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9-1憋泵事故分析1
- 格式:doc
- 大小:670.00 KB
- 文档页数:5
安全管理编号:LX-FS-A48452采油岗位风险评估——抽油机井憋泵操作可能发生的事故。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采油岗位风险评估——抽油机井憋泵操作可能发生的事故。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风险预想:抽油机井憋泵操作可能发生的事故。
2.风险危害:损坏井下设设备,导致井下故障;井口憋压导致压力表损坏,油气泄露引起污染。
3.原因分析:(1)违反憋压操作规程;(2)操作时精力不集中,造成憋压过高;(3)闸门不灵活;(4)使用回油闸门。
4.预防措施:(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2)下脱接器的井(下大泵的井)不允许进行憋泵操作;(3)憋压前检查压力表,保持其完好;(4)憋压不得超过2.5MPa;(5)憋压时集中精力,认真观察压力变化;(6)憋压时不得使用回压闸门;(7)定期保养闸门;(8)憋压操作结束后立即倒回正常生产流程,观察生产正常后方可离开。
排查水泵厂事故的报告根据公司要求,对水泵厂事故进行全面排查,以确定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
以下是排查报告内容:1. 事故概述:本次事故发生于水泵厂生产车间,事故发生时间为XX年XX月XX日。
事故导致了员工受伤,设备损坏以及生产中断等严重后果。
2. 事故原因分析:2.1 人为因素:初步调查显示,事故起因可能是工人未正确操作设备,或没有穿戴安全防护装备,导致事故发生。
2.2 设备故障:涵盖了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设计存在缺陷等因素。
需要深入调查设备是否存在隐患。
3. 事故影响:3.1 人员伤亡:具体情况为一名员工受伤,经送医治疗目前情况稳定,无生命危险。
3.2 设备损坏:初步评估损失较严重,水泵厂必须停产进行维修和修复。
3.3 经济影响:由于生产中断,厂家将面临订单延迟交付、赔偿索赔等经济损失。
4. 整改和预防措施:基于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影响评估结果,提出以下整改和预防措施:4.1 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员工正确操作设备并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4.2 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的加强,建立完善的设备定期巡检和保养制度,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部件。
4.3 对设备进行全面安全评估,排除设计缺陷,确保设备性能和操作安全性达到标准要求。
4.4 强化事故应急演练和应急预案,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5. 结语:本次排查报告总结了水泵厂事故的概要、可能的原因、事故影响以及相关的整改和预防措施。
通过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实施相关措施,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生产稳定。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提高泵类设备安全运行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泵类设备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完好,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泵类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泵类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
二、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1. 事故类型(1)泵类设备故障:包括泵体、电机、轴承、密封等部件损坏。
(2)操作不当:因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3)电气事故:因电气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4)泄漏事故:泵类设备泄漏造成的污染事故。
2. 危害程度(1)泵类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生产中断,造成经济损失。
(2)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人员受伤、设备损坏。
(3)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
(4)泄漏事故: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泵类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职责(1)制定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
(3)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参与应急处置。
(4)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3. 应急救援队伍成立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事故现场救援、设备抢修、人员救护等工作。
