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调式
- 格式:docx
- 大小:578.32 KB
- 文档页数:6
古琴的五音正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古琴的五音正调,简称正调,也称宫调、正宫调、正弦调、五音调,在诸多琴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谱中凡写着宫、商、角、徵、羽五音(也称五调)的,皆用正调弦法弹奏,十二律旋宫也是从正调起始,各种外调亦无不以正调为准转弦。
但是,关于正调的定弦法,是以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黄钟是在一弦还是在三弦?古代的琴人乐家有不同的看法,现代的琴人又多不论孰是孰非。
传统古法究竟怎样?古琴十二律旋宫,姜白石是以仲吕均为准,用紧弦、慢弦完成的;而以徐理为代表的一派,是从黄钟均起,全用紧弦完成的;清人王坦又主张废除旧调名,以转弦后三弦之声名调。
究竟哪种办法较为妥善?一、关于古琴的五音正调古琴正调的定弦法,从现存史料看,总括起来有下列三种不同的说法:(一)以三弦为宫、三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徵羽宫商角徵羽林南黄太姑林南明人朱载堉持此说。
(二)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徵羽宫商角徵羽黄太仲林南黄太宋人姜白石、杨缵、徐理,元人陈敏子等持此说。
(三)以一弦为宫,一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宫商角徵羽宫商黄太姑林南黄太宋人聂崇义,清人曹庭栋、汪绂等持此说。
事实上,自古至今古琴都是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的仲吕均作为正调的,即上列三种的第二种。
古人为什么以仲吕均为正调,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个是宫音的位置,一个是几弦为黄钟。
先说宫音的位置。
正调是以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还得从三分损益法说起。
我们都知道,记载三分损益律最早的是《管子》,约成书于春秋后期。
《管子·地员》中关于生律法的记载是先益后损的。
它说:"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
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
(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
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
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是:(1×3×3×3×3)=81 宫(黄钟)81+81÷3=108 徵108-108÷3=72 商72+72÷3=96 羽96-96÷3=64 角以上各数都是弦长的比例。
古琴的几种调式和定弦古琴的几种调式和定弦一﹑正调的定弦(一)所谓正调所谓正调﹐是从古至今最常用﹑最主要的调式。
正调是琴的基本调式。
正调亦称宫调﹑正宫调﹑黄钟调﹑仲吕调等。
其一至七弦的音高分别为 Sol﹑La﹑Do﹑Re﹑Mi﹑Sol﹑La (5612356)。
大部分琴曲都是正调琴曲﹐其最具代表性的有﹕《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
另有《醉渔唱晚》﹑《忆故人》等琴曲也借此调弹奏。
(二)正调定弦一般古琴的定弦﹐往往只调整相对音高。
所以﹐古琴定弦时﹐往往采取两弦对应调整的方式。
运用散音﹑按音﹑泛音都可以定弦。
以下就介绍三种简单的定弦方法﹕(1)散音定弦以耳听方式直接定弦。
自一弦至七弦音高为5612356 。
(2)按音定弦七弦散音应与四弦九徽按音等高。
六弦散音应与四弦十徽按音等高。
五弦散音应与三弦十徽八分按音等高。
四弦散音应与二弦十徽按音等高。
三弦散音应与一弦十徽按音等高。
二弦七徽按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一弦七徽按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七弦九徽按音应与五弦散音等高。
六弦十徽按音应与三弦散音等高。
五弦十徽按音应与二弦散音等高。
(3)泛音定弦七弦七徽泛音应与四弦九徽泛音等高。
四弦十徽泛音应与六弦九徽泛音等高。
六弦七徽泛音应与三弦九徽泛音等高。
