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效方治验——肾着汤治疗腰(腿)痛
- 格式:docx
- 大小:16.97 KB
- 文档页数:3
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索肾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效果。
方法:100例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进行肾着汤加减治疗、骨盆牵引治疗,此项试验在2017年3月21日至2018年3月21日期间进行。
结果:观察组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肾着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肾着汤加减;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病残率高、病情反复、病程长、病发率高、难治愈等特点,早期可因为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促使纤维环全部或部分组织破裂,且通过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腰椎神经,容易引起腰腿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病症,治疗不及时,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为了达到治标治本功效,学者主推中医技术,目前常用的包括刺络拔罐法、推拿、针灸、中药内服等,相比之下,肾着汤加减汤效果更为显著,可发挥散寒止痛、活血行气、温经通脉等疗效,进而缓解腰椎间盘不适感和疼痛感。
为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次在治疗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运用了不同治疗方案,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在2017年3月21日至2018年3月21日期间选择100例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试验对象,均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各50例。
入选标准:(1)患者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镇痛、镇静、消炎药;(2)患者腰腿痛未影响日常行走和活动;(3)患者均符合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风湿性关节炎、腰椎结核、腰椎滑脱、脊髓肿瘤等骨关节性疾病;(2)排除马尾神经受压明显,需实施手术治疗患者;(3)排除存在抵触情绪患者或中药不耐受患者。
观察组平均病程(5.65±1.78)年,平均年龄(68.59±5.74)岁;性别:男性29例,女性21例;病变位置:5例位于L3~4椎间盘突出,18例位于L4~5椎间盘突出,27例位于L5~S1椎间盘突出。
肾着汤一案及答疑解惑–经方派张某某,男,77岁。
2019年6月11日初诊。
患者于13天前行膀胱癌手术并化疗。
现证:尿频、尿急、尿初疼,夜尿4~5次,口中和,汗出不多,足热,纳可。
舌淡,齿痕,苔白腻,脉弦滑尺大。
冯老处方:干姜15g 苍术30g 茯苓12g 炙甘草6g生薏苡30g 血余炭10g 山慈菇10g 泽泻18g赤小豆15g 当归10g7剂老师出方后,我心中很是疑惑。
诊余问及冯老:该患者热像明显,用肾着汤会不会更助热势?有没有用五苓散的机会?冯老答:五苓散证须有汗出的表证和口渴的里热证。
该患者虽有热像,本质是太阴里虚寒证,用肾着汤酌加清热解凝药即可。
6月18日复诊:患者诉:尿频减,尿痛解,夜尿3~4次,足热减,口中和。
舌淡苔白,脉弦细。
处方:干姜18g 苍术18g 茯苓15g 炙甘草6g生薏仁30g 血余炭10g 赤小豆15g 当归10g炒蒲黄10g 荔枝核15g7剂体会《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冯老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中,本方证归属太阴病,辩证要点为腰冷重小便自利者。
