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杨树的密度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意杨树的造林密度是多少?造林密度,是杨树人工林集约栽培的重要因素。
密度一旦确定,在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起作用,对采伐年龄和产量影响很大。
确定合理的密度,必须考虑到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保证林木群体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高产和希望培育的木材径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材种的价格和经济效益。
杨树是喜光树种,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林分密度决定杨树的光照条件。
常见到公路、沟渠两侧倾斜上长杨树,就是其趋光性所致。
杨树的顶端优势明显,树干直立,是由于顶端的分生组织活动力强,抑制侧枝生长的缘故,常见的多头树则是主杆受损后侧枝竞争生长的结果。
密度一般对树高的影响不很大,但对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影响十分明显。
单位面积蓄积量,受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材积和年龄因素的共同制约,随着年龄的增大,密度的作用愈加明显。
我国杨木主要用作民用材和工业用材,且工业用材的需要量仍在不断增长。
杨木小径材用于造纸、制造纤维板等;大径材用于制造胶合板和火柴。
确定密度应该以各地市场需要的杨木材种为根据。
生产小径材,单位面积上株数多,平均单株材积较少,林分的数量成熟较早,采伐期较早。
生产大径材则相反,单位面积上株数少,平均单株材积较多,林分的数量成熟较晚,采伐期比较晚。
(数量成熟龄也叫作平均生长量最大成熟龄,是指用材林在单位面积上每年生产材积数量最多时期的年龄,这个时期也是林木平均生产量最大的时期。
)国际杨树委员会1979年规定的杨树密度等级:密度每株占地面积(m2)每公顷每667m2等级株数株数很密 <10 >1000 >66密 10~25 1000~400 66~26中等 25~35 400~285 26~19一般 35~45 285~225 19~15稀 45~60 225~165 15~11很稀 >60 <165 <11幼林阶段,单位面积株数对产量起主要作用;林分后期,近熟林和成熟林阶段,单株材积的作用由弱变强,取代单位面积株数,对产量起主要作用。
普济圩长江滩地杨树生长及采伐年龄分析栗文1 张小平1 赵凯潮1 黄聪1 董德友2 黄翔2 郭群3发布时间:2021-07-08T17:24:31.17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作者:栗文1 张小平1 赵凯潮1 黄聪1 董德友2 黄[导读] 通过对普济圩长江滩地杨树生长的调查分析,认为造林密度4mX4m、林龄14a的意杨林已成熟衰老,其适宜的采伐年龄应在8a-10a间普济圩长江滩地杨树生长及采伐年龄分析栗文1 张小平1 赵凯潮1 黄聪1 董德友2 黄翔2 郭群31 安徽省普济圩长江河道管理局安徽铜陵 2440712 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安徽芜湖 2410003 江苏林科院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通过对普济圩长江滩地杨树生长的调查分析,认为造林密度4mX4m、林龄14a的意杨林已成熟衰老,其适宜的采伐年龄应在8a-10a间。
关键词:长江滩地;意杨树;生长过程;采伐年龄1 引言杨树是平原地区栽植面积大,木材产量高的速生树种。
上世纪八十年代I-72杨、I-69杨、I-35杨〔1〕等黑杨派“南方型”杨树品种(简称“意杨”)由意大利引进江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广泛栽培。
多年来,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着力打造“两林夹一堤”生态廊道,在长江大堤两侧滩地营造的护堤防浪杨树林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解铜陵意杨林生产过程和采伐时间,我们选择普济圩长江河道管理局2007年在所辖长江大堤内(铜陵市郊区)滩地营造的意杨林(品种I-69)蓄积量及造林14a的林木进行调查测算分析。
2020年12月-2021年3月在意杨林内设置测树样地、选伐样木并开展了调查分析。
2 林地概况林地处于117°20’E,30°56’N,枞阳江堤桩号72km-74km间。
沿堤带状造林,样带长1270m,平均宽90m,面积约172亩,设计造林密度4mx4m。
本地年降水量1380mm,年平均气温16.3°C,无霜期329d,造林滩面高程10.5m,土壤为冲击沙壤土,地下水位1.5m-2.0m。
森林生产中杨树的造林密度探讨作者:王德贵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5期造林密度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这并不意味着密度越高,树木生长越快,产量越高。
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标准:合理的密度应根据现场条件,树种生物学,生态特征,造林目标,收获模式和中间用途的经济价值。
