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总第96期)J o ur n a l of I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l ee N o.6.2008(Sum.96)教育探讨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探讨王太利(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河南济源454650)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一直以来是按照传统绘画专业的模式来进行的,教学实践证明,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素描教学体系,只有从设计专业的能力要求导出素描的任务和训练方法,并结合素描发展的新成果、新思维,才能提出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手段。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能力要求;解析性素描;创意表现性素描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08)06-0202—01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专业,它的培养目标是甥造具有艺术精神、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的科技人才,因此美术基础、美术技巧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但一直以来该专业的基础课足按照传统绘画争业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就产生了一些与其专业设计不协调的问题。
怎样建立与设计专业相适应的素描教学模式,对当今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无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艺术设计学科的范围、特点及对素描教学的要求艺术设计学科,涵盖r视觉传播设计、工业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三大门类,即从平面、立体到空间三大领域,印刷媒体、网络媒体、产品设汁、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设计等近二二十个专业方向。
其共性是基本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一定的表现能力,而他们的差异性会随着专业方向的转变显现出不同的要求重点和侧面。
只有找到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能力目标,才能确定满足其需求的美术基础,进而寻求素描教学的定位。
1.印刷媒体和网络媒体均属平面设计,即视觉信息传达的完成是在二维平面上。
具体的没计项目有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
素描教学设计(优秀3篇)素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素描的含义、素描的表现手法,学习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步骤,完成一幅素描石膏几何体的创作。
2.通过欣赏中外不同形式的素描作品,学习素描含义和表现手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3.培养用素描表现身边生活的兴趣,养成耐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从而唤起热爱素描,热爱绘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素描表现手法,进行素描石膏几何体创作。
【难点】如何使素描作品造型严谨、素描层次分明。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素描纸、铅笔等绘画工具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播放超写实主义画家冷军作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的`局部——头发部分,引导学生与真实的头发黑白照片作对比,请同学分辨两幅图中哪一个是照片,哪一个是绘画,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从而导入新课:《素描》活动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素描的含义教师出示中外素描作品:吴冠中《冬天的树》、吴道子作品《八十七神仙卷》、马蒂斯《女人像》、马奈的招贴《猫》,学生针对作品畅所欲言,试着概括什么是素描。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进行总结:素描是以线条或者明暗色面来描绘物象的单色画。
活动三:探索交流,深入分析(一)多媒体继续展示以上素描作品,引导深入学生赏析,并思考问题:以上素描作品给你什么感觉?造成不同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八十七神仙卷》、马蒂斯《女人像》给人感觉较单纯,马奈的招贴《猫》、吴冠中《冬天的树》给人厚重的感觉。
②之所以有两种不同感觉是因为两组作品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即:《八十七神仙卷》、马蒂斯《女人像》运用了以线造型的表现手法,马奈的招贴《猫》、吴冠中《冬天的树》借助光影,运用以面造型的表现手法。
教师总结:中国绘画多以线造型为主,西方绘画多以面造型为主,利用明暗和色调塑造物体的形态、空间和质感。
(二)在讲台展示石膏圆球体,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通过作品可以看出,一幅好的明暗素描作品由哪些因素组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在自然光下,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有利于素描物体形态、空间、质感的塑造。
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探索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切实在素描教学中融入装饰构成因此,从观察、表现、立意和形式上进行新的探索,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素描教学体系,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艺术设计;素描;教学;探索
当前,改革素描基础课教学体系的要求日益迫切,这是因为现行的这一教学体系满足不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改革现行的素描基础课教学,并非是完全拒绝传统素描教学的有益经验,而是对传统素描教学体系的调整、补充与完善。
一、在素描教学中提高学生视觉创作素养
素描教学是视觉艺术的重要基础课程。
在今天,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素描教学,大都习惯采用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这两种表现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和渗透着主观审美理想的创造力,期望他们具备日后多种视觉艺术形式创作所必须的基本功力与艺术素养,这几乎已成定式。
大凡经过以上两种素描形式严格训练的学生,无论是光影素描式的对客观对象做出诸多因素的准确观察与完整表现,还是结构素描式的“基于对作为结构实体的形的思考,通过省略烦琐细节和理解形态功能来实现对形的恰当的认识与分析”,或是在绘制中容纳“一定”的主观成分,都是游刃有余,收放自如的。
但是,这是否说明这样的基础训练就能够给学生提供出了视觉艺术创作所必须具备的全新的基础素质呢?
