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5.52 MB
- 文档页数:76
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资料简介
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资料简介如下:
1、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1368年-1911年)的皇宫,现在被称为故宫博物院。
2、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862690件/套(截至2019年8月),这些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瓷、书画、图书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4、故宫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
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5、故宫角楼是紫禁城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约为13层楼高。
角楼是精巧美观的建筑,具有极高的建筑美学价值。
6、故宫城墙高10米,长3400米,有一条52米宽的护城河。
整个大殿装饰着金碧辉煌,富丽堂皇。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
《故宫博物院》一.整体感知1.故宫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2.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由外入内,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地说明,井然有序。
二、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交代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二部分(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第三部分(3~15段),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介绍。
第一层(第3段),介绍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和汉白玉石桥。
第二层(4~10段),介绍三大殿,重点介绍太和殿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及功用。
第三层(第11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四层(12~14段),略写后三宫,突出它以凤为主的宫殿图案。
第五层(第15段),介绍御花园。
第四部分(第16段),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再次突出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和谐统一。
三、中心意思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突出表现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艺术风格。
四、说明方法文章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在说明故宫建筑群的规模时,用了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在说明太和殿的规模时也用了具体数字。
在写“前朝”、“内廷”的建筑特点时,又用了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它们的异同。
在写御花园时,又和苏州园林作比较。
文中,还适当运用了比喻,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写“弯弯的金水河象一条玉带横贯东西”,写台基的排水管道,“下大雨的时候,水从龙头流出来,就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文中还把六岁的同治、四岁的光绪比作傀儡。
五、问题探究1.这四段文字重点在介绍太和殿,请将这四个自然段各加上一个小标题。
5段:太和殿的布局和外观; 6段:太和殿的内景;7段:三大殿的位置; 8段:太和殿的用途。
1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太和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故宫博物院》相关知识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500多年了。
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
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
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介绍故宫资料
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对称,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其后为御花园。
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
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道教建筑。
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 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介绍故宫资料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下面是关于故宫的详细介绍:一、历史背景:故宫的建造始于明朝永乐年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令修建,耗时14年完成。
清朝康熙年间(18世纪早期),故宫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
故宫作为中国封建皇帝的宫殿和政治中心,见证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兴衰和历史变迁。
二、建筑特点:故宫占地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建筑群由9999间房屋组成,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内廷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咸福宫等。
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以黄色琉璃瓦、红色墙体和金碧辉煌的装饰为特色,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三、文化价值:故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内部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有超过180万件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钟表、宫廷服饰等,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故宫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四、参观体验:故宫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欣赏到宫殿建筑的壮丽和细致,感受到古代帝王的生活场景。
在故宫博物院内,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珍贵的文物,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故宫还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是对故宫的详细介绍。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资料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资料介绍一、概述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是中国唯一的皇家宫殿博物馆。
它建于明代,是中国封建帝王在领袖地位下所居住的宫殿,后又被清朝皇帝作为行宫居住。