冯老能从纷繁复杂的表像中看透病机的本质,大胆用之,灵活加减,使经方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使我大开眼界。
•Read 黄煌:经方治疗皮肤病方法这也是老师常用的高效方之一,活用于治疗腰痛、遗尿、阴囊潮湿、睾丸坠胀等痹症、泌尿科、男科等疾病。
作者:王红兵你也可能感兴趣•肾着汤合方治疗腰部冷痛案•桂枝加葛根汤合肾着汤加味治疗头痛腰痛•麻杏苡甘汤合肾着汤治疗夏季脾虚湿困的体会•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肾着汤加味治疗腰痛案•肾着汤加味治疗月经后外阴发痒•肾着汤加四逆汤治疗腰冷、白带多•妙解肾着汤•逍遥散加肾着汤治疗妇人腰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着汤)怎么用打赏赞分享。
经方医案---肾着汤展开全文输'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黄仕沛经方医案——老妇长年遗尿案叶某,女,越秀区老干部某之妻。
40年前干校劳动,住的是泥地,睡的是禾杆床,潮湿难散,自此腰痛时发,夜间小便频频,甚则失禁。
近年加重,夜尿5—6次,其中3—4次遗尿。
垫尿布而睡,习以为常,舌淡白,苔厚腻如积粉,水湿欲滴。
《金匮要略》:“肾着之为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拟肾着汤加附桂,处方:茯苓30,白术45,干姜30,炙甘草30,附子15,肉桂10。
7剂后复诊:初见成效。
夜尿4—5次,失禁1—2次,视舌苔仍白滑。
固守原方,干姜进退于20—45,时加益智仁、小茴香、桑蛸、蜂房、覆盆子;两月后仅一周遗尿1—2次。
问是否可停药?数十年之病,虽一方可愈,非一日可愈,若要停药,视乎舌诊。
治疗分泌物增多,如口腔黏膜疾病、泄泻、遗尿、白带增多、苔白厚、水滑等,皆应予干姜,此仲景之定例,故若要停药,须待舌上白厚苔已除。
金匮要略原文“肾着之为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按:此方治遗尿,似乎不可思议,但证之临床,便知仲景不欺我,肾着方之基础方乃甘草干姜汤,此方乃治遗尿之祖方也。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此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此方以甘草为主用四两;干姜是二两。
肾着汤以干姜为主,干姜、茯苓用四两,而甘草、白术用二两。
治遗尿时也可加重甘草用量。
很多经方家医案都提及此方治遗尿,胡希恕医案便有很典型的案例。
读后解析:本案患者有长期坐卧湿地,寒湿入侵的病史;又有腰痛、夜尿频、尿失禁、遗尿等症状。
并见舌淡白,苔厚腻如积粉且水湿欲滴之舌象,则此遗尿为寒湿无疑。
《金匮要略》:“肾着之为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甘姜苓术汤主之”。
治疗腰痛的特效验方“补肾强腰汤”2014-11-15 09:31:35治疗腰痛的特效验方“补肾强腰汤”+上海名医程门雪治腰痛良方---通补奇脉汤+ 独活寄生汤合活络效灵丹.风湿性腰痛治疗腰痛的特效验方“补肾强腰汤”【组成】杜仲30g、补骨脂20g、川断20g、狗脊30g、牛膝15g、元胡30g、土鳖虫15g、地龙15g。
【功用】补肾强腰、活血止痛。
【主治】各种的腰痛。
【方源】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张雷硕士-家传验方【加减】(张雷先生思路)1、寒湿腰痛:凉痛重沉,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阴雨寒冷加剧。
加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偏湿,腰痛重沉、苔厚腻,白术汤(重用白术、薏米)加苍术;偏寒,腰部冷剧加附子、肉桂。
2、血瘀腰痛:刺痛固定,拒按,转侧不利,日轻夜重,外伤史。
