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钎探,处理记录
- 格式:wps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建筑工程地基钎探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xx市xxxx区xxxx路xx号一、钎探目的:本次钎探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地基情况,提供给设计和施工单位参考,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二、钎探方法:本次钎探采用岩芯钻孔钎探方法,首先进行钻孔,然后安装岩芯钎具,通过逐层钎取样品,进行现场试验和实验室分析。
三、钎探孔位布置:选取钎探孔位应在建筑的重要部位,通过详细勘探确定。
本次钎探孔位的布局如下:1.钎探孔位1:位于建筑东北角,距离主体结构一米处,用于评定地基土壤的承载力和破坏特点。
2.钎探孔位2:位于建筑西南角,距离主体结构一米处,用于了解地基土体的各层分布情况。
3.钎探孔位3:位于建筑东南角,距离主体结构一米处,用于评估地基土壤的可压缩性和沉降特点。
四、钎探过程及结果记录:1.钎探孔位1:钎探孔深度:15米孔壁土存在情况:孔壁土坚硬,含水量较低岩芯样本:利用岩芯钎具连续钎取样品现场试验结果:-承载力试验:钻孔深度5米处,土壤密实度较高,承载力较大-压缩性试验:土壤压缩性较小,有较好的稳定性实验室分析结果:-控制含水率:20%-重度粘土2.钎探孔位2:钎探孔深度:20米孔壁土存在情况:孔壁土潮湿,含水量一般岩芯样本:利用岩芯钎具连续钎取样品现场试验结果:-承载力试验:土层密实度逐渐增大,土壤承载力较大-压缩性试验:土层良好的可压缩性实验室分析结果:-控制含水率:15%-中等粘土3.钎探孔位3:钎探孔深度:25米孔壁土存在情况:孔壁土湿润,含水量较高岩芯样本:利用岩芯钎具连续钎取样品现场试验结果:-承载力试验:土层密实度较小,土壤承载力一般-压缩性试验:土层较大的可压缩性实验室分析结果:-控制含水率:25%-软土五、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钎探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建筑东北角地基土壤承载力较大,适合承载主体结构;2.建筑西南角地基土壤中等粘土,可压缩性适中;3.建筑东南角地基土壤湿润,软土较多,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地基钎探方案引言概述:地基钎探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钻孔方式获取地下岩土的物理性质和地质结构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基钎探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方案选择、钎探设备、钎探操作、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方面。
一、方案选择1.1 确定钎探深度: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确定钎探深度,普通应达到设计基础底面以下。
1.2 确定钎探位置:根据工程地质特征和设计要求确定钎探点位,避免地下管线和其他障碍物。
1.3 确定钎探孔径:根据勘探目的和地层情况选择合适的钎探孔径,普通常用直径为75mm或者100mm。
二、钎探设备2.1 钎探机选择:根据钎探深度和孔径选择适合的钎探机,常用的有手持式、车载式和机动式等。
2.2 钎探钻头:选择适合的钎探钻头,普通有扁头、尖头和圆头等,根据地层情况灵便选择。
2.3 钎探附件:配备钻杆、钻头、钎体、取心器等附件,确保钎探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钎探操作3.1 钎探前准备:清理钎探点位周围杂物,确保安全和顺利进行钎探操作。
3.2 钎探过程: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层情况逐层进行钎探,及时记录孔深、取样情况等数据。
3.3 钎探结束:达到设计深度后,进行取心、取样等工作,做好数据整理和保管工作。
四、数据处理4.1 数据录入:将钎探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包括孔深、取样情况、地层情况等。
4.2 数据分析:根据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地质结构、物理性质等信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4.3 数据报告:编制钎探报告,详细记录钎探过程和结果,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
五、应用与展望5.1 工程设计:地基钎探数据是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可以为基础设计、地质灾害评价等提供参考。