4. 应急救援队伍职责(1)根据事故情况,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2)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3)进行设备抢修、人员救护等工作。
(4)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救援情况。
四、应急处置措施1. 泵类设备故障(1)发现故障后,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切断电源。
(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对故障设备进行抢修。
(3)对抢修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 操作不当(1)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3)发现操作不当行为,立即制止并纠正。
3. 电气事故(1)加强电气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水泵停泵事故,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水泵停泵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事故定义水泵停泵事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水泵停止运行,造成生产、生活用水中断或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
四、事故分类1. 电气故障导致的水泵停泵事故;2. 机械故障导致的水泵停泵事故;3. 外部原因导致的水泵停泵事故;4. 人为原因导致的水泵停泵事故。
五、应急组织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事故。
2.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指导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设备抢修、人员疏散等工作。
4. 应急通讯组:负责事故信息的传递和通讯保障。
5. 应急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供应。
六、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 应急救援小组迅速到达现场,了解事故情况,评估事故影响。
3. 电气故障导致的水泵停泵事故:a. 确认故障原因,切断故障设备电源,防止事故扩大。
b. 指派专业人员进行设备检修,尽快恢复水泵运行。
4. 机械故障导致的水泵停泵事故:a. 确认故障原因,切断故障设备电源,防止事故扩大。
b. 指派专业人员进行设备抢修,尽快恢复水泵运行。
5. 外部原因导致的水泵停泵事故:a. 检查外部原因,如管道堵塞、水源污染等,采取相应措施。
b. 尽快恢复水泵运行,确保生产、生活用水。
6. 人为原因导致的水泵停泵事故:a. 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消除人为隐患。
b. 尽快恢复水泵运行,确保生产、生活用水。
七、应急结束1. 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水泵恢复正常运行。
2.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宣布应急结束。
八、总结评估1. 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69采油岗位风险评估——抽油机井憋泵操作可能发生的事故。
通用版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采油岗位风险评估——抽油机井憋泵操作可能发生的事故。
通用版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风险预想:抽油机井憋泵操作可能发生的事故。
2.风险危害:损坏井下设设备,导致井下故障;井口憋压导致压力表损坏,油气泄露引起污染。
3.原因分析:(1)违反憋压操作规程;(2)操作时精力不集中,造成憋压过高;(3)闸门不灵活;(4)使用回油闸门。
4.预防措施:(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2)下脱接器的井(下大泵的井)不允许进行憋泵操作;(3)憋压前检查压力表,保持其完好;(4)憋压不得超过2.5MPa;(5)憋压时集中精力,认真观察压力变化;(6)憋压时不得使用回压闸门;(7)定期保养闸门;(8)憋压操作结束后立即倒回正常生产流程,观察生产正常后方可离开。
5.综合评估:(1)人员低(2)财产高(3)环境高(4)影响低6.应急措施:超压时立即打开生产闸门放压,放压不成功或流程刺漏时立即停井处理,杜绝污染。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给水泵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停泵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给水泵停泵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事故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公司总经理- 副指挥长:公司副总经理-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2. 事故应急小组- 指挥员:安全管理人员- 成员:设备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应急物资管理人员等四、事故预防措施1. 定期对给水泵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制定给水泵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