加身痛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香附、去羌活、秦艽)夜重加蜈蚣、全蝎;兼风湿,肢体重沉、阴雨加剧,加独活、秦艽。
3、肾虚腰痛:隐痛日久,酸软无力,缠绵不愈。
张氏肾归丸(熟地、山芋、山药、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偏阳虚加附子、肉桂;偏阴虚加龟板胶、生地。
【按语】湿热腰痛不适合,用四妙丸加木瓜、络石藤。
上海名医程门雪治腰痛良方---通补奇脉汤组成:鹿角霜3g~9g盐水炒黑小茴香4.5g炙甲片4.5g菟丝子9g 潼沙苑蒺藜12g炒杜仲6g补骨脂3g炒延胡索3g主治:奇脉亏虚,络道不和。
腰髀酸楚疼痛,甚则不能转侧,动则痛不可忍。
加减:肾亏较甚者,可加淡苁蓉4.5g巴戟肉6g杜狗脊6g川续断肉6g。
高年痛久者,可加胡桃肉2枚桑寄生9g台乌药3g。
有外伤史者,可加炙乳香1.5g(研冲)炙没药3g(研冲)全当归9g。
阴雨天痛著者,可加白芥子3g台乌药3g川独活6g桑寄生9g。
兼便溏者,加生白术12g。
按:腰痛日久,多有肾经亏虚,特别高年体弱者,较难取效,程氏取叶天士氏善用调奇经八脉之术以治此证,见效多著。
盖奇经八脉与肾脉关系密切,故多以补肾药配活血止痛、理气通络之品以获通补之效。
一个方子四味药,治身重、腰痛、腿胀!大概2年前,有一个学员,说她身上有个怪毛病:早上腰痛,腰痛的难受就起床,起来活动一下就会舒服些。
到了下午的时候,腿又开始胀了,胀的很难受,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坐着或躺着,躺久了腰又开始不舒服了。
她问我:这是什么怪毛病呢?我当时就跟她开了四味药:干姜、白术、茯苓,甘草。
就这个小方子,她吃了3天,来跟我反馈说效果太好了,问我这是个什么神方,吃了3天,这些身体的毛病就好像彻底消失了一样。
我笑了笑,说道:你这是典型的寒湿下侵。
寒湿在腰部,所以你在床板上睡了一晚上就加重。
她还是有点不理解,那为什么白天还好,睡一晚上就加重呢?我笑着问她:你睡觉的时候,哪个部位最低?她说,应该是屁股那一块吧。
我接着问:水湿往哪里走呢?她回答:水湿往低处流。
哦,她好像突然明白了。
原来是这样,在睡觉的时候,腰部臀部的位置相对较低,寒湿往低处流,流到腰部,所以腰部被寒湿所困,就出现了腰痛。
她又接着问,那为什么在下午的时候会腿酸呢?我问她: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她告诉我,在工厂里上班,平时都是站着干活的。
我笑了笑,说:你平时站的时候,腿部是在最下面吧,寒湿会往下走,寒湿跑到腿上,你的腿就会酸。
哦,原来是这样!一下子豁然开朗。
其实,这个医案很简单,但是很有代表性。
当代人,十人九寒,十人九湿,寒湿体质的人很多,有类似症状的人也不少,每次碰到类似症状,用上这个小方子,效果都非常不错。
其实,这普普通通的4味药组合在一起,它不是小方子,而是医圣张仲景的经方,叫做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叫做肾着汤。
为什么叫肾着汤呢?就是肾脏着了寒湿这个一个病,腰为肾之腑,肾里有寒湿,腰部也被寒湿所困,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腰酸腰痛,腰部摸上去冰凉的。
张仲景先生是这么描述的: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方如其名的肾着汤甘姜苓术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简简单单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四味药组成,如果只是看其方药组成,大家很容易就会忽视它,但是它有另外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肾着汤,这个名称相对于原来的以所含中药为名的方名来说,更加具有针对性。
之所以称之为肾着汤,是因为原文描述其主治“腰中冷,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腰为肾之府,所以就主治病位移花接木到方名上。
这里穿插一点,就是学习经方一定要重视原文,要从原文里的一字一句去推敲这个方子的具体应用。