故宫是全球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现存宫殿建筑群,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二、历史背景故宫由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兴建,它经历了五个朝代,从辉煌到颓废,再从衰败到重生。
经过一百多年的修建和改建,故宫总面积达到72万余平方米,拥有大面积的宫殿、门院、台基、花园、街巷等,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杰作之一。
三、建筑特色故宫的建筑特色是对称、规矩、庄严、尊贵。
它所有的建筑都是以黄色琉璃瓦为顶,瓦上饰以天然红色、蓝色、绿色珐琅(fa lang)彩砖,构成了许多精雕细琢的画龙点睛之作。
同时,故宫内修建有整整齐齐的院落,布局合理,且按方位分明建筑风格独特,成为中式建筑的代名词。
四、文化价值故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和中国历史文化旅游的象征,其建筑、书画、器物、园林等方面共有一百多万件文物,包括重要的宝物和名贵的文物,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美学的独特魅力。
它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及价值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五、遗产保护故宫在长时间的内外侵蚀下,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也持续数百年。
为保护和维护好文化遗产,现在故宫博物院成为国际上最大型的文物修复中心之一。
同时,故宫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文物保护、修缮措施和制度,如完善的文物保护法规、组建文物修缮专业队伍、维修文物器物、保持修建原貌等。
六、结尾故宫作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文化、历史的魅力和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基。
同时,它也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重要的一员。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好文物保护经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将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共同保护起来。
、故宫简介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
“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
“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称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
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
在故宫城楼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称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精美角楼。
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
“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
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够多吧!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啦!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想而知的,故宫自1407年开始筹建,至1420年完工,历时十余年。
施工中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夫100万,所用的材料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
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1912年清帝退位。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多次对故宫进行修缮,使它更加壮丽辉煌。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好,先介绍到这里,呆会儿我再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北京故宫介绍资料北京故宫,又称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地理位置优越,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故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500多年风雨洗礼,至今仍屹立不倒,成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巅峰,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故宫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雄伟壮观。
整个故宫由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组成,分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个大殿,以及后三宫、西六宫等多个宫殿建筑。
这些建筑主要以黄色琉璃瓦顶、红色墙体和绿色琉璃瓦瓦背衬为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建筑风格。
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进行政治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它见证了中国明清两代帝王的兴衰荣辱。
在明清两代,故宫共居住了24位皇帝,其中包括嘉靖、万历、康熙、乾隆等众多名君。
他们在这里执掌朝政,举行重大典礼,接待外国使臣,举办庆典活动,以及举办宫廷文艺表演等。
故宫的崩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变革之一,也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
故宫的每个角落都透露着古代文化的痕迹,是中华民族的宝库。
故宫博物院展览陈列着数以百万计的艺术珍品,包括陶瓷、绘画、珠宝、家具、文物和历史文献等。
这些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中,故宫的瓷器和绘画尤为著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参观故宫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代帝王的气派和宫廷生活的奢华。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仪式的规范有序,对称的轴线和龙凤图案装饰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参观者可沿着中轴线参观,从午门进入正殿,一路参观,最后从神武门出宫。
在参观过程中,人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国宝级的文物和古代艺术品,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宫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每天接待着大量的游客。
为了保护故宫的文物和建筑,参观者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比如不触摸文物,不乱丢垃圾等。
此外,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故宫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确保故宫的永久性保护,故宫博物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研究和保护工程,以及对故宫建筑的修缮和巩固。
故宫的历史文献与档案资料故宫历史文献与档案资料故宫博物院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
它曾是中国古代皇宫,并将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中国皇帝的居所和政治中心。