5.2 工程施工:钎探数据可以指导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基础设计等工作,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5.3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基钎探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未来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工程勘察和设计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结:地基钎探方案是地质勘探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选择方案、设备和操作方法,获取准确的地下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地基钎探记录表规范篇一:地基钎探记录表(标准版)地基钎探记录表附:钎探点布置图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篇二:地基钎探记录(示范表格)地基钎探记录工程名称:××县工商局315大楼施工单位:××县建筑工程公司钎探日期:20xx年01月30日锤重:25kg落距:800mm直径:工程技术负责人:王小全质量检查员:卢加强钎探人:林志兴篇三:最新规范地基钎探记录最新规范地基钎探记录a、钎探记录用于检验浅层土(如基槽)的均匀性,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及检验填土的质量。
钎探前应绘制钎探点平面布置图(应与实际基槽(坑)一致),确定钎探点布置及顺序编号,标出方向及得要控制轴线。
按照钎探图及有关规定进行钎探并记录。
钎探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在地基钎探记录表的备注栏注明。
需地基处理时,应将处理范围(平面、竖面)标注在钎探点平面布置图上,并液注明处理依据。
形式、方法(或方案)以洽商记录下来,处理过程及取样报告等一同汇总进入档案。
b、以下情况可停止钎探:1)、若贯入3cm的锤击数超过1或贯入1cm的锤击数超过5,可停止贯入。
)、如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钎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或持力层办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进行钎探。
如需对下卧层继续做试验,可用钻具钻穿坚实土层后再做试验。
3)、专业工长负责钎探的实施,并做好原始记录。
钎探日期要根据现场情况填写,各步锤击数为步。
a、钎探记录用于检验浅层土(如基槽)的均匀性,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及检验填土的质量。
钎探前应绘制钎探点平面布置图(应与实际基槽(坑)一致),确定钎探点布置及顺序编号,标出方向及得要控制轴线。
按照钎探图及有关规定进行钎探并记录。
钎探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在地基。
3-(3) 地基处理记录【整理要点】地基处理记录是地基处理意见的落实,是地基处理的真实记录。
一般地基处理记录内容包括:处理过程记录,结果检测。
较复杂地基的处理记录除上述外还要有分包单位的资质证书、主要工作人员的资格证书、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进场复试报告、地基处理验收记录、人工地基承载力检测等内容。
关于地基检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规定:第4.1.3条地基施工结束,宜在一个间歇期后,进行质量验收,间歇期由设计确定。
第4.1.4条地基加固工程,应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段施工,论证设定的施工参数及加固效果。
为验证加固效果所进行的荷载试验,其施加荷载应不低于设计荷载的2倍。
第4.1.5条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 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应有1点。
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4. 1.6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
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地基(施工)处理后按上述规范要求进行地基强度或承载力检验,将结果报设计人员确认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审阅要点】1.地基处理记录书写不详细,检测数量、数据不全,不能满足规范要求;2. 单独分包的地基处理工程缺少处理单位资质和个人资格等资料;缺少必要的原材料证明和进场复试等资料3 .对地基处理不重视,未进行验收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其参考格式详见附录1 人工地基设计文件附录2 夯实水泥土桩施工记录附录1安阳市新世纪住宅小区6#住宅楼工程人工地基设计安阳市地质工程勘测设计公司2002年11月8日目录1.工程概况 (3)2.设计依据 (3)3.岩土工程条件 (3)4.夯实水泥土桩设计 (4)5.其它问题 (6)6.质量检验 (6)附地基处理设计布桩图设计:张保平审核:李军技术负责人:张晓琨未经许可,不得复印本材料,违者必究!1.工程概况安阳市新世纪住宅小区6住宅楼工程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殷都路南段,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相结,地上七层5-32轴线间为混凝土条形基础。