我看过很多国内的讲经方的,都是把很大功夫放在方剂组成药物的一个一个推敲,或用四气五味角度剖析,或用藏象学说推导,甚至还有用易经八卦去推导的,而对于仲景最重要的原文却只是在最开始引出这个方剂的时候会一笔带过,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日本学者历代都沉浸于原文,试图从一字一句中寻找到方证的密码。
黄煌教授是国内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吉益东洞(吉益东洞是日本古方派领袖,几乎所有的汉方家都启蒙于他的思想),我非常赞同,他就是从经典原文去推敲经方的使用目标。
我这里举一个医案来说明重视原文的重要性。
大塚敬节医案:一个64岁男子,主诉颈项强急,无法转动,脉浮有力,体质尚可,用葛根汤无效。
仔细询问其病史,患者诉曾经无顾用冰枕一周,其后头部发冷,强急,大塚敬节先生想到《金匮要略》原文“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于麻杏苡甘汤”,便投此方2日,立即见效。
这个医案可能大家读起来会莫名其妙,感觉很随意的样子,但也从某一角度充分说明了原文的重要性。
因为从病因病机角度解释,患者的病因是由于寒湿侵袭导致的,那么葛根汤中含有麻黄、桂枝、生姜等温通散寒除湿之品,理应也能见效。
但临床实际却是只有一味辛温药物的麻杏苡甘汤却能治好,仅仅因为它条文中有“久伤取冷“这短话,至于为什么葛根汤治不好,麻杏苡甘汤才能治好?鬼才知道。
的确,创造这个麻杏苡甘汤的先贤已经成了神明,除非我们当面找他请教,否则所有的都是猜测,但是他已经告诉你怎么用了,对于医生而言就够用了。
腰痛验案(肾着汤和活络效灵汤)患者王XX,女,73岁。
首诊时间2018年4月26日主诉:间断腰酸痛、恶风10余年,加重1年该患腰骶部酸痛,向左下肢放射,足背部麻木及膝关节刺痛,症状多在受凉后及夜间加重,活动受限,不能转身,恶风、怕冷,严重时夜间1小时发作1次,影响睡眠。
曾在望骨科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治疗1年余疗效不佳。
无晨僵、乏力、发热、口干口苦,食欲差,大便偏干,舌质暗,苔黄腻,脉沉细短滑。
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服用优甲乐50ug日一次,甲状腺功能正常。
该患的症状主要是腰酸痛、怕冷、恶风,下肢麻木伴刺痛,遇寒加重等,故以祛寒除湿、活血通络为原则,方药以肾着汤和活络效灵丹加减:干姜15g 茯神30g 炙甘草10g 炒白术30g川断30g 杜仲30g 怀牛膝30g 附子先煎15g乳香6g 没药6g 丹参30g 当归30g14付上方水煎日一次早晚分服二诊2018年5月10日自诉腰骶部酸痛有改善,十去八九,但仍怕风恶寒,大便正常。
食欲改善,睡眠略有好转。
舌胖大质暗,苔薄白,脉细弦。
上方加巴戟天10g,肉苁蓉15g。
共14付,日一剂早晩分服。
三诊2018年5月24日诉腰骶部疼痛消失,但大腿后部肌肉偶有疼痛,左侧较重,已经不影响睡眠,可正常入睡。
大便正常,日一次。
舌淡暗,苔薄白微腻,脉细弦。
治疗在原有基础上加强温阳作用,去肉苁蓉,加鹿角胶6g烊化,因鹿角胶费用较高故再加用鹿角镑10g。
鹿角胶益精养血、温补肾阳,与巴戟天配伍起到温阳散寒作用。
四诊2018年7月5日患者诉腰痛症状未再复发,双下肢肌肉疼痛亦缓解。
自觉服用汤药时可感觉到腰部发热。
效不更方,继续原方续服,可逐渐减量,巩固疗效。
肾着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云:“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姜苓术汤即肾着汤。
“腰以下冷痛”即是指腰痛、下肢疼痛、遇寒加重。
方中以干姜为君,取其辛热之性,温中法寒。
《皇汉医学》肾着汤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
身勞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如帶五千錢,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主之。
(《金匱要略》) 【註】和久田氏曰:「腎位夾臍左右,故腰以下病,名腎著,記其位也。
水氣病多渴,故云反不渴。
凡水氣病氣上衝者,小便不利,此病無衝逆之證,而在下焦,故小便自利也。
所謂自利者,不用藥而自通,即小便比尋常較多之謂也。
所謂飲食如故者,與未得病以前飲食無異也。
