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某市中心旧城改造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老旧地区面临着改造和更新的需求。
这些地区往往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老旧建筑、不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环境污染等。
对这些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某市中心旧城改造项目是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该市政府决定开展中心旧城改造项目。
本文将从项目的背景、目标、管理模式和进度计划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中心旧城改造项目管理,以实现项目既定目标。
一、项目背景某市中心旧城区面积较小,地块拆迁不便,居民迁移受限等问题亟待解决。
老旧建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该市政府决定对中心旧城区进行综合改造,以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中心。
中心旧城改造项目的背景是该市长期规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改变老旧城区的面貌,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将对该市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 城市形象提升:改善中心旧城的城市面貌和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 居民生活品质改善:优化旧城居民的生活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城市功能优化:通过改造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定位,提高其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综合改造,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市场活力提升:促进中心旧城区的产业升级和商业发展,提高中心区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项目管理模式中心旧城改造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模式和手段。
在项目管理中,可以采取项目管理组织(PMO)模式、精细化管理模式和PPP模式等,以实现项目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方案设计首先,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应该从整体出发,确定改造目标和规划范围。
对旧城区的历史背景、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明确改造的方向和重点。
同时,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做好社会调查和民意调查,制定出符合居民利益的规划方案。
其次,旧城改造项目的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尊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遗址。
可以在改造中进行修复和复原,使其与新的建筑和环境相衔接。
同时,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景点或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增加城市的文化魅力和经济效益。
再次,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社区建设。
要创造符合人居环境的城市空间和社区设施,打造便利的交通网络和舒适的公共空间。
要注重居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体验,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健身场所、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等。
此外,要注重社区的参与和自治,鼓励居民参与旧城改造的决策和管理,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和共同责任感。
最后,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要从能源、水资源、废物处理等角度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要求。
要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鼓励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旧城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总之,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生活品质,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实现旧城区的全面改造和发展,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国内旧城改造研究的知识图谱
一、背景
国内旧城改造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对旧城进行改造,提高城市的功能、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知识图谱旨在整理国内旧城改造研究的相关知识,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二、组成部分
该知识图谱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旧城改造的定义和目标:这部分介绍了旧城改造的定义和目标,包括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更新等。
2. 旧城改造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介绍了旧城改造的理论基础,包括城市更新理论、保护与利用价值理论等。
3. 旧城改造的研究方法:这部分介绍了旧城改造的研究方法,包括调研方法、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等。
4. 旧城改造的案例分析:这部分介绍了国内旧城改造的典型案例,包括北京胡同的改造、上海老城厢的改造等。
5. 旧城改造政策和规划:这部分介绍了旧城改造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地方层面的政策等。
三、知识图谱的应用
这个知识图谱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者可以通过该知识图谱了解国内旧城改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而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四、总结
国内旧城改造研究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政策和规划等方面。
这个知识图谱通过整理和组织这些知识,为研究者、政府部门和设计机构等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参考工具,有助于推动国内旧城改造研究的进展。
浅谈旧城改造项目设计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目前对旧城改造已经成了城市建筑的重要问题之一。
旧城项目的改造第一方面为了增加城市的美观,第二为了更好的推动城市设计的合理性,它能够使城市增加生机和活力。
基于此,本文从旧城改造项目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简要提出旧城改造项目设计的主要要点。
