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阅读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1 KB
- 文档页数:1
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一)李时珍陵园以李时珍纪念馆为主体的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在一长500米的带形地段上依次展开。
占地面积八十亩,其中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部系钢筋混凝土仿明代建筑。
由山门(纪念馆大门)进入廊院,两侧分别是长80米的本草碑廊。
碑廊内壁嵌有李时珍画像、《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原序》和128种本草标本图碑。
廊院之后,是纪念馆,系一四合院。
这里安排了明代蕲州城模型展览、李时珍纪念展览、李时珍行医塑像展。
展览以大量的文物、照片、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及《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
由纪念馆穿过月洞门,即见药物馆,楼上楼下共四个展厅,分别展出了历代本草著作,古代医药学家塑像,动、植、矿物药标本和全国各省市重点制药厂生产的名优特中、西药产品。
出药物馆,便是面积为十五亩的百草药园,这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
走过百草园的药物长廊,便进入墓区。
绕过一片落叶松林,即见小山坡上苍松翠柏之中的李时珍墓。
拾级而上,到第三层平台,正中即是李时珍与妻子吴氏合葬墓。
其父李月池母张氏合墓居其左。
墓碑碑文清晰。
墓地周围,松柏常青,药圃花卉,清香四溢、生气盎然。
第二层平台正中矗立着大理石纪念碑,碑顶屹立着李时珍半身塑像,两旁为六角纪念亭。
墓园荷花池前巍然耸立着青石牌坊,上刻“医中之圣”四个大字,牌坊下面分别雄峙着两对石狮。
牌坊位于墓的正前方约150米。
李时珍纪念馆如今被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列“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中。
它已成为长江中下游下个新的纪念、教育、科研、旅游相结合的理想之地,吸引着中外万千游客。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选文的说明顺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2.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3.下列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其中以纪念馆为主。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习题一、拼一拼,写一写。
lúshān qún zi pùbùniǔkòu()()()()liǔxùróng máo qīn nìsuàn zhàng()()()()二、先用“心”字组词再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心1、只要我们上课()听讲,就能够学到知识。
2、上次数学考试就因为我太(),所以没有考到一百分。
3、班长总是很()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
4、在妈妈的()照顾下,我的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三、先组词,再给这个字找个形近字并组词。
航()____()昵()____()裙()____()矫()____()四、在下面词语中找出不同类的一个写在后面括号里。
1、梅花雪花桃花梨花()2、外语英语日语法语()3、民族汉族傣族藏族()4、活泼勇敢狡猾坚强()五、注意关联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因为他喜欢踢足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学校里,我们不但要学知识,_____ _______________3、即使身上压着沉重的石块,小草_________ ___________4、如果今天下雨了,_____________ _______六、缩写句子。
1、台上的演员开始表演精彩的节目。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站在枝头的小鸟突然张开翅膀飞向蓝蓝的天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七、照样子,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你怎么能说这么难听的话呢?_________ _____________2、这么好的人才我们怎么能不用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八、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
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
“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②,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③所增亦如之,唐苏恭④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⑤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⑥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⑦烦补阙,历三十年⑧,阅书八百余家,稿三⑨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⑩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⑾、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⑿,将之上朝,时珍遽⒀卒。
未几,神宗⒁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⒂,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⒃。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②《本草》:记载中药的书籍。
③④苏恭:即苏敬放,显庆二年,苏与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等人作《新修本草》,显庆四年书成,由国家颁行。
⑤刘翰:五代周时即任翰林医官,后入宋,著有《开宝本草》。
⑥掌禹锡、唐慎微: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
⑦芟:删除。
⑧历三十年: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开始修书,万历六年(1578年)脱稿,历时27年,称30年,是约数。
⑨三:表多次。
⑩厘:订正。
⑾出产:产地。
⑿成:完成。
⒀遽(jù):突然。
⒁神宗:明神宗朱翊钧。
⒂奉祠正:掌管祭祀礼仪的官员。
⒃蓬溪知县:蓬溪县长官。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好读医书,医家《本草》好:喜欢B.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或者C.未几,神宗诏修国史未几:不久D.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自:从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 译文:(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文言文阅读“李时珍”并回答问题一、文言文原文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②,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③所增亦如之,唐苏恭④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⑤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⑥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⑦烦补阙,历三十年⑧,阅书八百余家,稿三⑨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⑩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⑾、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⑿,将之上朝,时珍遽⒀卒。
未几,神宗⒁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⒂,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⒃。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②《本草》:记载中药的书籍。
③④苏恭:即苏敬放,显庆二年,苏与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等人作《新修本草》,显庆四年书成,由国家颁行。
⑤刘翰:五代周时即任翰林医官,后入宋,著有《开宝本草》。
⑥掌禹锡、唐慎微: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
⑦芟:删除。
⑧历三十年: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开始修书,万历六年(1578年)脱稿,历时27年,称30年,是约数。
⑨三:表多次。
⑩厘:订正。
⑾出产:产地。
⑿成:完成。
⒀遽(jù):突然。
⒁神宗:明神宗朱翊钧。
⒂奉祠正:掌管祭祀礼仪的官员。
⒃蓬溪知县:蓬溪县长官。
二、回答课后习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好:喜欢B. 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或者C. 未几,神宗诏修国史未几:不久D. 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自:从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译文:(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故事】李时珍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他的医术很高明,但是有一次一个病人在吃了李时珍开的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李时珍仔细地查找原因,最后才从药渣里发现,原来是药铺根据本草书上的错误记载,把有毒的虎掌当做无毒的漏篮子用了。
用药错误这件事让他反思许久,他想:用药是否正确是关乎人命的大事,旧本草的错误这么多,应该重新修订一下。
否则,不知还会危害多少病人的生命呢!