此屬下焦,以示胃中無變化也。
下焦,臍以下也。
身勞云云,病因也。
然此但云下焦得濕氣之由,不僅得諸衣裡之冷濕也。
余按下焦易虛,故寒濕必感自下焦,蓋下焦感寒濕之所也。
此方主以茯苓、乾薑者,去寒利水也,其無心下悸、目眩等證者,以無氣衝逆之候也。
」苓薑朮甘湯方甘草、朮各6 克,乾薑、茯苓各12 克。
上銼細,以水二合,煎一合。
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苓薑朮甘湯之腹證本方不但於苓桂朮甘湯去桂枝加乾薑,然二方之異處歸結於:一為有乾薑而無桂枝,一為有桂枝而無乾薑之點。
即苓桂朮甘湯無乾薑而有桂枝,故其證必有上衝目眩之證,是水毒之上衝也。
然此毒主集於上半身,前證之外且現胃內停水,至本方以無桂枝而有乾薑,此水毒不上衝而下降,集中於下半身,故其證無上衝目眩之證,胃內停水完全不存,或雖存在亦不過些微而已。
乾薑與附子併稱大熱藥,且有驅逐水毒之作用,故其證必有寒冷或厥冷與水毒之隱見,此仲景所以云身體重(總有重感,為組織中有水毒之徵也)。
又稱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是浮腫狀也)。
又云腰以下冷痛腫重,如帶五千錢也。
如是,本方證因水毒聚集於下半身,為此毒浸潤之結果。
組織弛縱膨大,故腹部軟弱無力也。
往往類似八味丸證之臍下不仁,然無如彼之有口渴煩熱之證,得以分之。
又本方證之小便自利疑似豬苓湯證之小便淋瀝,彼以陽證有口渴熱狀,本方證以陰證而無此等證,得以別之。
先輩之論說治驗《宣明論》曰:「腎著湯治胞痹(膀胱麻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
【甘草学园】经方:肾着汤,治验一则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平台,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作者:陈保平侯XX,女,40岁,农民,身胖体壮,怕热。
2006年夏季贪凉常在自家新建房屋席地休息。
寒露以后,天气转凉,患者出现腰背疼痛,身重体困,并向四肢扩散,一月后病情加重,入我院骨科治疗。
血查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均正常,腰部CT示:第三、四、五腰椎间盘轻度膨出,经牵引、理疗等治疗半月后,病情同前,转求中医诊治。
首诊,患者自诉身体任意部位轻微活动引起剧烈疼痛,如折结冰衣服。
每日须静卧在床,如厕需两人搀扶,夜间疼痛难入眠,身重如穿湿棉袄,再加腰带紧束,口渴不欲饮,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诊断:肾着汤证。
方药:予肾着汤加附子。
处方:甘草10g 白术10g 干姜20g 茯苓20g 制附子30g制附子先煎半小时,四副水煎服,每日一副。
服一剂后,病人自觉体内起热,似有汗出。
服二剂后,汗出沾衣,痛沉稍减。
服三剂后,汗出如洗,痛重部位汗多,痛轻部位汗少,汗后轻松,已能安睡。
服四剂后,四肢无疼痛,无汗出,可下床活动,唯腰背部有四处不相连、手掌大小区域,汗出,仍觉疼痛重沉。
上方加麻黄9g,助湿外出,四副水煎服。
后疼痛部位缩小,汗出部位减少,疼痛减轻,汗量减少。
最终,寒湿并除,痛止汗尽。
患者自诉:身轻如燕,如脱棉装,如去枷锁,病愈出院。
按语:患者自恃身体强壮,贪凉卧地,新房湿重,寒湿同浸,遇天气转凉,阻遏阳气,先为腰部,再延四肢。
表现为身体困重,僵而不利。
肾为先天之本,阳气根源,表现最卓,腰重如缠万贯,背困如披湿袄,再加绳索外束,气血受阻不行,不通则痛,痛处为寒湿并重之地。
干姜甘草,温中散寒;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制附子大热,傲阳普照,寒湿雪融,被逼汗出,汗出湿尽,阳气恢复,故汗尽痛止,邪去身安。
本病例奇在让你看到有形之邪外出,古人朴素认为湿邪为水,在湿证治疗中常常见不到湿邪之形,虽然在桂枝汤,麻黄汤等证中用药后也常有汗出现象,但为风寒之邪外解之症。
肾着汤:腰重-龙博探宝选自龙帅江老师微博【肾着汤:腰重】《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肾着汤主要用于太阴虚寒兼有饮之证,临床常见小便急、频、痛等,或者腰部怕冷,胃脘怕冷等症状;大便情况可见先干后溏或者偏溏等,因为太阴虚寒,可以引起排便次数减少或者增多(临床医生一定注意问:有没有粘马桶)。
