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50.89 KB
- 文档页数:7
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机械设计是现代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它涵盖了从构思到制造和维护的整个过程。
机械设计师负责创造和开发各种机械设备、零件和系统,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机械设计的重要性1. 提高效率和性能:机械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设备和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通过优化设计和使用最新的技术和材料,机械设计师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2. 保证安全和可靠性:机械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确保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设计师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负载、应变和温度等,以确保设计的设备在正常运行和应对突发情况时不会出现故障。
通过精确的设计和严格的测试,机械设计可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 满足不同需求: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有各自独特的要求和挑战,机械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创建适用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制造业、航空航天、能源还是医疗领域,机械设计师都需要了解行业趋势和需求,以发展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创新设计。
二、机械设计的应用1. 制造业:机械设计在制造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机械设计师设计和开发各种机器和机械系统,如机床、生产线和自动化设备,以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优化设计和使用高级的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师可以帮助制造业实现更高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2.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机械设计师负责设计和构建飞机及其相关设备。
他们需要考虑飞机的结构、材料、气动特性和动力系统等因素,以确保飞机的安全和性能。
通过精确的设计和模拟测试,机械设计师可以帮助航空航天工业实现更高的飞行效率和燃料效益。
3. 能源:机械设计在能源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械设计师设计和构建各种能源设备,如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收集器和汽车发动机等。
他们需要考虑能源转换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等因素,以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4. 医疗领域:机械设计在医疗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机械设计标准在各行业中,机械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需要遵守一系列专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机械设计标准,包括材料选择、尺寸规范、安全措施等。
1. 材料选择机械设计的首要任务之一是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以及成本等因素。
常用的机械设计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塑料和复合材料等。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需要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如ISO 683-17:2014(钢的热处理规范)、ASTM B209(铝和铝合金板、薄板和箔材的标准规范)等。
2. 尺寸规范机械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尺寸规范。
尺寸规范包括设计图纸上的尺寸标注、公差要求以及配合尺寸等。
在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尺寸规范标准包括ISO 2768-1(一般公差要求)和ISO 286-2(配合尺寸和公差)等。
这些标准确保了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同时也提高了零部件的互换性和装配性。
3. 安全措施在机械设计中,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关的机械设计标准包括ISO 13849-1(安全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和ISO 12100(机械安全性-一般原则)等。
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要求,旨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4. 设计验证为了确保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设计团队需要进行设计验证和测试。
机械设计标准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是使用合适的验证方法和测试标准。
例如,ISO 527-1:2012(塑料-拉伸性能的确定)规定了塑料材料的拉伸测试方法,ISO 8712:2010(齿轮-齿轮轴和支承轴的计量)规定了齿轮尺寸和形状的测量方法。
这些验证和测试的标准可以确保机械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5. 环境保护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械设计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
针对不同行业的机械产品,有一些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规范需要遵守。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1. 简介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二者密切相关但又有一定区别。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其原理的学科,主要关注力学、力学和动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旨在揭示机械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性。
