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运动图象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754.5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专题1.3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专题诠释】1.x -t 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v -t 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a -t 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象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高考引领】【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
在t =0到t =40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 .0B .30mC .750mD .1200m【命题立意】考察v -t 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
【答案】C【解析】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s 内的位移为()()1104030m 750m 2x =⨯+⨯=,C 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卷】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命题立意】考察利用v-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答案】BD【解析】v–t图象中图象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走过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正确。
运动学中图像问题-专题复习运动图像既是知识,也是一种方法。
利用运动图像可以很形象地表示质点的运动过程;利用运动图像还可以解决质点运动的许多问题,既可以定性判断,也可以定量计算,因此图像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1.直线运动的x-t图像X/m甲X0X1乙0 t0t1t/s(1)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轴: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3)点:某时刻物体的位置(状态)(4)斜率:大小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正负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5)交点:t1时刻甲乙两物体在x1位置相遇(6)截距:初始时刻、初始位置(相对于参考点的距离)注意:①图像不是物体运动轨迹②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直线运动的v-t图像V/m·s甲v1 乙0 t1t/s(1)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轴: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物体的速度(3)点:反映某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方向)(4)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5)交点:t1时刻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6)截距:开始计时的初速度(7)面积:反映某段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x-t与v-t图像的比较X-图像图像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X 0。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4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4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0~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 1。
(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无意义) ⑥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⑦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⑦表示物体从静止开始做正向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例一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前4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在1~3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3s 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5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2~3s 内与3~4s 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E.第2s 末物体的加速度为5m/s 2F.第1s 末和第3s 末物体所在的位置相同⑦⑦XX 0X 1。
初二物理运动图像练习题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表示运动的物理量和运动图像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的规律。
本文将通过提供一系列初二物理运动图像练习题来帮助读者加深对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题目一:自由落体运动图像请根据以下所提供的图像,回答相关问题。
1. 图像A表示了一个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请问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是否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为什么?2. 图像B表示了一个物体自由上升的过程,请问该物体在上升过程中是否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为什么?3. 图像C表示了一个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图像,请根据图像C给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并解释其原因。
题目二:匀速直线运动图像请根据以下所提供的图像,回答相关问题。
1. 图像A表示了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请写出该运动的特点,并解释其特点与图像的关系。
2. 图像B表示了一个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置变化,请根据图像B给出该物体的速度大小,并解释其原因。
3. 图像C表示了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绘制的位置-时间图,请根据图像C给出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并解释其原因。
题目三:变速直线运动图像请根据以下所提供的图像,回答相关问题。
1. 图像A表示了一个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请问该运动的速度是否是恒定的?为什么?2. 图像B表示了一个物体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请问该物体在哪个时间段内加速度大小为正?为什么?3. 图像C表示了一个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绘制的速度-时间图,请根据图像C给出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并解释其原因。
题目四:抛体运动图像请根据以下所提供的图像,回答相关问题。
1. 图像A表示了一个抛体运动的过程,请写出该运动的特点,并解释其特点与图像的关系。
2. 图像B表示了一个抛体运动的物体所绘制的垂直方向速度-时间图,请根据图像B给出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并解释其原因。
3. 图像C表示了一个抛体运动的物体所绘制的水平方向速度-时间图,请根据图像C给出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并解释其原因。
