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培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7.00 KB
- 文档页数:25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类型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旅游行业发展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定义、旅游者的特点等。
2. 旅游的起源与发展:旅游的起源、世界旅游发展历程、中国旅游发展概况。
3. 旅游活动类型: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等。
4. 旅游者的心理特征: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满意度等。
5. 旅游业的构成: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市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活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旅游活动类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加深对旅游业的认识。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旅游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第二课时:旅游活动类型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3. 第三课时:旅游业的构成及发展。
4. 第四课时:旅游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5. 第五课时: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活动类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旅游者心理特征时的表现。
4. 实地考察报告:考察学生对旅游业的认识和观察力。
5.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知识。
2. 案例资料:收集各类旅游活动案例,用于分析旅游活动类型。
3. 视频资料:拍摄旅游景点的视频,增强学生对旅游业的直观认识。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旅游业的相关信息,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旅游的定义,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2. 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阐述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旅游者的概念。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学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了解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旅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课堂教学,讲解+小组讨论);2.旅游学的研究内容(课堂教学,讲解+案例分析);3.旅游学的研究方法(课堂教学,讲解+小组讨论);4.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讲解+学生发言)。
三、教学重点:1.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旅游学在旅游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四、教学难点:1.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如何将旅游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1.教案、PPT;2.课件、案例。
六、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呈现一幅旅游景区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旅游的思考,了解他们对旅游的认识和旅游的重要性。
2.讲解旅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5分钟)通过讲解旅游学在旅游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其与旅游的关系,向学生介绍旅游学的定义。
然后,追溯旅游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3.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旅游学的研究内容(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旅游主题,如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通过讨论,总结出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并向全班汇报。
4.讲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20分钟)通过讲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旅游学的研究。
5.展示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旅游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旅游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概括旅游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强调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旅游学有了基本的认识,理解了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了解到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学概论》教案课程介绍:《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在旅游领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课程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能。
3、熟悉旅游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和运行机制。
4、掌握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5、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在旅游领域的竞争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 旅游学的定义和范畴 1.2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1.3 旅游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旅游学的研究方法2.1 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研究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2.3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章旅游系统及其运行机制3.1 旅游系统的构成要素 3.2 旅游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3.3 旅游系统的运行机制第四章旅游的经济影响4.1 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4.2 旅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4.3 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五章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5.1 旅游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5.2 旅游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5.3 旅游的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六章旅游的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6.1 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6.2 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3 旅游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旅游领域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旅游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如数据分析、调查问卷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授课班级:旅游管理专业1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旅游业的构成。
- 熟悉旅游政策与旅游行政组织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旅游现象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旅游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对旅游业的认识,激发热爱旅游事业的精神。
- 培养学生尊重旅游文化,维护旅游环境,树立文明旅游意识。
教学内容: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旅游对个人、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旅游业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旅游学基本概念1. 介绍旅游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讲解旅游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典旅游学到现代旅游学。
三、旅游活动基本要素1. 介绍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体等基本要素。
2. 分析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四、旅游业构成1. 介绍旅游业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企业、旅游中介、旅游设施等。
2. 讲解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五、旅游政策与旅游行政组织1. 介绍旅游政策的基本内容,如旅游规划、旅游市场、旅游安全等。
2. 讲解旅游行政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如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协会等。
六、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分析旅游活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旅游对个人、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旅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旅游概论教案旅游者就旅游活动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基本要素有: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中介体旅游业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特点:(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4)“游客”称谓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1、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2、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12个月,并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4、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三)、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类型1.1 旅游的定义1.2 旅游的类型1.3 旅游的特点2. 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2.1 古代旅游2.2 中世纪旅游2.3 现代旅游3.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3.1 旅游资源3.2 旅游设施与服务3.3 旅游市场营销4. 旅游业的相互关系4.1 旅游业与经济的关系4.2 旅游业与社会的联系4.3 旅游业与环境的影响5. 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5.1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2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历史演变、旅游业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2. 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讲解3. 案例材料:收集典型的旅游案例,用于分析与讨论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旅游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章节:旅游政策与法规1. 旅游政策的概念与作用6.1 旅游政策的定义6.2 旅游政策的作用2. 我国旅游政策体系6.3 我国旅游政策的发展历程6.4 我国现行旅游政策的主要内容3. 旅游法规及其管理6.5 旅游法规的分类6.6 旅游法规的管理范围与作用七、教学章节:旅游市场与旅游者1. 