协议的期限,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餐饮业工会联合会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及流程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依法平等协商,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通过,确定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劳动报酬事项的行为。
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及流程(一)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程序与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程序是一致的。
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应依照法定程序产生。
雇员一方由工会代表,雇主一方代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法定代表人指定的其他人员担任。
协商双方应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在协商期间轮流担任协商会议执行主席,负责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组织工作,并对协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雇员一方的首席代表应当由工会主席担任,工会主席也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雇员方面的代表作为首席代表。
由于工资集体协商会涉及一系列宏观、微观经济问题,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协商谈判的技能技巧等专业问题,故此,协商双方可书面委托本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士作为本方协商代表,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
协商双方享有平等的建议权、否决权和陈述权。
雇员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雇主不得对其采取歧视性行为,不得违法解除或变更劳动合同.由企业内部产生的协商代表参加工资集体协商活动,应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原来所享有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保险福利待遇不变.协商代表应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履行代表职责,并负有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责任.协商代表任何一方不得采取过激、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
协商代表应了解和掌握工资分配的有关情况,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接受本方人员对工资集体协商有关问题的质询。
(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步骤劳动关系双方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对方提出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其步骤如下:1、提出方应事先向另一方提出书面的协商意向书,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另一方受到协商意向书后,应于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与提出方共同进行工资集体协商。
2、在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商双方有义务按照对方的要求,在协商开始前5日内,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