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67
《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实验指导书一、课程简介《广播电视编辑和制作》实验课程是继《电视摄像基础》课程之后而开设的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它主要讲授广播电视节目摄像的艺术,并通过实际操作摄像机让学生掌握新闻素材的拍摄方法,把握好镜头的时空感,要求我们能拍摄一部完整影视作品的所有素材,以符合后继课程《广播电视编辑和制作实务》课程的需要。
剧本名称和小组成员,导演特别注明。
然后写故事梗概和导演阐述。
二、实验项目设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属性实验者实验要求实验一新闻素材拍摄掌握新闻素材的一般拍摄规律和注意事项,注意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4 30 设计本科生必做实验二“光、声元素”练习掌握现场布光的各种方法,同期声的采集方法,声音和画面的配合规律2 30 设计本科生必做实验三建立镜头时间感练习掌握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拍摄实际时间和心理时间不一致的镜头组2 30 设计本科生必做实验四建立镜头空间感练习掌握镜头之间的空间关系,练习拍摄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镜头组2 30 设计本科生必做实验五剧本拍摄拍摄一部影视作品所需的所有素材,这些素材必须符合摄像的技术和艺术要求8 30综合设计本科生必做实验六记录片拍摄掌握记录片的基本拍摄方法,自选主题,拍摄一部记录片所需的所有素材8 30综合设计本科生选做三、具体实验环节实验项目一:新闻素材拍摄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新闻素材的一般拍摄规律和注意事项;2、掌握用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综合运动镜头相结合的手段来拍摄新闻素材。
实验器材:摄像机,摄像机电池,三脚架,录像带,采访话筒实验内容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及要求衍生出来的实验内容及步骤,拍摄内容、拍摄地点。
如拍摄新闻的类型、拍摄镜头的地点、内容(详细记录所拍内容:如①校园新闻②体育新闻③两人激烈的争论;自己设计的拍摄计划完成情况。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过程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编导人员全面了解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包括选题、策划、编剧、导演、摄像、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
本实验将通过模拟真实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的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分组编导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自由组成小组并选择一个电视节目类型,如综艺、新闻报道、纪录片等,并确定一个主题。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电视节目的编导与制作过程,包括节目策划、选题、编剧、导演、摄像、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方面的工作。
2. 实践训练: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分别扮演编导、导演、摄像、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角色,了解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同时,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与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
3. 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包括选题理由、节目策划、编导过程、角色分工、团队合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
实验报告需要包含实际操作情况的记录和相应的学术理论支撑。
四、实验步骤1. 将学生分组,并确保每个小组的人数均衡,并进行小组合作规则的讲解和团队建设。
2. 学生选择一个电视节目类型,并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进行节目策划和选题。
3. 学生根据选题和策划,进行编剧和导演的工作,并进行角色分工。
4. 学生根据编导和导演的要求,进行摄像、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方面的工作。
5. 模拟真实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每个小组对自己的电视节目进行拍摄和录制。