旅游市场的概念与结构7.1 旅游市场的定义7.2 旅游市场的结构2. 旅游者的行为特征7.3 旅游者的需求与动机7.4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3.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7.5 旅游市场营销的组合策略7.6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趋势八、教学章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8.1 旅游资源的定义8.2 旅游资源的分类2.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8.3 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措施8.4 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问题3. 可持续旅游发展8.5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与内涵8.6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挑战九、教学章节:旅游项目管理1. 旅游项目的概念与特点9.1 旅游项目的定义9.2 旅游项目的特点2. 旅游项目的策划与管理9.3 旅游项目的策划流程9.4 旅游项目的管理要点3. 旅游项目案例分析9.5 旅游项目案例选取9.6 旅游项目案例分析与启示十、教学章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0.1 旅游业发展的国际趋势10.2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2.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3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10.4 旅游业的发展机遇3. 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展望10.5 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0.6 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类型难点解析:理解旅游活动的异质性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学概论教案范文教案一:旅游学概论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2.理解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3.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架构。
教学内容:1.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a.旅游学的定义b.旅游学的发展历程2.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a.旅游产业的定义和特点b.旅游产业的分类和发展趋势3.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架构a.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b.旅游学的学科框架和重要领域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旅游景点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旅游学的兴趣。
2.引入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定义和发展过程。
3.探讨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让学生理解旅游产业的特点和分类。
4.分组讨论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5.介绍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6.分组进行研究方法的实践演练,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旅游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研究方法。
7.展示并讨论各组的研究方法,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
8.介绍旅游学的学科框架和重要领域,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学科结构和主要研究领域。
9.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旅游学研究领域,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讨论交流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和学习。
教学手段:1.多媒体展示:通过投影仪或电脑来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展示。
教学评价:1.讨论答辩: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答辩来评价他们对旅游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在小组中选择一个旅游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研究方法。
教学延伸:1.参观旅游景点: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旅游景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
2.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旅游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旅游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了解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以及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架构。
课程名称:旅游概论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XX课时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相关概念。
- 掌握旅游活动的要素、类型及其特点。
- 熟悉旅游市场的分类、特点及旅游需求。
- 了解旅游业的组织结构、功能及其效应。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旅游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事业,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 旅游的产生背景及过程2. 旅游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3. 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 旅游者2. 旅游资源3. 旅游服务4. 旅游设施三、旅游活动的类型与特点1. 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2. 自助游与跟团游3. 文化旅游与休闲旅游四、旅游市场1. 旅游市场的分类2. 旅游市场的特点3. 旅游需求分析五、旅游业1. 旅游业的概念与组织结构2. 旅游业的功能与效应3.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旅游概论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旅游现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提出与旅游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介绍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讲解旅游的产生背景及过程- 分析旅游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介绍我国旅游的发展现状2.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讲解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设施等基本概念- 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 旅游活动的类型与特点- 介绍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自助游与跟团游、文化旅游与休闲旅游等类型 - 分析各类型的特点4. 旅游市场- 讲解旅游市场的分类、特点- 分析旅游需求5. 旅游业- 介绍旅游业的概念与组织结构- 分析旅游业的功能与效应- 探讨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旅游现象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强调重点、难点3. 布置课后作业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旅游业的认知水平。
3. 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认识旅游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定义、旅游者的特点、旅游活动的性质。
2. 旅游类型: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3. 旅游的特点:季节性、地域性、综合性、可持续性。
4.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市场。
5.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阐述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业的发展。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阐述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 第二课时:分析典型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
3. 第三课时:讨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业的发展。
5. 第五课时:总结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典型旅游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讨论发言: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4. 实地考察报告:了解学生对旅游业实际运作的认识和体验。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他们对旅游概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旅游基础知识。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旅游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旅游学概论教案一、教学背景1.1 课程背景旅游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产业的学科,涉及到旅游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旅游、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等;•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旅游需求、旅游动机、旅游规划等;•熟悉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培养对旅游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所了解。
二、教学内容2.1 旅游学的基本概念2.1.1 旅游的定义•旅游的概念•旅游的分类2.1.2 旅游者的特征•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和行为2.1.3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分类2.2 旅游学的基本理论2.2.1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的概念•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2.2.2 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概念•旅游动机的分类2.2.3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的概念•旅游规划的步骤和方法2.3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2.3.1 问卷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问卷调查的步骤和技巧2.3.2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意义•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步骤2.3.3 统计分析•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2.4 旅游学的发展趋势2.4.1 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2.4.2 旅游学的前景•旅游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旅游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三、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PPT展示和讲解授课内容,辅以实例和案例分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讨论特定问题,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提升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并获取实际数据,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
旅游概论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
