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的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572.00 KB
- 文档页数:28
原油分类和理化性质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杂质含量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氧化、燃烧等。
颜色:原油的色泽按产地和成分不同,一般有褐色、黄褐色、深棕色和黑色。
通常颜色越深则比重越大,同时含沸点成分就越少,反之亦然。
然而原油中纯粹烃类为无色物质,原油的颜色是由石油中含有的其它物质所形成的。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溶解性:原油很难溶于水中,但却能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酒精、乙醚、四氯化碳等。
虽然原油几乎完全不能和水相溶解,但仍有少量水分会“包溶”于原油中,一定条件下可自然析出。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原油馏分国标原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由多种不同的化合物组成。
在石油加工过程中,原油被分离成不同的馏分,每个馏分都有其特定的特性和用途。
国际上通常使用国标分类来描述不同的原油馏分。
下面将介绍国标原油馏分的各个类别及其特点。
一、石脑油石脑油是原油的最轻馏分,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高的挥发性。
它主要由碳数较少的烃类组成,如烷烃和烯烃。
石脑油通常用作溶剂、清洁剂和汽油添加剂等。
二、汽油汽油是原油的主要馏分之一,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适中的挥发性。
它主要由碳数较多的烃类组成,如烷烃、烯烃和芳烃。
汽油是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汽车和其他内燃机。
三、柴油柴油是原油的另一个重要馏分,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低的挥发性。
它主要由碳数更多的烃类组成,如长链烷烃和芳烃。
柴油是用于柴油机的燃料,如卡车、船舶和发电机。
四、航空煤油航空煤油是一种特殊的柴油馏分,用于喷气式飞机的燃料。
它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低的挥发性,以适应高空和低温环境下的燃烧需求。
五、重柴油重柴油是原油中较重的馏分,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低的挥发性。
它主要由长链烷烃、芳烃和一些杂原子化合物组成。
重柴油通常用作工业燃料,如发电厂和工业锅炉。
六、石油焦石油焦是原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主要由碳组成。
它通常用作电极材料、炼钢和铝生产等工业领域。
七、润滑油润滑油是原油的另一个重要副产品,用于润滑机械部件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润滑油根据粘度和性能特点分为不同等级,如汽车发动机油、工业润滑油和船舶润滑油等。
八、沥青沥青是原油中最重的馏分,具有较高的沸点和黏度。
它主要用于道路建设和屋顶防水等领域。
以上是按国标对原油馏分进行分类的概述。
不同的馏分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适用于不同的用途。
了解原油馏分的分类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油加工和利用过程,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国标原油馏分分类包括石脑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重柴油、石油焦、润滑油和沥青等。
每个馏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对于石油加工和相关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油分类中间基
原油分类一直是石油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原油特征、品质及加工成品的性能。
目前,通过对油和油脂中油酸、芳香族物质、含碘量及抗渗性等属性进行测定,可以很好地对原油进行分类和排序。
首先,根据油的抗渗性将原油分为两大类:抗渗性好的原油和抗渗性差的原油。
其中,前者指的是抗渗性强、稠度高、油质少、多晶性非常好的原油,适用于加工成高价值产品;而后者由于抗渗性差、油质多等特点,容易积碳污染设备,排放量大,且难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成品,故应予削减。
此外,根据成分可以把原油分为烃油、气体油和微量组份三大类;烃油主要由
杂烃、烷烃及炔烃等三大结构类型组成,在各种原油中以含量最大,可以作为生产加工成品的主要原料;气体油和微量组份分别包括气体油和几百种以下的组分,可以起到改善成品品质的作用。
总之,原油分类工作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原油、改善加工成品的品质,
还可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和减少污染,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
原油的分类:世界上各地所产原油,由于地质构造、生油条件和生油年代的差异,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有的有很大的不同,而有的又很相似。
对组成和性质相似的原油,其开采、输送和加工方案也可类似,这样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根据原油的组成和物理特征进行分类,对于原油的储存、输送、加工和销售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但如何对原油分类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尽管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但至今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标准分类方法。
本书介绍较广泛采用的化学分类法和商品分类法。
化学分类法原油的化学分类以原油的化学组成为基础,通常采用原油某几个与化学组成有直接关系的物理性质作为分类依据。
最常用的有特性因数分类法和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1.特性因数分类法多年来,人们欲寻找一个简单的物性指标来表示原油或油品的化学组成特性。
特性因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个特性参数。
在各族烃类性质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各族烃类的沸点和相对密度同化学组成有一定关系。
由沸点T(取绝对温标)和相对密度。
计算得到的表示化学组成的参数,称为特性因数K,按下式求得。
3TK1.21615.6d15.6特性因数K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关。
当沸点相近时,烷烃的K值最大,环烷烃的次之,芳香烃的最小。
因此,可大体按照其特性因数K值将原油分为石蜡基、中间基和环烷基,具体来说:K>12.1石蜡基原油K=11.5~12.1中间基原油K=10.5~11.5环烷基原油特性因数K对于了解石油的分类、化学性质,确定加工方案以及与其他一些物性一起确定油品的另一些物性是十分有用的。
但这种分类方法不如下面介绍的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分得细,并且其中的平均沸点对于原油很难准确求得,目前很少用于原油的的分类。
商品分类法商品分类法又称工业分类法,其是按原油的某一种性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分类的补充,在国际石油市场广泛采用。
1.按相对密度分类原油的相对密度对其开采、储运和加工成本的影响很大。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原油按质论价,相对密度是反映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原油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按组成分类;按硫含量分类;按比重分类。
原油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
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
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
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
原油的性质分类原油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按组成分类;按硫含量分类;按比重分类。
原油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
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
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
api值原油划分
原油的API值是指原油的密度,通常用来衡量原油的轻重程度。
API值是根据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制
定的标准来计算的,它是通过比较原油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来确定的。
API值越高,代表原油越轻,密度越小;API值越低,代表原油越重,密度越大。
根据API值的不同,原油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来说,API值大于10的原油被认为是轻质原油,API值在10到20之间的
原油被认为是中质原油,而API值小于10的原油则被认为是重质原油。
不同类型的原油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对于炼油和
加工过程有着不同的影响。
从市场角度来看,轻质原油更容易提炼出高值的产品,比如汽
油和航空燃料,因此通常更受市场欢迎。
而重质原油则更适合用于
生产某些燃料油和润滑油等产品。
因此,API值对于原油的分类和
市场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API值,原油还可以根据硫含量、粘度、含硫化合物等多
个指标来进行分类。
总的来说,API值作为原油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原油市场和炼油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