关键词:旧城;改造;项目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朝着大规模、高速度的建设,繁荣的城市,比传统的城市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旧城市的改造就是对项目进行拆除和新建的过程,使得新的建筑代替原来的老旧建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美观性。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现代城市的改造也愈发的重视,现代城市的项目改造当中出现了诸多亮点,不单单是从建筑结构上有了创新,人们的生活和各种设施上更是有了改造,这无疑为城市的创新带来了诸多动力,在推动城市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旧城改造的重要性据2005年中国科学院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为35%左右,在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突破40%。
所以对旧城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我国城市化率的百分点,进而使得大部分居民有房可住。
其次,旧城的改造是我国城市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用地不断的在扩散,城市中的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遇到瓶颈,这时城市当中旧区的改造就成了发展的新目标,而旧城的改造也就成了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旧城进行改造,包括人口疏散、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更新、设施更新、建筑空间再创造、人文空间再塑造等内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2旧城改造项目设计方法2.1旧城改造中设计的主要方面建筑是实体的艺术,城市是基于建筑的艺术,一个没有旧建筑和旧城区的城市就是没有内涵的城市。
所以在旧城项目的改造过程当中,必须要遵从旧城区中的空间感受、文化理念、生态环境功能、布局等多方面全面的考虑,凸显以人为本的前提来对旧城区进行改造。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摘要:本文围绕着旧城改造中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展开,详细分析了传统街巷更新规划的原则、方法、实施和效果评估。
通过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借鉴历史文化,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价值和活力。
具体实施包括街巷的改造与更新,街巷宽度和交通规划的考虑,街巷景观与文化底蕴的保护和商业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
通过对人口、居住状况、商业和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得出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的成功案例,提出对未来传统文化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旧城区的更新与改造问题。
传统的旧城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基础设施老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传统街巷更新是旧城区更新和改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旧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遗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价值。
在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如何保留这些文化和历史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里传统的街巷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现实问题。
这些固有街面,无论是在人行道、建筑或在商业场所,已经逐渐变得陈旧、不适应当代城市的需求和发展。
这些传统街巷既是城市的历史遗产,又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其目的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也与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交通等方面密切相关[1]。
(二)研究意义在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工作,对城市景观、行人通行、道路结构、商业环境和社区氛围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毕业设计(论文):“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城中村”旧城改造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旧城改造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旨在为解决“城中村”旧城改造中的问题提供参考。
1. 引言“城中村”旧城改造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土地资源紧张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许多城市中的“城中村”存在着建筑老旧、卫生条件差、交通拥堵等问题。
改造旧城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众居住环境,已成为中国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规划不科学、资金短缺、居民异议等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城中村”旧城改造提供参考。
2. 问题分析2.1 规划不科学在“城中村”旧城改造过程中,往往存在规划不科学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对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特征缺乏理解,规划方案的设计缺乏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由于缺乏精细规划和充分的调研,往往难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2.2 资金短缺“城中村”旧城改造涉及到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政府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通等因素,都制约了旧城改造的进展。
资金短缺不仅导致工程进展缓慢,还使得改造后的居民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
2.3 居民异议“城中村”旧城改造涉及到居民的利益调整,因此,往往会引发居民的异议。
居民反对改造的主要原因包括拆迁补偿不合理、居住环境变差等。
这些居民异议不仅会导致旧城改造进程的延误,还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
3. 对策研究3.1 科学规划针对规划不科学的问题,应加强对旧城区的调研,理解其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特征。
在规划方案设计中,应注重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到旧城改造后的居住、商业和公共设施等需求。
旧房改造开题报告篇一:嘉兴市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嘉兴市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同时我们的城市却在逐渐老化,功能也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布局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正在日益突出。
这不仅不能满足现代人快捷的、高效率的生活需要,而且更是对城市形象打击性破坏,所以必须对城市进行改造,尤其是对年代久远、功能不健全或丧失的旧城区进行改造。
但是目前的旧城改造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大拆大建、各类保护建筑遭到破坏、城市的特有风貌正在消失、被拆迁户利益遭侵犯、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冲突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旧城改造的同时重视改造过程的对策,并做相对应的研究。