6. 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分析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
7. 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结果展示,进行点评和评选最佳节目。
五、实验要求1. 学生需积极参与实验,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实验项目:实验一摄像机的使用实验二固定机位拍摄实验三景别拍摄训练实验四运动画面拍摄实验五综合拍摄训练实验六视音频采集实验七视音频剪辑实验八专题片创作实验一摄像机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摄像机的主要开关、按钮及插座的功能。
2、学会摄像机的操作方法。
3、了解使用摄像机时的注意事项。
4、学会三角架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数字摄像机、三脚架、数字磁带、电池三、实验内容认识摄像机及其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的几种执机方法。
四、实验步骤1.认识摄像机及其基本操作(1)电池的安装(图一)A.抬起取景器;B.按电池上的▼标志方向插入并推动充电式电池直至发出咯哒声。
(如图一所示)(2)装入磁带(图二)A.安装好电源B.按下EJECT开关上的兰色小键并朝箭头方向拨动来打开录象带盖,录象带舱随后自动打开;C.推录象带背部的中间部位将其装入。
使录象带窗向外、写保护片向上笔直装入录象带舱底部。
D.按录像带舱上的PUSH标志关闭录像带舱。
E.按录像带盖上的PUSH标志关闭录像带舱。
(如图二所示)(3)白平衡的调整A.当摄像机处于待机、摄像或存储方式时,将AUTO LOCK选择开关设定于中央(自动锁定取消)位置;B.按WHT BAL键。
白平衡指示随后出现在液晶显示屏或取景器中;C.转动SEL/PUSH EXEC 拨盘以选择适合的白平衡方式。
转动拨盘时,显示将会出现图中方框3的三种状态(室内、室外、自调节)。
若选择了自调节方式,则首先对准一个白色物体如纸张的全景,然后按SEL/PUSH EXEC拨盘,指示灯快速闪烁,几秒钟后会停止闪烁,则表示白平衡调好并存入存储器。
(如图三所示)(图三)(图四)(4)光圈调节A.当摄像机处于待机、摄像或存储方式时,将AUTO LOCK选择开关设定于中央(自动锁定取消)位置;B.按IRIS键。
光圈指示随后出现在液晶屏或取景器中;C.转动IRIS拨盘以调节光圈。
“电视摄录编技术”实验指导书(一)一、实验课程编码:103021二、实验课程名称:电视摄录编技术三、实验项目名称:数字演播室系统及节目制作四、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演播室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了解数字演播室系统的信号流程3.掌握数字演播室系统的节目制作流程和制作工艺五、主要设备摄像机、录像机、视频切换台、CCU、RCP六、实验内容:1.了解数字演播室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结合演播室系统框图讲解信号流程3.介绍数字演播室的特点七、实验步骤1.讲解数字演播室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结合演播室系统框图讲解信号流程3.介绍数字演播室的特点4.介绍数字演播室节目的制作流程及制作工艺5.分组实践操作八、实验结果:能够简要画出演播室视频系统框图,完成实验作业。
执笔人:刘忠实验室主任:系主任:姜秀华一、实验课程编码:103021二、实验课程名称:电视摄录编技术三、实验项目名称:数字演播室系统摄像机部分四、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演播室系统中摄像机的系统连接、操作及使用2.了解数字演播室系统中CCU、RCP的作用3.熟悉掌握RCP的使用及利用RCP来调整摄像机五、主要设备:摄像机、CCU、RCP六、实验内容:讲解摄像机、CCU、RCP的构造和使用七、实验步骤:1.讲解演播室系统中摄像机的系统连接、操作及使用2.结合演播室系统讲解CCU、RCP的作用3.介绍数字演播室中RCP各部分的作用及功能4.利用RCP来调整摄像机5.分组实践操作八、实验结果学会使用摄像机、明确CCU的作用及RCP的简单操作。
执笔人:刘忠实验室主任:系主任:姜秀华一、实验课程编码:103021二、实验课程名称:电视摄录编技术三、实验项目名称:数字摄像机镜头调节及参数调整(设计性实验)四、实验目的:1.掌握数字演播室系统中摄像机镜头的使用2.掌握数字演播室系统中摄像机处理放大器的调节、菜单参数的使用五、主要设备摄像机、CCU、RCP、六、实验内容熟练摄像机的操作,学会用菜单调整摄像机参数和录像机录像。
莆田学院《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指导书专业: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系2009年9月《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训)指导书一、授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教育技术专业。
