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科学实验报告单1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27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3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操作要诀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
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执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胶头滴管滴至刻度处。
4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也可用刻度较小的测力计。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1、不要使磁铁受到敲击和剧烈震动。
2、不要把磁铁放在火上烘烤。
3、不要把磁铁放在强电流附近。
4、小磁铁不能与大磁铁放在一起。
5、保存条形磁铁时,必须把相邻磁铁的南北极倒置合并在一起,并在两端各加一片软铁。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注意事项:1、实验时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2、每组至少2节电池才能保证让小灯泡亮起来,因为各种实验器材的电阻太大。
3、两节电池的连接方法要正确:正极和负极相连。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拉⼒与⼩推车运动的关系实验器材:计时器⼩车尺⼦垫圈棉线实验过程:1: ⽤⼀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2、⽤3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
3、⽤5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拉⼒越(),⼩车运动的越()。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实验盒、钉⼦、剪⼑、曲别针、橡⽪、塑料尺、铜钥匙、条形磁铁、环形磁铁等三、实验过程1、⽤磁铁去吸引桌上的物品,发现是磁铁的朋友。
2、⽤磁铁的两极和磁铁的中间分别去吸引钉⼦或曲别针,发现吸的多,吸的少。
说明磁铁两极的磁性,中间的磁性。
3、⽤磁铁的同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磁铁的异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4、⽤⼀根线栓在磁铁的中间部分,把磁铁悬挂起来,发现磁铁标有N的⼀端⼀直指向⽅,标有S的⼀端⼀直指向⽅。
四、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磁铁有,越往两极磁性越,磁铁同极相,异极相,磁铁有指⽰的性质。
五、整理器材。
三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单(三)⼀、实验名称:太阳与影⼦的关系⼆、实验器材:⼀⽀⼿电筒、⼀根铅笔三、实验步骤1、将铅笔竖直⽴在桌⾯上。
2、将⼿电筒平放在桌⼦上,距离铅笔⼤约⼀尺左右。
打开⼿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
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并⽤铅笔将影⼦描绘下来。
3、拿起⼿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在铅笔的南测⾃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电筒与铅笔⼤约⼀尺左右的距离。
⼿电筒每移动⼀点距离,注意停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的样⼦,并随时将影⼦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法,直⾄⼿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5、将上⾯的实验重复做⼏次。
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度与位置,其他实验⽅法保持不变。
⽤描绘的⽅法记录影⼦时可以更换不同顔⾊的彩笔,以免混淆。
6、根据实验,分析影⼦随⼿电筒的光的变化的规律,民时分析⼿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实验报告】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最新)实验一:学会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实验材料:2张探究记录单,1张方位板,2种自选轻小物品A和B实验方法:1. 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观察记录。
2. 准备两个物体分别命名为A和B。
操作员将一个物体A固定放在方向板中心位置,取另外一个物体B随机放在方向板上;3. 放稳后记录员仔细观察物体B的位置,在记录单的对应位置标上一个点,记为位置①,并在实验结果中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B”的位置。
4. 探究过程中操作员改变三次物体B的位置,记录员逐一记录。
5. 三次后,两位同学交换身份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例)物体B在物体A的(北)方向,距离物体A( 2 )米处。
1、物体B在物体A的()方向,距离物体A()米处。
2、物体B在物体A的()方向,距离物体A()米处。
3、物体B在物体A的()方向,距离物体A()米处。
实验二: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实验材料:一张实验记录单;各种物品;若干不干胶圆点实验方法:准备不同的物体,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并用线条和箭头画出各部位运动的简单示意图。
观察记录:实验结论:实验三.观察并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实验材料:不同色彩的小球1、在桌面上,用一颗球去击打另一颗球,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2、用蓝色球撞击红色球,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
3、用手将小球沿着桌面推出,画出小球在桌面上和冲出桌面后的运动路线。
实验结果:不同情况下蓝色小球的运动路线,是不同的。
实验四.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材料:斜面不同形状的物体实验方法:1、搭建一个较平缓的斜面,把物体轻放在斜面顶端,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2、试一试其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实验结果: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形状有关。
实验五: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小球滚到终点,停止计时,记录时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三: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四: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篇九: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一: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导教师:吴洪梅评定等级(时间):优秀6.8篇十六:实验报告单班级三(2)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实验全体同学者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七: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学生实验报告单第二课时《光与影》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说出猜想依据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
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如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三制作小孔成像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
模拟小孔成像实验。
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
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光与影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科学实验报告(通用7篇)科学实验报告(通用7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实验报告篇1一、创意说明: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学会积极地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学习、体会科学与真理,必定会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洒下一片更灿烂的阳光。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动物、鸟类都是用腿走路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杯虽然没有腿也可以走路,你相信吗?二、实验材料:玻璃杯1个、蜡烛1支、火柴1盒、玻璃板1块、厚书2本、自来水少许三、实验步骤;1、首先把玻璃板放在自来水中浸泡一下。
2、接着把玻璃板的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两本书垫起。
3、再次将玻璃杯的杯口沾一些水,然后倒扣在玻璃板的上端。
4、最后将蜡烛点燃后去烤杯子的底部和四周。
四、实验结果我神奇地发现倒立在玻璃板上的玻璃杯居然自己慢慢地从上面“走”了下来。
五、注意事项经过自己多次反复的实验,我发现两本书加起来的高度大约只要在5厘米左右,如果太高或太低的话,玻璃杯在“向下走”的过程中不会很自由顺利、很自然。
六、研究结果用蜡烛去烤玻璃杯底部和四周的时候,杯子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装不下的空气就会往外挤,但是由于杯口是倒立着的,并且又被一层水封闭着,热空气出不去,就只能把杯子向上顶起一点,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杯子就自己慢慢地向下“走”了。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个实验我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科学实验报告篇2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释,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实验及如何做实验报告。
2023科学实验报告2023科学实验报告1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
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
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
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2023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 5做一个生态瓶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验结论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2023科学实验报告3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项】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2、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时间:2015年月日
实验人员:
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原理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器材: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1个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
1.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发出声音,轻轻打击却能发出声音。
探究为什么这样发生。
2.用力弯曲钢尺,发现钢尺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出声音。
探究为什么这样发生。
3.用力拉伸橡皮筋,发现橡皮筋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
出声音。
探究为什么这样发生。
4.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探究
为什么这样发生。
实验结果:
1.按压鼓面不发声,轻轻打击则发声。
这是因为轻轻打击
鼓面时,鼓面产生了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
2.弯曲钢尺不发声,轻轻拨动则发声。
这是因为钢尺的振
动产生了声音。
3.拉伸橡皮筋不发声,轻轻拨动则发声。
这是因为橡皮筋
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4.打击过的音叉轻触水面时,水面发生了震荡。
这是因为
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面的振动。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了声音产生的原理。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施加外力使静止的小球动起来。
如:浮力,风力,引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7)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8)
_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2)
_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3)
实验报告
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5)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6)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7)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8)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9)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0)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1)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2)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3)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4)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