(二)意义当前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如何进行旧城区的更新改造和现代化建设,是当今城市化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嘉兴作为一个中等城市,近年来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这使得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城市格局、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等大大落后于现代化城市的运行要求,明显地与现代化社会不相适应。
这些问题日益明显,阻碍了嘉兴市的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来,嘉兴市政府高度重视旧城改造工作,在旧城改造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旧城改造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对嘉兴市旧城改造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相关对策,对解决嘉兴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对嘉兴市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三)发达国家旧城改造的实践与经验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的概念做了比较完整的概括,指出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3个方面。
他们对旧城改造执行制定了如下程序:调查研究→确定改造区→整顿措施→建设措施→完成旧城改造。
城市设计中的旧城改造分析赖传峰发布时间:2021-10-14T07:55:12.43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19期作者:赖传峰[导读] 旨在顺利实现以上几方面的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
浙江广盛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舟山316021摘要:城市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庞大工程,不同于某个单体建筑或者相同类型建筑群的设计,而是包含了整个城市各个要素的整体性设计。
在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不仅包含了环境、交通、建筑等诸多要素,还要对商业、工业、土地等进行全新的规划。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与最终新城市面貌的形成、功能的发挥有重要的联系,甚至与政府的管理也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相应的设计原则,还要多方面考虑,解决设计中的难题和改造中的限制因素,有效协调城市发展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介绍了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方法。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规划;改造模式1旧城改造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要求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再造城市的功能和提升城市的形象,而旧城改造,旨在顺利实现以上几方面的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
1.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规划设计要求解决生态破坏和生态污染等问题,并提供健康、清洁、舒适的生态环境。
旧城改造以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目标之一,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互相协调,确保在拆迁、建设等过程中,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并合理增加生态因素,以实现新的生态平衡状态,这属于高层次的城市规划设计模式,也是旧城改造需要致力实现的目标。
1.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每个城市的发展,长时间积累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物,通常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珍贵的美学价值,传承着城市的传统特色。
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在创新建设的同时,保护好具有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譬如将古代建筑列入文物保护名单,旧城改造并非意味着将所有“旧”的城市文化因素摒弃,以及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绊脚石,相反,旧城改造应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将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旧城改造的重要构成元素,使得规划设计后的城市主体,更具历史和文化底蕴。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前言旧城改造是当代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旧城改造为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城市旧区经常是各种城市问题与冲突的交汇点,牵涉到城市社会稳定与社会平等问题,旧城的更新既包括对实体的改造,如建筑物、道路、市政设施、绿化等;也包含了对城市软环境的改造和延续,如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城市活力、社区邻里氛围等。
可以说,城市更新的目标是解决城市旧街区发展中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从而推动城市整体的变革与发展。
当今的城市旧街区更新的方式基本可分为重建或再开发、综合整治及功能改变三种方式。
“推倒重建”的方式,不仅开发成本极高,而且这种方式仅是改善地区的物质环境,对街道机理、历史、文化精神的考虑远远不足,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枫杨路街道更新改造规划中不仅要考虑盘活城市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循环再利用,满足各项建设对用地的需求,还要注重延续街区文脉、恢复城市活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面貌。
1枫杨路街道的特色挖掘1.1枫杨路概况枫杨路位于沈阳市南部,苏家屯区老城区中部,东连牡丹街,西接沈大高速公路,全长2.95公里。
对于苏家屯区,枫杨路是苏家屯火车站接送旅客经过的主要的道路,是苏家屯城区主要的景观展示大道,也是苏家屯城区重要的生活性、商业性道路,在苏家屯区具有重要地位,是展示苏家屯形象的核心平台。
枫杨路街道改造的研究范围西至沈大高速公路,东至牡丹街,南北考虑距红线约70米的用地范围。
其中包括绿化带、沿街建筑、公园及开敞空间。
纵向穿越枫杨路的道路主要有丁香街、桂花街、迎春街、丽花街、海棠街、雪柳街、玫瑰街和牡丹街。
1.2街道现状空间解读枫杨路沿线两侧的建筑功能多样,迎春街以西路段多以行政办公、居住建筑极少量公共建筑为主,住宅底层为商网,道路西侧伴有少量工业建筑。
现状建设零散,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不尽完善。
旧城改造规划的理解和案例讲解旧城改造是指对城市中老旧社区、街区、建筑等进行改善和再利用的一种城市更新方式。
通过对旧城的翻新、改造和升级,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理解旧城改造规划和案例讲解两个方面阐述旧城改造的相关内容。
理解旧城改造规划旧城改造规划是指对旧城区进行改造的详细规划和设计。
它要基于对旧城区的特点和问题的深入了解,通过分析、研究和调研等手段,确定改造目标和方向、探索改造路径和方法。
