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_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吴2017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30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也是可分的。
2、通过学习,知道原子是由哪几种微粒构成的以及他们的带电情况。
3、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4、会画核电荷数为1—18的18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原子的构成。
三、学法指导:(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53—P55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他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和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的带正电,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核带的与核内的质子数相等。
3、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的相等,因此原子显电性。
4、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
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
5、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次之为,以此类推为、、、、层,离核最远的叫。
6、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
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个)。
7、人们认为最外层具有结构或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结构。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趋向达到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二)、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时实心球体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解析版)一、单选题1.(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答案】D【解析】略2.(2023秋·福建泉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对应错误的是A.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含有电子B.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C.拉瓦锡发现了质子D.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答案】C【详解】A、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含有电子,正确;B、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正确;C、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成分,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错误;D、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正确;故选C。
3.(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原子是由A.电子和中子构成的B.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质子和电子构成的D.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答案】D【详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不是电子和中子构成的,错误;B、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不是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错误;C、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不是质子和电子构成的,错误;D、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正确。
故选D。
4.(2023秋·山东德州·九年级统考期中)2023年4月13日,倭国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
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A.含有2个质子B.核电荷数为1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核外电子数为2【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
【详解】A、由图可知,原子中有一个质子,故A不符合题意;B、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因此是1,故B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因此为1+2=3,故C不符合题意;D、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电子数为1,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原子结构进行辨析即可。
厦门五中 九年 级 化学 学科教学案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主备教师: 杨丽鸿课题:第三单元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班级: 座号: 姓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知道原子的构成,能说出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带电情况以及各种构成微粒与原子得质量关系。
2.利用表格数据分析,能熟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
3.通过自主阅读,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初步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想象思维、归纳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原子及其构成的各种微粒的了解,感受物质客观存在,理解物质的可分性。
【教学重点】核电荷数、质子数以及核外电子数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原子特别是其结构整体的初步印象的形成。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__ ___、___ __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
3.你能完成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图示、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可不可分呢?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有强大的威力吗? 【课堂探究】(一)观看原子弹爆炸视频,交流讨论课前预习。
(二)教学活动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P53第二段和表3-1完成下列题目:①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原子核一般由 、 构成的,质子带 ,中子 ,所以原子核带 。
②核电荷数是指 。
③对于同一种原子来讲:数 = 数 = 数④由于 的电量和 所带的电量相等,但 ,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交流讨论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他们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迁移应用2.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内中子数为66,相对原子质量为115。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原子的结构》处于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第2课题,本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还是全教材的重点知识之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优势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节课内容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
2. 学情分析:
我县地处偏远山区,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好在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节课将继续带领学生探究原子质量有多大、体积有多大,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等。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知道中子数只与原子的质量有关系,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3.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情境教学、PPT、多媒体展示、讲解相结合。
【教学手段】
实物、多媒(包含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动画)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正电),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不带电)
核外电子(负电),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2、计算公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学校易门县小街中学设计教师马天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原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的教学内容。
是继《分子和原子》后对物质微观分析的更深入的学习,同时原子的构成又与后面知识点如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与化学式等密切相关,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性的章节,学好这一课题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问题推进法、自主阅读法,以及小组讨论法。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查找张青莲教授的事迹简介。
相等,但比 1.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大得多。
的质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因此,原 子的质量约等于( 的质量)即 和质量之和。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如果用小数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方便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表示? 【智慧阅读二】自主阅读课本 56页,思考下列问 题,完成下列填空: 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 质量相同吗?有何区别? (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相对原子 质量(Ar ) ”单位为“ (2)原子质量是原子的 ”(一般不写出) 质量,“相对原子质 量”是该种原子的 除以1.66 X10-27 kg (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所得的一个 比值。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作者: ————————————————————————————————日期:ﻩ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一】教材、学情分析我说课的内容选自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中学生对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已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本节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部分性质。
这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同时,原子结构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五】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 53页原子的构成,看课本 53 页图 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