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二高中数学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468.45 KB
- 文档页数:10
广东高二高中数学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2.如果直线与直线垂直,那么等于( ).
A. B. C. D.
3.在等差数列中,,则( )
A.12 B.16
C.20 D.24
4.满足以下条件的三角形无解的是( )
A. B.
C. D.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B.常数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
C.若,则 D.
6.设实数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大值为( )
A.13 B.10.5
C.10 D.0
7.要得到函数的图像,只要将函数的图像()
A.向左平移1个单位 B.向右平移1个单位
C.向左平移个单位 D.向右平移个单位
8.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满足,成等比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则的值为( )
A.-3 B.-2
C.3 D.2
9.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若,则( )
A. B. C. D. 10.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最大角的正弦值为,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8 B.21
C.24 D.15
11.由不等式确定的平面区域记为,不等式确定的平面区域记为,在中随机取一点,则该点恰好在内的概率为( )
A. B. C. D.
12.已知实数若关于的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根,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函数定义域是___________
2.在中,,那么__________.
3.已知直线l经过点和点,若点()在直线l上移动且在第一象限内,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4.若关于的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在等差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值;
(2)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设的内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且,,.
(1)求的值;
(2)求的面积.
4.如图,四面体中,、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 5.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中,,点在直线上.
(1)求数列, 的通项和;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并求满足的最大正整数.
6.某科研机构研发了某种高新科技产品,现已进入实验阶段.已知实验的启动资金为10万元,从实验的第一天起连续实验,第天的实验需投入实验费用为元,实验30天共投入实验费用17700元.
(1)求的值及平均每天耗资最少时实验的天数;
(2)现有某知名企业对该项实验进行赞助,实验天共赞助元.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至少需进行50天实验,若要求在平均每天实际耗资最小时结束实验,求的取值范围.(实际耗资=启动资金+试验费用-赞助费)
广东高二高中数学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中不等式解得:,,即
由中解得:
则
故答案选
2.如果直线与直线垂直,那么等于( ).
A. B. C. D.
【答案】D
【解析】两直线垂直,
,
,故选.
3.在等差数列中,,则( )
A.12 B.16
C.20 D.24
【答案】B
【解析】下标和都为,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有.
【考点】等差数列.
4.满足以下条件的三角形无解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项,,所以角有两个解,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与A项同理,角也有两个解,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所以角是直角,仅有一个解,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所以无解,故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B.常数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
C.若,则 D.
【答案】C
【解析】对于A,,A错误;对于B,常数数列不一定是等比数列,如,B错误;对于C,若,C正确;对于D,时,时,,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命题的判断.
6.设实数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大值为( )
A.13 B.10.5
C.10 D.0
【答案】A
【解析】画出可行域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目标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大值为.
【考点】线性规划.
7.要得到函数的图像,只要将函数的图像()
A.向左平移1个单位 B.向右平移1个单位
C.向左平移个单位 D.向右平移个单位 【答案】C
【解析】y=cos2x向左平移个单位得y=cos2(x+)=cos(2x+1),选C项.
8.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满足,成等比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则的值为( )
A.-3 B.-2
C.3 D.2
【答案】D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首项为,所以,因为成等比数列,所以有,计算得,所以,故选D.
【考点】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性质.
9.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若,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考点】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10.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最大角的正弦值为,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8 B.21
C.24 D.15
【答案】D
【解析】不妨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且,设公差为,三个角分别为,则,若,因为三边不相等,则必有角大于,矛盾,舍去;若,则
,周长为,故选D.
【考点】解三角形.
【方法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步骤是:第一步: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第二步: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第三步:求结果.
11.由不等式确定的平面区域记为,不等式确定的平面区域记为,在中随机取一点,则该点恰好在内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为图中的阴影部分,为图中两平行直线之间的部分,由题意可知所求概率
故答案选
12.已知实数若关于的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根,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作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的对称轴为,若原方程有个不同的根,则在内有且仅有个值,由对称轴可知,另外一个根,在内,即方程,在内各有一个根,,故选A.
【方法点睛】巳知函数的零点个数求参数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和思路:①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不同,可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组),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②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③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二、填空题
1.函数定义域是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可知:
解得
故答案为
2.在中,,那么__________.
【答案】或
【解析】在中,
, ,
是三角形的内角,
3.已知直线l经过点和点,若点()在直线l上移动且在第一象限内,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斜率公式可得斜率为
故直线的方程为
则
当时,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求的最大值,可以考虑降元,由二元转化为一元,由题意可知点()在直线l上移动且在第一象限内,这样就建立了、的数量关系,利用一元二次函数求得最值。
4.若关于的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答案】
【解析】是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且对称轴为,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所以当时,,所以.
【考点】不等式恒成立,二次函数求最值.
【方法点晴】本题考查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恒成立,即所以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问题,是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且对称轴为,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所以当时,,所以.
三、解答题
1.在等差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建立方程组求出首项和公差,即可求数列的通项
由(1)得的通项,即可求出,代入数列中,运用等比数列求得前项和解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已知得
解得 ,即
(2)因为,所以,于是
,令,则,显然数列是等比数列,且,公比,所以数列的前项和.
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值;
(2)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