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基本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413.50 KB
- 文档页数:4
榆林市简介: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市。
晋陕蒙宁区域中心城市。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多公里,明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后,加之已经批准和正式编制的《“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宁鄂榆能源金三角规划》,榆林处于四个国家级区域规划之中。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辖1区11县、17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5474个行政村,总人口364.5万。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776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9条航线。
【行政区划】截至2010年12月31日,榆林市辖1个市辖区、11个县。
榆林市面积43578平方千米,人口335万人(2010年)。
榆阳区面积7053平方千米,人口51万。
邮政编码719000。
区人民政府驻火车站广场北侧。
神木县面积7635平方千米,人口41万。
邮政编码719300。
县人民政府驻神木镇。
府谷县面积3212平方千米,人口23万。
邮政编码719400。
县人民政府驻府谷镇。
横山县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35万。
邮政编码719100。
县人民政府驻横山镇。
靖边县面积5088平方千米,人口32万。
榆林市地理环境
榆林市地理环境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陕北地区重要的地级市。
榆林市地理环境多样,包括河流、山脉、盆地等多种地貌特征。
下面将介绍榆林市地理环境的特点。
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市境内有秦岭、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三大地貌类型。
秦岭横贯南部,是榆林市的天然屏障,对气候和
生态起着重要作用。
黄土高原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关中平
原地势较低,气候温和,是榆林市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盆地是榆林市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市有丹霞盆地、府谷盆地等多个盆地
分布,盆地地势低洼,气候湿润,是重要的农业和旅游区域。
榆林市地处黄河流域,
河流众多,主要有渭河、洮河等,为当地农业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总体而言,榆林市地理环境多样丰富,地貌复杂,自然资源丰富。
这些地理特点
不仅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农业生产,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关于榆林的介绍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端,胡杨林、河套地貌、沙漠土地等自然风光为其独特之处。
榆林市总面积约为43,578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90多万人。
其经济以煤炭、石油、化工、机械为主导,同时也以种植业、旅游业、商贸业等辅助经济活动来提升经济实力。
榆林的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此地部落的存在,但榆林市正式建成的时间是在1950年代。
榆林煤田、延长油田等重要自然资源,使榆林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起来。
九三年抗战中,延安市委、政府在此地设署,这也为该市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榆林的地形地貌比较平坦,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
该市有胡杨林、白草畔、大油田、西岔河、九龙山等著名景点,以自然风光为主,让人们在旅游中体验自然的魅力。
胡杨林作为榆林市的代表性景点,自沙漠边缘延伸至城市荒地,上万株胡杨树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另外一些著名景点如:秦岭北山脚下的白草畔景区、大南沟景区、美风湖景区等,所有景点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景、名胜古迹等等,使得榆林的各个景点各具特色,让游客大开眼界。
榆林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同时该市也是一个具有独特气息的文化城市。
榆林有古诗咏胡杨、传说西岔等古代文化遗产。
榆林市境内有金丝峡古战场、林峪古城址、孙武故里、花镜山寺、李白古道等历史人文景观。
这也就是为什么榆林市能够展现出独特的特色,让每个旅游者记住它。
榆林市的人民风俗也是迷人的。
该市的一些原住民民族,至今还保持其习俗,让这些外来人口感受到了榆林市的特别文化氛围。
对于游客来说,这样的体验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同时,榆林市政府、旅游部门也十分注重旅游业的发展。
为此,政府每年会举办旅游大会等相关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榆林市进行旅游。
为方便游客,该市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设备的改进,例如:高铁、机场、旅游门户网站、旅游线路定制服务等。
一、 7榆林市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约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
境内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主要是“四河四川”。
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红碱淖是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
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较差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
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
全市辖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共1区11县,222个乡镇,5625个行政村。
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全市总人口337万,其中城镇人口50.5万人,占15%,农业人口286.5万,占85%,人均国土面积19.4亩。
全市有24个少数民族,共1984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两县。
资源丰富得天独厚,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
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660亿吨,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主储区在靖边、横山两县。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油源主储区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四县。
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30万吨。
榆林市简介: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市。
晋陕蒙宁区域中心城市。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多公里,明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后,加之已经批准和正式编制的《“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宁鄂榆能源金三角规划》,榆林处于四个国家级区域规划之中。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辖1区11县、176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5474个行政村,总人口364.5万。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776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9条航线。