三弦十一徽泛音应与五弦十徽泛音等高。
五弦七徽泛音应与二弦九徽泛音等高。
四弦七徽泛音应与一弦九徽泛音等高。
一弦七徽泛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二弦七徽泛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二﹑主要的外调(一)所谓外调所谓外调﹐指除正调以外的其他调式。
在琴曲中﹐各种外调的应用﹐都较正调为少。
但外调的应用﹐在琴曲中也非常常见。
很多重要琴曲﹐都是以外调操弹。
琴的外调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蕤宾调﹑慢角调﹑清商调﹑太簇调﹑慢商调﹑无射调﹑凄凉调等。
以下就对最主要的几种外调﹐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二)蕤宾调调式名称﹕蕤宾调﹑金羽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五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
古琴的调弦方法介绍
古琴的调弦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散音定弦法:先将七根弦的音调大致调整到相应的音高,然后按照五声音阶的顺序,依次弹奏每根弦的散音,调整弦的音高,使其与相应的音高相符。
2. 按音定弦法:先将七根弦的音调大致调整到相应的音高,然后按照五声音阶的顺序,依次弹奏每根弦的按音,调整弦的音高,使其与相应的音高相符。
3. 泛音定弦法:先将七根弦的音调大致调整到相应的音高,然后按照五声音阶的顺序,依次弹奏每根弦的泛音,调整弦的音高,使其与相应的音高相符。
4. 相对音高定弦法:先将七根弦的音调大致调整到相应的音高,然后按照五声音阶的顺序,依次弹奏相邻两根弦的散音,调整弦的音高,使其音程关系与相应的音程相符。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弦时应该使用合适的调音工具,如调音器或调音软件,以确保弦的音高准确。
同时,在调弦时应该注意保护琴弦,避免过度拉伸或扭曲,以免影响弦的寿命和音质。
略论古琴的五音正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略论古琴的五音正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丁纪园古琴的五音正调,简称正调,也称宫调、正宫调、正弦调、五音调,在诸多琴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谱中凡写着宫、商、角、徵、羽五音(也称五调)的,皆用正调弦法弹奏,十二律旋宫也是从正调起始,各种外调亦无不以正调为准转弦。
但是,关于正调的定弦法,是以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黄钟是在一弦还是在三弦?古代的琴人乐家有不同的看法,现代的琴人又多不论孰是孰非。
传统古法究竟怎样?古琴十二律旋宫,姜白石是以仲吕均为准,用紧弦、慢弦完成的;而以徐理为代表的一派,是从黄钟均起,全用紧弦完成的;清人王坦又主张废除旧调名,以转弦后三弦之声名调。
究竟哪种办法较为妥善?本文就对这些问题,略陈一管之见,谨作引玉,以就教于海内外琴家学者。
一、关于古琴的五音正调古琴正调的定弦法,从现存史料看,总括起来有下列三种不同的说法:(一)以三弦为宫、三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徵羽宫商角徵羽林南黄太姑林南明人朱载堉持此说。
(二)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徵羽宫商角徵羽黄太仲林南黄太宋人姜白石、杨缵、徐理,元人陈敏子等持此说。
(三)以一弦为宫,一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宫商角徵羽宫商黄太姑林南黄太宋人聂崇义,清人曹庭栋、汪绂等持此说。
事实上,自古至今古琴都是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的仲吕均作为正调的,即上列三种的第二种。
古人为什么以仲吕均为正调,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个是宫音的位置,一个是几弦为黄钟。
先说宫音的位置。
正调是以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还得从三分损益法说起。
我们都知道,记载三分损益律最早的是《管子》,约成书于春秋后期。
《管子·地员》中关于生律法的记载是先益后损的。