我认为,素描教学既然被列为视觉艺术基础课,起码应使学生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对于诸多视觉艺术门类的形式表现,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传统的或是现代的、普通绘画还是装饰工艺,都能有较强、较宽的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素描教学相对于学生的专业选择和日后多种类的视觉艺术创作,应具备多向锲入性。
目前,我国各类院校中素描基础课教学的现实是,许多仅以传统的素描教学形式光影素描、结构素描训练起步的学生,虽然能较顺利地进入诸如国画、油画、版画等画种的学习与创作,但如果要求他们在表现上做更为大胆多样的形式突破,和容纳更丰富的激情与理智,则常常表现为力不从心。
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以上两种素描形式训练后又转入装饰工艺学习的时候,往往会产生重新起步的不适之感。
因为装饰美术的表现,要求高度概括,“在具象和抽象的广阔视野里,毫无拘束地探求,大胆地运用形式美的规律,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1],以自由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意识和审美观念。
因而,凡是一些,以光影素描和结构素描为基础课的工艺类专业的学生,大都感到与本专业一些必备的基础素质的培养相脱节。
究其原因,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的训练在培养学生对客观物象或是全因素的
把握,或是高度概括、逻辑地体现形体的功能,以及主观因素一定的容纳上,虽然都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这二种素描形式都以写实性居于主导,较强地受到自然物象的特征与内在本质的制约,因而对主体意识和潜在的艺术创造灵性的早期适时开掘则显得远远不够。
传统素描基础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缺少理性指导,注重感觉与表面效果,缺乏对设计专业素描基础教学自身的挖掘;(2)缺少针对设计基础方面的教学内容;(3)缺乏现代意识和对视觉形态的理解与创造力培养。
大量的事实说明,仅凭写实之“功到”以期求得创作上的“自然成”,往往是靠不住的。
我认为,必须在素描基础训练中做到“全面性”,既重写客观之“实”,又重写主观之“意”;既重视觉艺术的一般规律、法则的把握,又重视独特的艺术创造灵性的开掘;既重视“纯绘画”基础能力的培养,又兼顾随市场经济大潮而日趋发展的装饰美术“自身功力基础训练的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素描表现形式中,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语言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设计接轨,迅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设计状态,为以后的设计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素描教学中融入装饰构成因素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更新着人们的理念。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始终保持求新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教学要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素描基础训练中,提前接触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
在素描基础教学中,素描与装饰相结合,会产生一种装饰构成素描。
“构成”,“是近代装饰绘画的新术语,它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构图、色彩、造型以及材料的选择手法的运用等等”。
它“是造型艺术中具有横向联系的全方位的共同基础要素。
因为它在限定的范围内,根据客观事物的存在和运动规律的安排,由内到外,由隐到现,由虚到实,逐渐创造一个新的视觉世界。
另外,构成除研究点、线、面在造型上的布局之外,还要进一步考虑形和线的动势走向,以及在画面上所形成的轨迹和作者的意向、情感在画面上的流露。
装饰构成就是对画面的全面经营,使之产生丰富的、变幻的、强烈的形式美感”[1]。
而构成素描就是以开掘作者艺术创造潜能、表达作者主观审美理想为主导,汲取装饰构成的基本特点及其一些表现手法,并且对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的表现形式也引以为一定参照,从而单色调地对自然物象进行更为大胆、自由的艺术表现。
这种表现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1.有自然物像素材参照。
与光影素描和结构素描一样,也是面对自然物象写生。
不同的是,它更倾向于捕捉由观察对象而得到的创造启发及感情激发。
所绘之物与原形有较大改变。
如(1)主要特征被大胆夸张;(2)具象转化为抽象;(3)主体转化为平面。
2.表现手法灵活开放。
在表现上既可采用平面构成中透叠、渐变、发射、切割等手法,又可容纳经过概括、装饰处理的影调,还可以用多种类型的线来表达主观审美理想。