而机械设计则主要是以机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为主要任务,涉及到工程力学、力学设计、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2.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机械运动、力学关系和动力学原理等。
机械运动是机械原理的基础,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和变化规律。
力学关系则是研究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力学性质,包括力、力矩、压力、应力、变形等。
动力学原理则是研究物体的运动与力学关系的相互作用,研究其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动力学参数。
3.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研究和开发机械产品的学科,需要运用机械原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产品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分析等。
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的核心,包括产品的形状、尺寸、连接方式等方面的设计。
功能设计则关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材料选择则需要根据产品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工艺分析则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制造过程简单、可行以及具有经济性。
4.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关系机械原理为机械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可以更好地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分析。
机械设计则是实践机械原理的具体应用,将机械原理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
机械原理可以指导机械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而机械设计则将机械原理付诸实践,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
5. 总结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两大重要内容,二者密切相关但有一定区别。
机械原理研究机械运动、力学关系和动力学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机械设计则是以机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为主要任务。
机械原理为机械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机械设计则将理论付诸实践。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机械工程的发展。
机械设计名词解释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是基于机械工程原理和技术,通过研究、分析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机械结构和系统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机械设计相关的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2.1.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指利用工程设计和创新思维,将原始的机械构思、需求和目标转化为可实际制造和使用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2.2. 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机械系统中各个部件的组合和布置方式,包括连接、支撑、传力的构型和方法等。
•运动学研究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规律,并用数学方法描述和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
2.4.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过程,包括力的作用、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平衡等。
2.5. 建模•建模是指将机械系统从现实世界中进行抽象化,用数学和物理方程来描述机械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2.6.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研究材料在受力下的力学行为和性能,包括弹性、塑性、断裂等。
•热力学研究热量和能量之间的转化,以及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8.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指将机械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等。
2.9. 误差与公差•误差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实际尺寸或形状与设计尺寸或形状之间的差异。
•公差是为了控制误差,设定的允许范围,表示具有一定尺寸或形状的零件或装配体的尺寸或形状对于设计要求的偏差。
2.10. 机构设计•机构设计是指将一些零部件按照特定的方式组织和连接,使其实现特定的运动或功能的设计过程。
2.11.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指通过齿轮、带传动、链传动等方式将动力从原动机传递到工作机构的过程。
3. 结论以上是对机械设计中一些基本名词的解释。
机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许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和应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非常重要。
第一章绪论(1)1-2 现代机械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 各子系统具有什么功能?(2)答: 组成子系统及其功能如下:(3)驱动系统其功能是向机械提供运动和动力。
(4)传动系统其功能是将驱动系统的动力变换并传递给执行机构系统。
第二章执行系统其功能是利用机械能来改变左右对象的性质、状态、形状或位置, 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度量等, 按预定规律运动, 进行生产或达到其他预定要求。
第三章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其功能是控制驱动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各部分协调有序地工作, 并准确可靠地完成整个机械系统功能。