地基钎探记录范文一、调查目的和依据为了解地下构造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本次进行地基钎探调查。
调查依据为包括项目规划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地基钎探调查的范围为工程设计范围内的地基区域。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地基钎孔钻进、钎杆自锚钻进、摩阻力和承载力检测等。
三、调查工具和设备1. 钎具:采用直径为150mm的钻头进行钻进。
2. 钎杆:钎杆采用直径为110mm的钎杆,长度根据需要进行组合。
3.钎杆锚固系统:使用自锚固型钎杆,确保在钎孔钻进过程中的稳定。
4.解钎机:用于将钎杆取出或安装时的解钎。
四、调查步骤1.建立实地测量控制点,确定地面标高和基准点。
2.钎孔定位: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钎孔位置和深度,并进行标记。
3.钎孔钻进:根据预设深度,采用钎孔钻进法进行钢管钻孔,每次钻进2-3m后进行一次取心样品。
4.钎杆自锚进:在钎孔钻进完成后,将钎杆安装在自锚固系统上,进行稳定。
通过扭力计检测锚固力是否满足要求。
5.钎杆取样和土构造观测:在钎杆锚固完成后,进行钎杆取样和土构造观测。
每隔1m钻进深度取样一次,并进行承载力检测。
6.钎杆解钎和孔壁检测:当达到预设深度后,进行钎杆解钎,同时对钻孔壁进行观测和记录。
7.数据记录和处理:对钻进数据、取样和承载力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并分析调查结果。
五、调查结果1.钻孔数据:记录每次钻进的深度、取心位置、钻进速度等。
2.取样数据:记录土样的类型、颜色、密度、含水量等。
3.承载力数据:记录承载力试验中的最大峰值和钻入曲线等信息。
4.孔壁记录:记录孔壁的土质情况、强度、岩层岩性等。
六、安全措施1.在进行钻孔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穿着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装备。
2.钻孔现场需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周边人员的安全。
3.如遇突发情况,及时向现场主管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钻孔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使用。
七、调查总结和建议通过地基钎探调查,了解了地下构造情况和土质状况,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地基钎探记录Ⅰ基本要求和内容(1)对地质复杂的或重要的工程,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以及地基开挖后对地基土有疑义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或验槽磋商的意见开展钎探试验,并做好测试记录,钎探记录应填写清楚、真实,并有钎探记录人、施工员、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钎探记录应附有打钎平面图以及钎探结果的分析。
(2)钎探打钎按平面图标定的钎探点顺序开展,记录每打入300mm(一步)深度的锤击数,填入地基钎探记录,钎探锤重、落距、钎径应符合规范规定。
(3)钎探完毕,要认真分析钎探记录,查明槽底以下土质的变化,分析孔深范围内基土坚硬程度是否均匀,如有异常需处理,应在打钎平面布点图上标明部位、区段、标高及处理方法。
(4)钎探孔的布置一般均应按照设计要求开展钎探,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以下规则布置:1)槽宽小于800mm时,在槽中心布置探点一排,间距1~2m,一般为1.5m;2)槽宽800~2000mm时,在距两边200~500mm 处,各布置探点一排,间距1~2m,一般为1.5m;3)槽宽2000mm以上时,应在槽中心及两槽边200~500mm处,各布置探点一排,每排探点间距1~2m,一般为1.5m,3排成梅花形布置;4)矩形根底:按梅花形布置,纵向和横向探点间距均为1~2m,一般为1.5m,较小根底至少应在四角及中心各布置1个探点。
(5)钎探的钎距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规范的要求开展,矩形根底应等于或大于1.5m,一般不小于1.8m,并不小于短边长度,也不宜大于3m。
如土质情况复杂可适当减少钎距和加深钎探深度,钎距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应不大于1.5m。
(6)钎探应绘图编号,按编号顺序开展击打,打钎人员应固定。
结果填入钎探平面布点图,发现地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勘察人员确定处理方案。
Ⅱ核查方法(1)对照根底平面设计的钎探点平面图,核查钎探布孔和孔深孔距是否满足要求。
(2)核查钎探记录的锤重、落距、钎径是否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S G S地基钎探记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SG—S003地基钎探记录工程名称:xxx道排工程施工单位:工程数量:南侧成都台30m基础检验部位:小桥基础检查日期:xx年xx月xx日桩号或井号点号锤击数应检点实检点0~30(cm)30~60(cm)60~90(cm)90~120(cm)120~150(cm)东侧5m 1 36 28 26 3 3 东侧10m 2 34 30 26 3 3 东侧15m 3 35 30 25 3 3 西侧5m 4 34 32 30 3 3 西侧10m 5 33 31 32 3 3 西侧15m 6 35 31 30 3 3地基高程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设计要求承载,下列计算承载力均大于,合格。