4.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五、事故应急处置1. 事故报告- 发现给水泵停泵事故时,立即向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
- 事故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2. 事故现场处置- 事故应急小组迅速赶到现场,了解事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 确认事故原因,判断事故性质。
2. 根据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机、隔离、切断电源等。
3. 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给水泵运行。
4.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
3. 事故信息发布- 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事故信息。
4. 事故善后处理- 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查找事故原因。
-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 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六、应急物资与装备1. 应急物资- 配备足够的备品备件、维修工具、消防器材等。
-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 应急装备-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如救援车辆、通讯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七、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给水泵操作人员、应急小组成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油泵事故案例1. 背景介绍油泵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主要用于输送液态燃料或液态化工产品。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油泵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生产线停工,还会对员工的安全产生威胁。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油泵事故的原因及应急预防措施。
2. 案例描述某工厂的生产线上,使用了一台型号为X的液压油泵,用于输送液态燃料。
一天,当工作人员操作油泵时,突然发生了漏油事故,导致工作区域内油污严重,生产线停工。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原因可能是由于油泵的密封件老化导致漏油,且未及时更换。
3. 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老化:油泵作为一种持续工作的设备,长期使用容易导致部件老化,丧失密封性能,从而引发漏油事故。
(2)维护不当:工作人员未按时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导致油泵的关键部件未得到及时更换和维修,使得设备运行不稳定。
(3)操作不当:工作人员对油泵操作不规范,造成设备受到冲击和振动,加速设备老化,增加漏油的可能性。
4. 应急预防措施(1)定期维护:对油泵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包括更换密封件、清洗过滤器、检查电机等,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操作规范:培训工作人员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造成设备受损和事故发生。
(3)实施监测:安装漏油检测器和温度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并预防油泵漏油情况。
(4)备用设备:及时准备备用的油泵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能快速更换,减少停工期间。
5. 结论油泵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问题,在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设备老化、维护不当和操作不当是造成油泵事故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维护设备,实施监测和预防措施,确保生产线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企业和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循环水泵事故一、循环水泵事故简介1、事故前情况:8月6日发现盘根漏水量比平时增大,将盘根紧固后漏水量稳定,振动波动比以往上升。
8月8日和8月10日夜班进行停泵检修拦污栅,发现栏污栅四周垮塌,中间变形。
8月14日泵振动波动明显上升。
2、事故过程:8月15日下午16:30左右,3B循环水泵电机电流上升很快,就地检查盘根冒水量很大,当电流到了300A时紧急停运该泵,就地检查无反转,铜棒耳听诊断无碰磨声,出口液控蝶阀关闭到位。
3、事故时参数记录:事故发生前24分左右电机电流出现大幅度上升,前10分钟内电流从220A左右上升到260A左右;后10分钟内从260A左右突升到320A左右以上(按照趋势达360A左右),从泵的转速在线记录可以看出,在停机前22分钟左右,泵的转速发生失速性颤动。