合理的森林结构是高产的森林基础,在生产实践中,森林结构通常通过调整树木的组成和密度来调节。
一、造林密度确定的标准1、根据树种特性确定造林密度密度由生长速度决定。
树种早期生长迅速,生长期短的树木造林密度低;对于早期生长缓慢,寿命长和可持续增长的树种,可以将它们分散开来。
密度树木喜光度决定。
一般阳性树种喜欢光,开放的树枝,需要稀释种植;耐阴树不喜欢太亮的光照条件,密度可以大些。
种植良好且天然干燥的树种应该稀植。
密度由冠部的大小决定。
宽冠树种,造林密度应该低,而冠部狭窄的造林密度应宜大。
2、根据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现场条件好,森林生长速度快,造林密度薄;现场条件差,树木生长缓慢,阴凉,种植密集。
沙质土壤和砂质壤土适合树木生长,可以充分发挥其生长特性,而低洼粘土则较差。
通常,在有利于树木生长的肥沃湿润土壤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适当的稀疏种植。
相反,应适当密集种植应在贫瘠土壤区域。
在土壤侵蚀和杂草丛生的地方,也适合密集种植,以防止杂草过度生长。
3、根据配置方式确定造林密度一般情况下,造林密度的选择为单行和双行标准,但因其林地边缘的特点,由于可以吸收到充足的阳光,加之通风条件好,可以适当选择密植。
但3行以上的密度就要考虑了,因为随着树木的不断生长,树木之间对于阳光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如果前期栽植密度过大,尤其是林地深处的树木由于受阳光照射不足,就会导致生长不良、成长缓慢,如此下去问题会愈发严重。
因此,栽植的密度一定要综合考虑所处的自然条件,这里也包括地力的因素。
二、杨树的生长特性与造林密度的关系1、我们都知道,杨树是一种喜光的树种,它具有很强的趋光性。
不同无性系不同密度杨树早期生长分析杨树(Populus)是一类重要的速生树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在林业生产中,杨树种植具有许多优点,例如生长速度快、材质轻、易于管理等。
而杨树无性系的选择对于杨树的生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性系是指一组经过人工选择和繁殖出来的其中一物种的无性繁殖植物群体,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表现。
不同的无性系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形态特征、抗逆性等方面。
因此,通过比较不同无性系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适应性和生长特性。
本文将以杨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无性系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生长差异和适应性,为杨树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
一、实验设计本研究选取了3个常见的杨树无性系:西华杨、南瓜杨、赤峰杨。
在同一地点的相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建立了相同大小的试验地块,每个无性系设立3个重复,每个重复包含10株无性苗木。
在试验的初期和生长季节结束时,对于每个重复的无性苗木进行测量,包括地径、高度、叶绿素含量等参数的测定。
二、结果分析1.生长速度在试验进行的初期阶段,南瓜杨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两个无性系,其平均地径和平均高度均高于西华杨和赤峰杨。
而赤峰杨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平均地径和平均高度均低于其他两个无性系。
这表明南瓜杨在早期生长阶段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适应性更强。
2.生长形态从株型来看,西华杨的株型较为整齐,树形挺拔;南瓜杨的株型稍微杂乱,树高有所不齐;赤峰杨的株型倒似相对较小。
这说明不同无性系在生长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其遗传背景和生长习性有关。
3.叶绿素含量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含量反映了植物的光合能力和生长状况。
在本实验中,南瓜杨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西华杨次之,赤峰杨最低。
这说明南瓜杨在光合作用和生长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
三、结论与讨论通过对不同无性系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杨树无性系在早期生长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南瓜杨的生长速度和光合能力较高,适应性更强。
森林生产中杨树的造林密度探讨作者:刘宝华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8期摘要:造林密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与立地条件、林种、培养材种、轮伐期、经营水平、树种特性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立地条件较好,小径材有销路,轮伐期短(10年以下),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要适当密植;反之,要适当稀植为好。