1.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一、v -t 图像1.图像的意义:v -t 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2.图像的斜率:v -t 图线(或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沿规定的正方向,但物体不一定做加速运动;斜率为负,则加速度沿负方向,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3.v -t 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t 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沿正方向,t 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沿负方向,如果上方与下方的“面积”大小相等,说明物体恰好回到出发点.用函数法解决非常规图像问题 二、三类图像 (1)a -t 图像由Δv =a Δt 可知图像中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如图甲所示. (2)xt-t 图像 由x =v 0t +12at 2可得x t =v 0+12at ,截距b 为初速度v 0,图像的斜率k 为12a ,如图乙所示.(3)v 2-x 图像由v 2-v 02=2ax 可知v 2=v 02+2ax ,截距b 为v 02,图像斜率k 为2a ,如图丙所示.三、追及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 2.追及相遇问题的基本物理模型:以甲车追乙车为例.(1)无论v 甲增大、减小或不变,只要v 甲<v 乙,甲、乙的距离不断增大.(2)若v甲=v乙,甲、乙的距离保持不变.(3)无论v甲增大、减小或不变,只要v甲>v乙,甲、乙的距离不断减小.3.分析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4.常用分析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立物体运动关系的情境图.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临界条件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当v B=v A时,若x B>x A+x0,则能追上;若x B=x A+x0,则恰好追上;若x B<x A+x0,则不能追上.(2)二次函数法:设运动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二者之间的距离Δx与时间t的二次函数关系,Δx=0时,表示两者相遇.①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②若Δ=0,一个解,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③若Δ<0,无解,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当t=-b2a时,函数有极值,代表两者距离的最大或最小值.(3)图像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分析速度-时间图像时,应抓住速度相等时的“面积”关系找位移关系.区分x-t图像和v-t图像1.无论x-t图像、v-t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图像的形状反映了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2.x-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v-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并非相遇.3.位置坐标x-y图像则能描述曲线运动,图线交点表示物体均经过该位置,但不一定相遇,因为不知道时间关系.例题1.如图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C 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大小为34 mB .在18~22 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 mC .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最大D .整个过程中,E 点所对应的时刻离出发点最远 【答案】A 【解析】BC 段,质点的位移为x =5+122×4 m =34 m ,选项A 正确;在18~22 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x =12×22 m +(-12×22) m =0 m ,选项B 错误;由题图看出,CE 段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则CE 段对应过程的加速度最大,选项C 错误;由题图看出,在0~20 s 时间内,速度均为正值,质点沿正方向运动,在20~22 s 时间内速度为负值,质点沿负方向运动,所以整个过程中,D 点对应时刻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 错误.(多选)雨雪天气时路面湿滑,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刹车距离会明显增加.如图所示为驾驶员驾驶同一辆汽车在两种路面紧急刹车时的v -t 图像,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t =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大于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B .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大于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C .从t =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行驶距离比在干燥路面的行驶距离多15 mD .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是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的0.75倍 【答案】CD【解析】从t =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位移为x 1=30×1 m +4×302m =90 m平均速度为v 1=905 m/s =18 m/s 汽车在干燥路面的位移为x 2=30×1 m +3×302 m =75 m平均速度为v 2=754m/s =18.75 m/s ,x 1-x 2=15 m ,故A 错误,C 正确;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v 1′=302m/s =15 m/s ,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 v 2′=302m/s =15 m/s ,故B 错误; 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大小a 1=304m/s 2=7.5 m/s 2,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大小a 2=303 m/s 2=10 m/s 2,则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是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的0.75倍,故D 正确.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微专题5运动图像问题1.x -t 图像、v -t 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x -t 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线交点表示相遇.3.v -t 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4.v -t 图像中图线与t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该段时间内的位移.图线在t 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图线在t 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5.有些特殊图像,比如v 2-x 图像、xt -t 图像、a -t 图像、x -t 2图像等,先确定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再从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等找突破口,从而求解相关物理量.1.(2023·青海省海东一中模拟)某同学将一小球(可看成质点)从平台边缘竖直向上抛出,来模拟跳水运动员的运动过程,从小球抛出时开始计时,若小球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在1.2s 时到达最高点B .小球在水中时最深处的加速度最大C .跳台与水面的高度差是2.4mD .小球潜入水中的深度为3.2m 答案C解析小球在0.4s 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A 项错误;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1.2s 刚入水时v -t 图像斜率最大,此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B 项错误;v -t 图像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故跳台与水面的高度差h 1=1.2-0.4 ×82m -0.4×42m =2.4m ,C 项正确;若小球入水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小球潜入水中的深度h 2=2.0-1.2 ×82m =3.2m ,因为小球做变减速运动,图像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小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小球潜入水中的深度小于3.2m ,D 项错误.2.(多选)如图所示,A 、B 分别是甲、乙两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A .两球始终在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B .在2~8s 内,两球加速度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C .两球在t =2s 时速率相等D .两球在t =8s 时都回到出发地答案CD解析由题图可知,两球的初速度方向相反,甲球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球先反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错误;甲球的加速度为a 甲=-40-408m/s 2=-10m/s 2,乙球的加速度为a 乙=20+208-2m/s 2=203m/s 2,B 错误;在t =2s 时,甲球的速率为v 甲=v 0甲+a 甲t =40-10×2m/s =20m/s =v 乙,C 正确;v -t 图像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由题图可知,两球在t =8s 时位移均为零,D 正确.3.(2023·湖南六校联考)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时间(x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体始终沿同一方向运动B .乙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增加得越来越快C .在0~t 2时间内,某时刻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 .