3.要有装饰感。
构成素描展现出的形,均是有主观的想象、参与并对之加工过的“情趣形”、“情感形”,在造型上或构图上可以渗透大量的装饰美术成分,因
而在形式上往往显现出装饰感。
4.具有一定的制作性。
构成素描在绘制上可采用一些一般绘制方法,也可进行“程式化”的精心制作。
工具上可使用铅笔、炭笔、木炭条等,也可使用界尺、喷壶、滚筒等特殊工具,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绘制效果。
5.单色性。
构成素描以简明概括的同一色的有限变化来绘制,以方便基础内容的学习。
装饰构成素描教学中应根据物象的不同,让学生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立意”。
即在绘制作品前确立由自然物象生发出的主观审美“意象”。
“意象”是主观感受的精神产物,决定着形式表现手法的选择。
所以,“立意”的训练是学生最根本素质的训练,是走上艺术成功之路的重要一环。
尽管另两种素描形式对此也给于一定程度的关照,但远远没有构成素描来得更为直接和强烈,对后面的专业影响较深。
二是不脱离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
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构成素描同所有艺术形式的表现一样,都对艺术表现一般规律与法则给以一定的关注,具有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变化和统一的形式美感。
三是保持基础训练特色。
构成素描虽然借鉴了装饰美术的一些表现手法,但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像装饰美术那样具有精致完整的创作,它虽然可以进行完整考究的展现,但也可以只注重一方面,做不完整的美的探索。
三、在素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未来的发展需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高层次的需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这就要求从事设计的人群具有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审美品位。
作为基础课所提供的对视觉的深刻而细微的训练,无疑是对设计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的深入开发和培养。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渗透的审美体验、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往素描基础课训练往往依靠感觉作画,离开对象,学生脑子空空如也。
今天,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人员还应该具备灵活多样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在素描基础训练方面应该增加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增加内容如下:
1.装饰结构素描训练
选择结构较强的物体进行训练,要求由立体转换到平面的构成形态,从而形成的有意味的教学形式。
即讲授物体透视、投影等规律,要求学生用装饰的要素表现出来,最终达到把装饰要素利用程式化的绘制方法精心绘制出来。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和基本理论,并将其同装饰美术结合起来,追求个性语言。
这也是学生自我了解的过程。
2.综合因素素描训练
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物品为主,要求学生表达装饰构成因素,具备对比、节奏、变化的刻画能力,对形式有一个适度的把握,且所
表现的内容要有一个主题,以期通过装饰构成性语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3.同一主题、多种形态的表现训练
要求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意识、新观念,能借鉴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训练。
所谓现代意识,首先要解决审美问题,了解精神内涵,明确表现理念,体味艺术风格,采用不同手段进行表达。
要注重理论与技能并进的原则,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进行灵活主动的学习。
要达到上述目标,对构成素描增加一定课时比例是必要的。
凡经过此种训练的学生,同样还是面对着自然现象,在观察中其主观精神就显得更为兴奋活跃,在绘制表现上更敢于大胆探索,并能运用相应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兴趣;同样写生一组物体,完成的效果则是明显提高,对形式上的突破与较强的形式美感,传达出学生的主观“心声”与艺术“灵性”也提升到了较高的层次。
当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进入装饰工艺课学习后,则显得后劲充足,能较快地把握其特点,表现力更趋于大胆、活跃。
参考文献:
[1]李家旭,刘静宜.装饰画艺术[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