培养小径材的造林密度要比培养中径材和大径材大;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的造林密度要比用材林大。
实践证明,营造速生丰产林,按设计密度一次定植、中间不经过间伐,产材量最高。
因为造林过密,一般不易做到及时间伐,同时又消耗了地力,浪费了劳力,影响了树木生长。
关键词:杨树;造林密度;造林品种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59-1林木生长是缓慢的,它的质量与生长环境是决定木材生产的关键因素,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
营林生产时,比如造林时没有按要求去做,就会出现成活率达不到预计的量化指标或林木生长缓慢,成为小老树等状态。
林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生物生产性质的营林生产、采掘工业性质的森林采运生产、加工工业性质的木材机械加工再生产等等,都需要质量的管理,在这里主要讲一下营林生产的主要管理。
营林生产是培育森林的主要过程,在育苗、造林、抚育、间伐、更新改造作业之前,都必须进行有效合理的造林作业设计,下面就杨树的造林密度浅谈几点技术经验。
杨树在一定的条件下,只有合理的造林密度,才能获得最高产材量和最大的经济收入。
从下表可以看出,合理的造林密度是提高产材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轮伐期短,适当密植为好;轮伐期长,适当稀植为好,但一般不宜过密。
当然,确定造林密度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与立地条件、林种、培养材种、轮伐期、经营水平、树种特性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立地条件较好,小径材有销路,轮伐期短(10年以下),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要适当密植;反之,要适当稀植为好。
苗木密度的意义以及确定适宜的密度范围一、正确确定苗木密度的意义苗木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内的苗木株数。
株数越多,密度越大,相反则越小。
苗木密度适宜与否,对于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对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只有适宜的苗木密度才能使苗木优质高产。
所谓合适的苗木密度是:既要保证苗木个体质量又要得到最大数量的合格苗的密度。
但是,苗木的质量与数量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
即数量太多则质量会受到削弱。
反过来,在一定范围内数量少则质量高。
因为苗木过密时,不仅每株苗木的营养面积小,而且由于苗木相互遮荫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影响了苗木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使苗木生长细弱、叶量少、根系少,茎根比值大,苗木分化严重,顶芽小而弱,干物质重量小,这样的苗木抗性差,造林成活率低。
过稀的苗木,不仅不能保证单位面积上的产苗量,同时由于苗间空隙增大使杂草丛生,增加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结果苗木质量也不好,苗木生长不均匀。
只有在密度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苗干粗壮、枝叶繁茂、根系发达、茎根比值小、干物质重量大、造林成活率高的苗木。
二、适宜密度的范围确定适宜的苗木密度要考虑育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1.针叶树种1年生播种苗每平方米的产苗数生长快的树种为50~200株;生长中等和缓慢的树种为200~350株,黑松苗可达300~350株。
云杉苗可达700~800株左右。
2.阔叶树种1年生播种苗每平方米产苗数大粒种子和生长快的树种为25~50株;一般树种多数为60~140株左右;至于需要进行幼苗移植的速生树种如台湾相思、木麻黄和桉树等为500~750株左右。
生产上普遍存在育苗过密的现象,所产苗木瘦长,高径比例失调,受光少,木质化程度差。
试论杨树造林的关键是确定造林密度【摘要】密度是杨树人工林集约栽培的重要因素,密度一旦确定,在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起作用,影响林木生长、采伐年龄、木材产量和木材规格。
确定合理的密度时,应考虑到杨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林木个体间的关系,保证林木群体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高产和希望培育的材种的径级,同时还要考虑所培育的材种的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杨树;造林密度;效益研究杨树是喜光的阳性树种,生长快,树体高大,树冠庞大,为了正常的生长发育在地上和地下都需要比较大的空间。