【行政区划】截至2010年12月31日,榆林市辖1个市辖区、11个县。
榆林市面积43578平方千米,人口335万人(2010年)。
榆阳区面积7053平方千米,人口51万。
邮政编码719000。
区人民政府驻火车站广场北侧。
神木县面积7635平方千米,人口41万。
邮政编码719300。
县人民政府驻神木镇。
府谷县面积3212平方千米,人口23万。
邮政编码719400。
县人民政府驻府谷镇。
横山县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35万。
邮政编码719100。
县人民政府驻横山镇。
靖边县面积5088平方千米,人口32万。
山西榆林简介一、地理位置:山西榆林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地处黄河下游平原的西侧,东临陕西,南濒黄河,北界内蒙古,西与甘肃相连。
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0′-111°13′,北纬36°13′-39°43′。
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榆林整体呈现出一个呈南高北低、波浪状的地势格局。
境内山地、丘陵和平原分布均衡,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2)气候:榆林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降水量较少,气温较低。
三、历史文化:(1)历史沿革:榆林历史悠久,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
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
秦朝时,榆林被划归为秦国的辖区,成为重要的军事据点和经济中心。
(2)文化遗产:榆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秦长城、崆峒山、龙门石窟等,这些古老建筑物和艺术作品见证了榆林的漫长历史。
四、经济发展:(1)资源优势:榆林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国内重要的能源产区。
(2)产业布局:榆林以煤炭、石化、装备制造、冶金等行业为主导,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旅游等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五、旅游资源:(1)景点介绍:榆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秦长城、崆峒山、榆林地下长城、毛泽东同志视察榆林纪念地等。
这些景点融合了悠久历史和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2)特色美食:榆林有着丰富的特色美食,如饸饹、关中烤鸡、老山羊肉等,口味独特,让人垂涎欲滴。
六、社会发展:(1)教育:榆林注重教育事业发展,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2)医疗卫生:榆林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好,设有多家三级医院和大型医疗机构,能够满足当地民众的健康需求。
七、交通便利:(1)铁路:榆林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有多条铁路和高铁线路贯穿而过,与其他城市联系紧密。
(2)公路:榆林的公路网发达,连接了周边的城市和省会太原,方便出行。
八、人文风情:榆林地区民风淳朴,人民热情好客,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情。
榆林基本市市情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全市辖1区1 1县、222个乡镇,总人口351.6万,总面积43578 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
市情主要特点: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最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榆林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1 0亿元的地下财富。
每平方米地块,平均蕴藏着6吨煤、140立方米天然气、140吨盐、1 15公斤油。
.,目前,在我市投资的国内外大型企业有神华、长庆、中盐、鲁能、兖矿、英美安格鲁、泰国正大、美国陶氏化学、壳牌等。
榆林已成为国家西煤东运的源头,西电东送的枢纽。
西气东输的腹地,成为21世纪中国能源接续地。
一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榆林资源富集。
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
榆林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尤其是煤、气、油、盐等能源矿产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为国内外所罕见.是原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能源化工基地。
榆林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10亿元的地下财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46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探明储量1447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18万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lO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探明储量8854亿吨。
此外,榆林日照充分,大风日数多,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陕北榆林简介
陕北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陕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榆林市总面积为43,578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80万人。
榆林市下辖12个县区和1个市,其中包括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横山区和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平原交错。
榆林市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暂,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榆林市境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神木市的黄河壶口瀑布、府谷县的秦岭大峡谷、榆阳区的崆峒山、靖边县的靖边县石窟、定边县的定边古城等。
榆林市是陕西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主要产业包括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建材等。
榆林市也是陕西省的重要农业区,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苹果、葡萄等。
此外,榆林市还是陕西省的重要旅游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榆林市的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榆林市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要塞之一。
榆林市的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崆峒山道教文化、靖边县石窟佛教文化、定边县古城文化等。
陕北榆林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
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发展热土。
介绍家乡榆林
榆林是个美丽的城市,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我喜欢那里!