为了修订旧的本草书,李时珍几乎读遍了所有他能找到的古医书,并且走了上万里路,去采草药,研究草药的功效。
他想把自然界所有的草药都写在这本书里。
1578年的一天,在李时珍面前的书案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尺高的书稿。
这部凝结着他毕生心血的书,经过三次较大修改,终于完成了。
从1552年李时珍写这部书算起,整整二十七个春秋,他也从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变成了一位60岁的老人。
他给这部书取名叫《本草纲目》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重遗产,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启迪】李时珍善于总结,及时纠错,走遍祖国大地,潜心于对草药功效的研究,凭着坚韧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
服刑人员对待改造、学习也应像李时珍那样,敢于正视自我,一日三省,看看自己的改造、学习是否偏离了方向并及时进行调整,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朝着新生的方向阔步前进。
李时珍传[清]顾景星——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A. 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B. 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C. 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D. 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补诸生,明清两代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免试入学为生员,民间极端俊异者,也可免试入学为生员。
B. 庶孽,指姬妾所生儿子。
为稳定宗法制度,立嫡不立庶。
C. 炎皇,指炎帝,神农氏,传说他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
D. 自号,初与古人的字一样,都是自取;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时珍勤勉好学。
李时珍三次参加乡试,都没考中举人,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B. 李时珍医者仁心。
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委婉规劝他要父子和气,富顺王醒悟之后,仍立适子为继承人。
C. 李时珍治学严谨。
他发现一本名叫《本草》的书,错误很多,就用三十年的时间研读典籍,订正错误,著成《本草纲目》。
D. 李时珍著述详备。
《本草纲目》既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又进行了释疑辨正,还介绍了药物的产地、气味和功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
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
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参考答案10. D “益以注释”是状语后置句,“以注释”是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长史”为官职。
《出师表》中有“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官职一般和任职的人的名称不能断开,排除B。
再结合本句大体意思“待到了梁代,陶宏景又对其加以注释,归纳了药品共有三百六十五味。
“李时珍”阅读答案及翻译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②,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③所增亦如之,唐苏恭④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⑤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⑥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⑦烦补阙,历三十年⑧,阅书八百余家,稿三⑨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⑩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⑾、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⑿,将之上朝,时珍遽⒀卒。
未几,神宗⒁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⒂,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⒃。
(节选自《明史》)【注释】①②《本草》:记载中药的书籍。
③④苏恭:即苏敬放,显庆二年,苏与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等人作《新修本草》,显庆四年书成,由国家颁行。
⑤刘翰:五代周时即任翰林医官,后入宋,著有《开宝本草》。
⑥掌禹锡、唐慎微: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
唐慎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
⑦芟:删除。
⑧历三十年: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开始修书,万历六年(1578年)脱稿,历时27年,称30年,是约数。
⑨三:表多次。
⑩厘:订正。
⑾出产:产地。
⑿成:完成。
⒀遽(j ):突然。
⒁神宗:明神宗朱翊钧。
⒂奉祠正:掌管祭祀礼仪的官员。
⒃蓬溪知县:蓬溪县长官。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好:喜欢B. 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或者C. 未几,神宗诏修国史未几:不久D. 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自:从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译文:(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阅读答案篇一: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是( )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人,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让人看不起的职业。
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父亲那样为病人治病。
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他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于是下定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
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
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
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
②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闭,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
他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
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③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
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
(作者:王梓坤选自《科学发现纵横谈》,有删改)1.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2.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3.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
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
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
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
“搜罗百氏”,
②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
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
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闭,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
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
他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
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
③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
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
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
(作者:王梓坤选自《科学发现纵横谈》,有删改)
1.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2.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时珍不顾危险,……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第③段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含义,并说说它体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逻辑顺序
2.作比较、列数字
3.(1)突出了《本草纲目》的影响之广,贡献之大。
(2)突出了李时珍完成《蕲蛇传》的艰辛过程。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或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表现了李时珍科学求实、献身事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