东侧:()1000 = MPa ()1000 = MPa注:30为东侧平均值 32为西侧平均值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质检员:年月日S G—S003填写说明一、本表适用于管线、中小桥涵等地基与基础腐败工程地基与基础处理子分部中承载力分项工程检验批的验收记录。
由施工单位专业质检员填写。
二、检验批构成条件与划分:检验批应由同一施工单位同一条件按同种测试工艺工具钎探地基承载力构成;施工视分批与标高不同,可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
三、填写要求:1、主控项目中:(1)、“地基承载力”经验方法由技术、设计、监理、监察、施工单位根据有关国家规范、地方法规和工程地质情况综合确定。
可采用JGJ79—2002荷载实验方法确定。
检测数量按规范要求频率,每项工程不少于3点。
(2)、桥涵基础在调查附近地质资料情况下,应对两台地基作同条件、同工艺探测。
2、一般项目中:锤基数、落锤距与锤的质量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0.4.1规定,也可参照四川省的标准DF51/T5026—2001附录及、发.表。
地基钎探监理旁站记录范文示例1:地基钎探监理旁站记录范文监理旁站是工程监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旁站记录是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的文件。
这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份地基钎探监理旁站记录的范文,以便参考和借鉴。
===========项目名称:XXX工程地基钎探监理旁站记录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项目地点:XXX工地参与人员:监理人员:XXX施工人员:XXX钻探队伍:XXX旁站目的:了解地基钎探施工的进展情况,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旁站内容:1. 现场勘测情况:- 地质勘测报告对地层情况的描述。
- 钻探作业前现场是否清理干净。
- 钻探孔的位置、布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钎探钻机情况:- 检查钻机的设备是否完好,并查看相关操作票是否齐全。
- 钻机检修和保养记录是否符合要求,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3. 钎探作业过程:- 钻孔直径和深度的遵循设计要求。
- 钎杆的镶嵌深度是否达到要求。
- 钎探过程中取土的标本保存情况。
- 钎杆的下沉速度是否符合规范。
4. 施工人员操作:- 施工人员是否穿戴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
- 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 是否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定或不规范的行为。
5. 安全情况:- 现场是否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并是否清晰可见。
-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破损的设备,有无及时处理。
- 施工人员对环境、他人的安全是否重视。
6. 竣工验收:- 钎探孔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和直径。
- 钎杆的镶嵌深度和取土标本的质量是否合格。
- 是否存在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旁站结论:本次地基钎探作业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队伍质量管理到位,施工人员操作规范,并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钻探设备运转正常,钎杆的下沉速度和取土标本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安全隐患或违规行为。
监理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施工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钻探队伍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份地基钎探监理旁站记录范文可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定制。
地基钎探技术交底记录工程项目名称:XXXX工程项目日期:XXXX年XX月XX日参与人员:项目经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地基钎探技术专家一、项目概况介绍本工程项目位于XXXX地区,是一座重要的建设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地基土层为XXXX类型。