第四章机械设计基础知识2-2 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失效?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断裂失效主要表现在零件在受拉、压、弯、剪、扭等外载荷作用时, 由于某一危险截面的应力超过零件的强度极限发生的断裂, 如螺栓的断裂、齿轮轮齿根部的折断等。
(2)变形失效主要表现在作用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 零件产生塑性变形。
(3)表面损伤失效主要表现在零件表面的腐蚀、磨损和接触疲劳。
2-4 解释名词: 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计算载荷、静应力、变应力、接触应力。
答: 静载荷大小、位置、方向都不变或变化缓慢的载荷。
变载荷大小、位置、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名义载荷在理想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
计算载荷计算载荷就是载荷系数K和名义载荷的乘积。
静应力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小的应力。
变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应力, 可以由变载荷产生, 也可由静载荷产生。
(1)2-6 机械设计中常用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答:机械中材料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决策问题, 其基本原则如下:①材料的使用性能应满足工作要求。
使用性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②力学性能③物理性能④化学性能①材料的工艺性能应满足加工要求。
具体考虑以下几点:②铸造性③可锻性④焊接性⑤热处理性⑥切削加工性①力求零件生产的总成本最低。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②材料的相对价格③国家的资源状况④零件的总成本2-8 润滑油和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有哪几项?答: 衡量润滑油的主要指标有: 粘度(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和倾点等。
机械设计师知识点大全总结机械设计师是指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工作的专业人才,主要负责设计各种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系统。
机械设计师需要具备广泛的工程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复杂的设计工作。
本文将从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材料选型、机械零件设计、工程制图、CAD软件应用、机械系统设计等方面对机械设计师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1.1 机械工程基础机械设计师需要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包括力学、动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
这些知识是设计各种机械设备和系统的基础。
1.2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主要包括受力分析、应力、应变、材料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材料力学的研究,机械设计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设计零部件和系统。
1.3 热工学热工学是机械设计师必须了解的重要学科,主要包括热力循环、燃烧、传热、换热器等方面的内容。
熟悉热工学知识有助于设计燃烧设备、换热设备和热力系统等。
1.4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机械设计师必须了解的学科,主要包括流体的性质、运动规律、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等内容。
了解流体力学知识对设计流体机械和液压系统等具有重要意义。
1.5 机械传动基础机械传动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计师需要了解各种传动装置的原理和参数,包括齿轮传动、链条传动、带传动等。
1.6 机械制造工艺机械设计师需要了解各种机械加工和制造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焊接、车削、铣削、磨削等,以便设计出易于制造和装配的零部件。
1.7 注塑技术注塑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一种工艺,机械设计师需要了解注塑工艺的原理和特点,以便设计出合理的注塑零部件。
1.8 现代设计理念现代设计理念是机械设计师必须了解的知识,包括TRIZ理论、价值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等,这些理念可以帮助设计师创新和提高设计水平。
二、材料选型2.1 材料的物理性能机械设计师需要了解各种常用材料(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热膨胀系数等,以便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设计零部件。
机械设计的概念
机械设计是一门应用工程学科,用于设计、开发和优化机械系统和设备。
它涉及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制造和测试的全过程。
机械设计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要求:机械设计首先需要明确机械系统或设备的功能需求,即它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性能指标。
2. 结构设计:在明确功能需求后,机械设计师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整体结构和部件的配置。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主要零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设计装配方案。
3.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机械设计师也需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以确保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力学性能符合要求。
这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进行仿真和分析来实现。
4. 制造工艺:机械设计的概念还包括考虑机械系统的制造工艺。
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的加工和组装方法,并确保设计的可制造性。
