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
- 格式:docx
- 大小:171.17 KB
- 文档页数:12
榆林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
辖1市2区9县、155个乡镇、29个街道办事处、296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83.84万人。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2921.1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市情主要特点: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1021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26条航线29个通航点。
经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36.28亿元,同比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7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690.3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195.22亿元,增长5.8%。
榆林市简介: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市。
晋陕蒙宁区域中心城市。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多公里,明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后,加之已经批准和正式编制的《“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宁鄂榆能源金三角规划》,榆林处于四个国家级区域规划之中。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辖1区11县、17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5474个行政村,总人口364.5万。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776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9条航线。
【行政区划】截至2010年12月31日,榆林市辖1个市辖区、11个县。
榆林市面积43578平方千米,人口335万人(2010年)。
榆阳区面积7053平方千米,人口51万。
邮政编码719000。
区人民政府驻火车站广场北侧。
神木县面积7635平方千米,人口41万。
邮政编码719300。
县人民政府驻神木镇。
府谷县面积3212平方千米,人口23万。
邮政编码719400。
县人民政府驻府谷镇。
横山县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35万。
邮政编码719100。
县人民政府驻横山镇。
靖边县面积5088平方千米,人口32万。
2、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李自成,胡启立,杜斌承、张季鸾、
胡星元——(公元1903-1993)爱国港商。
榆林人。
早年因家贫辍学,到银炉当学徒。
后学会驾驶汽车,先后在沈阳、西安从事营运。
抗战胜利后,他与友人合资在香港与美国之间从事贸易。
1982年秋,他以80高龄重返阔别60多年的故乡。
此后10年间,他为振兴家乡文教卫生事业,共捐献人民币1000多万元,修建“星元图书楼”、“星元小学”、“星元医院”(由陕西省政府命名)
3、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最盛大的是春节和元宵节,元宵节在万佛楼下听一曲婉转的榆林小曲,在大街万佛楼上,五六位老年人穿着古装,弹着琵琶、扬琴、古筝等乐器,一位演员伴随着婉转的音乐,唱得非常带劲。
4、红枣、小米、绿豆,驰名中外的榆林豆腐具有白嫩细腻、味香可口、营养丰富、价廉物美的特点,是榆林地方第一名菜。
广告词“好豆、好水、好作法,榆林豆腐美名扬”
5、榆林有世称“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明清建筑古迹。
榆林的传说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民众逐水而居,循普惠泉水,围泉而居,泉周榆树成林,遂取名榆林寨。
明成化年间,延绥巡府余子俊想城究竟建在哪呢?传说,一日余公带着部下打猎,忽见前方旋过一只白狐狸,余公独马前追,狐狸跑,余公追,一直追到驼山脚下,狐狸不见了。
余公登顶而望,只见南向沟壑纵横,北向漠沙千里,东向丘陵起伏,西向黑山对望,山下榆溪缓缓,四围黑山、红山环抱。
他将马鞭向山下一指,就此矣——真乃龙腾虎踞之地,在此建成榆林城。
榆林市榆林市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市情主要特点: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全国2011年煤炭年产35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全国2010年天然气产量946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先后建成神延铁路、包神铁路和神朔复线铁路,境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铁路年外运能力突破1亿吨;公路总里程2.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基本建成“两横两纵”公路主骨架和十条公路次骨架。
民航新4C级机场已建成投用,目前开通北京、上海、西安的航班,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
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8.26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23%,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29.34亿元,同比增长35.1%。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榆林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一)榆林地图1、榆林在陕西的位置2、榆林行政区划图3、榆林市地图(二)地理地形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部。
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
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
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米。
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
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581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6.7%。
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
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面积约223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1.75%。
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
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1.55%。
地势高亢,梁塬宽广,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触逐步得到治理。
(三)发展特点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 7榆林市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约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
境内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主要是“四河四川”。
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红碱淖是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
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较差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
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
全市辖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共1区11县,222个乡镇,5625个行政村。
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全市总人口337万,其中城镇人口50.5万人,占15%,农业人口286.5万,占85%,人均国土面积19.4亩。
全市有24个少数民族,共1984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两县。
资源丰富得天独厚,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
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660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主储区在靖边、横山两县。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油源主储区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四县。
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30万吨。
榆林市农村村镇整合规划的政治学与行政学分析——麻黄梁村镇整合规划后的村民选举会议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西邻甘肃环县、宁夏盐池县,北连内蒙古准格尔、伊金霍洛、乌审、鄂托克等4旗,东隔黄河与山西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等7县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志丹、子长、延川4县接壤。
地理坐标:北纬36°57′~39°35′,东经107°28′~111°15′。