今天下午去看了老同学,听小孩子要回家过年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累的腰疼起不来床,昨天本来要去针灸就可以好,但是一谈到针灸要打通督脉出汗排寒气,会有点疼,她老公声音紧张……乡巴佬自己也心感气场沉重,知道怕针灸(以后有时间再忽悠怕针灸的原理和临床处理方法)……昨天就开了肾着汤,方子开出去,心也跟人家了(用方用量服法都是按伤寒论的,怕别人没有效果还出问题,如果是我在南昌开诊所,只是开三分之一的量就不担心害怕)。
比如:前天好友陈总在上海出差腰疼起不来床,我知道他的四诊,本来要开葛根汤也不敢开,因为麻黄量大,只是让学生阿甘开了桂枝汤加葛根,说吃到他可以坐车回家就可以了,我刚才打电话已经到家腰疼好一半,明天过来再开葛根汤或者别的方,人在外面,临床医生要做安全第一……话回当下:好在刚刚到,她看到在外面忙着收被子,腰一点问题都没有,交代再吃两幅药应该会痊愈。
肾着汤这四味药都是带点儿温性去湿气的,经方治疗湿气喜欢用温法合渗湿利水,不用霸道附子川乌草乌等,所以本方主要治疗肾阳虚导致的湿气腰痛,这样的人常常会有腰部发凉的感觉,临床问病人。
所以有些人就说了,我这个腰呀,好奇怪,好像那个风扇一样老是嗖嗖往外冒凉风。
这其实就是肾阳不足抵抗寒冷,这种腰痛发作起来的时候用热水袋敷一下,就缓解一些,除了凉以外,其次还会感觉到重如腰带五百钱,肾阳不足,无力抵御外界的风寒湿邪。
肾着汤配合中药穴位热敷治疗寒湿腰痛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肾着汤配合中药穴位热敷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肾着汤(组成:甘草、干姜、茯苓、炒白术),配合中药穴位热敷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穴位热敷治疗;两组分别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
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反复发作的腰痛史;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有一侧或两侧骶脊肌轻度或中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腰部X线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同时排除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以及胰腺炎、溃疡、结核、泌尿生殖系等病史。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肾着汤配合中药穴位热敷的方法治疗。
肾着汤组成:甘草8 g,干姜15 g,茯苓30 g,炒白术30 g。
加减:如湿邪偏盛,腰痛以重痛为主者加苍术15 g,薏苡仁30 g;寒邪偏盛,腰痛以冷痛为主者加制附子12 g(先煎半小时),细辛3 g;如寒凝瘀血,腰痛以刺痛为主者,加红花10 g,桃仁10 g。
以上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
中药穴位热敷处方:制川乌10 g,制草乌10 g,附片12 g,细辛6 g,独活30 g,牛膝15 g,川芎20 g,当归15 g。
上方共研粉,用酒拌装布袋,蒸热热敷于患者腰部附近的经穴(肾俞、命门、腰阳关)及痛点和压痛点,每次15~20 min,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统计其疗效。
对照组只采用单纯中药穴位热敷法。
处方、操作及疗程同治疗组。
1.3 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
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劳动生活。
有效: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
无效:腰痛症状前后无明显改变。