榆林有着名的长城,明长城,清长城。
明长城是由明成祖朱棣修建的,全长14400米,保存完整。
长城的周围有许多古老的建筑,有烽火台、城楼、箭楼、敌楼等。
明长城的主要建筑有:八达岭、慕田峪、古北口、黄崖洞等。
这些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
城墙顶上生长着一排排树,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旋。
榆林还有着名的地方就是榆林府了。
榆林府位于榆林市市中心,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是当时明代设在西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府城。
它是一座城池与宫殿建筑相结合的城市。
榆林府最早叫“榆林州”,后改为“榆林府”,取“榆林天下壮”之意。
榆林府城内有明成祖朱棣修建的宫殿——文昌阁;有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修建的文庙——文庙;有朱棣亲自撰写“御制碑文”的石碑——碑林;有永乐年间修建的钟楼——鼓楼;还有永乐年间修建的长城——古城墙等建筑。
—— 1 —1 —。
榆林市
榆林市概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市情主要特点: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
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全国2011年煤炭年产35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全国2010年天然气产量946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
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
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
先后建成神延铁路、包神铁路和神朔复线铁路,境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铁路年外运能力突破1亿吨;公路总里程2.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基本建成“两横两纵”公路主骨架和十条公路次骨架。
民航新4C级机场已建成投用,目前开通北京、上海、西安的航班,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
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8.26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23%,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29.34亿元,同比增长35.1%。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2.74亿元,同比增长26.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7元,比上年增加3347元,同比增长37.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02元,比上年增加781元,同比增长29.8%;财政总收入达到221.2亿元,同比增长39.5%,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0亿元,同比增长3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52亿元,同比增长32.6%。
今后一个时期,榆林将按照跨越式发展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有序跨越、和谐稳定”为基本方针,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发挥资源优势、挖掘人文优势、打造区位优势、培育科技后发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城市、生态、区域四大经济,全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陕蒙晋结合部中心城市三大建设,打造能源化工、
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力争用三年时间,在2007年基础上,实现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5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将接近6000美元,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财政收入超过3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2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亿元,三年累计达到2100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42%。
榆林市地图
榆林市经济发展状况(2011年数据)
2011年,我市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
实现生产总值2292.26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9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29.66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550.68亿元,增长13.5%。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大部分产品产量、价格双增长。
去年种植业生产气候适宜,春、夏、秋3个季节雨水适时,伏天降雨量是近年来最充足的一年,农业生产基本没有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99.4万亩,粮食总产量142万吨,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87.06亿元。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支柱行业支持作用明显。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
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作为榆林工业的五大支柱行业,其产值全面快速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4%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从2011年7月份开始,全市加大在建项目推进力度,在新开工项目有实质性进展上狠下功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8.73亿元,同比增长32.1%。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2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80亿元,同比增长13.5%,城镇消费品市场152.2亿元,同比增长21.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可达到1亿美元,同比增长36.8%。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2011年,我市调整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津贴,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
民营企业发展处于不断壮大阶段,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1元,同比增长18.1%;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同比增长27.5%。
榆林市自然资源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6.2%、43.4%、99.9%和100%。
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1.4亿吨岩盐。
资源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
煤炭:预测2800亿吨,探明储量1500亿吨。
全市有54%的地下含煤,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
侏罗纪煤田是我市的主力煤田,探明储量1388亿吨,占全市已探明煤炭总量95.7%,埋藏浅,易开采,单层最大厚度12.5米,属特低灰(7-9%)、特低硫(小于1%)、特低磷(0.006-0.35%)、中高发热量(28.470-34.330mj/kg)的长烟煤、不粘煤和弱粘煤,是国内最优质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
煤田主要分布在榆阳、神木、府谷、靖边、定边、横山六县区。
石炭一二叠纪煤田是稀缺的焦煤和肥气煤,探明储量54.74亿吨,单层厚度15.47米,煤田主要分布在吴堡和府谷两县。
天然气:预测储量4.1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18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中心主储区在我市靖边和横山两县。
气田储量丰度0.6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属干气,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有机硫极微,在燃烧中不产生灰渣和地,含没面积2300平方公里。
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主要分布在榆林、米脂、绥德、佳县、吴堡等地。
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30万吨。
此外,还有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
几大开发区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神府经济开发区
∙榆神煤化工区
∙榆横煤化工业园
∙定靖油气产能区
∙绥米佳盐化工区
∙吴堡煤焦化工业区
∙府谷煤电化载能工业区
国家支持政策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后,加之已经批准和正式编制的《“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宁鄂榆能源金三角规划》,榆林处于四个国家级区域规划之中。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两地的部分区域,还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
榆林市领导
市委书记胡志强
副书记、市长陆治原
副书记赵政才
常务副市长高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