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GB 16915.1标准的差异及补充试验
- 格式:docx
- 大小:22.49 KB
- 文档页数:2
附件1电弧焊机GB15579.1新旧标准主要差异及补充试验1. GB 15579.1-2013 与GB 15579.1-2004的主要差异序号项目名称标准编号及对应的条款号内容1 范围GB15579.1-20131增加:本部分不适用于正处于维护保养周期内或维修后的焊接电源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15579.1-20132部分引用标准变更或换版。
3 环境条件GB15579.1-20134 a)、e)焊接电源应能在下述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a) 周围环境空气温度范围:在焊接期间:-10℃~+40℃;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20℃~+55℃;e) 焊接电源的倾斜度不应超过10°。
GB15579.1-20044 a) 、e)焊接电源应能在下述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a)周围环境空气温度范围在焊接期间:-10℃~+40℃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25℃~+55℃e) 焊接电源的倾斜度应不超过15°。
4 试验条件GB15579.1-20135.1应在10℃~40℃的环境温度下,对新的、干燥的、安装完整的焊接电源进行试验。
热性能测试推荐在40℃条件下进行。
GB15579.1-20045应在10℃~40℃的环境温度下,对新的、干燥的、安装完整的焊接电源进行试验。
5 组件的符合性GB15579.1-20135.3由于故障原因可能会增加触电危险的组件,应符合本部分或相关标准的要求。
注1:只有当组件在标准适用范围内时,才认为其为相关标准。
组件的评估和测试按下列方法进行。
a) 经认可的检测机构确认符合相关的标准的组件,应在其额定值范围内正确应用。
组件作为设备的一个部分,应承受本部分的相关试验,除非相关的标准中已包含了这些试验。
b) 没有按上述要求确认符合相关标准的组件,应检查其是否在额定值范围内正确应用。
组件作为设备的一个部分,应承受本部分的相关试验,并且在设备的使用条件下承受组件标准的相关试验。
注2:一般而言,组件标准的相关试验应单独进行。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新旧版对比,超实用6月1日,质量与认证微信发布《检验检测机构注意!认监委今天发布了三份文件,与你有关》,有同仁问,这份文件不是去年就发布了么,怎么又来新的?2015年7月29日,国家认监委发布了新版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行版),该准则对原《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
试行版发布之后,有同行表示,2015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从起初到定稿时间比较仓促,并且部分条款内容直接引用ISO/IEC17025:201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出现了标准条文在编排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连贯,同时也存在部分重复表述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实验室人员在很多方面存在不理解以及在做文件修订换版时无所适从。
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行以及大家的分析总结,2016年6月2日国家认监委现正式印发《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正式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正式版在章节编排上与2015试行版完全一致,但在内容上却有了非常大的调整。
经过连续2个日夜的反复研读,笔者对2016/15新旧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之间的差异做了如下总结,供大家参考:1)2016新版准则在条文表述方面更为简练和连贯,并延续了国家法律法规的一贯语言风格,这也是这次变更的最大亮点;2)2016新版准则正文条文由之前的6大条64款变成6大条49款;3)2016新版准则内容上力争摆脱ISO/IEC17025:201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过于细化的表述方式,但为了便于理解,国家认监委同时印发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释义进行具体的解释;4)取消了2015旧版准则中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性的条文,比如说4.5.21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区分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后过程的要求,4.5.31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等;5)鉴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发布,2016新版准则也吸收了ISO9001:2015改版中的新元素新亮点,着重强化了实验室最高负责人的责任以及内审和管理评审的策划与实施等。