它说:"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
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
(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
古琴的几种调式和定弦一﹑正调的定弦(一)所谓正调所谓正调,是从古至今最常用﹑最主要的调式。
正调是琴的基本调式。
正调亦称宫调﹑正宫调﹑黄钟调﹑仲吕调等。
其一至七弦的音高分别为sol﹑la﹑do﹑re﹑mi﹑sol﹑la (5612356)。
大部分琴曲都是正调琴曲,其最具代表性的有:《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
另有《醉渔唱晚》﹑《忆故人》等琴曲也借此调弹奏。
(二)正调定弦一般古琴的定弦,往往只调整相对音高。
所以,古琴定弦时,往往采取两弦对应调整的方式。
运用散音﹑按音﹑泛音都可以定弦。
以下就介绍三种简单的定弦方法:(1)散音定弦以耳听方式直接定弦。
自一弦至七弦音高为5612356。
(2)按音定弦七弦散音应与四弦九徽按音等高。
六弦散音应与四弦十徽按音等高。
五弦散音应与三弦十徽八分按音等高。
四弦散音应与二弦十徽按音等高。
三弦散音应与一弦十徽按音等高。
二弦七徽按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一弦七徽按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七弦九徽按音应与五弦散音等高。
六弦十徽按音应与三弦散音等高。
五弦十徽按音应与二弦散音等高。
(3)泛音定弦七弦七徽泛音应与四弦九徽泛音等高。
四弦十徽泛音应与六弦九徽泛音等高。
六弦七徽泛音应与三弦九徽泛音等高。
三弦十一徽泛音应与五弦十徽泛音等高。
五弦七徽泛音应与二弦九徽泛音等高。
四弦七徽泛音应与一弦九徽泛音等高。
一弦七徽泛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二弦七徽泛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二﹑主要的外调(一)所谓外调所谓外调,指除正调以外的其他调式。
在琴曲中,各种外调的应用,都较正调为少。
但外调的应用,在琴曲中也非常常见。
很多重要琴曲,都是以外调操弹。
琴的外调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蕤宾调﹑慢角调﹑清商调﹑太簇调﹑慢商调﹑无射调﹑凄凉调等。
以下就对最主要的几种外调,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二)蕤宾调调式名称:蕤宾调﹑金羽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五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欸乃》等。
古琴定音定弦定调表如下:
正调定弦法:以三弦为宫音(相当于do),从第一弦到第七弦依次为徽、羽、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sol、la、do、re、mi、sol、la,通常叫做正调。
在常见的古琴有效长为100cm~113cm时,在今天通常使用的新制琴弦的粗细,张力承受幅度条件下,把第五弦定为A。
这样,"正调"七条弦的音高是CDF
GAcd。
C调定弦弦式(慢三弦定弦):将F调弦式的三弦F音降低一个小二度为E音。
降B调定弦弦式(紧五弦定弦):将F调弦式的五弦升高一个小二度。
降E调定弦弦式(紧二五七弦定弦):将F调弦式二、五、七弦各升高一个小二度。
D调定弦弦式(慢一三四六弦定弦):将F调弦式一、三、四、六弦各降低一个小二度。
G调定弦弦式(慢一三六定弦):将F调弦式一、三、六弦各降低一个小二度。
古琴调音方法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韵美感。
在演奏古琴之前,调音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调音不仅可以确保演奏的音准准确,还能够保护古琴的琴弦和琴身。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古琴调音方法,希望对广大古琴爱好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琴的调音原理。
古琴一般有七根琴弦,分别为宫、商、角、徵、羽、黄、调。
这七根琴弦所发出的音高分别为1、2、3、5、6、1、2,即音阶中的1、2、3、5、6、1、2。
在调音时,需要根据这些音高来调整琴弦的张力,使之达到标准音准。
