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评析版)
- 格式:ppt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21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释文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干违背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道义的重视与追求。
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虽然是问题,但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不是问题,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富贵就是大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高尚人格。
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所弘扬的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治疗社会上一部分人为牟取权势和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富而.可求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臧武仲之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如如果②约贫困③智聪明(2)一词多义①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杳无音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②恶⎩⎪⎪⎨⎪⎪⎧ è ⎩⎪⎨⎪⎧ 无恶.不作: 首恶.必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wū⎩⎪⎨⎪⎧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学恶乎始,恶.乎终: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答案 ①诚实/真实、不虚/相信,信任/信物,凭据/送信的人,使者,指媒人/音讯,消息/听凭,随意 ②罪恶,坏事/做坏事的人/丑,劣/讨厌,憎恨/疑问代词,哪里,什么/疑问副词,哪,怎么(3)古今异义①造次..a 必于是..ba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鲁莽,轻率。
专题01 《论语》十二章(一)(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
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
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
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
②淹贯:深通广晓。
③金源氏:指金国。
④泯:灭,尽。
1.【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全部内容。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执.(zhí)鞭曲肱.(ɡōnɡ)颠沛.(pèi)臧.(Zānɡ)武仲公绰.(chuò)冉.(Rǎn)求无適.(dí)谄.(chǎn)恶.(wū)乎成名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2)若臧武仲之知(“知”,通“智")(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虽错误!(2)修错误!(3)道错误!(4)然错误!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饭疏食饮水..古义:喝冷水今义:喝水(2)造次..必于是古义:慌忙,仓促今义:鲁莽(3)子路问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人(4)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古义:一定这样今义:事理上确定不移(5)非其鬼.而祭之古义:神、鬼通称今义:不好的东西或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义.然后取(名词用作动词,符合道义)(2)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3)曲肱而枕.之(意动用法,以……为枕)(4)不义而富.且贵.(形容词用作动词,取得富贵)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电子课文及注译1【原文】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
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2【原文】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宪问》【注释】 (1)公叔之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
谥号“文”。
(2)公明贾:姓公明字贾。
卫国人。
(3)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
(4)以:此处是“这个”【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
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3【原文】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陈士同:《论语》今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纵使时空如何跨越,精粹的东西,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其内隐的精髓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淘洗而失去光泽,永远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普罗大众的生活和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以其逼近人的思想和灵魂深处的力道,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一代代人,而且已经突破种族、肤色,跨越时空的阻隔。
“述而不作”的儒家创始人孔子驾着四轮马车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治国主张,推行自己的处世哲学无果而终之后,他开始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招收学生,开启私人授学之旅。
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个收获对一位师者而言还是蛮大的。
当然,当下人记住孔子,记住儒家,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教育领域取得什么成就,而是其开起一家之学,而且把关注点不是落在外在的东西上面,而是直击人的内心深处。
作为一家之学,儒家思想的精义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由理论回归的现实,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作为社会的人应该积极投入社会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影响社会,为澄化世风,建立大同尽己所能。
以入世的情怀观照世事,修身关注的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齐家则是从自我走向生活的圈子,治国平天下更多指向的是作为社会之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而就四者的关系看,修身则是处于基础性位置,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思想上出现了问题,表现在行动上就很难符合普世性的价值标准。
作为群体性的社会生物,人除了生活在自我思密达时空中,更生活在公共时空中,而且与不同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至于在这张大网中能够取得什么样的作用,更多取决于自我的修为。
人是有欲望的,物质的追求,精神的需要,处于不同的阶层,诉求的指向不同。
不论是物质贫乏的时代,还是物质富庶的时代,人对物质的攫取和占有欲是始终存在于思想深处的,只不过有的外显的比较明显露骨,有的内隐的比较含蓄委婉。
按照传统的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高低的依据,物质的多寡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和身份的尊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说课稿高二语文组张秀华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人教版选修教材系列《论语》选读第一单元第五个课题,主要是探讨孔子的义利观。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论语》的部分篇目,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并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知识储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掌握《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b.背诵本课的重要语段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讨语段内涵的过程中,解读孔子的义利观。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a.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b.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义利价值观。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关于“义”的言论,并且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对比理解“仁”和“义”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
《论语》选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学习孔子的一些言论了解孔子的的思想,并联系现实思考其现实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要学生掌握“言”,还要使学生深入认知。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解课前预习等手段课文中的一些文言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一起学《论语》7.16述而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起学《论语》7.16述而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白话】孔子说:“吃着粗食,喝着白水,弯曲胳膊枕着,乐也在其中。
不循道义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如同天上的浮云。
”【释词】饭疏食:饭,吃。
疏食,粗饭、粗食。
曲肱而枕之:曲臂当枕。
肱,臂、胳膊。
《义疏》:“肘前曰臂,肘后曰肱,通亦曰臂。
”乐亦在其中:乐,不是乐于贫贱。
钱穆:“乐在富贵贫贱之外,亦即在富贵贫贱之中。
不谓乐贫贱。
”李炳南:“乐者乐其道也。
《中庸》云:‘率性之谓道。
’有道,无所不乐。
朝闻道,夕死犹可,何况贫穷。
”不义而富且贵:不循道义而得富贵。
钱穆:“不义而富且贵,是以不道得之,存心不义,营求而得。
”浮云:浮云在天,无关乎己,非己之有,表明对于不义之富贵,孔子不动心。
《四书解义》:“浮云之于太空,任其往来而不足以动其清虚也。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记孔子乐道而贱不义也。
富与贵虽人之所欲,若富贵而以不义者,于我如浮云,言非己之有也。
《论语义疏》曰:此明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也。
朱子曰:圣人之心,浑然天理,虽处困极,而乐亦无不在焉。
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程子曰:非乐疏食饮水也,虽疏食饮水,不能改其乐也。
不义之富贵,视之轻如浮云然。
又曰:须知所乐者何事。
张栻曰:《易》曰:“崇高莫大乎富贵。
”富贵本非可以浮云视,惟其非义,则浮云耳。
郑汝谐曰:使他人言之,必曰:“不义之富贵如粪秽,如涂炭,若将浼(měi)我不可一朝居也。
”圣人惟曰:“于我如浮云。
”不义者如此,义者可知。
“素富贵,行乎富贵”,未尝与之立敌也。
刘宗周曰:圣人日用动静,莫非天理。
以天为体而不系于物,则常乐矣。
圣心之天不可见,就乐地而见,故曰“乐天”。
明道先生曰:“疏水曲肱,乐在其中。
万变皆在人,其实无一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选文解读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就是富贵是否“可求”。
选文第1则:“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意思是说,富如果可求,即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是说富如果不可求,就依从我喜欢的。
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第一,什么是“可求”和“不可求”?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
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第二,什么是“吾所好”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宣扬“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且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论语·里仁》),等等。
很明显,他的所好,简单的说就是道义。
在富贵、财利面前执著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
第3则选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和“饮水”相对,所以“饭”和“饮”一样应该是作动词,意思是吃;“疏食”和“水”则都是动作涉及的对象。
“曲肱而枕之”意思是说弯着胳膊枕着它。
吃粗粝的食物,喝冷水,弯着胳膊肘作枕头,其中也充满了欢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活如此贫寒如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这里有一个意思孔子并没有明确地点出来。
对他来说,可乐的并不是贫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句,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总之,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语出《论语·述而篇第七》:“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
《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
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