5. 标准和规范:机械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和符合法律法规。
6. 检验和测试:机械设计师还需要制定检验和测试计划,以验
证设计的性能和符合要求。
机械设计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制造工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总论考研公式大全机械设计是工程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机械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在机械设计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公式和定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公式和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械设计原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一、静力学基础公式1. 刚体平衡条件:∑F = 0∑M = 02. 力矩公式:M = F * d3. 力矩平衡条件:∑M = 04. 弹簧的胡克定律:F = k * x5. 最大摩擦力:F_max = μ * N二、材料力学基础公式1. 应力:σ = F / A2. 应变:ε = ΔL / L3. 震裂应力:σ_f = K * √(π * a)4. 疲劳破坏强度:S = S_e / (1+K_b * S_e * (1/N)^b)5. 韧性:U = Wc / Ac三、机械传动基础公式1. 齿轮传动比:i = N1 / N22. 齿轮传动效率:η = (1 - (1/εa) * (Z1/Z2)) * 100%3. 带传动速比:i = N1 / N24. 带传动效率:η = (T1 - T2) / T1五、机械设计基础公式1. 材料厚度计算:t = K * (F * L) / (σ * W * H)2. 螺栓抗拉强度:σ_a = F / A3. 螺栓抗剪强度:τ = F / A4. 轴的转矩计算:T = F * r这些公式只是机械设计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公式和定理。
在学习和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运用。
希望以上机械设计公式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机械设计是指通过对机械系统的结构、运动和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和优化,设计出满足特定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它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以及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等内容。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1.基本材料力学: 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刚度、韧度等。
了解基本材料力学理论对合理选材和结构设计有重要意义。
2.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机械设计中需要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等参数,以确定机构的工作性能。
3.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机械设计中需要对机械系统受到的各种力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保机械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
4.刚体力学:刚体力学是研究刚体受力和运动的力学学科,机械设计中需要对机械构件进行刚体分析,以计算各个构件的应力和变形,从而确定结构的稳定性。
5.机构学:机构学是研究机械构件之间相对运动和传动的学科,机械设计中需要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进行分析,以满足特定的功能和工艺要求。
机械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1.强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强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常用的强度计算方法有应力计算、应变计算和变形计算等。
通过这些计算方法可以评估机械结构的强度,从而避免结构因载荷过大而破坏的问题。
2.变形计算:机械结构在受到载荷作用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形。
变形计算是对机械结构的变形进行分析和计算,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
3.高强度螺栓组合计算:在机械设计中经常会使用螺栓连接各个构件,螺栓组合的计算是为了确定螺栓的尺寸和数量,以满足机械结构的强度要求。
4.刚度计算:机械结构的刚度对于机构运动的精度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刚度计算是对机械结构的刚度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保机构的工作性能。
5.选择轴承和传动元件:在机械设计中,选择合适的轴承和传动元件对于机械结构的运动效果和寿命有重要的影响。
选择轴承和传动元件的计算方法包括轴承尺寸计算、带传动计算等。
机械制造系统生产水平的综合评价摘要运用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的某些概念,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机械制造糸统生产水平的新方法。
机械制造系统可以用模糊变换器来描述,这个模糊变换器比较客观和全面地揭示机械制造系统的内在规律。
借助这个模糊变换器来综合评价机械制造糸统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为机械制造系统论奠定新的基础。
无心磨削系统的实验研究证明了本文基本观点的正确性。
