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篇第二讲光现象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16.00 KB
- 文档页数:14
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第2讲光现象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第2讲光现象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第2讲光现象试题的全部内容。
模块二光学第2讲光现象命题点1光现象辨识1.(2015·河北)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C)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清晨,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2013·河北)如图所示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B)A。
露珠下的叶脉 B。
玩具在镜中的像 C.日食 D.白光的色散命题点2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3.(2014·河北)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4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不变(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填“衣领”或“平面镜”).4.(2012·河北)小明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 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1.7 m,他到像的距离是2 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解:命题点3光的折射特点及作图5.(2016·河北)一个三棱镜由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注:光从此种玻璃射入空气,当入射角增大到到41。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光现象(含解析)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钻石B.月亮C.教室内的投影幕D.发光的萤火虫【答案】D【详解】A.钻石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钻石不属于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B.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月亮不属于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内的投影幕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教室内的投影幕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D.发光的萤火虫可以自身发光,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晷针影子的形成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镜面反射D.漫反射【答案】A【详解】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反射现象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答案】A【详解】A.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B.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所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当光照在叶片时,由于叶片不透光,挡住了光线的传播,即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A.0°B.45° C.50° D.90°【答案】B【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直角,则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为90度,即反射角与入射角均为45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第二章光现象练习一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为甬城上空出现的“日晕”现象.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日光通过卷云层时,受到冰晶的两次折射便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下列现象也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引起的是()第1题图A. 桥在水中的倒影B. 手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C. 池水的深度看起来比较浅D. 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范围2. (2019辽阳)如图所示的沙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射出的光线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第2题图3. (2019淄博)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其中合理的是()A. 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 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C. 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D.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进行遥控4. (2019山西百校联考二)如图所示,湖边的树木倒映在湖面上,透过树梢可以看到远处的群山.下列解释或判断错误的是()第4题图A. 湖面上树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湖面呈现完整树影说明湖深一定大于树高C. 树木挡住群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D. 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山是由于山表面发生了漫反射5. (2019重庆A卷)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6. 为了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注重自己的仪表,某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让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要正衣冠.当同学小明和小张进校后站在平面镜前整理衣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和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 当小明逐渐靠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逐渐变大C. 小张靠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远离平面镜D. 如果小明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张的眼睛,则小张也能够在平面镜中看见小明的眼睛二、填空题7. 2019年将出现三次日食、两次月食天象,其中我国范围内可看到1月6日的日偏食、7月17日的月偏食和12月26日的日偏食.日全食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位于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选填“月球”“地球”或“太阳”).8. (2019本溪)如图为一款多功能“魔镜”,它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如果小馨距离“魔镜”0.5 m,则镜中小馨的像距离“魔镜”________m,在她远离“魔镜”的过程中,她的像大小将______;“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第8题图9. (2019辽阳)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________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9题图三、作图题10. 如图甲为自行车尾灯是保证夜间行驶安全的重要装置.其内部由许多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构成,这样可以保证将射向尾灯的光原路反射回去.图乙为其两个小平面镜的简化示意图,平面镜A和B相互垂直,一束光与平面镜A成30°角射向平面镜A,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这两个平面镜的光路图,并标出在平面镜B上发生反射时的反射角及度数大小.第10题图11. (2019烟台)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甲).请在图乙中通过作图确定“大镜”的位置.甲乙第11题图12. (2019鄂州)“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青蛙在枯井和有水的井中“观天”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如图所示,一只青蛙在井底(井中有水)中央,请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第12题图四、实验探究13. (2019常德)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第13题图(1)图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E上的AO射向镜面,则在纸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线,测得AO、OB与法线的夹角均为40°,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14. (2019枣庄)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_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第14题图(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A1”“A2”或“A3”).练习二一、选择题1. 炎热的夏天,树荫下比太阳下要凉快得多,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光的色散2. (2019东营改编) 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3. (2019深圳)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A.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 “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 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4. (2019鄂州)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 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 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5. (2019镇江)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 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 cm.则()第5题图A. 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B. 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 cmC. 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D. 