二、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三、实验(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实验(训)性质《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训),是新闻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接触电视节目制作的开端,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方法,得到用视听语言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训练。
2、实验(训)的目的培养学生进行电视拍摄与编辑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实践能力、视听表达能力、简单设计能力。
3、实验(训)的任务操作摄像机与编辑机,拍摄、编辑电视短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视摄像与编辑方法,加深对《电视摄像与编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一摄录一体机的使用(2学时)一、实验内容摄录一体机的拍摄、回放与调整。
二、实验目的1、了解摄像机的基本结构;2、掌握摄像机的操作方法;3、掌握手持执机方式。
三、实验要求1、掌握摄像机上各按键的功能。
2、能在磁带上纪录一段素材。
3、能够进行手动和自动聚焦。
4、能够使用用手动光圈。
5、能够进行白平衡的调整。
6、拍摄画面较稳定。
四、实验原理摄像机从部件上分为镜头、机身、寻像器、话筒、电池几部分。
镜头可分为固定镜头和变焦镜头。
镜头最前面的一组镜片就是聚焦用的,旋转其外环即可进行调整。
聚焦调整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可以通过机上的控制键进行选择。
自动聚焦在许多情况下都可以得到清晰的画面,但有些情况不可以。
如透过不清洁的玻璃,表面过于光泽、一部分靠近镜头另一部分远离镜头时、有条纹的物体、白墙等平面物体、较暗的物体等。
改变光圈的大小可以改变光通量的多少,光圈大小也有手动和自动两种调节方式。
自动光圈是根据整个图像的平均亮度来确定日光值,当照明均匀,景物明暗反差适中时,可使用自动光圈。
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产生日光不问候语的问题。
如逆光、反差大、亮度不足或特别亮、亮度变化不定时要手动光圈。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制作已经成为传播信息、娱乐观众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自己的编导能力,我们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编导节目制作的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我们的节目策划、拍摄、剪辑等能力,提高节目制作水平。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和环节。
2. 提高节目策划、拍摄、剪辑等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4. 丰富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
三、实验内容1. 确定节目主题:经过讨论,我们小组决定以“家乡美食”为主题,展示家乡的特色美食,弘扬家乡文化。
2. 编写节目剧本:根据主题,我们编写了节目剧本,包括节目结构、场景设计、人物对话等。
3. 策划拍摄:我们确定了拍摄地点、时间、人员等,并准备了拍摄器材。
4. 拍摄:按照剧本,我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拍摄任务。
5. 剪辑:将拍摄素材进行整理、剪辑,添加字幕、背景音乐等。
6. 审核与修改:对节目进行初步审核,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
四、实验过程1. 节目策划阶段:我们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确定了节目主题,并编写了剧本。
在策划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拍摄阶段:我们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导演负责指导演员表演,摄影摄像师负责拍摄,场记负责记录拍摄内容。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天气原因、演员表演不自然等,但通过共同努力,最终完成了拍摄任务。
3. 剪辑阶段:我们学习了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对拍摄素材进行整理、剪辑。
在剪辑过程中,我们注重画面流畅性、节奏感,以及音乐与画面的配合。
4. 审核与修改阶段:我们对节目进行了初步审核,邀请了同学、老师观看并提出意见。
根据反馈意见,我们对节目进行了修改,包括调整画面、音乐、字幕等。
五、实验结果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我们小组完成了以“家乡美食”为主题的电视节目。
节目内容丰富,画面生动,音乐优美,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长春工业大学电视编辑艺术实验指导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信息传播工程学院2010年8月电视编辑艺术实验指导书(一)一、实验项目名称、学时蒙太奇剪接方法8学时二、实验目的通过该验证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蒙太奇的基本剪接方法,并熟悉蒙太奇画面的表意特性,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1、掌握意义的产生是通过几个镜头组接成的镜头来实现的蒙太奇画面表意特点。