旧城改造规划应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结合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从战略层面到具体措施,制定一套可行的旧城改造方案。
首先,旧城改造规划需要对旧城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城市形象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旧城改造规划要尊重历史,保留和修复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环境,同时结合当代将其活化利用,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
其次,旧城改造规划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
旧城区通常存在着人口老化、经济落后和社会问题等困扰。
旧城改造规划应该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社会服务等方面入手,通过引入新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塑城市的经济生活活力,减轻社会矛盾和问题。
最后,旧城改造规划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增长,还应该兼顾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旧城改造规划可以通过改善建筑节能、交通规划、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措施,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旧城改造案例讲解1.陕西西安城墙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西安城墙修建于明朝,经过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存在着一些老化和损坏。
为了保护和传承西安城墙的文化遗产,西安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修复工作。
他们修复了已经损坏的城墙,保持了原有的格局和形态,通过设置景观灯光和旅游服务设施,提升了城墙的游客吸引力,使其成为西安市的文化名片。
现代城市旧城更新改造与规划设计措施研究发布时间:2022-12-27T07:03:12.79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6期8月作者:邓启珍[导读] 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可以有效推动现代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邓启珍身份证(4416211990****3224)广东广州510641摘要: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可以有效推动现代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旧城改造的规模、速度、尺度以及再开发强度都可以说是空前的。
本文将以城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的原则与意义为切入点,探索旧城更新改造规划设计的新思路,可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旧城改造;建筑;城市规划;设计序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城市人口急剧扩增,原有的城市规划渐渐难以适应现有的城市发展需求,加之目前很多旧城区的建筑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由此,旧城改造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方向。
旧城更新改造工作是保障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作。
城市建筑特点与文化是城市长期以来发展的标志。
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实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审美理念,进而保障旧城更新的合理性。
1.城市旧城改造现状及建筑规划设计概述目前,我国一些城市仍然将旧城作为城市核心,并保留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一些历史建筑,充分展现了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城市形象也更加的丰富。
但是旧城中,存在部分建筑质量较差,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等问题,对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改造老城区,并充分融入现代艺术,使得旧城区焕发新的活力,能够增加旧城区的吸引力,充分发挥旧城区在城市中的价值,进而带动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不可否认,旧城改造对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旧城改造而爆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对我们的旧城改造“工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中,建筑规划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模式与实践研究专门研究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的领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
本报告将从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的概念及背景出发,探讨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先进技术以及相关应用,为读者全面解析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模式与实践研究。
一、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概念及背景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升级和优化,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的过程。
旧城改造则是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城市旧区进行改建、重建或提升,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要求。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背景正是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对城市空间资源的高度需求。
在城市发展中,旧城区由于老化、基础设施陈旧、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凸显,迫切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造。
同时,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也是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
二、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研究动态1.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研究逐渐增多,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等多方面领域。
国外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旧城改造方面较为成熟,经验丰富,而我国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研究热点:当前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公共空间设计、历史文化保护、社区参与等方面。