但距停机18-14分钟之间,失速性颤动更加明显,后来的4-5分钟转速表面上又恢复了正常,但紧接着从停机前10分钟左右开始,失速颤抖逐渐加剧,直到电机电流超限自保护停机。
4、事故后果:4.1三段轴上中下段合计总长度接近11.7米,整条轴弯曲性变形,变形量超过1.5米(离开轴线的弯曲变形量),其中中下两段变形最为严重,三段均有变形。
4.2水泵轴的中间轴承座全部碎裂,多段外接管碎裂,吸入喇叭口严重破碎;吐出管、导流片发现裂纹;导流体也存在裂纹。
这些端口基本上被锈蚀覆盖,但也可发现个别端口上存在不同区域或界面,呈现脆性断裂的特征,属于外物击伤。
4.3上部轴承座碎裂,轴承冷却水通道被堵塞。
4.4所有轴承全部严重损伤。
包括深度划伤、严重剪切变形、端部撕裂、表面熔融等。
4.5套筒联轴器严重变形,两段内接管严重变形;由于拆除变形轴时相互阻碍,这些部件全部采用火焰切割最终全部损毁。
4.6只有部分连接螺栓可用,部分剪断或扭断而难以继续使用。
4.7安装在外接管上的牺牲阳极以及外加电流的保护装置基本损毁,不可继续使用。
二、事故原因分析:1、于中部导轴承支架采用非合同要求的316L材质,材料脆性大、韧性较差、结构强度不足,同时泵轴存在不平衡量及水流的瞬间冲击,轴系产生较大振动、摆度及由此产生交变应力,中部导轴承支架受挤压下产生部分支撑疲劳断裂。
8589-1井固井施工中发生憋泵事故的分析
王磊
(延长油田井下作业工程公司)
摘要:8589-1井是延长油田子长采油厂的一口注水井,位于子长县余家坪区域,完钻井深525 m。
该井在固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了突发性憋泵事故,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此次固井施工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该区域其它油井开发的固井施工提供可靠的作业技术和经验。
关键词:固井憋泵建议
一、概述
8589-1井是延长油田子长采油厂余家坪区域的一口注水井。
该区域油井主要开采长2油层,一般完钻井深在500m左右,其井斜较大、油层发育良好、渗透性强。
本井固井设计水泥采用了G级硅酸盐油井水泥水泥浆(平均密度1.85g/cm3)进行固井施工作业,但在固井施工过程中,替浆时泵压突增,发生突发性憋泵事故,固井施工被迫停止。
测声幅时在346m遇阻(套管内留有346m水泥塞),环空水泥返高差160m,水泥封固段没有达到固井设计要求。
二、井身结构及套管尺寸
⑴、井身结构
图1
⑵、套管尺寸
表
1
三、施工概况
该井井深525m ,油层顶界420m ,油层底界472m ,阻位504.46m ,钻井一开和二开技术参数见表1,固井设计技术参数见表2、表3和表4,要求全井段封固。
⑴、固井前准备
1、水泥浆灰样性能检测结果
2、井底静止温度和循环温度 ①井底静止温度:
T 静=地面平均温度(℃)+地区地温梯度(℃/m)×套管鞋深度(m),取地面平均温度14℃、 地区地温梯度为3.3 ℃/100m ,T 静=14+525×0.033≈31℃
②井底循环温度:
T 循=钻井液循环出口温度(℃)+套管鞋深度(m)/168(m/℃),T 循=15+525/168≈18℃ 3、固井水泥量计算
4、套管内顶替量计算 表4
5、碰压压力计算
a.环空静液柱压力
P1=0.01×Δг×h=4.5MPa
b.环空流动阻力
P2=0.0015×H+1.2=2MPa
c.突增压力
P3=3-5MPa
d.碰压压力
P=P1+P2+P3=10MPa
⑵、施工过程
1、钻井队于2013年6月2日23:30下完套管后开始开泵循环,循环排量1500L/min,泵压2 MPa,循环过程中泵压稳定,无漏失现象;
2、1:10固井队开始施工作业,固井水泥车型号SNC35-16,1:10开始注入前置液,排量1000L/min,泵压2MPa,注入量5m3,注前置液过程中环空畅通、压力正常;
3、1:15开始注水泥浆,排量1000L/min左右,最大密度1.85g/cm3,最小密度1.78g/cm3,平均密度1.82 g/cm3,共注入水泥浆13.6 m3,1:35注入完毕;
4、1:35-1:40开始排放残留水泥浆、倒管线;
5、1:40开始替清水,采用四档顶替,排量1000L/min,顶替至1m3时,泵压突增至碰压压力10MPa;
6、立即改一档顶替并增加碰压压力,排量200L/min,泵压迅速上升至18MPa,施工被迫停止,在替清水过程中井口未见返水,后经钻井队上下提拉活动套管无果,停止施工。
四、固井质量评价
水泥浆候凝48小时后,进行三样检测,套管内留有水泥塞346m,实际返高365m,比设计低160m。
后期对套管内水泥塞进行了清扫,清扫完毕后再次进行三样检测。
固井质量评价(见图2):
160m-180m:声幅数值<30%;
180m-200m:声幅数值<45%;
200m-210m:声幅数值<30%;
210m-500m:声幅数值<15%;
水泥封固段未达到设计要求,封固段质量基本合格。
图2
五、原因分析
该区域主要开采长2油层,井深浅(一般在500m左右)、井斜大、油层发育良好、渗透性强。
究其憋泵原因,有以下几点:
⑴、钻井队下完套管后,没有用泥浆进行大排量冲洗,而且循环时间短;
⑵、注水泥前前置液注入量少;
⑶、该区域固井用水泥浆一般为纯浆,自由水大,加之该区域井浅,一般注水泥作业完毕后,水泥浆已经将油层全部覆盖,已经到达高渗透性失水层位,水泥浆流动性开始变差;
⑷、由于是单泵车作业,注完水泥浆后必须进行倒管线、阀门并清洗残留水泥浆,中途要耽误6-8分钟才能开始正常的清水顶替,此时水泥浆已经不是在连续流动,而是停留在高渗透性地层失水部位,水泥浆开始逐渐变稠,流动性变小,导致顶替液只有少量进入套管内,泵压突增,发生憋泵事故。
六、认识与建议
⑴、钻井队下完套管后应调整泥浆,大排量洗井不少于两周;
⑵、固井队注水泥前应大排量注入前置液10m3;
⑶、建议该区域固井时在G级硅酸盐油井水泥中加入降失水剂和减阻剂,严格控制失水,失水量<50ml/30min;
⑷、采用双车作业,保证固井施工作业的连续性;
⑸、如果单车作业,建议采用四通式双管汇注入法(见图3),注水泥作业完毕后直接清水进大泵排出大泵和管汇中的残留水泥浆,迅速开始顶替,缩短停泵时间,待碰压后再清洗设备,减少憋泵事故的发生。
图3
参考文献
⑴钻井事故表现形式与反事故措施及事故处理手册.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7
⑵张明昌.固井工艺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