在0~t 2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t 1时刻相距最远答案C解析t 1时刻前后甲的x -t 图线斜率由正变到了负,说明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选项A 错误;乙的x -t 图线斜率恒定,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大小均匀增加,选项B 错误;由题图可知t 1~t 2时间内甲的x -t 图线斜率从小于乙的x -t 图线斜率递增到大于乙的x -t 图线斜率,则甲的x -t 图线斜率肯定有某一时刻与乙的x -t 图线斜率相等,即两者速度相等,此时甲、乙两者相距最远,选项C 正确,D 错误.4.(2023·河北保定市模拟)甲、乙两小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t =0时刻开始计时,甲、乙的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图线a 和图线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2s 内,甲、乙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B .0~4s 内,甲、乙的路程相等C .第2s 末,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 .甲、乙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5答案D解析由x -t 图像可知0~2s 内,甲的位移大小为x 甲=5m -2m =3m ,乙的位移大小为x 乙=5m -0=5m ,可知0~2s 内,甲、乙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为v 甲=x 甲t =32m/s<v 乙=x 乙t =52m/s ,A 错误;由x -t 图像可知,0~4s 内,甲从5m 处运动到2m 处再回到5m 处,可知甲的路程为s 甲=2×(5-2)m =6m ,乙从0处运动到5m 处再回到0处,可知乙的路程为s 乙=2×(5-0)m =10m ,可知0~4s 内,甲、乙的路程不相等,B 错误;x -t 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第2s 末,甲、乙的速度都为零,C 错误;0~2s 内,可认为甲逆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x 甲=12a 甲t 2,0~2s 内,可认为乙做逆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x 乙=12a 乙t 2,可得甲、乙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甲a 乙=x 甲x 乙=35,D 正确.5.(2023·河北石家庄市质检)某品牌汽车在测试场进行直线行驶性能测试,测试车内所装加速度传感器记录的数据经简化处理后,得到加速度a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测试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则关于测试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 .0~8s 内先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最后减速运动B .2s 末和7s 末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8s 末的速度大小为24m/sD .0~8s 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5m/s 2答案D解析根据a -t 图像可知0~4s 汽车做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加速直线运动,4~6s 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6~8s 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即0~8s 内汽车都在做加速运动,选项A 错误;0~8s 内整个a -t 图线均在时间轴的上方,虽然加速度的大小在变化,但加速度的方向没有改变,选项B 错误;设8s 末的瞬时速度为v ,a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梯形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即Δv =v -0=12×8×(2+8)m/s ,解得v =40m/s ,选项C 错误;由a =Δv Δt可得a =408m/s 2=5m/s 2,选项D 正确.6.在相互平行的平直公路上,A 、B 两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xt 与t 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2s 时刻正好并排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t =2s 时刻,A 车的速度为4m/sC .0~4s 内,A 车运动的位移为32mD .t =0时刻A 车在前,B 车在后答案C解析根据x =v 0t +12at 2整理得x t =v 0+12at ,由题图可知A 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 =4m/s 2的匀加速运动,物体B 做速度为4m/s 的匀速运动,t =2s 时刻,A 车的速度为v 2=at 2=8m/s ,选项A 、B 错误;0~4s 内,A 车运动的位移为x 4=12at 42=12×4×42m =32m ,选项C 正确;2s 内A 的位移x 2=12at 22=12×4×22m =8m ,B 的位移x 2′=8m ,则t =0时刻A 、B 两车并排,选项D 错误.7.(多选)(2023·江西抚州市临川区模拟)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为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物体在0~t 0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02B .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 2C .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 1~t 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D .丁图中,t =3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25m/s 答案BCD解析由v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知甲图中,物体在0~t 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于12v 0t 0(平均速度大于12v 0),选项A 错误;根据v 2=2ax 可知乙图中,2a =1m/s 2,则物体的加速度为0.5m/s 2,选项B 正确;根据Δv =at 可知,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 1~t 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选项C 正确;由x =v 0t +12at 2可得x t =v 0+12at ,结合丁图可知12a=102m/s 2=5m/s 2,即a =10m/s 2,则v 0=-5m/s ,故t =3s 时物体的速度为v 3=(-5+10×3)m/s =25m/s ,选项D 正确.8.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则下列根据v -t 图像作出的加速度—时间(a -t )图像和位移—时间(x -t )图像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由v -t 图像知,0~1s 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0,位移x =v t ,x 与t成正比;1~3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1m/s 2,位移为x =v 0(t -1s)+12a 2(t -1s)2=(-12t 2+2t -32)m ,可知x -t 图像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3~5s 内,物体沿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3=0.5m/s 2,位移为x =-v 0(t -3s)+12a 3(t -3s)2,x -t 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且3~5s 内物体的位移内为-1m ,由数学知识知,只有A 选项对应的图像正确.9.(多选)为检测某新能源动力车的刹车性能,现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试验,动力车整个刹车过程中位移与速度平方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动力车的初速度为20m/sB .刹车过程动力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C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0sD .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过6s ,动力车的位移为30m 答案AB解析根据v 2-v 02=2ax 得x =12a v 2-12a v 02,结合题图有12a =-110s 2/m ,-12av 02=40m ,解得a =-5m/s 2,v 0=20m/s ,选项A 、B 正确;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t =-v 0a=4s ,选项C 错误;从开始刹车时计时,经过6s ,动力车的位移等于其在前4s 内的位移,x 4=v 0+02t =40m ,选项D 错误.。
图像专题:在运动学中的图像,主要是 S-T 图像和 V-T 图像。
题目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首先要看这个图像是描述什么物理量跟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看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步错了,那接下来所有你做的判断很有可能都是错的!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图像中尽可能多的读取到多一点信息。
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除了要看横纵坐标外,还要看什么呢?1、看变化趋势,看走势。
比如 S-T 图像中,S 是随时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先变大后变小,等等。