肾着汤肾着汤,治疗肾阳虚、泌尿系统病、腰腿疼痛,奇效!来源:经⽅⼤医传承'⽅不在多,⼼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伤寒论原⽂:“肾着之为病,其⼈⾝体重,腰中冷,如坐⽔中,形如⽔状,反不渴,⼩便⾃利”肾着汤,⼜名⽢姜苓术汤⽅:⽢草⼆两,⽩术⼆两,⼲姜四两,茯苓四两。
折现代⽤量:⽢草30,⽩术30,⼲姜60,茯苓60。
上四味,以⽔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解:本⽅由⽢草⼲姜汤加茯苓、⽩术⽽成。
苓、术温中祛寒,故反治⼩便不利。
⽢草⼲姜汤温中⽣津液,⽽起救逆和强壮作⽤。
故本⽅治腰以下冷痛之肾着症。
⽅证要点:本⽅是⾥虚寒太阴证,以腰冷重、⼩便⾃利为主证,⽤于腰痛、⽔肿,以及遗尿、尿床等证均有验。
本⽅是胡希恕先⽣常⽤于腰痛⽔肿及遗尿、尿频的效⽅,但前提是当病⼈出现肾着汤证时才可⽤,⽽且每⽤必效。
本⽅证的辩证要点是“腰冷重,⼩便⾃利者”。
这⾥的“⼩便⾃利”并⾮指⼩便正常,⽽是指“尿频”、或“尿失禁”。
黄仕沛经⽅医案——⽼妇长年遗尿案叶某,⼥,越秀区⽼⼲部某之妻。
40年前⼲校劳动,住的是泥地,睡的是⽲杆床,潮湿难散,⾃此腰痛时发,夜间⼩便频频,甚则失禁。
近年加重,夜尿5—6次,其中3—4次遗尿。
垫尿布⽽睡,习以为常,⾆淡⽩,苔厚腻如积粉,⽔湿欲滴。
拟肾着汤加附桂,处⽅:茯苓30,⽩术45,⼲姜30,炙⽢草30,附⼦15,⾁桂10。
7剂后复诊:初见成效。
夜尿4—5次,失禁1—2次,视⾆苔仍⽩滑。
固守原⽅,⼲姜进退于20—45,时加益智仁、⼩茴⾹、桑蛸、蜂房、覆盆⼦;两⽉后仅⼀周遗尿1—2次。
问是否可停药?数⼗年之病,虽⼀⽅可愈,⾮⼀⽇可愈,若要停药,视乎⾆诊。
治疗分泌物增多,如⼝腔黏膜疾病、泄泻、遗尿、⽩带增多、苔⽩厚、⽔滑等,皆应予⼲姜,此仲景之定例,故若要停药,须待⾆上⽩厚苔已除。
按:此⽅治遗尿,似乎不可思议,但证之临床,便知仲景不欺我,肾着⽅之基础⽅乃⽢草⼲姜汤,此⽅乃治遗尿之祖⽅也。
平脉辨证心得三:腰腿痛(葛根汤合肾着汤加味)主要用方:葛根汤、肾着汤、乌头汤、腰四味、四味健步汤、《千金》三黄汤等等,具体运用时当结合患者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特别提示有毒药物的使用要谨慎!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芪三分黄芩三分腰四味(又名四味腰痛丸),是徐老师拟定的一个专治腰肌劳损、腰椎病的经验方。
如果腰痛及腿,引起坐骨神经痛、腿抽筋,则合用芍药甘草汤,名“六味舒筋丸”。
组成:怀牛膝、金毛犬、杜仲、威灵仙各等分。
病案一:腰椎病黄女士 36岁沙村圩镇2011-06-29 初诊:脉右寸上浮弦滑、寸下弦稍沉、关弦滑、尺弦偏紧,左寸细弦稍滑、关弦滑、尺弦偏紧,舌淡红,苔薄黄,咽喉红。
诉:腰疼剧,牵涉至右腿偶有痹痛,月经多提前,约一周干净,无明显痛经。
泰和县红十字会医院2011.06.29CT检查示:1、L3/4间盘膨出,2、L4/5间盘见中央型突出(偏右),3、腰椎退变。
葛根60 麻黄10 桂枝30 赤芍15 白芍15 干姜15 大枣15 甘草10 白术15 茯苓15 怀牛膝30 金毛犬60 杜仲20 威灵仙60 十剂日三服2011-07-14 复诊诉:腰疼明显减轻,时有时无。
要求巩固治疗,继用原方,七剂。
病案二:腰腿痛唐xx 男 1980年1月永新2012-7-17 萧山中医院检查:L3/4椎间盘膨出,L4/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脱出。
脉右寸沉细滑、关细弦滑、尺细弦紧,左寸浮稍弦、关弦偏紧、尺细弦滑偏紧。
舌淡红苔白腻。
诉:腰痛,右腿疼痛沿坐骨神经至脚跟。
葛根汤合乌头汤合腰四味葛根60麻黄15桂枝30白芍60赤芍60生姜15大枣15甘草10制川乌15黄芪30威灵仙60怀牛膝15土鳖10 十五剂2012-8-2 脉右寸细弦稍滑、关细弦稍紧、尺细弦紧,左寸沉细稍弦、关细弦稍紧、尺细弦紧。
张曦效方治验——肾着汤治疗腰(腿)痛
第 2275 期
作者 / 张曦常州市中医医院
编辑 / 刘刚⊙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
家正规医学图书、杂
志、报刊等,文底有
具体来源出处。
文章
标题为原标题、文中
内容提取。
无丝毫夸
大、诱惑、违背客观
事实的文字、图片、
视频等内容,无丝毫
恶意煽动、混淆、误
导用户等内容。
一切
均为原文展现,追求
真实、可靠、权威。