故宫环绕着明清两代皇帝的历史,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资源库。
故宫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与档案资料,记录了中国皇家的种种细节,这些文献和档案资料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故宫的历史背景故宫是一处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在明代和清代,故宫曾是中国封建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宫殿建筑优美,中式建筑特色鲜明。
故宫内部拥有许多珍贵的宝物,如各种瓷器、书画、文物、家具等。
它的收藏品非常丰富,被认为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保存者之一。
故宫博物院建于1925年,主要保留和展示故宫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二、故宫文献和档案资料故宫内的文献和档案资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们记录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绝佳资料。
它们记录了明朝、清朝的各种访问记录、官方文件、历史故事和皇帝们的日常活动,记录了中国古代皇室政府的起起伏伏,也让我们了解皇帝对文化、艺术、科技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故宫文献档案的重要性故宫的文献和档案资料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们保存了丰富的信息。
文献资料记录了中国古代皇帝们的日常活动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档案资料主要记录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
它们都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四、故宫文献档案的现状故宫文献和档案资料保管在不同的机构中,并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过多次整理和整合。
但是,由于受到环境、气候、腐蚀和偷盗等因素的影响,故宫收藏品的物质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下降,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尝试改善收藏品的保护条件和修复工作。
五、结论故宫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的珍贵性在于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吗,可以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政治、经济、面貌和其他方面的人来说,它们都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故宫收藏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故宫博物院》相关知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变迁故宫博物院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四百九十一年内,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行使最高权力。
中华民国建立后,被赶下台的末代皇帝溥仪,继续在故宫后半部居住了十三年之久,前半部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率国民军倒戈回师北京,于11月5日限令溥仪出宫,并立即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着手清理清宫财物,并筹建故宫博物院。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故宫为什么又称紫禁城故宫,为什么又称紫禁城这是因为“紫”字取名于紫宫,紫宫又是天帝之宫。
古时,人们把天上的星宿划分为三垣(yuán),“三垣”是指三个宫城的意思,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在中间,称为中垣,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向,于是古人便认为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即天帝之宫。
封建帝王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那么天子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皇宫自然应该是人间的“天上宫阙”。
又因为皇宫是禁区,非一般人敢涉足,所以故宫又叫紫禁城。
故宫的布局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故宫的布局,处处体现着“君权神授”的观念。
作为“三垣”之一的太微垣之南,有三颗星,被古人视为三门,起名曰:端门、左掖门、右掖门。
故宫也按此布局,在前面建了端门、午门、午门东西各建有左掖门、右掖门。
金水河穿过午门和正阳门之间,是天宫中银河的象征。
皇帝、皇后居的乾清宫、坤宁宫,两宫名称,取天地之意,因为“乾”表示“天”,“坤”表示“地”。
在其东西两侧有日精门与月华门,则是“日”“月”的象征。
另外的东西六宫,也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
这种布局,代表着“天地合一”的观念,表示了封建统治的威严,同时也为了封建帝王豪华、奢侈生活的需要。
太和殿表现的帝王意识在太和殿的内部,更强烈地表现了封建帝王的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宝座”安置在一个高约两公尺的精雕细刻的基座上,使“宝座”从平地升起,有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样,实际上重复了一次太和殿的节奏,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至尊。
故宫和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
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故宫博物馆资料简介100字故宫博物馆是中国皇家宫廷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博物馆占地面积达7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共有大大小小的建筑宫殿960间,收藏了从辽、金、元、明、清五代的珍贵文物,其总数高达1419349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故宫博物馆从1925年开始筹备,於1929年筹备完成,对外开放,是一座中国文化艺术遗产博物馆,到了1987年正式开始“故宫博物院”名称。
故宫博物馆由东、西两个宫区构成,其中东宫为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而西宫为清代宫廷女性的住所。
博物馆中的文物珍品分为“太和殿三宝”、“钟表瓷器”、“历代建筑及装饰结构”、“书画文房用具”、“器物玉器”、“铜器银器”、“英籍慈禧太后宫中纪实”、“宫中藏品”、“宫廷用品”等9大类。
具体来说,太和殿三宝指的是清朝宗教用品神器:乾隆时期重紫绶金缎吊钟、精工细制的玉犀带三兽钮、乾隆御制的紫檀实心座龙椅,这三者可以说是清朝宗教文化最重要的物品;钟表瓷器指文物馆中珍贵钟表、瓷器和漆器工艺品;历代建筑及装饰结构指的是辽、金、元、明、清五代宫殿风格、建筑,以及其中的雕梁画栋、宫门门楼、天坛等细节;书画文房用具则收藏了明清宫廷及其它文人所使用的笔墨纸砚、印章、书法作品和国画;器物玉器则是珍藏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生产的各类青铜器、铁器、玉器、瓷器等杂项;铜器银器则是以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铜器、银器成套家用器具为主;英籍慈禧太后宫中纪实是收藏了英国皇家摄影师约翰·汤姆森拍摄的中国清朝慈禧太后家庭生活和宫廷日常通常照片;宫中藏品则是历代帝王及其它贵族使用过的文物、工艺品、乐器等;宫廷用品则是如锦缎被褥、时代性的仪器、玉珠制服以及曲艺器鸣等。
综上,故宫博物馆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其收藏的丰富、多样的文物珍品以及保存完整的宫殿建筑,给游客带来无限魅力和深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