2、掌握镜头组接排列的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表意特点。
3、掌握两个以上镜头连接后所形成的意义要超过他们各自基本意义之和的表意特点。
4、掌握蒙太奇镜头可以创造出影视语言独特的时空结构的表意特点。
三、实验要求将教师提供的画面素材运用蒙太奇剪接方法进行剪接,分析其画面的表意特性。
四、实验原理画面是电视语言的基本元素,是活动在屏幕上的声像结构,是电视创作的材料。
蒙太奇能够使各个并非有实在意义的孤立的镜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充分地表露出一种比它们单独意义相加更深刻更丰富的含义。
一般说来,单个镜头是不能用来叙事或表意的,意义的产生是通过几个镜头组接成的镜头来实现的;镜头组接排列的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影响;在镜头语言的表意中,两个以上镜头连接后所形成的意义要超过他们各自基本意义之和;镜头语言在表意中,可以自由地处理时空,创造出影视语言独特的时空结构。
五、实验所用仪器非线性编辑机六、实验步骤及方法1、将数个单独画面进行剪接,完成意义表述。
2、将单独画面的镜头顺序进行调整,完成意义表述。
3、对比单独画面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画面剪接在一起后镜头含义的改变。
4、将数个单独画面进行调整剪接,创造不同的时空氛围。
七、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遵守画面剪接的语法规则。
如果在一组镜头段落中间,没有使他们连贯的理由和规则,那么这种连接就会由于违背了语法规则而是的一连串的画面不能形成一种意义,这样就会使蒙太奇剪接失去意义,或者产生错误的意义。
一、实验内容摄像机各性能指标的调节及运动镜头拍摄的技巧练习。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练完成摄像机各性能指标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正确调节及掌握运动镜头拍摄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技巧。
2、熟练掌握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和菜单调整。
3、了解各种光线条件对摄像机所拍摄画面的影响。
4、掌握摄像机拾取声音的调整。
三、预习要求实验前查阅数字标清家用和专业级摄像机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参数。
四、实验设备(软、硬件)数字标清家用和专业级摄像机非线性视音频编辑硬件系统premiere pro或E-dus 非编软件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给摄像机装上电池、录像带等。
2、打开摄像机电源开关,分别运用自动光圈、固定光圈,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一组镜头,了解该摄像机的感光性能。
3、运用菜单分别调整摄像机的声音录入,了解其各种声音性能。
4、分别运用肩扛和摄像机底座拍摄不同景别的固定镜头和不同方式的运动镜头,了解该摄像机的镜头特性。
六、实验结果及要求完成一组教师要求的镜头画面,写出实验报告:对摄像机光圈的认识、对摄像机声音菜单的认识、肩扛和摄像机底座拍摄的优劣等。
一、实验内容摄像布光及摄像采光二、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摄像机光学组件的调节。
2、了解各种光线条件对摄像机所拍摄画面的影响。
3、掌握摄像机构图环境的自然光利用与人工光布设。
三、预习要求1、实验前查阅数字标清家用和专业级摄像机CCD组件的参数。
2、了解大小不同场景的三点布光的原理。
四、实验设备(软、硬件)数字标清家用和专业级摄像机普通新闻采光灯。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给摄像机装上电池、录像带等,并且连接人工采光灯具。
2、打开摄像机电源开关,分别运用自动光圈、固定光圈,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一组镜头,了解该摄像机的感光性能。
3、选择不同时段进行拍摄了解各种光线条件对摄像机所拍摄画面的影响。
4、布设大小不同场景的三点布光场景,试拍摄并校正布光。