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减少地基沉降影响,需要进行地基钎探工程。
二、地基钎探技术介绍1.地基钎探是一种通过旋转钎孔机将土质或岩石松动并取出的地基处理方法,其目的是改良地基土层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抗滑稳定性。
2.地基钎探技术包括旋钻钻孔、往复冲击、气压装填、泥浆冲击、超声波除渣等多种作业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环境灵活选择。
三、地基钎探工程施工方案1.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按照地基钎探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2.施工单位应对地基钎探设备进行检查和试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
3.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规范,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四、地基钎探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现场周边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安全。
2.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土质情况选择适当的钎具和钻杆,避免过度损坏设备。
3.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确保环境卫生和安全。
五、地基钎探技术质量验收标准1.地基钎探施工完成后,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包括地基处理效果和施工质量。
2.地基钎探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制定,并及时报告项目经理进行确认。
以上内容为本次地基钎探技术交底记录,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地基钎探工程顺利进行,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地基基础分部工程施工记录包括的内容及填写要求1、验槽记录 (表C—056)包括验槽依据、基坑位置、尺寸、基底标高、地下水情况、钎探情况、特殊地质情况说明、持力层核查描述、处理意见、验槽结论,参加验槽的施工、监理、设计、勘查单位的人员签字及所在单位公章。
2、地基处理记录(表C—057)包括地基处理依据、处理方法、处理部位及深度、处理结果、检查意见等,参加复查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人员签字。
3、基坑支护工程基坑变形的监测记录内容包括围护结构墙顶位移、围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地面最大沉降等。
4、基坑支护工程排桩墙竣工图及排桩施工记录排桩施工记录包括桩的深度、直径、垂直度、桩位偏差、标高等。
竣工图包括桩位编号、桩顶标高偏差、桩位偏差等基本数据。
5、基坑支护工程锚杆或土钉墙施工记录、锚杆或土钉墙竣工图锚杆或土钉墙施工记录内容包括锚杆或土钉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和角度、锚杆或土钉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喷锚墙面厚度及强度、锚杆或土钉应力等。
锚杆或土钉墙竣工图内容包括锚杆土钉的位置,标明其位置偏差,钻孔倾斜度偏差及墙面厚度值。
6、基坑支护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记录内容包括成槽宽度、垂直度、槽底淤积物厚度等,水下混凝土浇注导管位置、混凝土上升速度、连接面的清理程度、混凝土的塔落度等。
7、地基钎探记录(表C—058)内容包括每300mm锤击数、累计锤击数、软弱夹层情况等。
附钎探点平面布置图。
8、桩基础工程施工记录包括桩位编号图、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施工记录(表C—059)、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验收记录(表C—060)、预制桩及钢桩施工记录(表C—061)、桩位竣工图。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施工记录内容包括桩位编号、桩径、桩深、进入持力层深度、桩体垂直度、桩位偏差、桩顶标高、混凝土理论浇注量、实际浇注量及充盈系数等数值。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验收记录内容包括桩位编号、设计桩径、设计桩长、桩底标高、桩顶标高、成孔垂直度、泥浆护壁性能、沉渣厚度、桩进入持力层深度等。
最新规范地基钎探记录欧阳家百(2021.03.07)A、钎探记录用于检验浅层土(如基槽)的均匀性,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及检验填土的质量。
钎探前应绘制钎探点平面布置图(应与实际基槽(坑)一致),确定钎探点布置及顺序编号,标出方向及得要控制轴线。
按照钎探图及有关规定进行钎探并记录。
