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的经典_精神分析引论_
- 格式:pdf
- 大小:39.66 KB
- 文档页数:1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理解: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
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
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
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2、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教育文化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与技巧,建立了一些价值观.弗洛伊德将人性和人类文明社会相对立,人性就是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文明或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生活本身。
精神分析引论导读:本文是关于精神分析引论,希望能帮助到您!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副标题: 全面解析人类心灵神秘的性图景译者: 高觉敷出版年: 1997-02页数: 377装帧: 平装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ISBN: 9787100003155内容简介······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以后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书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最重要的经典。
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的方法都在这部著作当中得到精深的表述。
作者简介······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1856-1939)于1856年生在原属奥地利帝国、今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弗赖堡城。
4岁时随全家迁往维也纳,―生几乎是在那里度过的。
弗洛伊德学习成绩优异,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此后10年中,他一直进行生理学研究,先在精神病诊所工作,后自开诊所,专治神经病。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逐渐发展,l895年才发表了他的第―部著作《瘟病研究》。
他的第二部著作《释梦》发表于1900年,这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他应邀赴美国讲学之后,名声大噪。
他在维也纳成立了精神分析学会,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是其最老的会员之一,后来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客也加入了该学会。
这两位学者都成了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了婚,有6个孩子。
晚年患口腔癌,自1923年起,先后曾作30余次手术。
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1938年,纳粹分子占领维也纳之后,82岁高龄的犹太老人弗洛伊德被迫逃往伦效,第二年客死那里。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难以用简单的话加以概括。
精神分析学派(xuépài)精神分析学派(xuépài)1.基本(jīběn)简介精神分析学说,其实就是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xīnlǐ)分析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
创立者为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也称弗洛伊德主义。
为了有所区别,该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zhīhòu)的发展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或新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běnnéng)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2.产生(chǎnshēng)原因奥地利的弗洛伊德(Freud,S.)是位精神病医生,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bù fen):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gàiniàn),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它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精神分析原理
精神分析是由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的核心原理是深入探索和理解个体的无意识心理过程,以及童年经历对个体性格和行为的影响。
以下是精神分析的几个重要原理:
1. 无意识:精神分析认为个体存在着一个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无意识心理层面。
无意识包含了被抑制和压抑的冲动、欲望、冲突和不可接受的情感,它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动力冲突:精神分析认为个体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力量之间的冲突,特别是本能冲动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会导致焦虑和不适,个体为了解决这些冲突而采取各种防御机制。
3. 童年经历:精神分析强调童年经历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特别是幼年阶段对于个体性格形成和心理冲突的影响。
精神分析治疗中,治疗师会试图通过回顾童年经历来理解和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
4. 转移与反转移:转移是指个体将早期关系中的情感投射到治疗师身上。
这种情感投射的过程能够揭示出个体在早期关系中产生的心理冲突,并在治疗中修复这些冲突。
反转移则是指治疗师对个体产生的情感反应。
5. 自由联想和解梦:精神分析治疗中,个体被鼓励自由联想,
即将思维自由流动,不加限制地表达出来。
解梦也是精神分析中的重要方法,认为梦境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表达。
通过解析梦境可以了解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含义。
这些原理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治疗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无意识心理过程和童年经历,个体可以逐渐认识和解决潜在的心理冲突,实现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精神分析各个流派主要心理学思想郦卓琦12心本班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约在1897年开始创立了精神分析这个理论,1902 年发展成心理分析学。
他的学生阿德勒、荣格等发展了它,后又与他分道扬镳,现在它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
他是精神病医师,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理论贡献:1.对人类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揭示2.人格结构理论:a,本我-性欲望驱动,按照快乐原则行动。
b,自我-社会经验积累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
c,超我-理想道德,是最上面一层,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理想化了的自我。
3.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例如投射,压抑,合理化,升华等。
4. 精神层次理论,它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潜意识却对人的情绪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面里发生和进行。
5.性本能驱动理论(后被继承者修正为更全面的生物本能驱动理论)。