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研究正是为了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技术手段:在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中,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建筑、生态设计等被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升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模式与实践研究1.城市更新模式:城市更新的模式主要包括保留改造、拆除重建、区域整体开发、社区更新等多种形式。
不同城市在实施城市更新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以实现城市功能和功能的升级。
2.旧城改造实践:旧城改造的实践通常是指在城市更新中对不同类型的旧城区进行改造。
城市设计中的旧城改造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设计是至关重要,也是极为基础的环节城市设计。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将旧城区进行改造,改变旧城区的城市功能,将旧城区改造为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区域。
从城市设计角度来说,需要对城市整体环境进行改善,并且要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新的规划管理和塑造,其中旧城区的改造至关重要。
我们将针对城市设计中旧城区改造展开相关的讨论研究。
关键词:城市设计;旧城改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城市设计,作为保障城市设计需要对城市进行层次和管理的设计规划,既能重新规划设计出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还需要完成城市管理建设,将城市功能建设成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需求。
在国家近年严控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通过旧城改造供地成为了首选,而在城市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旧城进行改造,旧城区是原来的城市区,原有的居住商业工业等城市功能集中于旧城区,能够满足过去经济水平和发展需求,但是在现如今城市化加快的情况下,旧城区作为市中心,对于生活和城市发展都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1】。
一.城市设计中旧城改造的重要性1.促进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传统工业需要进行调整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口回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城市中心土地和生产投资提供帮助,通过正确的规划和管理,将城市的潜能进行开发,创造出满足现代需求的城市。
城市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旧城改造,对于旧城改造,能够促进城市开发和经济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数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地提供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确保城市开发具有良好的条件需要对旧城进行改造,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设计组成良性循环【2】。
2.促进文化发展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环境进行的规划设计,实际上是对城市总体局部和细节进行规模功能的安排,同时城市设计要满足环境美观,在景观美学的基础上进行规划。
城市规划中旧城改造规划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走向城市,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同时也让旧城改造的迫切性突出而来。
城市建设的好坏是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主要因素,而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是否符合人民需求、发展需求的基础,旧城改造是城市规划中的突出难点。
文章针对我国城市目前城市规划中旧城改造的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旧城改造的建议,希望能对目前城市的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改造;规划在我国城市建设中推进过程中,建新城、改旧城是目前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对旧城区的改造由以前的拆迁重建,逐步转变为因地制宜,结合群众需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但是旧城改造因涉及范围广,牵扯面大,影响人口多,改造前规划者们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充分了解改造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和旧城改造过程众多群体人民的诉求。
任何信息了解不全面,都可能导致旧城改造结果脱离设计初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针对目前旧城改造规划中的问题和以后的相关办法进行分析如下:一、当前城市规划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
旧城改造过程中是一个系统工程、多部门统筹协调,分工作业,共同推进,现实情况往往是今天路刚刷黑,明天来市政管道的,过几天再来改通讯的,反反复复,降低了效率不说,还严重影响旧城居民的生活出行。
其次缺乏整体规划,只重视局部改造,改造后未达到人民的期望要求。
(二)旧城改造前期未进行充分调研,了解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规划不充分,改造不合理,浪费资源且导致人民抱怨。
(三)旧城区改造规划中目标不确定,旧城改造主要是实现生活结构的维护与调整。
旧城区当中有着长期沉淀的文化和特定的人文结构,对于旧城区居民的精神归属感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改造过程中盲目的将新城区规划搬用到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影响了整体改造的协调性,也脱离了旧城改造的初衷。
(四)旧城区一般作为市中心,在改造过程中开发商逐利心态严重,为了提高旧城区土地的利用率,往往增加超高层建筑,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短期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但是受到区域面积的影响,对于旧城区长期可持续发展不利,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将会带来不可修复的影响。
基于城市织补理论的旧城改造方法探讨——人民公园片区城市设计摘要: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探求一种平衡方式,避免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
以人民公园片区城市设计为例,进行基于“织补理论”改造方式的探讨。
关键词:旧城改造织补城市文化城市生活Abstract:In the urban redevelopment process,the search for a balanced manner,avoi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jor demoli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To People's Park Area urban design as an example,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darn theory" the way of reform.Key Words:Urban redevelopment,Darn,Urban Culture,City life 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都是在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兴产业的扩张,造成城市结构的调整,同时也使城市空间结构出现间断性。