附件:电动汽车充电连接装置新旧标准差异及补充试验(检查项目)序号标准条款电动汽车充电连接装置新旧标准差异补充试验(检查)项目GB/T 20234.1-2011 GB/T 20234.1-20151 第5章额定优选值额定优选电压增加直流1000V,额定优选电流增加交流10A,直流80A,200A由于新旧版标准在充电接口结构尺寸、产品结构要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产品实际情况需增加结构要求、锁止装置、插拔力、接地措施、分断能力、温升、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穿透密封胶距离、车辆碾压等项目的补充测试。
另外结合GB/T 18487.1-2015标准的要求,对充电接口进行电子锁、温度监测和过温保护装置进行检查。
2 第6.1条6.1.5额定工作电流超过16A(不含16A)的充电连接装置,应设计有控制导引电路,且控制导引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充电连接装置应不会出现带载分断。
取消此条要求3 第6.2条6.2.1 供电插头、供电插座、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应有配属的保护盖,这些保护盖与其配属的部件之间应有起固定连接作用的附件装置(如链、绳等),且不使用工具时应不能拆卸。
6.2.1 供电插头、供电插座、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应有配属的防护装置,以确保插头和插座未插合时也具有一定的防护等级。
该保护装置可以为独立的保护盖,也可以和供电设备或电动汽车集成在一起。
4 第6.3条6.3.3 对于直流充电接口,锁止装置应使用专用方式(机械或电子)才能打开。
6.3.3对于直流充电的车辆接口,应在车辆插头上安装电子锁止装置,防止车辆接口带载时断开。
电子锁止装置应具备应急解锁功能。
5 第6.7条6.7.1对于额定电流大于250A的端子,应使用不可拆线方式。
取消此条要求。
序号标准条款电动汽车充电连接装置新旧标准差异补充试验(检查)项目GB/T 20234.1-2011 GB/T 20234.1-20156 第6.9条6.9.1在与保护盖连接后,供电插头、供电插座、车辆插头、车辆插座的防护等级应分别达到IP54。
附件1:YD/T 1592.1新旧标准差异及补充试验要求序号测试项目YD/T 1592.1-2007 YD/T 1592.1-2012换版差异补测说明1 ---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杂散测试引用标准ITU-R SM329;直流电压跌落引用标准IEC 61000-4-29;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杂散测试引用标准采用YD/T 1483替代ITU-R SM329;直流电压跌落引用标准采用GB/T 17626.29替代IEC 61000-4-29;不需要补测2 --- 参考标准YD/T 1312.1版本号为2004版;参考标准YD/T 1312.1的版本号由2004更改为2008版;不需要补测3 辐射骚扰测试测试频率范围:30MHz-1GHz测试频率范围:30MHz-6GHz须补测1GHz-6GHz频段的辐射骚扰场强;4 静电放电抗扰度接触放电的试验等级:±2kV、±4kV、±6kV接触放电的试验等级:±2kV、±4kV 不需要补测5 辐射抗扰度测试频率范围:80MHz-2GHz测试频率范围:80MHz-2.7GHz 须补测2GHz-2.7GHz频段的辐射抗扰度;6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一)试验等级:A)供电电压下降30%,持续时间10ms;B)供电电压下降60%,持续时间100ms;C)供电电压下降95%,持续时间5s;(二)性能判据:1.电压下降30%,持续时间10ms的电压暂降,采用判据B;2.电压下降60%,持续时间100ms以及电压下降95%,持续时间5s的电压暂降采用:a.如果被测设备装备有后备电池或与后备电池相连,那么采用判据B;b.如果被测设备仅由AC电源供电(不使用后备电池),那么采用判据C。
(一)试验等级:A)供电电压下降100%,持续时间10ms ;B) 供电电压下降100% ,持续时间20ms;C) 供电电压下降30% ,持续时间500ms;D) 供电电压下降100% ,持续时间5s;(二)性能判据:1. 电压降低100%、持续时间为10ms ,电压降低100%、持续时间20ms 以及电压降低30%、持续时间500ms的电压暂降,采用判据B。
新旧标准主要差异说明和标准换版的差异试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附件1一、新旧标准主要差异说明。
1、额定电流的标准值,新版5.3.2,老版5.3.2,新版表1中2P 的额定电流标准值新增了2.5A。
2、标志试验,新版6.1,老版6.1,新版中的h)项试验装置的操作件的标识,新版要求为:用字母“T”或相应的文字表示;老版中只允许用字母“T”表示;新版中增加了l)PE线具有可开闭触头的示意图,例如用接线图说明(适用时)。
3、验证接地端子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阻,新版9.6.4,老版9.6.4,新版增加对PE线可断开的剩余电流保护插头,应在触头处于闭合位置时测量,并应分别在新的状态下和9.10.2的试验后测量。
4、温升试验顺序,新版9.8.3,老版9.8.3,新增加对开断开的PE 线的温升考核要求及样品要求,为对PE线进行温升试验,制造商可提供一组特殊准备的试品,使PE线可连续地通过一个规定的试验电流。