第一种调音方法是使用调音器。
调音器是一种便捷而准确的调音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调整琴弦的音高。
使用调音器时,我们只需要将调音器夹在琴弦上,然后弹奏琴弦,调音器就会显示出当前的音高。
根据显示的音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琴弦的张力来达到标准音准。
调音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调音准确,适合初学者和快速调音的场合。
第二种调音方法是使用音叉。
音叉是一种古老的调音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共鸣来判断音高。
使用音叉调音时,我们只需要将音叉敲击或摩擦,然后将其放在琴弦上,当琴弦共鸣时,可以听到琴弦和音叉发出的声音是否一致。
通过比较音叉和琴弦的音高,可以调整琴弦的张力,使之达到标准音准。
音叉调音的优点是不需要电源,适合在没有电源的场合使用。
第三种调音方法是使用相对调音法。
相对调音法是指根据已调好的琴弦来调整其他琴弦的音高。
通常我们会选择宫、商、角三根琴弦作为基准,然后根据这三根琴弦来调整徵、羽、黄、调四根琴弦的音高。
相对调音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额外的调音工具,适合在没有调音器或音叉的情况下使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调音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调音技巧,比如使用和声法、对比法等。
无论采用何种调音方法,都需要注意保持耳朵的敏感度,时刻关注音准的变化。
另外,调音时需要轻柔地调整琴弦的张力,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琴弦断裂或琴身损坏。
总之,正确的调音是古琴演奏的基础,也是保护古琴的重要手段。
古琴应该怎样调音-古琴调音方法古琴常见调有五种,可以分为主调和外调。
其中主调又称正调,于西方乐理中又称F调。
而常见外调有四种,分别为降B调(紧五弦)、C调(慢三弦)、降E调(紧二、五、七弦)、G调(慢一、三、六弦)。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古琴调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降E调(紧二、五、七弦)的调弦方法即在紧五弦的基础上,先将七弦五徽泛音升高与五弦四徽泛音同高,再将二弦五徽泛音升高与五弦七徽泛音同高。
降B调(紧五弦)的调弦方法在正调的基础上,将五弦升高半度音。
即将五弦五徽泛音调至与三弦四徽同高。
C调(慢三弦)的调弦方法在正调基础上,将三弦降低半度音。
即将三弦四徽泛音降至与五弦五徽泛音同高。
F调(正调)的调弦方法第一步,先调其中一根弦,通常我们将五弦定为A音。
可以借助调音器或电话免提的声音,先调好五弦,这里是利用散音。
第二步,利用五弦调七弦,将七弦五徽的泛音与五弦四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三步,利用七弦调四弦,将四弦五徽的泛音与七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四步,利用四弦调六弦,将六弦五徽的泛音与四弦四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五步,利用六弦调三弦,将三弦五徽的泛音与六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六步,利用五弦调二弦,将二弦五徽的泛音与五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七步,利用四弦调一弦,将一弦五徽的泛音与七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G调(慢一、三、六弦)的调弦方法在慢三弦的基础上,将六弦七徽泛音降至与三弦五徽泛音同高,再将一弦四徽泛音降至与三弦五徽泛音同高。
以上即为五种常见调的泛音调音方法,在此笔者只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方便大家调音。
但是初学者可能会问如何辨音,如何判断音的高低?这个,我们主要依据参考音,比如F调的第二步,利用五弦调七弦,那么五弦就是参考音,当两者振动余音(波长)吻合,仿若一音,很清晰,则说明调准。
反之,如果两弦泛音尾音混淆不清晰,余音有嗡嗡声,很混乱,是两个不同的音,则说明未校准。