3. 掌握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旅游活动的意愿。
教学重点:1. 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
教学难点:1. 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旅游宣传片或者展示一些美丽的旅游景点图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热爱,并引导学生讨论旅游的重要性和意义。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包括旅游的定义、范围和目的。
2. 分类介绍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如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并讲解每种旅游活动的特点和需求。
Step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选取一些国内外旅游发展成功的案例,如马尔代夫的度假旅游、巴黎的文化旅游等,让学生了解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推动、就业的促进、文化交流的促进,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Step 4 小组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分析该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旅游的见解和学习体会。
Step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旅游的重要性和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和支持旅游活动。
Step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撰写一篇关于该地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和旅游发展前景的短文,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分类和重要特征,以及旅游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旅游学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旅游学概论一、教学内容1.旅游学的定义和特点2.旅游经济与旅游地理3.旅游发展的历史与现状4.旅游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5.旅游行为与旅游市场6.旅游规划与旅游管理二、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定义和特点,知识掌握旅游经济与旅游地理的关系;2.了解旅游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旅游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3.掌握旅游行为与旅游市场的相关知识,了解旅游规划与旅游管理的要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旅游学的定义和特点,旅游经济与旅游地理的关系,旅游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难点:旅游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认识,旅游规划与旅游管理的要点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旅游学的内容和相关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例子分析,加深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影响的理解和认知。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强对旅游行业发展与管理的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资源1.教材:《旅游学概论》2.PPT课件:旅游学概论的相关知识点和图表3.案例分析资料:相关的旅游案例和数据分析资料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一个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或旅游事件,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的兴趣。
2.讲解:通过PPT讲解旅游学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旅游经济与旅游地理的关系。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讨论旅游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旅游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旅游行为和旅游市场的相关问题,并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5.讲解:讲解旅游规划与旅游管理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资源。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旅游学概论的学习进行反思。
七、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质量,评估学生对旅游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小组作业: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对一个具体旅游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编写案例分析报告。
3.期末考试:设计旅游学概论的知识考点,进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大学旅游教案模板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代码:XXXXXX课时:2课时授课对象:大一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类型;2. 掌握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和媒介要素;3. 理解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其关联性;4. 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旅游素养。
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旅游活动的要素3. 旅游业的构成4. 旅游发展趋势与挑战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及旅游业的相关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加深学生对旅游现象的理解;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旅游发展趋势及对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地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5分钟)1. 旅游的定义:指出旅游是一种休闲、娱乐、求知、体验等活动,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 旅游的特点:解释旅游的暂时性、空间移动性、消费性、综合性等特征。
三、旅游活动的要素(20分钟)1. 旅游活动的主体:介绍旅游者、旅游企业等主体要素的作用和关系。
2. 旅游活动的客体:讲解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客体要素的内涵和开发。
3. 旅游活动的媒介:阐述旅游媒体如互联网、旅行社等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四、旅游业的构成(15分钟)1. 旅游住宿业:介绍酒店、民宿等住宿设施的类型和功能。
2. 旅游交通业:讲解航空公司、铁路部门、汽车租赁等交通企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3. 旅游餐饮业:阐述餐饮企业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4. 旅游游览业:介绍旅游景点、旅行社等游览要素的组织和管理。
5. 旅游购物业:讲解旅游纪念品、特产等购物要素的运营和策略。
五、旅游发展趋势与挑战(10分钟)1. 旅游发展趋势: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创新模式等。
2. 旅游挑战:讨论旅游业面临的资源保护、市场调节、服务质量等问题。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要素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及时间]教材版本: [教材名称及版本]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 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旅游市场的构成。
- 熟悉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旅游现象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旅游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旅游规划与设计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旅游活动的要素和旅游市场的构成。
-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教学难点:- 旅游市场构成的复杂性。
- 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角色扮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多媒体展示旅游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旅游有什么了解?为什么人们喜欢旅游?二、讲授新课1. 旅游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旅游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讲解旅游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2. 旅游活动的要素- 介绍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体和媒介。
- 分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 旅游市场的构成- 介绍旅游市场的分类和构成要素。
- 分析旅游市场的需求、供给和竞争。
4.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介绍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分析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旅游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旅游活动要素和市场构成。
四、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 如何应对旅游市场中的风险和挑战?- 如何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酒店管理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总课时数72 理论时数44实践时数20
复习考试8其其它0
授课周数18 周学时4
教材名称旅游学概论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授课教师朱云娜实践教师辅导教师朱云娜授课班级11大专酒店1、2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教学主任签字
教务处编印
二O一一年元月
授课计划管理制度
授课计划是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学期授课内容、教学进度以及采用主要教学方式的主体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
因此对制定授课计划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任课教师在承担某一课程授课任务后,必须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已有基础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要充分了解本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作用与要求。
作为课程的教学组织者、实施者,应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认真编写授课计划。
第二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在新学期初第二周完成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写工作。
第三条授课计划内容包括:
(一)按讲授一次课(2学时)编写授课内容提要;
(二)授课类别应分别注明理论讲授(包括理论讲解、讨论、练习答疑等)或实验(训);
第四条授课计划经教研室、系(部)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五条授课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
任课教师如要对学期授课计划作部分改动时,需经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批准。
如作重大变动,需经系部、教务处及教学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督导室备案。
第六条教研室主任应经常检查教师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学督导小组,可将授课计划作为检查教学情况的主要依据。
教务处、督导室在系(部)、督导小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
原则上,实际进度与计划相差小于±4课时。
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主讲教师写出书面理由。
第七条学期授课计划填写部分统一用小四、楷书打印一式四份,系部、教务处、督导室各一份,任课教师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