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的分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00.50 KB
- 文档页数:27
原油的分类原油按性质分为矿物燃料和石油产品两大类。
原油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可用于制造汽油、煤油、柴油、机油、润滑油、石蜡等石油产品以及沥青、石油焦、石油沥青等化工产品。
也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制取合成氨、合成纤维、人造橡胶等。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它是比较重要的能源之一。
石油主要分布在陆地上稠密的地下沉积岩中,石油的形成,通常需要上亿年的时间。
石油在自然界中通过不同的沉积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而转化形成。
原油是指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温度在250 ℃以上的黑褐色可燃粘稠的液体。
广义地说,凡是经过原油蒸馏所得的燃料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都是原油。
世界上原油储量最多的是中东地区,中东的原油主要是重质原油(包括凝析油、混合油),还有少量的中质原油。
石油主要分布在陆地上稠密的地下沉积岩中,石油的形成,通常需要上亿年的时间。
石油在自然界中通过不同的沉积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而转化形成。
石油通过管道运输到各地炼油厂后,进行一系列的提炼,然后装车销售。
主要的生产流程:原油脱水脱盐、原油预处理、原油加氢精制、原油加工。
一般原油经脱水、脱盐、原油预处理等工艺处理后,可改善其使用特点并降低其危害;但由于这些工艺均属物理变化,故又统称为二次加工。
根据原油所含轻、重组分的不同情况和对产品性质要求的差异,原油可以再进行加工,以获得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基础油、石蜡基础油、沥青等产品或其他用途。
2、炼油工艺(1)裂解工艺—将原油加热到250~280 ℃,利用催化剂作用把碳氢化合物裂解成烃类气体,该法具有投资省、建设周期短、操作简单、便于控制、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2)热加工工艺—将原油加热到400~450 ℃,干馏将残留在原油中的非碳氢化合物彻底氧化,此法适应性强且不受炼厂规模限制,产品纯度高,但能耗较大,废气排放量往往超标。
(3)催化裂化工艺—将原油加热至260~300 ℃,使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类饱和烃断链、环化,得到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将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因此发达国家已很少采用。
原油分类和理化性质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杂质含量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氧化、燃烧等。
颜色:原油的色泽按产地和成分不同,一般有褐色、黄褐色、深棕色和黑色。
通常颜色越深则比重越大,同时含沸点成分就越少,反之亦然。
然而原油中纯粹烃类为无色物质,原油的颜色是由石油中含有的其它物质所形成的。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溶解性:原油很难溶于水中,但却能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酒精、乙醚、四氯化碳等。
虽然原油几乎完全不能和水相溶解,但仍有少量水分会“包溶”于原油中,一定条件下可自然析出。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原油的性质分类原油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按组成分类;按硫含量分类;按比重分类。
原油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
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
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