关徤词:系统,机械加工,评价,数理统计,正交试验,模糊数学一、序言一个机械制造系统的生产水平,可用其工艺能力表示.目前,在对生产水平的研究中,均以尺寸精度、形状精度或相互位置精度中的某一因素来计算工艺能力,进而评价生产水平.这种单因素评价方法,不能全面揭示机械制造系统的内在规律.这是因为:一个机械制造系统的生产水平应是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这三大输出精度的综合反映(表面质量问题也应考虑),影响输出精度的误差以及各种误差之间的机制关系和内在规律,不仅有统计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模糊性⑴.因此,用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观点对机械制造系统的生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二、工艺能力的构成和评价规则1.工艺能力的构成、标志机械制造系统水平的工艺能力,应全面反映该系统的各项输出.根据公差理论,输出内容除表面质量外,还包含表1列出的几个方面.2.综合评价规则根据输出内容,可以将系统化分为若干个标准的水平等级,从而组成备择集C;实际工艺能力是用来评价各水平等级的择合量,可以组成评判集C,;评判结果C*称为最优水平值.机械制造系统的标准等级级别可以根据生产方式、生产规模、自动化水平、技术要求等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根据标准公差常用等级可取为1级至12级共十二个级别.这样,备择集C可表示为:三大精度序号输出精度因素1 尺寸精度尺寸误差2形状精度直线度3 平面度4 圆度5 圆柱度6定向公差平行度7 垂直度8 倾斜度9 定位公差同轴度10位置精度对称度11 位置度12 径向13跳动公差圆跳动端面14 斜向15全跳动径向16 端面17 斜向C = (C1, C2, ...,Cj,…,Cn,)=(1,2,…,j…,12) (1) 若已经确定了实际最优水平值CV,则可按下式裁定系统的生产水平等级:i = Cj,j≤Cp*j-1(2)三、试验安排与综合评价1.试验安排机械制造系统的各项输出,是通过大量统计试验获取的.利用正交试验,可以在最少的试验次数下,充分揭示系统的输出规律.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案为Ln。
(w°) •这里,N。
表示正交试验次数;q表示试验因素;w表示每一试验因素的水平.试验因素可参考表2选取.正交试验的结果指标应包括表面质量(如烧伤、划伤、粗糙度、波纹度)和表1所示的三大输出精度.这些结果指标称为输出因素.2 .综合评价设正交试验的m 个输出因素组成如下因素集:U=(U1 , U2,…,…,Um) (8〉并取毎一输出因素Ui 有n 个等级;则第i 个因素对该因素的第j 个等级的隶属度ij r 可组成。
机械制造系统生产水平的综合评价 表2试验因素 序 号 试验因素 备 注1 切削用量 工件速度,刀具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2 刀 具 几何参数,材料,刃磨,耐用度,刚度等3 冷却润滑 方式,配方,压力,流量等4 加工对象 几何参数,形状,材质处理等5 定位夹紧 方式,定位参数,夹紧力等6 其 它如下子集:Ri= (r i1,r i2,…,r ij ,…,r in ) (4)式中,r ij 按下式计算:r ij=u ij/N N = N 0 + N l(5)式中N,—补充试验次数;u ij ——第i 个输出因素的试验结果落在第j 个等级上的个数.于是,可用下列模糊变换器表示机械制造系统:R = {r ij } mxn ( 6 ) 输出因素权重集A 的选取比较复杂,可以考虑试验结果中各输出因素的数学期望 (平均值)和分散范围(标准差或极差),也可以考虑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技术要 求.即有 A = (a 1, a 2,…,a i …,a m ) (7)若考虑数学期望1m X 和分散范围1R X 则 a { ='f i (1m X » 戈1R X ) ( 8 ) 式中,数学表达式'f i 可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确定.若考虑技术条件,则 a i ="f i (*i a ) (9) 式中,数学表达式八〃可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确定.符号*i a 为a i 的技术要求值.工艺能力的一级模糊评判集为: C p = A.R= (C p1,C p2,C p3,…C pn )(10>式中,C p1的计算有以下两种方法:精确数学计算:C pj=iji r a ∑n1=i <11>四、试验研究试验目的:综合评价轴承外圈贯穿式外圆无心磨削系统粗磨的生产水平级别. 试验条件如下: 机床 Ml075工件 107/01,主参数:外径D=62mm ,宽度B= 14mm 机械制造系统定位 自身定位测量仪器 D913B:测量尺寸;H903B :测量圆度; D723:测量垂直度.在本工序,主要加工精度有尺寸精度、圆度和垂直度.根据无心磨削理论与实践, 试验因素与水平选择如表3所示 表3 试轚因素与水平 '因素 水 \ 平 \A B C D EFG 砂轮硬度 导轮转速 r/min 砂轮转速 r/min 倾 角中心髙 mm 斜 角 原始误差 1 ZR2 53 1200 2°30/ 23 30° 小 2ZY14014402*17 '40。
大磨前的原始误差和磨后的精度要求参见表4.正交试验设计为L8(27 ),如表5所 示.表6为补充试验设计.试验结果列在表7中.由表7可知,总试验次数N= ll ,输 出因素m=8.试验结果中的尺寸误差用综合分析法计算,部分圆度值用向量范数最小法校准机械制造系统生产水平的综合评价表4误差要求项 目 工序 圆度u, 垂直度 尺寸误差 粗磨前 170 240 130-370 粗磨后1218 0〜20表5正交试验设计 (27)A B C D E F G试验因素试验号11111111 211122223122112241222211521212126212212172%1122182212112表6 补充试验安排试验号 A B C E F G9ZY, 40 1200 2°23 20°一般10ZY X40 1200 3°23 20°一般11ZY, 53 1200 2°30"23 20。
一般结果精度因素试验号圆度垂直度尺寸误差111.12 9.09 19.52214.18 11.26 20.88310.59 9.91 17.43412.91 10.65 20.00514.68 10.51 19.48611.25 9.70 18 .6179.63 9.05 16.058 8.64 7.93 15.4197.20 7.30 13.20107.20 7.70 12.36117.40 9.90 16.10平均值10.59 . 9.36 17.19极差7.48 3.96 8.52数理统计与管理表注:各号试验结果均为平均值表8给出了输出因素的标准公差等级,可用于计算值ij u.表8 主参数D和B下的标准公差等级公差等级123456789101112 m 度0.5 0.8 1.2 23581319304674垂直度0.5 12461015254060100150尺寸公差23581319304674120190300通过计算可得研究对象的模糊变换器取权重集A为:A= (0.44, 0.25,0.31)按精确数学计算,评判集C,为C, = A • R= (0,0,0,0 ,0.0279,0.353,0.2583, 0.2816, 0.0792, 0 , 0 , 0 )最优水平值C为7.0312根据评判规则,对于所考虑的因素而言,本系统生产水平级别为八级(但很靠近七级)•试验结论:在试验条件下,M1075磨削系统的生产水平为八级,但很靠近七级,可以满足107/01的粗加工要求.五、结束语任何一个机械制造系统都可以用模糊变换器来表示,该变换器应以数理统计为依据.通过选择合理的权重集模型并进行模糊评价,就可以较真实地确定机械制造系统的生产水平等级级别.在试验研究中,承蒙哈尔滨轴承厂聂松涛同志的大力支持,谨表谢忱!参考文献〔1〕夏新涛,机械制造中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方法,机械制造,29, 2 (1991)〔2〕夏新涛、聂松涛,无心磨削的运动特性,洛阳工学院学报,8 , 1 (1987),36-48 〔3〕夏新涛,支承式无心磨削的稳定性研究,洛阳工学院学报,10, 1 (1989) , 30-40〔4〕夏新涛,圆锥滚子轴承随机装配原理,轴承,6 (1988) , 22—26〔5〕夏新涛,无心磨削尺寸精度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轴承,2 (1990),16—22〔6〕夏新涛,无心磨削尺寸的精度分析,洛阳工学院学报,11, 2 (1990),〔7〕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其应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8〕王彩华、宋连天主编,模糊论方法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