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 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6. (2019随州)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第6题图A. 都不能成像B.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 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二、填空题7. (2019宁波改编)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第7题图8. (2019天水)小明身高1.8 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 m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__m,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____m;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三、作图题9. (2019南充)如图,在舞蹈室的墙面上装有一块平面镜,王老师用一激光笔从S点照向镜面,在地面上P点看到一光斑,请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图.第9题图10. (2019葫芦岛)图甲是彬彬和妈妈在海洋馆海底隧道时的情景.彬彬抬头看隧道上方的鱼时,刚好看到一条鱼跟妈妈戴的帽子正上方...的像重合在一起.图乙中A点表示彬彬眼睛的位置,B点表示妈妈戴的帽子的位置,请在图乙中画出:(1)彬彬看到帽子像B′的光路.(2)这条鱼在水中的大致位置C,并完成看到鱼的光路图.第10题图四、实验探究11. (2019苏州)“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第11题图(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A. 仍在纸板上呈现B. 被纸板挡住C. 在纸板前方12.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金字名片.导游介绍说兵马俑与当时的真人一样大时,游客特别想通过兵马俑了解秦朝时人的身高.为满足游客的这一愿望,博物馆计划建一个体验馆,让游人近距离观察,并与兵马俑比身高.方案是把兵马俑放在馆内玻璃橱窗里,如图所示,当游客站在玻璃橱窗前某一位置时,观察橱窗玻璃上自己的像和兵马俑就可以体验了.请你帮助博物馆完善以下设计:第12题图(1)为方便比较身高,最好在橱窗外地面上画个标记,当站在这个标记上时,游客在橱窗玻璃上的像会与兵马俑有部分重合.这个标记到玻璃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兵马俑到玻璃的距离,你这样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方便游客观赏,橱窗里的展品一般放在高出橱窗外地面的台子上.你觉得体验馆橱窗里的兵马俑应放在________(选填“高出地面的台子上”或“与地面一样高的平面上”)更能方便游客体验.(3)关于体验馆橱窗周围的环境灯光设计应该采用以下四个方案中的________方案.A. 橱窗内外都比较明亮B. 橱窗内外都比较黑暗C. 橱窗内较亮、橱窗外较暗D. 橱窗内较暗,橱窗外较亮核心素养提升1. (2019南京)图甲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第1题图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二章光现象练习一1. C【解析】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手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看到的是变高了的池底的虚像,C符合题意;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扩大视野,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C.2. A【解析】沙画是由于光线受到沙子的阻挡而呈现出来的画面,其光学原理为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经过空气中悬浮的水珠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反光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C 不符合题意;看到鱼缸中放大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A.3. A【解析】树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正确;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B错误;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形成的,水中的“树”是岸上的树的虚像,两者大小相等,C错误;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遥控利用的是红外线,D错误.故选A.4. B【解析】湖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正确;湖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与湖的深度无关,B错误;树木挡住群山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C正确;群山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因此在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山,D正确.故选B.5. B【解析】酒中明月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错误;光被物体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正确;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才被人们看见的,所以月亮不是光源,C错误;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亮上,因为月亮表面凹凸不平,故发生漫反射,然后射入人的眼睛,不属于平面镜成像,D错误.故选B.6. D【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小明和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都是虚像,A错误;小明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其大小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大小相等,故小明的像大小不变,B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故当小张靠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也将靠近平面镜,C错误;如果小明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张的眼睛,根据光的可逆性,则小张也能够在平面镜中看见小明的眼睛,D正确.故选D.7. 直线传播月球【解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被月球部分遮挡,就会形成日食.8. 0.5不变绿【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镜中小馨的像到“魔镜”距离等于小馨到“魔镜”的距离为0.5 m;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在她远离“魔镜”的过程中,她的大小不变,故她的像大小将不变;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9. 3.3不变【解析】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这是游客通过玻璃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到玻璃距离相等,因为游客的身高是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1.65 m+1.65 m=3.3 m;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自己大小不变,故她的“身影”的大小将不变.10. 如答图所示第10题答图【解析】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上边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要用虚线表示,如答图所示.11. 如答图所示第11题答图【解析】由题意可知,“大镜”将四邻景物反射来的光线反射到盆中的水面,水面又将光线反射到人的眼睛;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入射光线SO与反射光线OP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大镜”的位置.如答图所示.12. 如答图所示第12题答图【解析】井中有水时,光线射到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斜射向水中的,所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会比没水时更大;大致范围如答图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区域所示.13. (1)不合理一次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2)在不能【解析】(1)不合理,只由一次实验结果就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14. (1)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反射(3)不能(4)A1【解析】(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竖直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蜡烛A;(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倾斜的,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的原理可知,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1.练习二1. C【解析】太阳光被树叶遮挡后,在下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即形成阴影,实际上就是大树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C.2. B【解析】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手形成的阴影区域,B符合题意;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3. A【解析】“凿壁偷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A符合题意;鱼反射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故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镜面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光的漫反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通过后视镜观察景物,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A.4. D【解析】看到湖中的鱼儿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湖中的柳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D正确.故选D.5. C【解析】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故像是不动的,A错误;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B错误;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当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是对称平行的,C正确;若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 cm,则铅笔的像也向右移动10 cm,D错误.