5、极限温度下的动作特性试验,新版9.9.4.2,老版9.9.4.2,新版中明确了-25°C至+40°C之间使用的PRCD 的极限温度下的动作特性试验要求,而老版为正在考虑中。
6、对PE线可断开的剩余电流保护插头,PE线的脱扣动作特性试验,新版9.9.6,老版无,新版中增加了对PE线可断开的剩余电流保护插头,当PE导线流过规定的故障电流时或者存在危险的故障电压时,应能使剩余电流保护插头脱扣的试验要求。
7、PRCD的RCD部分的机械电气耐久性试验的试后要求,新版9.10.2.3,老版9.10.2.3,新版中增加了对PE线可断开的剩余电流保护插头,应按9.6.4检查PE线的电气性。
此外,还应检查PE线触头闭合时应比相线极和中性极的触头先接通,断开时应比相线极和中性极的触头后断开。
可通过检查机械结构或采用示波图来检验触头的接通和断开顺序。
8、移动式插座的机械强度试验,新版9.12.5,老版无,新版中增加了移动式插座机械强度的试验要求。
附件:新旧标准差异及补充试验要求GB16915.2新旧标准差异及补充试验序号标准条款GB 16915.2新旧标准差异补充试验(检查)项目GB 16915.2-2000 GB 16915.2-20121 8 标志采用GB 16915.1-1997第8章,增加额定频率、功率、熔断器的额定值和类型、负载种类和符号、辅助装置、安装高度、负载端子标识、电动机断开状态。
采用GB 16915.1-2003第8章。
增加额定频率、功率、熔断器的额定值和类型、负载种类和符号、辅助装置、安装高度、负载端子标识、电动机断开状态。
与GB 16915.2-2000相比:增加了半导体开关装置的符号(ε)、制造商声明的操作次数,电子遥控开关额定控制电压和控制机构及稳态、安装位置,电子延时开关额定控制电压和延迟时间、安装位置等。
做补充检查2 9 尺寸检查采用GB 16915.1-1997第9章。
采用GB 16915.1-2003第9章。
与GB 16915.2-2000相比:增加了安装盒尺寸要求。
做补充检查序号标准条款GB 16915.2新旧标准差异补充试验(检查)项目GB 16915.2-2000 GB 16915.2-20123 10 防触电保护采用GB 16915.1-1997第10章,增加了:图2试验指以75N测试绝缘部件,10N测试薄壁,30N测试1.7m安装高度开关。
开关传感表面的测试要求。
可拆盖板、通风孔、调节孔的测试要求。
采用GB 16915.1-2003第10章,增加了:图2试验指以75N测试绝缘部件,10N测试薄壁,30N测试1.7m安装高度开关。
开关传感表面的测试要求。
可拆盖板、通风孔、调节孔的测试要求。
与GB 16915.2-2000相比:增加了触摸感应电子开关的保护阻抗的说明,并对保护阻抗的组成做出了新的规定。
10.101增加了GB/T 16842试验试具B的检查。
做补充试验4 11接地措施采用GB 16915.1-1997第11章。
新、旧版标准差异及补充试验项目表-江苏质监信息网附件:新、旧版标准差异项目及补充试验项目表(GB17465.1)序号标准条款名称GB17465.1-1998要求内容GB 17465.1-2009要求内容补充试验项目1 8 标志第8章标志第8章标志第8.1条增加无螺纹端子的标识要求。
需进行补充试验。
2 9 尺寸和互换性第9章尺寸和互换性第9.6条进一步明确了不是参照标准活页所规定的尺寸的非标准器具耦合器的相关要求。
需进行补充试验。
没有分极性产品的标准活页要求。
增加了分极性连接器的标准活页C7A,分极性器具输入插座的标准活页C8C。
序号标准条款名称GB17465.1-1998要求内容GB 17465.1-2009要求内容补充试验项目器具输入插座边沿厚度为0.20mm。
标准活页C2、C8、C8C、C10、C14、C16、C16 A、C18、C20、C22、C24中的器具输入插座边沿厚度为0.15mm。
序号标准条款名称GB17465.1-1998要求内容GB 17465.1-2009要求内容补充试验项目3 12 端子和端头第12章端子和端头额定电流不超过16A的可拆线连接器应有1号接线端子。
这种接线端子可以连接横截面积不小于0.75 mm2,且不大于 1.5 mm2的导线。
第12章作了较大的编辑上修改。
对端子增加了测试要求,应符合IEC60999-1的要求。
需进行补充试验。
序号标准条款名称GB17465.1-1998要求内容GB 17465.1-2009要求内容补充试验项目4 14 防潮第14章防潮第15章的试验是紧接本章的试验,是在进行了本章试验的样品上做的试验。
核查试验项目。
序号标准条款名称GB17465.1-1998要求内容GB 17465.1-2009要求内容补充试验项目5 15 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第15章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软线的最大直径按照GB5023-1997《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和GB501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胶绝缘电缆》的规定。
GB16917.1和GB16916.1新老标准差异及试验方法探讨
GB16917.1和GB16916.1新老标准差异及试验方法探讨陈征
【期刊名称】《上海安全生产》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 1 引言rn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种电器产品不断涌现,国际上的相关电器标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IEC61008-1:1990和IEC61009-1:1991分别修订为IEC61008-1:1996和IEC61009-1:1996.为了与国际接轨,使我国低压电器产品标准与IEC标准协调一致,GB16916和GB16917于2003年进行修订.