钎探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在地基钎探记录表的备注栏注明。
需地基处理时,应将处理范围(平面、竖面)标注在钎探点平面布置图上,并液注明处理依据。
形式、方法(或方案)以洽商记录下来,处理过程及取样报告等一同汇总进入档案。
B、以下情况可停止钎探:1)、若贯入3CM的锤击数超过1或贯入1CM的锤击数超过5,可停止贯入。
)、如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钎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或持力层办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进行钎探。
如需对下卧层继续做试验,可用钻具钻穿坚实土层后再做试验。
3)、专业工长负责钎探的实施,并做好原始记录。
钎探日期要根据现场情况填写,各步锤击数为步。
A、钎探记录用于检验浅层土(如基槽)的均匀性,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及检验填土的质量。
钎探前应绘制钎探点平面布置图(应与实际基槽(坑)一致),确定钎探点布置及顺序编号,标出方向及得要控制轴线。
按照钎探图及有关规定进行钎探并记录。
钎探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在地基钎探记录表的备注栏注明。
需地基处理时,应将处理范围(平面、竖面)标注在钎探点平面布置图上,并液注明处理依据。
形式、方法(或方案)以洽商记录下来,处理过程及取样报告等一同汇总进入档案。
B、以下情况可停止钎探:1)、若贯入3CM的锤击数超过1或贯入1CM的锤击数超过5,可停止贯入。
)、如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钎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或持力层办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进行钎探。
如需对下卧层继续做试验,可用钻具钻穿坚实土层后再做试验。
3)、专业工长负责钎探的实施,并做好原始记录。
钎探日期要根据现场情况填写,各步锤击数为步。
地基钎探记录说明地基钎探记录是一种用于测试地下土层和岩石性质的技术。
地基钎探记录是根据地基钎的进入阻力、钎速、钎头阻力、立钎出土等参数来判定地层特征和地质构造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一份地基钎探记录的说明,详细记录了地基钎探的过程和测试结果。
一、地基钎探的目的和方法地基钎探的目的是获取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地层厚度、地层性质和地质构造等信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地基钎探的方法是通过将地基钎插入地下,在不同深度采集钎探数据,并记录各种参数,以分析土体和岩体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特征等。
二、钎探记录的基本内容1.钎探孔位和编号:记录钎探孔的位置和编号,准确标识钎探孔的地理位置和标识符。
2.钎探孔的钻进情况:(1)起钎:记录起钎的时间、起钎深度和所用装备;(2)进钎:记录进钎深度、每次进钎的时间和用时;(3)出钎:记录每次出钎的深度和所用时间。
3.钎探参数记录:(1)进钎速度:记录每次进钎的速度,单位为米/秒;(2)钎头阻力:记录每次进钎时钎头受到的阻力,单位为千帕;(3)钎杆扭力:记录进钎时钎杆所受的扭力,单位为千牛顿·米。
4.钎探土样描述和采集:根据钎探孔的深度和情况,描述不同深度的土样和岩石的性质,并采集相应的土样进行实验分析。
5.钎探地层描述:根据地基钎探数据,对不同深度的土层和岩石进行描述,包括地层名称、厚度、颜色、密实程度、质地、湿度等详细信息。
6.钎探状况记录:记录钎探孔的状况,包括孔壁稳定性、土体塌方、孔重、假空、水位、扩孔情况等。
7.钎探仪器记录:记录使用的地基钎探仪器的规格、型号、精度等信息。
8.钎探人员和时间记录:记录地基钎探的人员、日期和时间,确保钎探记录真实有效。
三、地基钎探记录的要求1.记录准确:对钎探孔位、进钎深度、时间等要准确无误地记录。
2.描述详细:对地层性质和土样特征要详细描述,包括颜色、密实程度、质地、湿度等。
3.数据完整:记录所有的钎探参数,如进钎速度、钎头阻力、钎杆扭力等,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施工资料整理顺序第一篇:施工资料整理顺序1、开工阶段开工报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企业资质证书及相关专业人员岗位证书、图纸会审、各项施工方案2、垫层施工前地基钎探记录、地基处理验收记录、桩基验收记录、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土方开挖检验批、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基槽测量放线记录、地基验槽记录3、垫层施工技术交底、垫层测量放线记录,测量放线预检记录,模板安装、模板预检记录,混凝土浇灌申请书、砼出厂合格证及厂家28天报告,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砼施工检验批,砼标养强度报告,砼拆除检验批、现浇结构检验批。
4、基础底板防水防水技术交底、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垫层砼隐蔽,防水检验批,基础防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特殊过程预检记录、确认单、反馈记录。