6.焦虑的描述: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7.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儿童早期性器官发育前的三个阶段——口头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2)某种延长了的“潜伏期”(大约从6岁到青春期,个体慢慢地成熟,性欲逐渐消失)(3)“青少年时期”(4)成熟期的“生殖器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个体的人格由三个系统组成:(1)本我——由生而有之的某种心理本性——诸如本能——的所有东西构成。
由人的人格的生物成分构成的本我,借助于作为减少紧张的手段的快乐原则来发挥作用。
对于本我来说,不存在善和恶;它不知道道德。
(2)自我——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
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
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犹太裔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主义或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赖堡。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至1876年开始在布吕克教授领导的生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并接受医学临床方面的训练,于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旋至维也纳公立医院研究幼年一成年脑(特别是延髓)的个体发育。
1885年旅居巴黎,就学于神经病理学家夏尔科,认为神经症可以求助于心理治疗。
1886年返维也纳,研究歇斯底里症(或称癔病)及其治疗。
1900年以后,声誉日隆,信徒众多。
1909年,被邀参加美国克拉克大学校庆,即席发表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因之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30年,获歌德奖金。
1936年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
1938年法西斯德国侵占奥地利,弗洛伊德被迫离开了维也纳,1939年9月21日死于英国。
弗洛伊德致力研究精神分析60余年,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1900年)、《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年)、《精神分析引论》(1916—1917年)、《群众心理与人类“自我”分析》(1920年)、《自我和伊特》(1923年)、《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年)、《弗洛伊德自传》(1935年)等。
《精神分析引论》(IntroductoryLecturesOnPsycheAnalysis)初版于1917年,1922年英国伦敦乔冶一艾伦和昂温公司出版了JoanRiviere,翻译的英文版,193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译本,高觉敷译,1984年商务印书馆重印了此书。
该书共3编28讲。
第一编叙述过失心理学的内容,第二编阐述作者对梦的假说以及释梦的技术,第三编阐述神经病心理治疗的原理。
1(该书内容丰富,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关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决定于潜意识的欲望,但他也说:“但这决不意味着,对我们来说,意识的属性已经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提出的失误行为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并且对梦的潜在特征进行解读。
失误行为的产生不是巧合,与相反倾向的压制和真正意识的诉求相关。
该行为在生活中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其也因此而产生。
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精确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对于梦的两点共性:睡眠与心理特征,详细地解释了梦并非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
同样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梦大多是离奇且幼稚的,且他们的梦多是以满足现实生活中未实现而做的“美梦”。
弗洛伊德利用梦的心理特征了解梦并解释梦,证明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
因此弗洛伊德以心理元素为基本来进行梦的解析。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便是我们每晚做梦后常念叨的一句话,在我们的认知里梦是人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心理状态很有可能是在白天所思考的事情、所遇到的人或物等,也很有可能是存在于潜意识里的事物。
白天的时候自身的意识将无意识的活动隐藏了起来,到了夜里熟睡时这个无意识的欲望渐渐显露出来,一般梦里的欲望是非理性化的,通过梦境实现这种平日里无法实现的欲望,从而使人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想必大家在面对梦的时候,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一个梦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因而大家从来没有将梦与心理学相联系起来。
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梦并不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现象。
他从梦的特点、共性、特征等不同方面作出假设并论证了梦的心里特征。
《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也提出了梦的显易、潜意以及释梦来对梦进行解释,其中也提到了孩童时期我们所做的梦的特点。
书中的第二讲到第四讲是关于失误行为相关的解释。
对于失误行为,我们的第一感觉便是:它在生活中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
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这只是一个小失误而已。
从而也就并未对其有过多的关注或者不重视,甚至认为它是毫无意义的。
弗洛伊德将失误行为分为三类:①口误、笔误、误读、误听;②(暂时性的)遗忘,根据其对象不同可进行细分;③误拿、误放、丢失物品,且不一定是临时性。
西方现代心理学三大主要势力介绍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和学说,迄今为止,多途径研究仍是现代心理学的现状。
这其中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1995),是弗洛伊德本人对其前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精要总结,可以作为了解弗洛伊德本人观点的最佳入门。
《释梦》(商务出版社,2001)是弗洛伊德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为深入了解弗洛伊德之必读。
近年来翻译弗洛伊德著作最成规模的是长春出版社的《弗洛伊德文集》(2004)全八册。
弗洛伊德的传记可以看欧文·斯通的《心灵的激情》(上、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该书属于传记小说,内容翔实而且可读性强。
另一本比较注重阐述弗洛伊德思想的传记是由高宣扬编著的《弗洛伊德传》(自华书店,1986),这是繁体版,不容易买到。
不过,现在网上倒是随处可以下载此书的简体版。
目前市面上还可以见到更多新的由国人写的弗洛伊德传记,不过这些新书并没有引入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基本上是以前材料的重新组合,内容相差不大。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
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荣格与荣格学派《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是荣格几篇文章的合集。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1991),《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出版时间都较早。
前者是荣格的演讲集,是了解荣格前期思想的不错的入门书。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精选5篇)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篇1《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在心理学界享有盛名,他的《精神分析引论》更是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心理学家和研究者。