这种间断性的出现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都是不利的。
对于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城市显然不能像新城建设一样推倒了重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城市的一个街坊,一个片区对城市进行局部的“织补”,缓解城市矛盾。
1 文化的断层对于旧城改造,首先需要提到的就是“城市”与“文化”。
“城市”与“文化”是两组既不相同又如影随行的概念,并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缺少文化的城市是残缺的,就如同有灵魂的生命体才有活力,在文化支配下的城市才具有生命力。
文化是城市的内在美。
由于朝代更替,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历史文化很难完整的保留下来。
而到了近代由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扩张,缺乏城市规划的指导,部分地区的城市文化受到灾难性的破坏。
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从城市革命诞生城市开始,城市作为人类生活与社会活动的载体一直发展至今,可以说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其不断改造和更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旧城改造便作为城市的调节机制顺应而生随着城市的发展,时间化作历史的痕迹积淀于旧城之中,于是,旧城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并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对城市文脉的延续。
但城市的发展永远追赶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城市旧区开始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并暴露出种种弊端:旧区原有土地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居民生活要求和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大拆大建”现象普遍,给城市带来毁灭性的重创,切断了历史文脉;城市与城市趋同现象严重,城市特色慢慢消失;城市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旧城中随意改造历史建筑现象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如街道不能满足消防要求,使居民的生活存在重大隐患。
显然城市旧区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急需改造。
而这些拥有着大量历史保护文物的城市旧聚居区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激活人们生活延续性的觉悟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环境来联系当今的时代与历史的过去,使我们找到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因此,研究旧城改造的设计方法与富含传统文化信息的视觉、触觉体验的城市历史空间是分不开的,让旧城传统历史文化重回市民生活,传承人类文明,民族精神,并融合新功能,新文化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唤起居民心中的昔日回忆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才是旧城改造设
计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这一背景出发,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旧城改造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阐述,同时列举了一些典型实例,总结西方国家和我国旧城改造的发展以及经验教训,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其次,在研究分析以上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旧城改造必要性进行探析,并针对城市旧区出现的问题,探讨其解决的有效对策,从整体协调性、有机可持续、延续传统风貌、大本主义以及发扬城市特色方面提出旧城改造的设计方法。
最后,针对榆次老城区改造设计项目进行案例分析,以榆次老城的历史沿革与旧城改造的发展历程回顾为背景,归纳整理了老城的现状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榆次老城中值得保护和发扬的优势资源以及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最终在地段功能、交通、建筑、空间系统、景观界面、基础设施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旧城改造设计方法传承历史文化城市肌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中文摘要10-12ABSTRACT12-14第一章绪论14-22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4-151.1.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4-151.1.2研究的
意义151.2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15-191.2.1国外旧城改造理论发展与实践的演变15-171.2.2国内旧城改造理论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17-19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9-221.3.1研究的内容19-201.3.2研究的方法20-22第二章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22-312.1本文研究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22-252.1.1城市更新22-232.1.2旧城改造23-242.1.3历史街区24-252.2本文研究涉及的几个基本理论25-312.2.1城市发展理论25-272.2.2城市设计理论272.2.3历史街区的保护理论27-31第三章旧城改造设计方法探析31-423.1旧城改造的必然性31-333.1.1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对旧城改造的需要31-323.1.2城市性格和城市文脉对旧城改造的需要323.1.3城市使用者对旧城改造的需要32-333.2旧城改造实例探析33-383.2.1法国卢浮宫广场的改造33-343.2.2哈瓦那古城的改造34-353.2.3北京旧城的保护与改造35-363.2.4上海新天地广场的改造36-373.2.5南京夫子庙地区的改造373.2.6通过探析对旧城改造实例的总结37-383.3旧城改造设计方法探析38-423.3.1保持肌理,并统筹安排,注重整体协调性38-393.3.2有机可持续的更新改造,寻找保护、改造和发展的结合点39-403.3.3延续传统风貌,保护城市古旧建筑格局,尊重历史遗存403.3.4以人为本,注重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引进公众参与制403.3.5尊重城市性格,传承历史文脉,发掘城市内涵和价值40-42第四章榆次老城区改造实践研究42-674.1榆次老城地区概况42-464.1.1位置与境域42-434.1.2历史沿革434.1.3老城改造历程回顾43-464.2榆次老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6-544.2.1资源现状分析46-534.2.2存在的问题53-544.3榆次老城区改造设计研究54-674.3.1
设计思路54-554.3.2设计方法55-674.3.2.1地段功能的定位与土地使用的调整55-574.3.2.2地段交通的重组57-584.3.2.3建筑物的保留维护、整建和重建再开发58-624.3.2.4空间系统和景观界面的整合62-634.3.2.5基础设施的改善63-644.3.2.6历史文化生活的还原64-67第五章总结与展望67-685.1结论675.2研究不足与展望67-68参考文献68-7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2致谢72-73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3-7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