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细胞基本功能上海海洋大学吴文惠教授
- 格式:ppt
- 大小:5.63 MB
- 文档页数:117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名词解释:单位膜: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膜的三层结构,即内、外两层亲水极与中间层疏水极,称之为单位膜。
质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窦为单位膜。
单位膜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
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2020年汕头市龙湖区翠英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甘油、脂肪酸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 人成熟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方式可用a表示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 线粒体产生的CO2以b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2. 如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①表示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分辨出图中构成细胞膜的各种组分B.不同膜结构的差别可以体现在①①的不同C.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过程依靠的结构基础是①D.膜的流动性与①有关而与①无关3. 以下关于细胞学说发现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1543年,维萨里经过对器官的解剖观察,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细胞在组织水平的结构B.1665年,英国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它们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将“小室”命名为细胞C.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即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D.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个理论至今仍未被推翻4.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①某一农田中的全部生物①肺炎患者体内的肺炎双球菌①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5.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6.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生长在强酸环境下的胃部疾病重大致病细菌。
C-13呼气试验检测被公认为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方法。
受试者通过口服C-13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后,幽门螺杆菌就会分泌尿素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CO2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