作者在美国田纳西州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美洲黑杨,年龄在150 –200年之间,胸径2.31 米,树高45米。
在美国理想的立地上,黑杨派的栽培品种最大树高可达39米。
在我国集约栽培的南方型美洲黑杨和欧美杨,在12年时,胸径可以超过40厘米,树高达20多米。
由此可知,在适宜条件下,我们通常见的黑杨栽培品种都能长成这样粗大的树木。
只要给够空间杨树是适合培育成大径材的树种,这是杨树的本性(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但是这个自然规律经常被忽视,舍不得给够杨树必需的空间,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过密的杨树林,生长被严重抑制,生长潜力不能发挥。
我国杨树栽培中一直存在着造林密度过大的倾向,农民偏爱密植,以为株数越多,收入越多,实际上经常事与愿违,造成减产和少收。
不少地区由于密度偏大,中小径材过剩,大径材很少或没有。
有的地方农民建房减少,中小径材滞销,价格下降到300~400元/立方米。
由于胶合板生产的发展,大径材紧缺,大径材的价格高达800~900元/立方米。
有些县有数万亩杨树林,但不能满足本县小规模胶合板厂对大径材的需要,还要由远处购进大径材,这种产销脱节,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都与造林密度选择不当择有关。
山东莒县发展杨树丰产林30多年,全县拥有杨树10万亩左右,几年前,天津某铅笔厂欲订购一批杨树大径材,莒县没有大径材资源,失去了商机。
近年在中原地区、华北和东北,杨树造林仍主要延用3米×4米和3米×3米这类生产中小径材的密度,应引起注意。
意杨树的密度浅析
意杨 [杨柳科] [杨属] ——是杨树的一种
别名:意大利杨、意大利214杨
拉丁名:Populus euramevicana cv.‘I-214’
产地分布:
原产意大利。
我国1958年从东德引入,1965年又从罗马尼亚引入,1972年再由意大利引进。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树冠长卵形。
树皮灰褐色,浅裂。
叶片三角形,基部心形,有
2-4腺点,叶长略大于宽,叶深绿色,质较厚。
叶柄扁平。
生长习性:
生长快速,树杆挺直。
阳性树种。
喜温暖环境和湿润、肥沃、深厚的沙质土,对杨树褐斑病和硫化物具有很强的抗性。
繁殖培育:
选择苗干高3.6厘米以上、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作插干。
一般搜索大丰林业基地可以找到杨树生产地.在意杨苗大量落叶至萌芽前,自平地截取,不留高桩,截面要求光滑平整。
选留的优质插干应修除侧枝,并按干粗0.5厘米一个级差进行分级。
然后按每20株或30株打捆,放于河中或池塘中浸泡3-7天。
应选择地下水位在1.5-3米之间,沙壤、轻沙壤的地栽植。
一般在2月至3月上旬,打深60-80厘米的洞定植。
为保证苗干与土壤的紧密结合,插干前可用稀泥浆灌洞或用水直接灌洞,然后插入苗干,轻摇几下,就近铲土并踏实洞口。
以下为杨树生长分析:
本研究利用标准木调查法,对湖北省15个县市76个标准地南方型杨树人工林(5~13年)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选择了18~20指数级的17种造林密度,对树龄在13年内的杨树人工林的不同立地指数、不同密度的材积生长、主伐期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探寻湖北省南方型杨树造林密度的综合效应,拟合出不同立地指数、密度的杨树生长预测模型,提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适宜的造林密度。
结果如下: (1) 湖北省南方型杨树的树高、胸径生长符合柯列尔模型y= a x~b e~(-cx) (2) 不同密度南方型杨树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林分1~3a,没有显著差异,此后,随年龄的增大,差异越来越明显,且密度越大,单株材积生长量
越小。
单株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差异也很明显,密度增大,平均生长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
单株材积的连年生长量的生长高峰在4~8年之间,且密度越大,峰值出现的年龄越早。
(3) 湖北省南方型杨树在13年内,林分密度越大,林分蓄积越大。
不同密度的蓄积连年生长量差异明显,中、高密度林分的蓄积连年生长量变幅较大,而低密度林分的,则较为平缓。
杨树林分蓄积的连年生长量高峰一般
出现在5~9年,且密度越大,最大连年生长量出现的时期越早。
密度大的林分年平均蓄积量大,且相应的平均年生长量的最高值也随密度的增大而递增。
(4) 立地指数18~20的林分,1.5m×1.5m~3m×3m等高密度栽培的林分轮伐期为6~8年,主要培养中、小径材;3m×4m~5.5m×5.5m等中密度栽培林分的轮伐期为9~11年,以培育中径材为主:6m×8m~10m×8m等低密度林分的轮伐期为1 2~14年,用以培养大、中径材。
(5) 立地指数18~20的林分,以中、高密度的栽培方式,经济效益较好。
其中,栽培密度以3m×4m为最优,主要用来培育中、小径材。
采用6m×8m~10m×8m等低密度的方式造林经济效益较低、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