六、实验结果及要求完成一组教师要求的在一日中不同时段拍摄的镜头画面,写出实验报告:各种光线条件对摄像机所拍摄画面的影响、摄像机构图环境的自然光利用与人工布光的要领、大小不同场景的三点布光的方法与技巧。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指导书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基础 (3)1.1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3)1.2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3)2.1 策划阶段 (3)2.2 前期准备 (3)2.3 拍摄阶段 (3)2.4 后期制作 (4)2.5 审片与播出 (4)2.6 市场推广与反馈 (4)第二章:拍摄技巧与设备选择 (4)2.1 摄像机操作技巧 (4)2.2 镜头运用与拍摄角度 (4)2.3 设备选择与配置 (5)第三章:摄影照明与布光 (5)3.1 照明原理与技巧 (5)3.1.1 光源 (5)3.1.2 光质 (6)3.1.3 光比 (6)3.1.4 色温 (6)3.2 布光设计与应用 (6)3.2.1 主光 (6)3.2.2 辅助光 (6)3.2.3 背光 (6)3.2.4 轮廓光 (6)3.3 灯光设备与控制 (7)3.3.1 闪光灯 (7)3.3.2 持续光源 (7)3.3.3 柔光箱 (7)3.3.4 反光板 (7)第四章:音频技术与应用 (7)4.1 音频设备与选择 (7)4.1.1 麦克风 (7)4.1.2 音频接口 (8)4.1.3 监听耳机与音箱 (8)4.2 音频处理与混音 (8)4.2.1 声音剪辑 (8)4.2.2 混音技巧 (8)4.3 音频特效与背景音乐 (8)4.3.1 音频特效 (9)4.3.2 背景音乐 (9)第五章:视频剪辑与后期制作 (9)5.2 视频特效与转场 (9)5.3 调色与校色 (10)第六章:动画与特效制作 (10)6.1 动画制作原理与技巧 (10)6.1.1 动画制作原理 (10)6.1.2 动画制作技巧 (11)6.2 特效制作与合成 (11)6.2.1 特效制作方法 (11)6.2.2 特效合成技巧 (11)6.3 动画与特效应用案例 (11)第七章: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协作 (12)7.1 团队组织与管理 (12)7.1.1 团队组织结构 (12)7.1.2 团队管理方法 (12)7.2 沟通与协作技巧 (12)7.2.1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12)7.2.2 提高沟通效果 (13)7.2.3 团队协作技巧 (13)7.3 团队协作案例 (13)第八章:节目内容策划与创意 (13)8.1 内容策划方法 (13)8.2 创意思维训练 (14)8.3 成功案例解析 (14)第九章:电视节目制作法律法规 (15)9.1 电视节目制作相关政策法规 (15)9.1.1 法律法规体系 (15)9.1.2 主要法律法规 (15)9.2 侵权与版权保护 (15)9.2.1 侵权行为 (15)9.2.2 版权保护措施 (15)9.3 节目审查与播出规范 (16)9.3.1 节目审查制度 (16)9.3.2 节目播出规范 (16)第十章:新媒体与电视节目制作 (16)10.1 新媒体特点与趋势 (16)10.2 新媒体与电视节目的融合 (17)10.3 新媒体节目制作案例分析 (17)第十一章:电视节目制作项目管理 (18)11.1 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 (18)11.1.1 项目管理方法 (18)11.1.2 项目管理工具 (18)11.2 项目进度控制与成本管理 (18)11.2.1 项目进度控制 (18)11.3 项目风险与应对策略 (19)11.3.1 政策风险 (19)11.3.2 市场风险 (19)11.3.3 技术风险 (19)11.3.4 人员风险 (19)第十二章:电视节目制作创新发展 (19)12.1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发展趋势 (19)12.2 创新节目形态与内容 (20)12.3 节目制作创新案例与实践 (20)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基础1.1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电视节目制作,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是现代媒体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编导能力和制作技术。
2. 实验前准备2.1 软件准备在进行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前,请确保以下软件已经安装并配置完成:•Adobe Premiere Pro:用于视频编辑和剪辑。
•Adobe After Effects:用于特效制作和修饰。
•Adobe Audition:用于音频处理和后期音效制作。
•Adobe Photoshop:用于图像处理和设计。
2.2 设备准备确认以下设备已经准备就绪:•电脑:运行上述软件的电脑。
•摄像设备:如摄像机或智能手机,用于录制节目素材。
•麦克风:用于录制声音和对话。
2.3 素材准备在实验开始前,请准备以下素材:•视频素材:包括各种拍摄的画面、镜头等。
•音频素材:包括各种音乐、声音、对话等。
•图像素材:包括各种图片、标志、字体等。
3. 实验步骤3.1 确定节目主题和内容在开始编导和制作节目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节目的主题和内容。
这与目标受众、时长、形式等相关,需要事先明确。
3.2 编写节目脚本根据节目主题和内容,编写节目脚本。
脚本应包括如下内容:•开场白:介绍节目主题、形式和参与人员。
•内容安排:详细列出每个环节的内容和顺序。
•对白和台词:包括主持人、参与人员的对白和台词。
•配乐和音效:注明需要配乐和音效的部分以及要使用的音乐和效果。
3.3 录制素材根据脚本内容,准备好摄像设备和麦克风,开始录制节目素材。
注意以下事项:•确保摄像设备和麦克风正常工作。
•合理选择拍摄角度和镜头。
•注意光线和声音的质量。
•实时记录并整理素材,方便后续剪辑和制作。
3.4 视频剪辑和合成将录制的素材导入到Adobe Premiere Pro中,根据节目脚本进行视频剪辑和合成。
