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海陆变迁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30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了解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以及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理解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的表现。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水平。
3.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2.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实例。
2.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数据和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以实际例子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数据和图像。
2.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数据和图像,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运动与变化。
2.呈现(10分钟)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等。
呈现一些实例,如大陆漂移、海陆变迁的地理意义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海陆变迁原因和实例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 海陆的变迁》教案一. 教材分析《2.2 海陆的变迁》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认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掌握地理坐标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认识和地图的阅读能力已初步形成。
但他们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具体实例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和提升他们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掌握地理坐标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学生能够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将认识到地理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3.地理坐标系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和实例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地图材料:准备世界地图、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问题卡片:准备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如海平面上升、陆地沉降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和图片,呈现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向学生介绍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分界线。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地图材料,让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P37中的图2.19)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海陆的变迁1. 什么是海陆?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种巨大的地质构造组成,海陆是两者的不同形态。
陆地是指坚硬的、相对稳定的地外壳,包括广阔的平原、高山、沙漠、平原等。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被广阔海水覆盖的部分,包括五大洋和一些内陆海、海湾、海峡、海峡和河口。
2. 海陆的变迁自地球形成以来,地球表面始终在不断地变化,海陆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是地壳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不断作用的结果。
2.1 地壳构造运动对海陆的变迁的影响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地震引起地壳的抬升或下降,且震动的能量可以改变附近地区的地形。
当地震能量足够大时,它们甚至可以改变大区域的地形,例如引发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底抬升,从而形成新的海岸线。
火山喷发会在火山口的周围和远离火山口的地区建立新的火山堆积物。
在历史上,地球上不同火山覆盖了不同的地区,甚至建立了新的海岸线。
2.2 气候变化对海陆的变迁的影响气候变化是海陆环境演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上新世期间热带区域变冷导致南极洲冰盖形成,导致海平面下降数百米,陆地扩张,共同作用下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海陆变迁。
全球气温的上升会导致冰层和冰川消融,使海平面上升,此时沿海地区就会出现海水侵袭潮湿现象,导致沿海地区的陆地缩小,同时会出现新的海岸线。
2.3 海陆变迁的哪些影响海陆变迁对环境和人类有很多重要影响:•海岸线的扩张或缩小,会改变沿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甚至会影响国境划分;•新的陆地区域包含了更多新的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也有更多的矿产资源和石油储藏区;•海平面上升还会影响气候,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率。
3. 怎样学好初中地理?为了深入了解海陆地形的变迁和其他地理概念,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
根据学校的地理课程和个人的学习进度,制定准确、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便有效地组织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巩固和复习;•多阅读相关地理书籍。
人教版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精选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风景风俗各不相同,大家一起来学习地理知识吧!人教版初中地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2.2.2海陆的变迁【自学内容】P41—44板块的运动【自学目标】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2、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并能正确的填图。
2、记住两大火山、地震带和山系的名称。
【自学重点】1、板块的运动2、记住两大火山、地震带和山系的名称。
【自学过程】自学任务一:板块的运动1、阅读课本P41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在。
一般来说,板块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
所以,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带。
2、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3、读2.22“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A BC DE F4、澳大利亚位于板块。
5、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
自学任务二:主要火山地震带和山系1、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和山系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带?2、读教材P43上面一段文字及地图册19页,写出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的名称。
3、读教材P43上面一段文字及地图册19页,写出世界上两大山系的名称。
4、我国台湾省多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5、读教材P43上面一段文字,当两个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现象;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会产生现象。
6、读教材P43图2.24,有人推测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将会消失,你认为这种推测有科学依据吗?为什么?7、读P44活动2 ,了解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
【建构知网】1、六大板块是、、、、、。
2、一般来说,板块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
所以,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带。
3、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⑴⑵4、世界上两大山系是:⑴⑵【学效测试】§2.2.2海陆的变迁学效测试1、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中?()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欧洲板块3、读“六大板块示意”(如图2.2-6),完成下列要求:(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