至于琴弦的调高调低,那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度,顺时针拧琴轸则琴弦变松,音高变低,反之则变高。
xx 正调泛音调弦法古琴正调调弦法即古琴七弦散音的基本调音法,历史上有过多种名称,以“仲吕调”弦法较为普遍。
古琴界以琴上第一弦定为黄钟音高,以第三弦为宫音,按正五声音阶依次定其七弦,即“下徵、下羽、宫、商、角、徵、羽”,称为正调。
因其一弦音高定为黄钟,相当于钢琴上的C,则第三弦宫音,相当于音名do.音高为仲吕,相当于钢琴上的F,以其宫音音高为仲吕,故正调又称仲吕调。
正调的调弦方法如下:以初定一弦黄钟为例,初定三弦仲吕及它弦均可.一、以校音器(音哨、律管等)定琴上第一弦(大弦)音高为C(黄钟),紧慢第一弦使之音准无差,并压紧岳山上的绒扣(丝徽),使之稳固不松动。
二、开始以泛音调弦。
以一弦音高为准,依泛音同度音松紧其它各弦达到正调弦法。
例:先松紧(或松或紧之谓,亦名紧慢)四弦,使四弦7徽泛音与大弦5徽泛音音高相同,即达到同度,此时,四弦即已调好。
继以四弦5徽泛音为准,松紧二弦,使二弦4徽泛音与四弦5徽同度,此时,二弦即已调好。
再以四弦4徽泛音为准,松紧六弦,使六弦5徽泛音与四弦4徽同度,此时,六弦即已调好。
再以六弦7徽泛音为准,松紧三弦,使三弦5徽泛音与六弦7徽同度,此时,三弦即已调好。
再以二弦5徽泛音为准,松紧五弦,使五弦7徽泛音与二弦5徽同度,此时,五弦即已调好。
再以五弦4徽泛音为准,松紧七弦,使七弦5徽泛音与五弦4徽同度,此时,七弦即已调好。
如此,七弦初步调毕。
调弦的进程是按照正调泛音的同度对应关系来进行的,可以灵活运用,不必拘泥以上举例。
每弦均有二到三个对应点,组成一个泛音同度网,可以自由选择。
简单的方法是:用某一徽的泛音调好一根弦后,即用此弦上另一个泛音作准,按同度泛音关系找泛音点与其对应的弦进行调弦。
如下图所示,凡是有弦线与虚线连接的泛音点形成一个调弦泛音网。
以虚线连接的点为同度泛音。
在初步调好后,应以其它对应关系再调一次,如初调时第一弦先对调四弦音高,则复调时可选用三弦5徽泛音与一弦4徽的同度关系进行对比,如发现音高略有音差,则再微调三弦,使之谐同。
古琴调音的正确方法
古琴调音的正确方法
古琴怎么调音,对我们广大业余琴友来说,听准音高和音程实属不易。
下面,为大家分享古琴调音的正确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调(慢三弦)的调弦方法
在正调基础上,将三弦降低半度音。
即将三弦四徽泛音降至与五弦五徽泛音同高。
降E调(紧二、五、七弦)的调弦方法
即在紧五弦的基础上,先将七弦五徽泛音升高与五弦四徽泛音同高,再将二弦五徽泛音升高与五弦七徽泛音同高。
G调(慢一、三、六弦)的调弦方法
在慢三弦的基础上,将六弦七徽泛音降至与三弦五徽泛音同高,再将一弦四徽泛音降至与三弦五徽泛音同高。
F调(正调)的调弦方法
第一步,先调其中一根弦,通常我们将五弦定为A音。
可以借助调音器或电话免提的声音,先调好五弦,这里是利用散音。
第二步,利用五弦调七弦,将七弦五徽的泛音与五弦四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三步,利用七弦调四弦,将四弦五徽的泛音与七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四步,利用四弦调六弦,将六弦五徽的泛音与四弦四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五步,利用六弦调三弦,将三弦五徽的泛音与六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六步,利用五弦调二弦,将二弦五徽的’泛音与五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第七步,利用四弦调一弦,将一弦五徽的泛音与七弦七徽的泛音调至同高。
降B调(紧五弦)的调弦方法
在正调的基础上,将五弦升高半度音。
即将五弦五徽泛音调至与三弦四徽同高。
古琴调弦方法和技巧(附6种常用外调)以最基本的正调(F调)为例,来说明古琴调弦定音的方法和技巧。
其他各种定调均可以在F调的基础上调得。
1、选择标准音高(绝对音高)调弦(一般与其它乐器合凑时用)首先需要确定古琴的绝对音高。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标准音高a1=440Hz,在正调定调时,五弦的散音音高相当于A;2、选择相对音高调弦(常用)先确定5弦或7弦的音高后(常定成比标准音低半个音,但主要根据琴或个人喜好),以此为基准,调好其它六根弦的音。
校弦的方法七弦5徽——五弦4徽同音(快速记忆:七5-五4)七弦7徽——四弦5徽同音(快速记忆:七7-四5)四弦4徽——六弦5徽同音(快速记忆:四4-六5)六弦7徽——三弦5徽同音(快速记忆:六7-三5)五弦7徽——二弦5徽同音(快速记忆:五7-二5)四弦7徽——一弦5徽同音(快速记忆:四7-一5)调弦技巧技巧一:细数“拍音”辨微差当两个相差很小、非常接近的音同时发出时,可以听到“呜—哦—呜—哦—……”的强弱交替的混合音,称为“拍音”。
