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11篇)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第八单元第1课时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了解质量单位1.课件出示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要突出标签上的钱数和500克、1千克等。
2.结合自己买东西的经验,说一说在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3.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像图中的水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钱来标价的。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4.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介绍计量工具1.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并结合教材第103页“你知道吗?”作必要的补充。
学习任务一: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质量的轻重,明确“克”用于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一)认识克1.借助实物感知克。
(1)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2)观察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
(3)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掂一掂老师准备好的口香糖、菊花茶、袋装瓜子,体验3克、12克、100克分别是多重。
(4)全班汇报:说一说掂量后的感受,轻还是重。
(5)师生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6)你们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2.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让学生取出自己准备的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1)小组活动:在老师准备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2)对比试验:让学生试着从装黄豆的袋子里取出重1克的黄豆。
(3)提炼方法:操作后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提取1克黄豆?(4)质疑交流:怎样验证多少粒黄豆重1克?(用称一称的方法来验证)教师指出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克、千克、吨》的认识一、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1吨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1吨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克、千克、吨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探究法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天平、估量物品的表格。
2.学生准备:个人材料:每人一个2分硬币、收集一至两样有质量标识的物品;小组材料:一台盘秤、一个体重计及相关物品。
六、板书设计:克和千克认识质量单位:克-g 千克-kg使用质量单位:较轻较重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1000g=1kg七、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学生观察、提问)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2)1克有多重?3)克、千克、吨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活动二、实践操作,探究体验1.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秤。
(1)请同学们一只手掂重的物体,一只手掂轻的物体,谈一下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说一边重一边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平时我们所说的物体有多重,实际是指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2)出示一袋黄豆和一枚2分硬币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袋黄豆,这是一枚2分硬币,它们谁轻谁重?要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可用什么工具呢?(3)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秤,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秤。
2.认识“克”,感知1克、几千克、几百克有多重。
(1)称一称: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师:如果想知道这枚2分硬币到底有多重,你们认为应该用什么秤呢?(天平)①介绍天平的使用,了解砝码是以克为单位的,克还可用字母g 来表示。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教材简析: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几千克是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学习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
千克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72页例1《千克的认识》二、教材分析:“千克的认识”属于属于代数“量与计量”领域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2.知道质量单位千克还可以用字母“kg”表示;3.了解相应的常见测量工具,以及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材中安排了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三、学情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质量问题,学生也在买菜、购物中有所接触,质量问题与生活密不可分。
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生活中,虽然一部分学生知道一些质量单位,如克、斤、千克等,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缺少称量物品的经验,并没有真正的质量单位的观念。
因此本节课形成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掂、称的过程中,感知、建立1千克观念。
四、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在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的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初步了解用弹簧秤秤物体质量的方法。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经历看、掂、称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树立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参照物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能根据秤的刻度表读出物体的质量,渗透度量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五、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通过看、掂、称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初步了解用弹簧秤秤物体质量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建立1千克的观念,借助一个标准进行估测。
七、教学准备:盘秤、小弹簧秤、各种大约1千克的实物。
八、教学流程:(几大环节)(一)引入(二)“看”包装,感知1千克1、通过看一看,感受1千克净含量的含义。
2、认识净含量。
3、认识1千克。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
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千克的初步认识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千克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并体验到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教具、学具准备一台案秤、一些苹果、2袋精盐(每袋500克)、一些鸡蛋、一些沙土、2捆挂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每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教师: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可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上课没听讲,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正在打电话求助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演示课件“千克的初步认识”下载)一只乒乓球约重3()一杯牛奶重300()一个西红柿重250()一个鸭蛋约重60()二、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1.教师: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克”这个单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示下面的题目)一袋大米重25()一个大冬瓜重10()一头牛重420()小明体重28()2.教师: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可是称一些像牛、人这样比较重的东西,用“克”做单位就太小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克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把课题板书完整:千克的初步认识)(二)千克的初步认识:1.感知1千克有多重.讲述: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学们亲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组中的1号同学拿出1克重的大米给本组同学看一看,掂一掂.(1)提问:10个1克是多少克?100个1克是多少克?1000个1克是多少克?引导学生明白:10个1克是10克,100个1克是100克,1000个1克是1000克(2)教师重述:1000个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称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3)指板书,提问:1千克和1000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天平称一称(左边托盘中放1千克,右边托盘中放1000克)引导学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4)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引导学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进一步认识1千克=1000克.同学们拿出1袋精盐(每袋标有500克)、两袋精盐,亲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看看每袋标明重量,两袋重量是多少?教师说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出示图片“法定计量单位”).3.进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1)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体的方法①出示图片“台秤”,师简单介绍构造.②教师介绍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台秤,使用时先把案秤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游标)定在“0”位,然后将所称物品放到托盘上,观察秤指针所指的数字,指几就是几千克,教师称1千克的苹果演示给同学们看.(2)实际操作,具体感知1千克有多重.①称出1千克的沙子,装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②将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盘里让学生称一称有多重(正好1千克),顺次传递让学生掂一掂.③把称过的和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拿出来,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说明它们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4.完成43页的做一做(1)引导学生分别称出1千克的苹果,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思考为什么都是1千克,而苹果的数量却不一样?如果苹果的数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吗?引导学生明白:重量相同物体的个数不一定一样多;数量相同,物体的重量不一定相等.(2)学生举例说明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适的数目.教师重点指导______个鸡蛋重1千克.提问:9个鸡蛋一定重1千克吗?为什么?(因为鸡蛋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样个数的鸡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样重量的鸡蛋个数不一定一样).(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四)看书质疑.三、巩固发展1.称比较轻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千克的初步认识第2页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单位,1千克也叫().2.1千克=()克1000克=()千克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千克克4.手势判断对错: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题中两边单位不同,判断前提醒学生注意5.填空:(1)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为______.(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头提出问题,再口头列式,注意问题的单位)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到现在你共学习了几个重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克与千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五、布置作业:第44页第4题.。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
考查内容:千克的初步认识
一、了解下面物品的重量填在()里
(1)一个鸡蛋重()(2)一块肥皂重()
(3)一袋白糖重()(4)一袋面粉重()
(5)一袋水泥重()(6)自己的体重()
二、一支圆珠笔重9克,3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200() 5() 500
() 100()
四、在○里填上>、<或=
(1)4千克○400克 (2)6000克○6千克
(3)700克○1千克 (4)3千克○2900克
(5)9克○11克 (6)9千克○5千克
五、计算
(1)1千克=( )克 (2)4000克=( )千克
(3)25千克+10千克= (4)72克–32克=
(5)35千克÷5= (6)6克×8=
六、应用题
(1)小辉体重40千克,爸爸体重62千克,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