5、防水保护层技术交底、保护层测量放线记录、测量放线预检记录、模板安装、模板预检记录,混凝土浇灌申请书、砼出厂合格证及厂家28天报告,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砼施工检验批,拆除检验批、砼标养强度报告,砼隐蔽6、基础、地下一层、地下二层技术交底、基础测量放线记录、测量放线预检记录、钢筋原材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复试报告,焊接材料出厂合格证,焊工上岗证,钢筋连接试验报告(必须有试焊报告),钢筋原材料、加工、安装检验批、模板安装、模板预检记录、钢筋隐蔽,混凝土浇灌申请书,砼出厂合格证及厂家28天报告,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砼施工检验批,防水砼检验批,砼标养强度报告,砼抗渗报告,砼拆模强度报告、拆模申请单、拆除检验批,砼同条件强度报告,混凝土结构同条件时间等效养护龄期温度记录,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如果冬施的话),砼隐蔽,7、回填土土工击实试验报告,回填土检验报告,土方隐蔽,土方开挖、回填检验批8、基础砌体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等级检查记录,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复试报告,砂进场复试报告,砖、砌体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复试报告,砂浆配合比通知单,配筋砌体检验批,砖或者填充墙砌体检验批,砌体隐蔽,植筋报告,植筋胶合格证9、基础外墙防水防水技术交底,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外墙砼隐蔽、防水检验批、防水隐蔽,特殊过程预检记录、确认单、反馈单。
地基钎探记录范文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xx地点探针编号:xxxx一、背景资料本次地基钎探工作是为了解地下土层分布和土层力学性质,以便为后续的土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地下土层是由粉砂土、硅质土和黏土组成,预计深度为20米。
本次钎探工作将通过使用岩石钎具来获取土层的高强度和基本物理参数。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 电动钎探机:型号xxxx,功率xxxx,供电电源xxxx2. 钎探管:直径xxxx,长度xxxx,材质xxxx3. 岩石钎具:长度xxxx,材质xxxx4. 钎探记录仪:型号xxxx,参数xxxx三、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1.准备工作(1)将电动钎探机设置在探钻位置上,并连接电源进行试验,确保钎探机正常运行。
(2)安装钎探管,将其插入地面,并在所需深度进行固定。
(3)安装岩石钎具并连接至钎探机,确认钎探具备钻探功能。
2.开始钎探工作(1)启动钎探机,将岩石钎具逐渐下放至预定深度。
(2)每下放1米,停止钎探工作,记录下探针的深度和钎探力。
3.结果记录深度(米),钎探力(千牛顿)------------,-----------------1.0,5.22.0,7.83.0,9.64.0,11.35.0,10.26.0,9.57.0,8.28.0,7.59.0,6.910.0,6.14.结果分析根据钎探力与深度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在地下5.0米以内,钎探力逐渐增加,达到最高值10.2千牛顿。
而在地下5.0米以下,钎探力开始逐渐减小。
根据经验判断,地下5.0米以上可能为稠密粉砂土层,5.0米以下可能为黏土层。
同时,通过实地观测发现,在5.0米以下的钎探管回收过程中,发现有明显的泥沙物质被带上地面,进一步确认了黏土层的存在。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地基钎探工作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地下0-5.0米为稠密粉砂土层。
2.地下5.0米以下为黏土层,并且存在泥沙物质。
根据地下土层性质,可以针对后续土建工程设计提供以下建议:1.对于稠密粉砂土层的地基,可以采用常规地基处理方法,如挖深基础、填筑夯实等。
地基钎探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部位日期年月日交底内容:
一、材料要求
砂:一般为中砂。
二、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北京地区规定必用)
穿心锤重10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φ25钢筋,长度1.5~1.8m。
其他有铅丝、凳子、推车、夹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三、作业条件
1、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4、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5、钎探孔的排列方式根据槽宽确定,槽宽大于200cm时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1.5米,孔深2.0米。
四、操作工艺
(一)工艺流程