注意以下步骤:•提取出需要的部分,并进行剪辑。
•调整视频的时间轴和顺序。
•添加过渡效果和特效。
•调整视频的颜色和亮度。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指导书襄樊学院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组编2005.3《电视节目编制》实验指导书一、实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电视画面意识,训练摄影造型构图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固定镜头、运动镜头及场面调度的拍摄技巧,初步具备电视画面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编辑技巧,能够用一定的编辑思想创作电视情景,表达一定的含义,基本具备创作电视教材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了解摄像机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能熟练运用摄像机进行拍摄。
2.了解摄像用光原则,掌握电视画面的构图原理,并能用于实际拍摄过程中。
3.掌握电视画面的转换效果和镜头的组接原理,并能熟练运用于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4.了解线性编辑的工作原理,掌握编辑机的使用。
5.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工作原理,能用非编软件进行节目编制。
6.了解教育电视节目的分类和制作过程,能撰写简单的文字稿本。
7.给出文字稿本,能撰写出高质量的分镜头稿本。
8.能根据分镜头稿本的要求,制作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电视节目,并能鉴别节目的档次。
二、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实验一摄像距离的选择一、实验目的1.熟悉不同景别的构图。
2.学会景别变化的方法。
3.掌握同一景别、不同焦距的构图。
4.掌握各种景别的拍摄技巧。
二、实验要求实验分组进行,每2人一小组,实验结束后,每位学生要按照实验内容交出5分钟录像带,并附有文字说明。
三、实验器材1.(型号)摄像机每组一台2.相应录像磁带每组一盒3.录像机每组一台4.彩色监视器每组一台5.充电器每组一个6.电池每组二块7.三脚架每组一个四、实验知识摄像距离是指摄像机到被摄物的距离。
距离的远近,决定了画面上景物范围的大小。
用定焦距镜头,选择不同的拍摄距离,可产生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构图变化,如图一所示;然而,在同一拍摄距离上还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改变摄像机的视角而产生景别变化,用不同焦距镜头拍摄同一景别画面时,改变的仍然是拍摄距离;短焦距镜头,要近拍;长焦距镜头,要远拍。
一、光盘刻录格式:文件夹格式(例):20091391-2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二)》实验/20091391班/付连兵/4、验证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相似因素—画面造型上的相似—结构内容的相似【注:包括视频和文字说明】二、实验任务:1、验证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逻辑因素—生活逻辑2、验证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逻辑因素—视觉逻辑3、验证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相似因素—画面造型上的相似—具体内容的相似4、验证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相似因素—画面造型上的相似—结构内容的相似5、验证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相似因素—画面造型上的相似—画面动态内容的相似6、验证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相似因素—不同主体的位置相似7、验证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相似因素—缓冲因素—主体动作缓冲8、验证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相似因素—缓冲因素—运动镜头缓冲9、验证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相似因素—对列因素10、验证画面剪接点—动作剪接点11、验证画面剪接点—情绪剪接点12、验证画面剪接点—节奏剪接点13、验证声音剪接点—对话剪接点14、验证声音剪接点—音乐剪接点15、验证声音剪接点—音响剪接点16、验证位置的匹配—画面的平衡处理17、验证越轴处理的常用技巧—插入中性方向镜头18、验证越轴处理的常用技巧—插入与运动主体有关的事物局部镜头19、验证越轴处理的常用技巧—插入运动中人物的主观镜头20、验证越轴处理的常用技巧—插入运动主体自然转弯的画面21、验证画面主体运动与镜头组接—静接静22、验证画面主体运动与镜头组接—动接动23、验证画面主体运动与镜头组接—动接静24、验证画面主体运动与镜头组接—静接动25、验证画面镜头外部运动与镜头组接—静接静26、验证画面镜头外部运动与镜头组接—动接动27、验证画面镜头外部运动与镜头组接—动接静28、验证画面镜头外部运动与镜头组接—静接动29、验证电视字幕与画面组接30、验证电视字幕与声画搭配。