两个音的频率相差多少赫兹(Hz,频率单位),则每秒钟内可以听到多少个“拍音”。
当听到紧凑的“呜哦呜哦呜哦……”时,说明两个音相差稍有点大;当听到很熟缓的“呜————哦————呜————哦————……”时,说明两个音已经非常接近,在不影响演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已基本校准;当已听不出“拍音”时,说明已经完全校准了。
技巧二:“推拿”蝇头辨高下当两个音非常接近时,在两个音都弹出后,迅速用右手指将被校弦的蝇头往左或往右用力推挤(蝇头能够被推移的幅度非常微小,但所引起的弦的松紧变化足以使音高发生变化),听听“拍音”的变化。
若往左推蝇头,“拍音”变缓或消失,说明该弦音偏高了(弦偏紧),应略松该弦琴轸;反之,若“拍音”变得更急促,说明该弦音偏低了(弦偏松),应略紧该弦琴轸。
同样道理,若往右推蝇头,则“拍音”变缓说明该弦音偏低(偏松),应紧轸;“拍音”变急说明该弦音偏高(偏紧),应松轸。
古琴调弦图示(正调)
愿与你一起,走好这一生。
健康美文 | 弘扬正法 | 启迪智慧 | 幸福人生
方法有多种,这是其中一种:
先确定和调整好5弦的音高,然后用泛音校弦,依次是:
以5弦4徽校7弦5徽同音
以7弦7徽校4弦5徽同音
以4弦4徽校6弦5徽同音
以6弦徽7校3弦5徽同音
以5弦7徽校2弦5徽同音
以4弦7徽校1弦5徽同音
这时正调定弦 1弦至7弦依次是 5 6 1 2 3 5 6
纯文字版本的调弦方法看的头晕眼花,遂自作一图,方便操作和记忆:古琴调弦图示(正调)
观察上图,可看到两组平行线;五、七弦之间和四、六弦之间调弦,徽位相邻、隔一条弦;七四、六三、五二、四一之间调弦,隔一徽位、隔两条弦。
中心徽:5徽,起始弦:五弦。
据说,(可调成为440Hz国际标准音高;用音叉获得国际标准音高如果没有音叉,电话的免提声也是440Hz国际标准音高。
据我用桌面两部电话测试,它们的免提声的音高相差接近1个音阶,可见不太靠谱。
还有一个办法,与学院教授(李、龚、戴等)的唱片核对,他们的琴应该是调成标准音高的。
古琴定音定弦定调表1. 引言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在演奏古琴之前,需要对琴身进行定音、定弦和定调,以确保琴音的准确和谐。
本文将介绍古琴定音、定弦和定调的步骤,并提供一份详细的古琴定音定弦定调表,供爱好者参考。
2. 古琴定音古琴定音是指调整琴身的音高,使其与标准音高相符合。
古琴定音的步骤如下:1.准备一个调音器或乐器调音器,用来检测音高。
2.选择一根准备好的琴弦,通常是第一弦。
3.轻轻拧动琴弦的琴轴,使琴弦产生音响。
4.同时打开调音器,观察调音器上的指针或显示屏,调整琴弦的音高,使其与标准音高相符合。
5.重复以上步骤,对每根琴弦进行定音。
3. 古琴定弦古琴定弦是指选择适合的琴弦,并将其固定在琴身上。
古琴定弦的步骤如下:1.准备一组琴弦,包括第一弦至第七弦。
2.选择一根琴弦,通常是第一弦,将其固定在琴轴上。
3.调整琴弦的张力,使其适合琴身的大小和材质。
4.用琴弦钳或其他工具将琴弦固定在琴身的弦钉上。
5.重复以上步骤,对每根琴弦进行定弦。
4. 古琴定调古琴定调是指调整琴弦的音高,使其符合特定的调式。
古琴常用的调式有十二律调、宫调、商调等。
古琴定调的步骤如下:1.选择一种特定的调式,例如十二律调。
2.根据选定的调式,调整每根琴弦的音高,使其符合调式的音程要求。
3.使用调音器或乐器调音器,检测每根琴弦的音高,进行微调。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每根琴弦的音高符合选定的调式要求。
5. 古琴定音定弦定调表下面是一份古琴定音定弦定调表的示例:琴弦定音定弦定调第一弦C4 1号丝宫调第二弦G4 2号丝宫调第三弦D4 3号丝宫调第四弦A3 4号丝宫调第五弦E3 5号丝宫调第六弦A2 6号丝宫调第七弦D2 7号丝宫调根据上表,第一弦需要定音为C4,使用1号丝进行定弦,并定调为宫调。
依此类推,每根琴弦都有对应的定音、定弦和定调。
结论古琴定音定弦定调是古琴演奏中的重要步骤,它直接影响琴音的准确和谐。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的七弦乐器,其音色深沉,旋律优美,被誉为“东方钢琴”。
古琴的音位表是学习和演奏古琴的基础,它规定了古琴的各个音位和对应的弦位。
古琴的正调音位表如下:
1. 第一弦(黄钟):空弦为黄钟,音高为C;泛音为大吕,音高为#D。
2. 第二弦(太簇):空弦为太簇,音高为D;泛音为夹钟,音高为#E。
3. 第三弦(姑洗):空弦为姑洗,音高为E;泛音为仲吕,音高为F。
4. 第四弦(中吕):空弦为中吕,音高为F;泛音为林钟,音高为G。