1、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2、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50cm,把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3、记录锤击数。
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
按地基钎探记录(表式C5—7)执行。
4、拔钎:用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拔除后用砖盖孔。
5、移位: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6、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进行灌砂。
灌砂时每填人30cm左右,可用钢筋捣实一次。
7、整理记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人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技术负责人、质检员、。
地基钎探记录
地基处理记录
Ⅰ基本要求和内容
(1)地基处理方案应由勘察、设计单位提出书面处理意见或下达设计变更通知,施工单位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地基处理记录包括地基处理综合描述记录、试桩试夯试验记录,地基处理施工过程记录,施工单位应根据确认的处理方案做好相应的记录。
(3)地基处理综合描述应对地基处理前状态、处理方案、处理部位、处理过程、处理结果作一综合的描述,必要时附简图见质控(建)表4.1.6.3-1。
(4)换土垫层法施工记录要求:
1)用换土垫层法做浅层地基处理时,其垫层材料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素土、灰土、砂垫层在施工前应对填料进行击实试验见质控(建)表4.1.4.1-4,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分层厚度与分层遍数。
垫层的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可用贯入法或环刀法检验压实系数见质控(建)表4.1.4.1-6;
3)重锤夯实地基应作试夯记录见质控(建)表4.1.6.3-2,夯实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见质控(建)表4.1.6.3-3。
(5)深层密实法施工记录要求:
1)强夯施工的夯击点布置及技术参数(锤直、落距、夯击点、次数等)应设计要求,夯击遍数和两遍间的间歇时间,应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
2)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夯点记录见质控(建)表4.1.6.3-4与每遍的汇总记录见质控(建)4.1.6.3-5,对强夯地基的质量检验应在夯后一定的间歇期之后进行;
3)振冲地基在正式施工前,应在现场在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桩试验,确定有关施工参数,做好记录见质控(建)表4.1.6.3-6。
施工时应检查振冲器与填料的性能,施工中应检查各种施工参数,并做好施工记录见质控(建)表4.1.6.3-7。
对振冲地基的质量检验应在根据不同的填料,在施工结束后间歇一定时间进行。
(6)胶结法施工记录要求:
1)高压喷射注浆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在方案确定后应进行现场试桩试验,并通过试验性施工或根据工程经验确定施工参数及控桩标准,并做好记录见质控(建)表 4.1.6.3-6;
2)高压喷射注浆地基在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外掺剂等的质量、桩位、压力表与流量表的精度和灵敏度、施工设备的性能等,施工中应检查施工参数及施工程序,如实记录各项参数和出现的异常现象,施工记录见质控(建)表4.1.6.3-8,桩体质量及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28d进行;
3)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完好程度,施工中应检查机头提升速度、喷浆时间、复搅次数、水泥浆或水泥注入量、搅拌桩的长度及标高,施工记录见质控(建)表4.1.6.3-9,搅拌深度记录误差不得大于50mm,时间记录误差不得大于5s,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桩体强度、桩体直径及地基承载力,强度检验应取90d龄期的试件。
(7)各类地基处理的取样试验按本规程4.1.4.1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执行。
Ⅱ核查办法
(1)核查地基处理方案是否经勘察、设计单位的确认后进行施工。
(2)核查各种地基处理是否做了相应的试验段施工,并经设计单位确定了有关施工参数后再全面施工。
(3)核各种地基处理是否按基本要求做好综合描述记录,试桩试验记录与过程施工记录。
Ⅲ核定原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项目核定为“不符合要求”。
(1)地基处理方案未得到勘察、设计单位确认进行施工,或施工前未确定有关的施工参数。
(2)未做地基处理施工记录或签字手续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