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指导手册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做为广播电视行业人的必修内容,也是当代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的普及内容。
本课程包括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线性编辑”、“DPS非线性编辑”、“电子新闻采集”、“电视演播室节目制作”四个部分。
四门课程均在学校的综合实验楼内的最新建立的专业实验室和专业演播室内进行。
每门课程配备的是专业主讲教师。
做为一名立志要成为“电视人”的在校学生,就应该懂得电视节目制作这方面的知识,学习电视节目制作这方面的理论,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这方面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系统地确立自己“电视人”的知识结构,使得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都能够顺利发展。
电视节目制作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庞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要求都非常高的认真细致的工作,这里面还应该包括:转播车、晚会现场录像转播、片头包装、声音的后期合成等等重要的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教和学,将使我们每一名同学1.全面了解电视媒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2.提高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3.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系统构成、简单原理和操作方法;4.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与技巧,并能完美地、艺术地再现作品的主题;授课方式:精讲多练,课程讲练比例大概按照1:2进行,三部分内容分配方案如下:对编9学时/非编12学时/ENG、演播室节目制作15学时考核方法:1,考勤要求全勤,不迟到早退(不能请假)更不许旷课;占总成绩59%;2,课程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阶段性测验:实际操作记录成绩(百分制),三部分成绩均合格者给予学分;(测验内容:对编—“小片”,非编—“小片”,演播室—“自编访谈小品”);占总成绩21%;3,课程结业后每人上交一篇《学习总结》占总成绩20%。
第一部分:线性对编电视节目制作大门的钥匙——“线性对编”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发展使电视节目创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电视行业迫切需要既通晓电视编导艺术又能够掌握设备技术特点的专业人才。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实
验
指
导
书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实验项目:
实验一摄像机的使用实验二固定机位拍摄实验三景不拍摄训练实验四运动画面拍摄实验五综合拍摄训练实验六视音频采集
实验七视音频剪辑
实验八专题片创作
实验一摄像机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摄像机的要紧开关、按钮及插座的功能。
2、学会摄像机的操作方法。
3、了解使用摄像机时的注意事项。
4、学会三角架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数字摄像机、三脚架、数字磁带、电池
三、实验内容
认识摄像机及其差不多操作;熟悉常见的几种执机方法。
四、实验步骤
1.认识摄像机及其差不多操作
(1)电池的安装
(图一)
A.抬起取景器;
B.按电池上的▼标志方向插入并推动充电式电池直至发出咯哒声。
(如图一所示)
(2)装入磁带
(图二)
A.安装好电源
B.按下EJECT开关上的兰色小键并朝箭头方向拨动来打开录象带盖,录象带舱随后自动打开;
C.推录象带背部的中间部位将其装入。
使录象带窗向外、写爱护片向上笔直装入录象带舱底部。
D.按录像带舱上的PUSH标志关闭录像带舱。
E.按录像带盖上的PUSH标志关闭录像带舱。
(如图二所示)
(3)白平衡的调整
A.当摄像机处于待机、摄像或存储方式时,将AUTO LOCK选择开关设定于中央(自动锁定取消)位置;
B.按WHT BAL键。
白平衡指示随后出现在液晶显示屏或取景器中;
C.转动SEL/PUSH EXEC 拨盘以选择适合的白平衡方式。
转动
拨盘时,显示将会出现图中方框3的三种状态(室内、室外、自调节)。
若选择了自调节方式,则首先对准一个白色物体如纸张的全景,然后按SEL/PUSH EXEC拨盘,指示灯快速闪耀,几秒钟后会停止闪耀,则表示白平衡调好并存入存储器。
(如图三所示)
(图三)
(图四)
(4)光圈调节
A.当摄像机处于待机、摄像或存储方式时,将AUTO LOCK选择开关设定于中央(自动锁定取消)位置;