5. 第五弦(蕤宾):空弦为蕤宾,音高为G;泛音为夷则,音高为A。
6. 第六弦(无射):空弦为无射,音高为A;泛音为南吕,音高为B。
7. 第七弦(应钟):空弦为应钟,音高为B;泛音为黄钟清角,音高为C#。
以上是古琴正调的音位表,每个音位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对应的弦位。
在演奏古琴时,需要根据音位表来确定每个音符的位置。
同时,古琴的泛音也是其独特的魅力之一,通过特殊的指法可以弹出丰富的泛音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古琴的音位表在不同的调式下会有所不同,例如有平调、上声调、去声调等。
因此,学习古琴时,除了掌握基本的正调音位表,还需要了解其他调式的音位表。
总的来说,古琴的音位表是学习和演奏古琴的基础,只有掌握了音位表,才能准确地弹奏出古琴的美妙音乐。
古琴定音定弦定调表1. 引言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演奏古琴之前,需要对琴的音准进行调整,以确保演奏时的音高正确。
本文将介绍古琴的定音、定弦和定调方法,并提供一个便于参考的古琴定音定弦定调表。
2. 古琴定音方法2.1. 定音原理古琴共有七根弦,分别为太宗、中宗、仲宗、角宗、徵宗、商宗和羽宗。
这些弦的长度决定了其发出的音高。
在古代,人们使用了一种称为“黄钟”的标准来确定各个弦的长度比例。
根据黄钟标准,太宗与中宗之间是全长的五分之四,中宗与仲宗之间是全长的四分之三,以此类推。
2.2. 定音步骤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进行古琴定音的步骤:1.确保琴身干燥清洁,并放置在稳固平整的桌面上。
2.使用调音器或乐器调音器,将太宗弦的音高调至标准的A4音(440Hz)。
3.利用太宗弦的音高,按照黄钟标准计算其他各弦的长度比例,并相应地调整其音高。
可以使用专门的琴弦定位器来辅助确定弦长。
4.调整每根琴弦直到其发出正确的音高。
2.3. 定音注意事项在进行古琴定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琴身没有松动或损坏,以免影响定音结果。
•使用专业调音工具或乐器调音器可以提高定音的准确度和效率。
•定时检查琴弦是否有损坏或老化,并及时更换。
3. 古琴定弦方法3.1. 定弦原理古琴使用丝制琴弦,由于长时间演奏或外力作用,琴弦容易断裂或走偏。
因此,定期更换古琴琴弦是必要的。
不同根数和材质的琴弦会对演奏产生不同的影响,选取合适的琴弦对于保持古琴良好的演奏状态至关重要。
3.2. 定弦步骤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进行古琴定弦的步骤:1.确保琴面干净,没有灰尘和杂物。
2.使用专业的古琴琴弦,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材质和根数。
常用的古琴琴弦有丝弦、尼龙弦和金属丝弦等。
3.按照定音表的指示,依次将新的琴弦绑在相应的位置上。
可以使用专门的琴弦绑法来确保绑得牢固。
4.调整每根琴弦直到其发出正确的音高。
3.3. 定弦注意事项在进行古琴定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使用高质量、适合古琴的专业琴弦,以获得更好的演奏效果。
古琴调弦方法和技巧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乐器之一,具有优美、深邃、古朴的特色,被誉为“四艺之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琴的声音不仅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基因,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内心的情感世界。
而古琴调弦则是古琴演奏的基础,正确的调弦方法和技巧对于演奏的音质和音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古琴调弦方法1. 初学者通常采用调音器等专业工具调弦,但是熟练后应该使用手调。
2. 首先,将琴放在桌面或者其他平整的地方上,注意放置时保证古琴正面朝上,背面朝下。
3. 接着,轻轻转动琴轴,然后将琴弦盘绕在琴轴的相应位置上。
4. 拉紧弦,然后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弦,以确保每根弦都处于正确的拉紧程度。
5. 在应该连接琴弦的地方连接琴弦,并将琴弦缠在半圆形的琴码上。
6. 确保压弦所在的弦径,先调最低音弦:拉起最低音弦以听清调性,然后用拇指左手向下转动弦轴将最低音弦调至4调音法则规定的基准音6个半音,即二弦(D)。