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
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1肾着汤
组成:甘草5g,干姜10g,茯苓20g,白术20g。
功效:散寒除湿,温行阳气。
主治:寒湿偏盛、脾阳不运之腰(腿)痛病。
用法:每日1剂,每剂水煎汤药约200mL,早晚饭后温服。
药服2周左右,期间注意保暖,适度运动。
方解:该方出自《金匮要略》,《千金要方》作“肾着汤”。
此肾病皆用脾药,益土正所以制水是也。
方中干姜辛热走中,煨土散寒;白术健脾;茯苓利湿;甘草温中和合。
诸药共奏散寒除湿、温行阳气
之功。
加减:寒偏盛者加细辛、肉桂;湿偏重者加苍术、厚朴、泽泻;肢节疼痛者加桂枝、川芎、独活;腰痛剧烈者加生薏苡仁、泽兰、制乳香、制没药、延胡索等;腰膝酸软无力者加桑寄生、杜仲、五加皮、骨碎补;久病气血亏虚者加黄芪、熟地黄、何首乌等。
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2验案举隅
周某,男,58岁。
初诊日期:2018年9月26日。
主诉:反复腰腿痛3月余。
患者3个多月来腰腿疼痛,时轻时重,在外院行腰椎牵引、针灸治疗后无好转来诊。
刻下:腰部疼痛重着感,时掣痛至左下肢,形寒畏冷。
纳谷知馨,口不渴,大便如常,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查体:脊柱生理弧度存在,下腰椎广泛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70°左右。
CT及MRI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神经根轻度受压。
本案患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为寒湿型腰痹痛。
患者腰痛而冷重,时掣痛至左下肢,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自行休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故辨证为寒湿内盛、脾阳不运,方施肾着汤四味:干姜配甘草以温中散寒,茯苓配白术以健脾除湿,寒散湿去,阳气温行,“腰中既温”,腰痹随愈。
又“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脚”,腰腿痛与肾关系最为密切。
《圣济总录》也认为“肾不荣,则髓不能满,故寒盛至骨也”。
故腰痹痛亦当以益肾为要,加桑寄生、五加皮实肾生髓,细辛、桂枝散寒,白芍、独活缓急止痛,乌梢蛇祛风蠲痹佐之。
二诊,痛缓湿未除,加用苍术一味,取其辛温燥湿之性。
三诊病退则去苍术,另加杜仲、骨碎补加强补肾壮骨以善后。
张曦,男,1961年2月生,江苏常州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常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开始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师从江苏省名老中医朱龙骧先生。
2007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2011年被评为常州市名中医,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
连任多届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常州市中医骨伤专业组主任。
◎江苏省名中医张曦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骨折、脱位、痹证、腰痛病。
最擅长使用的经典方:桃红四物汤、肾着汤、桂枝汤、独活寄生汤、海桐皮汤、小活络丹。
最擅长使用的中药:干姜、桂枝、芍药、白术、茯苓、牛膝、五加皮、乌梢蛇、川草乌、细辛、骨碎补、肉苁蓉、淫羊藿、生黄芪、当归尾。
最推崇的古代中医药学家:张仲景、葛洪、巢元方、李杲、傅山、马培之。
最喜爱的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
从医格言: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