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护理入门
- 格式:ppt
- 大小:12.33 MB
- 文档页数:91
骨科康复护理骨折的定义: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骨折的临床表现: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
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骨折的并发症(晚期):缺血性肌挛缩,骨折后骨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病。
关节挛缩。
关节强直。
骨折后的主要功能受限1.生理功能受限:包括运动功能受限,感觉功能受限,循环功能受限和心理功能障碍。
2.个体活动受限3.社会参与受限功能受限的原因:骨折愈合的漫长性,关节损伤的复杂性,软组织损伤,疼痛,制动,不合理活动,骨折并发症。
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整复。
固定。
功能锻炼。
早期康复。
整复是前提。
固定是必需条件早期康复是为功能康复创造条件功能康复是目的康复治疗的作用1.促进肿胀消退: 在骨折复位、内植入物固定的基础上,早期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
2.预防肌肉萎缩: 骨折后肢体长时间制动,会引起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和肌力下降。
通过肌肉收缩训练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营养,促进肌肉的生理作用,可预防或减轻废用性肌萎缩。
3.预防血栓形成:骨折后肢体制动易导致静脉血流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在应用预防血栓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气压治疗、推拿按摩等手段,可有效增加肌肉活动,形成“肌泵”效应,最大程度避免血栓的生成。
4.防止关节挛缩: 康复治疗能促进血肿及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
适当的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从而防止废用性关节僵硬挛缩。
5.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保持骨折端的良好接触,产生轴向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锻炼方法:1.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有节奏、缓慢地进行肌肉等长练习,这样既可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又可以使两骨折端保持良好的接触,有利于骨折愈合。
2.对骨折累及关节面的处理,为减轻关节功能受损,伤后2~3周,谨慎保护下对关节进行无负重主动活动训练,渐增活动范围。
骨伤科疾病康复护理学一、几个基本概念1、健康定义和医学模式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2、康复和康复医学1)康复(rehabilitation)原意是“复原”、“恢复”、“恢复原来的健康及正常的生活”。
WHO对康复的定义: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
2)康复概念的演变: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
90年代:①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②最大限度地发展病、伤、残者的潜能③身体、心理、社会④职业、娱乐、教育⑤周围环境相适应目的:①回归社会②提高生存质量3)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
(1)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功能障碍者、急性创伤或手术后患者、急慢性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者、年老体弱者、各种残疾患者康复医学着眼于整体康复,因而具有多科学性、广泛性、社会性。
并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2)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3、康复护理学1)康复护理学(rehabilitation nursing)是一门旨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护理理论、只是、技能的科学。
与预防、保健、临床护理共同组成全面的护理。
康复护理是在总的康复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的目的,紧密配合康复治疗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为的功能促进护理。
2)康复护理的目的:①减轻痛苦,促进康复②使患者尽量减少继发性功能障碍③使残余的机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程度的回复生活能力④提高生活质量⑤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骨科中医特色康复及健康教育一、锁骨骨折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气血不和、肝肾亏虚1.生活起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
避风寒、慎起居、适劳逸,注意四时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三月内严禁患肢提拉重物。
2.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有节,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宜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
骨折中后期宜选补气益血食物,如猪肝、排骨、鸡汤等。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厚、油腻、生冷、油炸食品,戒烟酒。
3.情志护理:注意调摄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开朗乐观,即使疏导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宜饭后温服,应与西药间隔时间30分钟。
丸剂用温开水服用。
外敷药应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伤科外敷散宜温热湿敷。
5.康复指导1)、患侧肌肉进行等长缩短即静力性缩短,每日至少三次,以不引发肌肉疲劳为度。
2)、未固定的受伤临近关节做主动活被动运动,以不影响断端稳定为度。
(3)、应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下床并做健身操,以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6.安康指导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按期复查,逐步规复功能活动。
二、肋骨骨折辨证分型:气滞血瘀、气血不和、肝肾亏虚1.生活起居:环境安静,氛围畅通流畅,避免穿堂风。
避风寒,留意四时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不可随意翻身,严禁下床活动,以免肋骨骨折断端刺伤肺脏。
强调一定遵照履行,即使自我感觉良好,也不可随意下床活动,不可私自拆除纸夹外固定。
抽烟病人强调戒烟重要性,抽烟可刺激呼吸道引发痰液增加,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更会减轻呼吸困难。
2.饮食调度:留意饮食有节,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
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与护理一、骨折的康复护理2)骨折康复护理分期进行:①早期:伤后2周内,局部损伤反应明显,肢体肿胀疼痛达到最大程度,然后逐渐消退。
主要锻炼方式:a.肌肉自主充分的收缩和舒张 b.上肢:用力握拳,充分伸指 c.下肢:股四头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踝关节背伸和足趾活动。
②中期:骨折后3~6周。
损伤反应已经消退,肿胀消失,开始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
③晚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功能锻炼,直至完全恢复功能。
④对活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
3)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主动活动是锻炼的根本,被动活动则是主动活动的准备和补充,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主动活动。
因此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应坚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原则。
有利于主动活动的被动活动则进行,不利的则禁止。
①有利于主动活动的被动活动:a.按摩:b.关节的被动活动:c.挛缩肌腱的被动牵张术:d.僵硬关节的手法治疗:e.CPM器械的应用②主动锻炼:主动活动一般不易过度。
被动活动不容易掌握,容易发生问题,尤其是完全以被动活动代替主动活动的做法必须禁止。
•主动活动并非全部有利,期中以不增加或减弱骨折端应力活动的锻炼都是有利的。
•等长收缩:促进骨折端紧密接触,克服分离趋势,协助夹板,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防止侧向移位的发生。
•对每个患者功能锻炼的体位和具体动作应严格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加以充分分析,严格要求,不能盲目的,不顾时间、条件的追求早期恢复功能,忽略了锻炼方法的合理使用。
•总之,一切有利的主动活动应该积极进行,一切不利的活动都必须禁止。
4)物理治疗:①主要作用是:消除瘀血,促进渗液吸收,减少疤痕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活跃细胞代谢,松弛肌肉,解痉止痛,促进骨折愈合。
②骨折脱位经骨科处理24~45h后可以开始理疗:③方法:1、光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局部渗液和代谢产物的吸收。
常用的有:红外线、白炽灯等2、直流电离子导入:提高局部钙、磷浓度,促进骨折愈合3、透热疗法:使深部组织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活跃细胞代谢,消炎、消肿,有助于骨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