榆林市行政区划版图形似三角形。
榆林最东端为府谷县皇甫乡段寨村,最北端为府谷县古城乡刘家坡村,最西端为定边县刘峁塬乡,最南端为定边县白马要乡铁角城。
东西最大长度309公里,南北最大宽度295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21%,居陕西省10个地级市之首。
由于榆林市地接甘、宁、蒙、晋四省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该地以汉族和少数名族共同聚居的人口结构,12个县(区)共有35个少数民族4890人,其中以回族人数最多,有3902人,主要分布在定边县。
其他少数民族:蒙古族429人、满族179人、苗族29人、彝族71、土家族38人、藏族76人、壮族35人、朝鲜族19人、傈僳族18人、维吾尔族12人、布依族10人、傣族10人、哈尼族7人、黎族6人、土族6人,其他19个民族共43人。
该地区共有12县,习惯上有南北6县的说法。
北6县是:榆林、横山、神木、府谷、靖边、定边;南6县是:绥德、米脂、清涧、吴堡、佳县、子洲。
北6县有长城横穿其境,有毛乌素沙漠的沙丘沙地;南6县皆在长城内,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因之,北南风俗有明显的差异。
北6县草地文明(游牧文化)占相当比重,畜牧业素来发达,群众住砖瓦房,喜食炒米、乳酪、手抓羊肉,喜饮白酒,爱穿皮袄皮裤,颇喜起动;南6县虽受游牧文明的影响,但以黄河文明(土地文化)为主,群众住窑洞、食杂粮、穿布衣、热恋故土、不乐迁徙、以农为业、躬耕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终岁辛劳,仍怡然自乐。
一、榆林的地理位置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市。
晋陕蒙宁区域中心城市。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多公里,明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约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
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
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
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
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米。
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
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581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6.7%。
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
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面积约223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1.75%。
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
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1.55%。
地势高亢,梁塬宽广,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蚀逐步得到治理。
2、气候特征榆林地区属于温带,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繁。
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差较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
榆林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榆林市位于陕西最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市辖1区11县,262个乡镇,土地面积为43578平方公里,人口330万,其中农业人口为285万,占86.36%。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风沙草滩区占42%,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占58%。
气候为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7.9-11.3℃,无霜期为134-169天。
市内河流均属黄河流域。
历史上,榆林是一个"活野千里,仓稼殷富,水草丰美,群羊塞道"的农牧交错区。
后因气候劣变,乱垦滥伐等多种原因,造成土地沙化,草地"三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在建国前的100多年里,流沙南侵50多公里,吞没农田牧场210万亩,390万亩草地沙化、盐渍化,6个镇421个村庄受到风沙侵袭或压埋,榆林城被迫三次南迁,形成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
建国初,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3.6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
入黄泥沙量达5.3亿吨/年,且粗沙含量达51%,成为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对黄河下游安全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一、治理现状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榆林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保持水土、治理荒漠、恢复生态的群众运动。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北治沙、南治土"的发展战略,先后实施了风沙区一、二期治理,无定河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
1999年,全市1区11县均被国家列为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县,2000年又有4县被列为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综合开发,规模治理取得了显著成就。
截至目前,已修成基本农田600多万亩。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4.9%。
林草覆盖率由建国初的1.89%提高到29.8%。
梁峁植被保护,坡面梯、埂、生物带拦截,沟谷库坝封堵塞三道防线基本形成。
年入黄河的泥沙减少到2.9亿吨,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开始扭转。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市情主要特点: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先后建成神延铁路、包神铁路和神朔复线铁路,境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铁路年外运能力突破1亿吨;公路总里程2.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基本建成“两横两纵”公路主骨架和十条公路次骨架。
民航新4C级机场已建成投用,目前开通北京、上海、西安的航班,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
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8.26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23%,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29.34亿元,同比增长35.1%。
榆林概况自然地理。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公里,长城横贯东西700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58%。
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最大的红碱淖湖面积67平方公里。
地处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93—2914小时,无霜期短,平均在134—169天,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
自然灾害较多,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冰雹、霜冻、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
行政区划。
全市辖榆阳区和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县1区11县, 22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5474个村民委员会。
全市总人口360万(常住人口334万),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有24个、6984人。
历史沿革。
榆林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
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榆林西部统万城(今靖边县)建都,称大夏国。
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
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
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
资源禀赋。
榆林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以煤、气、油、盐最为丰富,是建设中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煤炭预测资源量2720亿吨,探明储量1460亿吨;天然气预测资源量万亿立方米,已探明气田4个,探明储量万亿立方米;石油预测资源量6亿吨,探明储量亿吨;岩盐预测资源量6万亿吨,探明储量8857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湖盐探明储量179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