故选C.6. D【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A、B错误;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宠物狗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左右两部分镜子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C错误,D正确.故选D.7. 漫反射直线【解析】反射板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射到粗糙的反射板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发生漫反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8. 2 1.8直线传播【解析】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物距为2 m,故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 m;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大小相等,故小明在镜中像的高度等于小明的身高也为1.8 m;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穿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9. 如答图所示第9题答图【解析】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S的像点S′,连接S′P,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再连接S与入射点连线,即为入射光线,P与入射点连线,即为反射光线,如答图所示.10. 如答图所示第10题答图【解析】过B作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连接A点与B′与镜面相交于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BO,则BO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观察水中鱼时,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人看到的“鱼”在B′点,比鱼的实际位置C偏低.如答图所示.11. (1)垂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解析】(1)实验前,应将纸板和平面镜垂直,这样才能在纸板上显示出反射光线;如果入射光线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多次实验寻求普遍规律;(3)纸板右半部分绕ON翻转后,两个纸板没在同一平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但法线的位置不变,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应该向前倾斜,故此时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12. (1)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2)与地面一样高的平面上(3)D 【解析】(1)橱窗玻璃相当于是平面镜,在橱窗外地面上画个标记,当站在这个标记上时游客在橱窗玻璃上的像会与兵马俑有部分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所以这个标记到玻璃的距离等于兵马俑到玻璃的距离;(2)为了能便于比较兵马俑与人的大小,人与兵马俑应站在同一个平面上,故应将兵马俑放在与地面一样高的平面上更能方便游客体验;(3)游客反射的光线经过橱窗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会形成虚像,进入人眼的这部分光线越多,成的像越清晰,所以橱窗外要更亮一些.故选D.核心素养提升1. B【解析】水中的“树木”是岸上的树通过平静的水面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正确.故选B.。
中考必刷题物理光现象题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图甲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像B. 图乙中,人配戴该透镜可以矫正近视C. 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 图丁中,变成方形的太阳是光折射现象【答案】B【解析】【解答】A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A 不符合题意;B图乙中的透镜是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B符合题意;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D由于大气是不均匀的,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所以变成方形,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2.小华看到厨师在做“番茄炒鸡蛋”这道菜,想到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你认为她理解正确的是()A. 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C. 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内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 A【解析】【解答】A.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进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符合题意;B.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是错误的,因为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决定的,不合题意;C.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刻有花纹的目的是增大摩擦不是为了减小摩擦,不合题意;D.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B、能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番茄和蛋黄不是光源,不能发光;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D、天然气具有化学能,天然气燃烧时消耗了它储存的化学能同时获得了为内能,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白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放置B. 白纸板的作用是为了显示光路C. 增大入射光线与ON 的夹角,反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也增大D. 沿 ON 向后转动板A,用来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答案】 D【解析】【解答】A、法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白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正确;B、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能够在白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正确;C、增大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即入射角增大,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增大,即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也增大,正确;D、沿ON向后转动板A,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沿ON向后转动板B,错误。
专题02 光现象1.(2019·广东深圳)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答案】A【解析】“凿壁偷光”指光从破损的墙壁穿出形成光斑,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是光的折射现象,不是镜面反射现象,故B错误;“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光的漫反射现象,故C错误;通过后视镜观察景物,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2.(2019·湖南衡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天空彩虹C.池水变浅D.水中倒影【答案】D【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像,故A不符合题意;雨过天晴时,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此时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即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池水变浅,是因为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3.(2019·山东淄博)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
其中合理的是A.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C.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遥控【答案】A【解析】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故A合理;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故B错误;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水中的“树”是岸上的树的虚像,两者大小相等。
故C错误;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遥控器利用的是红外线。
专题02 光现象(第1期)一、选择题(2022·山东临沂)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 地面的人影B. 水中的倒影C. 空中的彩虹D. 放大的文字【答案】A【解析】【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影子是光通过不透明物体时,在后面留下阴影形成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的文字是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云南省)2. 世界因光而变得五彩缤纷,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冬奥会大跳台在水中的倒影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D. 光通过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答案】A【解析】【详解】A.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 符合题意;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透过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D.光经过玻璃杯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重庆A)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蕴含了光的折射知识,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桥在水中的倒影B. 河底看起来变浅C. 透过树林的光束D. 长廊上的树影【答案】B【解析】【详解】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C.透过树林的光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长廊上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江苏衡阳)4. 2021年7月24日,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金牌,为中国队收获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专题02 光现象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1.(2023山东枣庄)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水中桥的倒影C.水中“弯折”的筷子 D.雨后的彩虹【答案】A【解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故A符合题意;B.水中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与小孔成像的原理不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中“弯折”的筷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与小孔成像的原理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D.雨后的彩虹是光的散射形成的,与小孔成像的原理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3湖南岳阳)下列现象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天上的彩虹B.铅笔的弯折C.人和猫能看见对方D.手影游戏【答案】D【解析】A.天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B.铅笔的弯折,由光的折射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C.人和猫能看见对方,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D.手影游戏,是因为手挡住一部分光线所形成的影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四川广元)阳光照射下,嘉陵江畔树影婆娑、游鱼戏水。