【总页数】2页(62-63)
【关键词】标准差;试验方法;电器产品;IEC标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产品标准;低压电器
【作者】陈征
【作者单位】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
【相关文献】
1.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新旧标准差异[J], 谢玉章; 康巍
2.关于“GB/T 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问题探讨 [J], 李启华; 刘菊英; 余锦
3.对《混凝土路面砖》新标准更改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后遇到问题的探讨[J], 张红卫。
GB新旧标准对照(二)- GB新旧标准对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各个行业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其中,GB标准作为我国行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升级。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GB新旧标准对照的情况。
- GB/T和GB标准的区别GB标准是我国行业标准的一种,而GB/T标准则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推荐标准。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GB/T标准是推荐性的,而GB标准则是强制性的。
此外,GB/T标准的发布需要经过公示和征求意见等程序,而GB标准则更加严格,需要经过审批和批准等程序。
- GB新旧标准对照的意义GB新旧标准对照的意义在于,帮助行业企业更好地了解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同时,对于旧标准的废止和新标准的实施,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过渡和转换,以确保行业企业的正常运营。
- GB新旧标准对照的具体操作GB新旧标准对照的具体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对比旧标准的差异和变化。
2.评估新标准对企业的影响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计划。
3.对于旧标准的废止和新标准的实施,进行适当的过渡和转换,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4.加强对新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行业企业的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
- GB新旧标准对照的实际应用GB新旧标准对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帮助行业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同时,也可以促进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升级,推动我国行业标准化的进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总结GB新旧标准对照是行业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我国行业标准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通过了解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对比旧标准的差异和变化,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计划,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新版质量标准和老版相比的96个不同点NO 条款号变化修订内容1 4.1组织及其环境新版增加了组织环境的内容2 4.1组织及其环境增加了企业要制定战略方向或目标的内容3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提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要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提出组织不仅要关注顾客要求,而且对质量管理体系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也应进行确定,并监视和评审所确定的相关方及其要求4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新版标准用“适用”和“不适用”取代了2008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条款“删减”的提法5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2015版标准不再要求“一定要制定质量手册”5 4.3确定质量新版标准对不适合企业的质管理体系的范围量管理体系的条款不再局限于2008版第七章的内容,而对所有条款都可以删减,要求不适用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不能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或责任,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6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新版标准不提文件和记录,将文件和记录统称为“文件化的信息”7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2015版标准对“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有效控制”这一条款首次提出“相关绩效指标”8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新版标准首次提出“规定与这些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相关的责任和权限”9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新版标准首次提出:f)应对按照6.1的要求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10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新版标准首次提出:g)评价这些过程,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11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新版标准首次提出:h)改进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12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新版标准对文件和记录要求有新的提法:在必要的程度上,组织应:a)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b)保留确认其过程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13 5.1.1领导作用和承诺新版标准首次提出:最高管理者应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件条款5.1.1a);14 5.1.1领导作用和承诺新版标准首次提出: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的业务过程整合,见条款5.1.1c);1516 5.1.1领导作用和承诺5.1.1领导作用和承诺新版标准首次提出:最高管理者应促进过程方法的使用和基本风险的思维,件条款5.1.1d);新版标准首次提出: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角色以证实其在其职责范围内领导作用,见条款5.1.1j17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新版标准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比老版增加了很多内容: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a)确定、理解并持续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服务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18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2015版标准的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不再提及“管理者代表”这一特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