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38
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1.测量:在心理学中,测量是指通过操作化的方法获取心理特征或心理过程的数量化数据。
心理测量通常使用问卷、测试、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2.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对于同一被试或同一心理状态,测量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包括Cronbach's alpha系数、信度相关系数等。
3.信度相关系数:信度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的内部一致性。
常用的信度相关系数包括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4.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方程模型,用于确定测量工具的因子结构和测量维度。
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可以使用各种指标来衡量模型拟合度,例如χ^2检验、RMSEA、CFI等。
5.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
常用的有效性指标包括效标相关系数、敏感性、特异性等。
6.效标相关系数:效标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测量工具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判断测量工具的有效性。
常用的效标相关系数包括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7.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具体包括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
常用的测量误差指标包括标准误差、半方差等。
8.得分转换:得分转换是指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相应的标准分或百分位等形式的得分,常用于比较不同个体或不同测量工具的得分。
常用的得分转换方法包括z分数转换和T分数转换。
9.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用于确定测量工具的因子结构和测量维度。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可以使用特征根和因子载荷等指标来确定因子数目和因子结构。
10.平均分差计算:平均分差是指根据测量工具各题项的平均得分来计算的得分差异。
常用的平均分差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总分的平均得分和计算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得分。
以上是心理测量学中常考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希望对大家理解心理测量学有所帮助。
心理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
1.基本概念
1.1心理测量: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度量和评价的过程。
1.2测量: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心理特征进行量化处理的过程。
1.3量表:用来测量心理特征或者其中一种特定属性的一种工具或者
方法。
1.4信度:度量工具在不同场合或者时间稳定性、一致性的程度。
1.5效度:度量工具是否能够准确地评估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的程度。
2.1平均数: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计算方法为将所有数据
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2.2标准差: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计算方法为每个数据与
平均数的差的平方之和除以数据个数后开平方。
2.3相关系数: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计
算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2.4t检验:用来判断两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计算方法为将
两组样本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后乘以平方根下的样本个数,然后与临界值
进行比较。
2.5方差分析:用来判断不同组别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计算方法为
计算各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并将其除以组别之间的自由度和组内的自
由度。
2.6正态分布:描述连续变量的分布情况,计算方法为利用正态分布表或者统计软件计算累积密度函数。
以上是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常考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研究者有效地进行心理测量和数据分析,从而准确地评估被测者的心理特征。
心理测量学的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啥是测量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一)参照点1.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具计算的起点,那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
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非常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纳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1.有确定的意义。
2.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依照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一)命名量表1.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
2.这种量表分为两种:(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不事物。
(2)类不——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别能作数量化分析,既别能比大小,也别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二)顺序量表1.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别仅指明类不,并且也指明类不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B>C等,要紧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3.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别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1.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因此别能做乘、除运算。
2.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具常数,或者用一具常数去乘或除,不可能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
(四)等比量表1.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2.长度、分量、时刻等基本上等比量表,其数值能够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举行,利用某种统计办法,能够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举行统计。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经过观看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关于贯通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测量个体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涵盖了设计、开发、评估和应用心理测量工具的方法和
技术。
心理测量学的目标是通过测量心理特征和过程来获
取客观和可靠的量化数据,以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认知
能力、个性特征、兴趣和偏好等,从而为心理学研究、临
床诊断、教育评估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在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验测量等。
这些工具通常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
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即测量结果能够稳定地
反映被测量心理特征或过程的真实情况。
心理测量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心理学
研究、临床心理学、教育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等。
通过心
理测量学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们的心理特征和
过程,揭示他们的认知模式和行为特点,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人际关系等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干预策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