7. 接着调整高低音的弦调:用拇指和食指箭起四至五度的和声和弦,调整二、三、四、五弦,分別按照二、三、四、五弦按紧琴音准六、八、十一、十五个半音来调整,如D\D A\Fis\B 各自的调性,六个半音\最高两个音可稍逊。
8. 最后,确认所有换弦的弦是否已经垂直于琴面并且不过紧或过松,保持合适的张力即可。
二、古琴调弦技巧1. 调琴技巧要轻巧:通过松紧适度的方式调整琴弦,调弦时手中不宜握拳,而是放松憋紧引导琴弦绕下琴齿。
2. 调琴技巧要精准:根据弦轴的半径和力点的位置,调整弦轴和琴齿的位置,以此来实现更精准的调音。
3. 调琴技巧要耐心:调弦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需要耐性和细心,缓慢地调整琴弦的张力。
4. 调琴技巧要注意:在调整音调的同时,要注意琴弦的张力,不能过于紧张,否则就会导致琴弦的破裂,对古琴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5. 另外,调弦时提高足弦的意识,即足以音量通顶,足弦绝对不能松懈,否则音色乏力。
总而言之,正确、精准、细致的调弦技巧不仅是一名古琴演奏者不可或缺的技能,同时也是保护古琴的重要手段。
铭乐堂古琴会馆
古琴调式
古琴律调
三分損一生南呂,得五寸三分三釐三豪;南呂三分益一生姑洗,得七寸一分一釐
一豪;姑洗三分損一生應鐘,得四寸七分四釐;應鐘三分益一生蕤賓,得六寸三分二釐;蕤賓三分益一生大呂,得八寸四分二釐七豪;大呂三分損一生夷則,得五寸六分
一釐八豪;夷則三分益一生夾鐘,得七寸四分九釐一豪;夾鐘三分損一生無射,得四
寸九分九釐四豪;無射三分益一生仲呂,六寸六分五釐九豪,以上便是十二律相生。
˙有人以為仲呂無法還生黃鐘,因而創立轉生四十八律,合原有之十二律為六十律。
其實這樣的方法計算,本來就有除不盡的時候,人力只能求得近似值,互相運算時可
以靈活用,不用拘泥除不盡的數字。
因為音律識自然之天籟,本相生周轉,非數理可
能盡。
˙琴弦雖然有七條,但是一六、二七同音,所以有只五正音,而調有五。
而論調的
方式有兩種,一是「三弦為宮說」,即是以第三弦為基準音:三弦為宮是為黃鐘調,
又曰宮調(C大調);當四弦為宮時,為太簇調,又曰商調(D大調);五弦為宮時,為仲呂調,又曰角調(E大調);一六弦為宮時,為林鐘調,又曰徵調(G大調);
二七弦為宮時,為無射調,又曰羽調(A大調)。
˙另是主「一弦為宮說」,即是以第一弦為基準音:一六弦為宮時,為黃鐘均,又
曰宮調;二七弦為宮調時,又曰夾鐘均,又曰商調;三弦為宮時,為仲呂均,又曰角調;四弦為宮調時,為夷則均,又曰徵調;五弦為宮時,曰無射均,又曰羽調。
一般
是以「三弦為宮說」為主。
以下以數字表示琴弦,括弧中代表其唱名,一一標示:˙黃鐘調(與大呂同調)
一(徵)二(羽)三(宮)四(商)五(角)六(徵)七(羽)
˙太簇調(與夾鐘、姑洗同調)
一(角)二(徵)三(羽)四(宮)五(商)六(角)七(徵)
˙仲呂調(與蕤賓同調)
一(商)二(角)三(徵)四(羽)五(宮)六(商)七(角)
铭乐堂古琴会馆
˙林鐘調(與夷則、南呂同調)
一(宮)二(商)三(角)四(徵)五(羽)六(宮)七(商)
˙無射調(與應鐘同調)
一(羽)二(宮)三(商)四(角)五(徵)六(羽)七(宮)
˙琴分為上中下三準,從岳山到四徽為上準,四徽到七徽為中準,七徽下到龍齦維下準。
每一準都具有五正二變共七音。
中準的各音長度為下準各音之一半,上準又等於中準之半。
如果以宮弦為例:散音為黃鐘(C),十三徽外為太簇(D),十徽九分為姑洗(E),十徽為仲呂(F),九徽為林鐘(G),七徽九分為南呂(A),七徽三分為應鐘(B)。
而中上二準,亦如此類推。
(見下表)
˙黃鐘調(與大呂同調)
˙太簇調(與夾鐘、姑洗同調)
铭乐堂古琴会馆
˙仲呂調(與蕤賓同調)
铭乐堂古琴会馆˙林鐘調(與夷則、南呂同調)
˙無射調(與應鐘同調)
铭乐堂古琴会馆
而其間調之轉換有二法,分慢宮法及緊角法,經層層轉換後皆可週而復始。
慢宮法為鬆某調之宮音一律,變為另一調之角音,又名慢宮變角法。
如黃鐘調變為林鐘調時,黃鐘絃為宮,林鐘調一六絃為宮,而將黃鐘調之第三絃慢一律,即成為林鐘調。
而黃鐘調的第三絃,即變成林鐘調的角絃。
緊角法為某一調之角音,變而為他調的宮音。
如由黃鐘調轉為仲呂調,仲呂調五絃為宮,所以將黃鐘調五絃緊一律,即變為仲呂調,而黃鐘調的第五絃,即成為仲呂調的宮絃。
其間轉換,如下所列:
˙慢宮變角法(皆慢一律)
黃鐘慢三絃而為林鐘
林鐘慢一六絃為太簇
太簇慢四絃而為無射
無射慢二七絃為仲呂
仲呂慢五絃而為黃鐘
˙緊角變宮法(皆緊一律)
黃鐘緊五絃而為仲呂
仲呂緊二七絃為無射
無射緊四絃而為太簇
铭乐堂古琴会馆
太簇緊一六絃為林鐘
林鐘僅三絃而為黃鐘
由以上可以看出,此二法實為相互運用,一正一反,如黃鐘慢宮為林鐘,反之則林鐘緊角為黃鐘,其餘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