其中地面上树影间的光斑是由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游人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直线传播虚【解析】地面上树影间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游人看到的水中的鱼,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4.(2023天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墨经》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唐代诗句“潭清疑水浅”描绘了潭水清澈,让人感觉水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造成的。
【答案】直线传播折射【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光穿过小孔时,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由于水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会感觉水变浅了。
第二讲光现象
一、选择题
1.(2016·黑龙江)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
2.(2016·徐州)小明要制作如图所示的简易潜望镜,他需要下列器材中的( B )
A.凸面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3.(2016·随州)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B )
A.6:00
B.5:45
C.6:15
D.6:30
4.(2016·宜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 m处的荷尖上。
池中水深2 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C )
A.2 m B.1.4 m C.0.6 m D.2.6 m
5.(2016·镇江)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 A)
6.(2016·株洲)(多选)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7.(2016·天津)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B )
8.(2016·盐城)小明用一块长方形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并将反射的太阳光投射到一块平行且足够大的白板上,则白板上的光斑是( C )
A.圆形的,不是太阳的像
B.圆形的,是太阳所成的像
C.长方形的,不是太阳的像
D.长方形的,是太阳所成像的一部分
9.(2016·潍坊)小明同学身高1.80 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C )
A.30 cm
B.60 cm
C.90 cm
D.120 cm
10.(2016·湖州)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C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2016·宁波)把一支牙刷放在镜子的前方,镜子中牙刷像的上、下部分明显“错位”了,如图所示,从镜子的左侧面观察,发现该镜子的背面涂有反射膜,镜子的下端被磨成“V”形,使得前表面的下边成斜面状。
牙刷像“错位”( D )
A.仅由光在前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B.仅由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引起
C.由光在前、后两个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D.由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发生折射和光在后表面发生反射共同引起
12.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
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 a、P b、P c、P 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
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A )
A.P a、P b、P c、P d B.P d、P c、P b、P a
C.P c、P d、P a、P b D.P b、P a、P d、P c
二、填空题
13.(2016·自贡)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句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__直线传播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__反射__形成的像。
14.(2016·安徽)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①阳光下树的影子;②水面波光粼粼;③交警身上穿的警用背心在灯光照射下很亮;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
其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__②③__(填序号)。
15.(2016·吉林)如图所示,站在湖边的小雪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
小雪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折射__现象形成的__虚__像,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__反射__现象形成的__虚__像。
16.(2016·威海)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一是利用光的__漫反射__使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到画面;其二是白布能反射__所有__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7.(2016·丹东)小红距离平面镜1 m,她沿着垂直于镜面的方向以0.5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经过2 s,她与镜中的像相距__4__m,镜中像的大小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15·南昌)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_左__侧,折射角的大小是__35°__,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_60°__。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2016·厦门)《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
”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E__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
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变高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三、作图题
20.(1)(2016·广安)如图甲所示,作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2016·通辽)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
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
21.(2016·广元)如图所示为一辆轿车的俯视图,E点为司机眼睛的位置,司机通过左侧的后视镜AB(看做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后部S点,请画出其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所示:
22.(2016·济宁)一束光射向玻璃砖,经过两次折射后恰好经过A、B两点。
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大致传播路径。
解:如图所示:
23.(2016·泰安)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面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
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4.(2015·武汉)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__纸板EON与FON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__。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
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__,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__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__。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__。
25.(2016·广东)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 mm和2 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2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__防止厚玻璃板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__。
(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 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__20__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虚__像。
(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
解:如图所示:
26.(2016·河北)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41.8°_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_反射光_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解: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