B.按IRIS键。
光圈指示随后出现在液晶屏或取景器中;
C.转动IRIS拨盘以调节光圈。
转动拨盘时,F值将有如下变
化:F1.6 ←→……F11←→COLSE ,数值越大,光圈越小。
(如图四所示)
(5)手动聚焦
(图五)
A.在记录、待机或内存模式下将FOCUS(聚焦)选择开关向下拨到MANUAL(手动)。
B.转动聚焦环使聚焦清晰。
2.常见的几种执机方法训练
(1)肩扛式(如下图)
具体的方法:将摄像机放在肩上架稳,右手握紧手柄,操纵开关进行聚拢和变焦,左手轻扶遮光罩或寻像器罩,适时调整光圈和焦距。
为确保机器的稳定,可将机器紧靠脸颊。
肩托的位置可依照摄像者的体型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脸部靠紧摄像机机身和眼部贴紧寻像器罩的需要。
(如上图所示)
肩扛执机时,两腿应叉开,重心要低,力求支撑的底部要大,
如此才能使拍摄的画面相对稳定。
当执机进行运动时,双膝应略弯曲,尽可能地以躯体的运动代替步伐的移动,如此可减轻因走路而产生的垂直振动。
拍摄时,为了使画面上的被摄对象看起来最为稳定,应优先考虑使用镜头的广角段。
尽量改变机位而不要频繁使用长焦变焦。
(2)徒手执机
具体方法:将右手放进手柄的皮带圈内,并将皮带系紧,然后放松肩部和胳膊,使手肘紧贴躯体两边,以保持摄像机的稳定。
(如上图)
双手握持的姿势是用手持带环扣住右手手背,牢牢抓住摄像机。
右手支持机器,手指靠近操作操纵键。
左手的位置视不同的摄像机类型而定,托着摄像机的底部或侧部,但在专门多情况下左手的最佳位置是在镜头下方,以保持平稳。
站立进行拍摄时,双脚之间的距离应和肩部的宽度相等,以保持机身的平稳。
在低角度拍摄时,要把摄像机放在膝盖上,以保持平稳。
假如拍摄现场的条件同意,并符合电视作品情节的要求,要尽量找一些物体作为辅助支撑。
拍摄时还要尽量幸免那些似站非站或似蹲非蹲的姿势,因为摄像者大腿的肌肉处在紧张的状态,时刻稍长,便会导致画面的抖动。
(3)利用三脚架拍摄
用三脚架能够确保摄录放一体机稳固的固定在一个位置,大大减低摄像机的抖动,令拍摄画面更稳定平滑,而且增加了你的能动性和景物的范围(见上图)。
当你使用长焦转换镜头或长焦拍摄时,三脚架专门关键。
在延时拍摄、动画制作和微距拍摄时也须用三脚架来支持。
即使在使用三脚架的时候也不要太大意。
在操作拍摄键或变焦杆的时候,应一边用手轻轻地扶住三脚架手持杆,一边操作。
假如用力过猛,尽管摄像机已被固定在三脚架上,但依旧会产生抖动的。
实验二固定机位拍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固定机位拍摄角度、拍摄高度和选择方法。
2.学会各种摄像角度的拍摄技巧。
二、实验仪器
1.数字摄像机
2.相应录像磁带
3.监视器
4.录像机
5.三脚架
三、实验内容
1.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在同一水平线上,围绕被摄物四周所选择的拍摄点,不同拍摄角度可产生正面、斜侧面、侧面及背面的构图变化,如图一所示。
(图一)
2.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是指改变摄像机与被摄物水平线的高低所选择的拍摄角度。
不同的拍摄高度可产生平视、俯视、仰视的构图变化,使画面地平线的高度,前后景物的可见度均发生变化,如图二所示。
(图二不同拍摄高度的构图)
3.练习并掌握各种高度和角度的拍摄
1.平摄
平摄大致包括四种情况:正面拍摄、侧面拍摄、斜面拍摄、
背面拍摄。
(1)正面拍摄
镜头①:正面拍摄教学楼,要给人以宽广、端正、平稳、安静的感受。
镜头②:正面拍摄一位教师正在授课,要表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及神情。
(2)侧面拍摄
镜头①:侧面拍摄运动场上起跑的动作。
突出人物的轮廓线条和动作姿态。
镜头②:侧面拍摄舞蹈动作。
突出展现舞蹈动作的特点,表现出动作感。
镜头③:侧面拍摄某学习小组正在进行学习讨论。
突出表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要做到多方兼顾,平等相待,并注意突出表现某些情节和细节。
(3)斜面拍摄
镜头①:斜面拍摄编辑机房设备。
体会弥补正面拍摄和侧面拍摄的不足,变平行线条为斜线条。
努力消除画面的呆板。
形成画面中设备大、小的对比。
镜头②:斜面拍摄教学楼,同时表现被摄对象的两个面,表现出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立体感。
镜头③:斜面拍摄正在做摄像实验的学生。
要安排好主体:学生;陪体等。
镜头④:教师正在辅导学生做实验。
要突出主次关系。
(4)背面拍摄
镜头①:背面拍学生使用摄像机的场景,理解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
背景是人们所关注的事物。
镜头②:背面拍教师正在全神贯注地批改学生作业。
要能够给人以联想和考虑。
镜头③:背面拍一人物因难过至极靠在树上哭泣,注意以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感情。
2. 仰摄
镜头①:仰摄正在授课的教师。
注意掌握分寸,防止人物透视变形。
镜头②:仰摄图书馆或教学楼。
突出表现其高大宏伟的气概。
镜头③:运用广角镜头仰摄队列前的领队等。
突出强调前景,使背景影像明显地透视变小。
3.俯摄
镜头①:站在主楼顶上俯摄远处潇湘大道。
要展示被摄对象的规模、层次和地理位置等,给人以深远、宽阔、壮观的感受。
镜头②:俯摄学生正在进行运动的情景。
突出一种生龙活虎、争先恐后的气概。
镜头③:俯摄摄像机或手机的面板,要清晰展现面板上各个功能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