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126.56 KB
- 文档页数:2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重要条款解读
经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的整体内容与逻辑结构的分析,我们将该准则的关键知识点归纳为八个方面来讲解。
(一)分部报告的基本使命、主要特点、常用主体
*基本使命:在企业纷繁的财务会计信息体系中,分部报告的生命力何在?这不仅是企业内部编制与提供分部报告应该事先了解的基本背景,也是相关方面理解和应用分部报告所首先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分部报告是指由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企业定期编制的,嵌套于其财务报表附注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来分门别类地反映有关各个组成部分收入、资产和负债等财务信息的报告。
分部报告的基本使命在于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充分详实、鲜活生动的相关指标。
分部报告的产生背景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常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越来越概括、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抽象,而与此同时,企业经营领域持续延伸、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市场竞争给企业存在与发展提出了不求扩展壮大就会萎缩失落的挑战。
此情此景,必然引起经营项目越来越多元化、经营地域越来越跨界化。
在合并报表高度概括性必然带来其无法披露细节信息的局限,掩盖了集团内部各成员之间差异的背景下,为了便于相关利益者更加具体、生动、直观地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相关的风险与报酬,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全面的判断,就需要企业在对外提供既定财务报表时,在反映其总体、概括情况的同时,对重点项目、重点地区的相关情况提供比较明细的资料。
此所谓认识论的“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思路。
结合企业情况,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编制分部报告对于投。
分部报告第一节分部报告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经营范围也逐步突破单一业务界限,成为从事多种产品生产经营或从事多种业务经营活动的综合经营体;同时经营的地域范围也日益扩大,有的企业分别在国内不同地区甚至在境外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反映不同产品(或劳务)和不同地区经营的风险报酬信息越来越普遍地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视。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相关规定(以下简称分部报告准则)主要规范了企业分部报告的编制方法和应披露的信息,有助于充分披露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企业提供分部信息,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整体的经营情况,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期。
随着企业跨行业和跨地区经营,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提供多种劳务,这些产品和劳务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或不同地区。
由于企业各种产品在其整体的经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其营业收入、成本费用以及产生的利润(亏损)也不尽相同。
同样地,每种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在不同地区的经营业绩也存在差异。
只有分析每种产品(或所提供劳务)和不同经营地区的经营业绩,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整体的经营业绩。
企业的整体风险,是由企业经营的各个业务部门(或品种)、或各个经营地区的风险和报酬构成的。
一般来说,企业在不同业务部门和不同地区的经营,会具有不同的利润率、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风险。
要评估企业整体的风险和报酬,必须借助企业在不同业务和不同地区经营的信息(分部信息)。
因此,企业存在多种经营或跨地区经营的,应当确定报告分部,披露分部信息。
分部报告准则着重解决了分部报告的编制方法和分部信息的披露内容,尤其规范了企业需要披露的分部信息。
第二节报告分部的确定企业(或企业集团,下同)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应当区分经营分部和报告分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解释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根据风险和报酬的来源和性质确定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2)分部收入通常为营业收入;(3)分部费用通常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销售费用。
一、根据风险和报酬的来源和性质确定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区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披露分部信息。
在确定报告分部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时,应当考虑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
企业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通常与其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或者经营所在国家或地区密切相关。
企业在分析所承担的风险和报酬时,应当注意以下因素:(1)所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性质、过程、客户类型、销售方式;(2)所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等;(3)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等。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以及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内部财务报告制度的安排,通常会考虑企业的风险和报酬的来源和性质,因而是确定企业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的基础。
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和内部财务报告制度与其产品和劳务或经营所在地区相关,应当以此确定报告分部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二、分部收入主要指对外交易收入,通常为营业收入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分部收入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和对其他分部交易收入。
分部收入通常为营业收入,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一)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如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股利收入(投资收益)、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对其他分部贷款的利息收入,但分部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除外。
(二)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收益中应享有的份额,以及处置投资形成的净收益,但分部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除外。
(三)营业外收入,如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形成的净收益。
三、分部费用主要指对外交易费用,通常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销售费用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分部费用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费用和对其他分部交易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2006)财会[2006]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分部报告的编制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企业存在多种经营或跨地区经营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披露分部信息。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企业应当以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
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当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
第二章报告分部的确定第四条企业披露分部信息,应当区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
第五条业务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
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企业在确定业务分部时,应当结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并考虑下列因素:(一)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包括产品或劳务的规格、型号、最终用途等;(二)生产过程的性质,包括采用劳动密集或资本密集方式组织生产、使用相同或者相似设备和原材料、采用委托生产或加工方式等;(三)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包括大宗客户、零散客户等;(四)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包括批发、零售、自产自销、委托销售、承包等;(五)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包括经营范围或交易定价限制等。
第六条地区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
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企业在确定地区分部时,应当结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并考虑下列因素:(一)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的相似性,包括境外经营所在地区经济和政治的稳定程度等;(二)在不同地区经营之间的关系,包括在某地区进行产品生产,而在其他地区进行销售等;(三)经营的接近程度大小,包括在某地区生产的产品是否需在其他地区进一步加工生产等;(四)与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别风险,包括气候异常变化等;(五)外汇管理规定,即境外经营所在地区是否实行外汇管制;(六)外汇风险。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分部报告的编制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企业存在多种经营或跨地区经营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披露分部信息。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企业应当以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
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当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
第二章报告分部的确定第四条企业披露分部信息,应当区分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
第五条业务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
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企业在确定业务分部时,应当结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并考虑下列因素:2(一)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包括产品或劳务的规格、型号、最终用途等;(二)生产过程的性质,包括采用劳动密集或资本密集方式组织生产、使用相同或者相似设备和原材料、采用委托生产或加工方式等;(三)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包括大宗客户、零散客户等;(四)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包括批发、零售、自产自销、委托销售、承包等;(五)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包括经营范围或交易定价限制等。
第六条地区分部,是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
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企业在确定地区分部时,应当结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并考虑下列因素:(一)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的相似性,包括境外经营所在地区经济和政治的稳定程度等;(二)在不同地区经营之间的关系,包括在某地区进行产品生产,而在其他地区进行销售等;(三)经营的接近程度大小,包括在某地区生产的产品是否需在其他地区进一步加工生产等;(四)与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别风险,包括气候异常变化等;3(五)外汇管理规定,即境外经营所在地区是否实行外汇管制;(六)外汇风险。
[键入文字]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介绍
分部报告指以企业的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主体编制的提供分部信息的财务报告。
下面是为大家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
一、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根据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区分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披露分部信息。
在确定分部信息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时,应当以企业的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为依据,同时结合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结构以及向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内部报告制度。
企业的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主要与其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或者经营所在国家或地区密切相关。
企业在分析其所承担的风险和报酬时,应当注意以下相关因素:
(1)所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性质、过程、客户类型、销售方式等;
(2)所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等;
(3)所处经济、政治环境等。
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结构以及向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内部报告制度的安排,通常会考虑或结合企业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等相关因素。
二、分部收入
根据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分部收入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和对其他分部交易收入。
分部收入主要由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构成,通常为营业收入,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
(一)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如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股利收入(投资收益)、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对其他分部贷款的利息收入等,但分部的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