这本书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开山之作,到底有何魅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本书并非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本改变了人类对自我认知的著作。
弗洛伊德在书中提出的“潜意识”理论,挑战了传统的、主流的心理学观点。
他主张人的无意识思维和情感具有极大的力量,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理论并非凭空而来。
他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展现了潜意识的运作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潜意识的威力。
同时,他提出的防御机制和心理仪式,让我们对人类的心理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
阅读《精神分析引论》的过程,就像是在揭开潜意识的神秘面纱。
弗洛伊德的语言深入浅出,让人在理解中感到震惊。
他提出的“潜意识”理论,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对自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这本书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在于理论本身。
弗洛伊德的观点在后世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发展,他的理论成为了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之一。
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本书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精神分析引论》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心理学著作。
它挑战了传统的心理学观点,为我们理解潜意识、自我和心理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虽然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但一旦理解了其中的观点,就会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启示。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篇2在阅读《精神分析引论》之后,我被弗洛伊德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理论知识深深打动。
他独特的洞见和深度的分析,为我提供了全新看待人类行为和思维模式的角度。
弗洛伊德的理论核心是潜意识概念,他坚信,大部分人类行为和思想都受到无意识或潜意识的驱动。
这与我之前接受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使我开始对自我进行深入反思。
潜意识的存在,对我理解自我行为和情感有了全新的理解。
他的理论框架让我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
精神分析引论引言精神分析是由维也纳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它基于认为人类心理活动主要受到潜意识的影响的假设。
精神分析的目标是让患者增加对自己内心和行为的意识,并通过解决潜意识冲突来减轻精神痛苦。
本文将介绍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精神结构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精神结构由三个互相交互的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个体的原始和无意识部分,包括各种欲望、本能和冲动。
本我根据快乐原则寻求满足,不考虑现实的制约。
•自我是主要的现实感知和决策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个体的理性和规则。
自我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现实原则寻求满足。
•超我是个体内化的父母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部分。
超我代表着道德和理想,会对自我施加压力以遵循道德规范。
潜意识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个体不容易察觉的意识内容。
潜意识包括被压抑的冲突和欲望,以及个体的不愿意或无法意识到的记忆和情感。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内容可以通过解析的方法揭示出来。
解析是指通过分析个体的言谈、梦境、自由联想等来推断个体的潜意识内容。
通过解析潜意识的内容,个体可以增加对自己的理解,从而解决潜意识冲突。
神经症和防卫机制在精神分析中,神经症被视为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间冲突的结果。
个体通过运用防卫机制来应对潜意识冲突,以减轻心理痛苦。
常见的防卫机制包括: - 压抑:将不愉快的冲动、欲望或记忆推入潜意识中。
- 否认:拒绝承认现实或心理冲突的存在。
- 投射:将个体自身的欲望或冲动归因于外部对象。
- 转移:将情感或欲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 反应形成:通过采取相反的行为或情感来掩盖潜意识冲突。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治疗通常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和自由联想。
患者被鼓励自由表达他们的思维、感受和梦境,同时分析师会试图解析其中的潜意识内容。
治疗的目标是让患者对潜意识冲突有更多的认识,并通过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来解决这些冲突。
治疗的过程可能会经历多个阶段,包括剖析、逐渐解构防卫机制和重建自我等。
《精神分析引论》解读《精神分析引论》作者查尔斯·布伦纳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内驱力、心理结构、梦、心理冲突、神经症的病理心理基础,以及日常生活中心理现象等基本理论。
对从事心理学及医学的专业人员具有指导作用,亦可帮助普通读者了解自己,增强心理素质。
下面是为大家的《精神分析引论》解读,希望你能喜欢!《精神分析引论》简介本书试图将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者事先不一定要掌握精神分析的知识,而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引导和帮助读者去进一步了解精神分析的著作。
主要读者对象是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及社会科学家。
通过为读者提供近年来精神分析假说中值得信赖的探索,通过向读者提供精神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某些观点,本书必将有助于读者对精神分析有全面的了解,帮助读者澄清某些混淆和误解。
这些混淆和误解容易导致对弗洛伊德在其40年活跃的精神分析生涯中不回时期理论的不同产生错误的认识。
我曾先后在纽约医院的韦斯切斯特分院和耶鲁医学院的精神病学系研究生专业训练中,对从事精神病学工作的有关人士进行过多年的培训,本书材料的组织即源于这种教学经验。
书中每章之后都列出了建议仔细阅读的著作,这是对书中已有内容的补充和扩展。
这种阅读必将给精神分析的初学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神分析是一门科学体系.由弗洛伊德所创立.至今它的发展仍与弗洛伊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很难确定到底精神分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其原因是,它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才逐渐成形。
到了1895年,精神分析才发展成了一个独立体系。
像其他科学体系一样,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是观察,然后将这些材料和解释。
因此,我们把精神分析理论视为人类心理功能及其发展的一系列设想。
它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是迄今为止对人类心理学做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
精神分析理论既涉及正常心理机能t也涉及病理心理功能。
认清这一点甚为重要。
但是,精神分析又不仅仅只是一种精神病理学的理论而已,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治疗精神疾病或心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