2、看起点,也就是看截距。
比如 S-T 图像中 T=0 时的位移,就代表物体的出发点离 O 点多远。
再比如,V-T 图像 中 T=0 时的速度就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3. 看斜率,弄懂图像中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
一般的,纵轴的单位除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它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
比如,从 S-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速度的大小,越倾斜,速度就越大。
这里,还要注意速度的正负。
同样,V-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加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就越大。
这里,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4. 看面积,弄清图像中横纵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的物理含义。
一般的,纵轴的单位乘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 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面积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
比如,V-T 图像中的面积就代表位移。
在这里,试卷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我们还要定量算出位移的大小。
追及、相遇问题常有以图像题出现的。
5.看交点。
如果时间为 t1 时,两曲线有交点,那就说明,这时候两物体有相同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纵轴。
比如,S-T 图中如果图像有交点,那就说明那个时刻有相同的位移。
【练习题】1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 s-t 图像应是图应是()2. 图为 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 s-t 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t 1 前,P 在 Q 的前面B. 0~t 1,Q 的路程比 P 的大C. 0~t 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3. 物体 A 、B 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A.从第 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 vA>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 3s 才开始运动C.在 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 A 、B 相遇D.5s 内 A 、B 的加速度相等4.A 、B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 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 0~t 0 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SA .质点 A 的位移最大B .质点C 的平均速度最小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t第 1 页 共 3 页tABC第 2 页 共 3 页5. 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 )A .往复运动B .匀变速直线运动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D .不能确定6.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0-t 1 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 t 1-t 2 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 在 0-t 2 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 时间内火箭下落C. t 2 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t 3 时刻火箭回到地面7. 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A. 2s 末物体返回出发点B. 4s 末物体运动方向改变C. 3s 末与 5s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8s 内物体的位移为零8.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 v —t 图线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 )A. 重物先向上运动而后又向下运动B .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9. 如图所示为初速度 v0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 v , O在时间 t 内,下列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a 说法正确的是 ( )vA.v + v ,a 随时间减小 vv > 0B. v 2+ v v >0 2C. v < v 0+ v 2 D.v = v 0 + v 2,a 随时间增大,a 随时间减小,a 随时间减小v 0Ott10. a 和 b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 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 a 和 b 所示. 在 t1 时刻: ()A .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B. 它们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 a 的速度比 b 的速度大D. b 的速度比 a 的速度大11.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下落和弹起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 则 (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5 m/sB. 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3 mC. 两个过程小球的加速度大小都为 10 m/s2D.两个过程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第 3 页共3 页参考答案:图像专题:1.C 2.AC 3.AC 4.C 5.C 6.A 7.CD 8.C 9.C 10.BD 11.AC第 4 页共3 页“”“”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1.3 运动图象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s-t 、v -t 图象的特点并理解其意义
2、会应用s-t 图象和v -t 图象解决质点运动的有关问题 【自主梳理】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t 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
一、 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s-t 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是一条 。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 ,即v = ,如右图所示。
二、 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1. 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⑴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 。
⑵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 ⑵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
⑶可以根据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⑷还可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
即a = , 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三、区分s-t 图象、v t -图象 ⑴如右图为v t -图象, A 描述的是 运动;B 描述的是 运动;C 描述的是 运动。
图中A 、B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物体作 运动;C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C 作 运动。
A 的加速度 (“大于”、“等于”或“小于”)B 的加速度。
图线与横轴t 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
⑵如右图为s-t 图象, A 描述的是 运动;
B 描述的是 运动;
C 描述
的是 运动。
图中A 、B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物体向 运动;C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
C 向 运动。
A 的速度 (“大于”、“等于”或“小于”)B 的速度。
⑶如图所示,是A 、B 两运动物体的s —t 图象,由图象分析 A 图象与S 轴交点表示: ,A 、B 两图象与t 轴交点表示: , A 、B 两图象交点P 表示: , A 、B 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精讲点拨】
应用图象时,首先要看清纵、横坐标代表何种物理量.对直线运动的图象应从以下几点认识它的物理意义:
(1)能从图象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 (2)能认识图象横纵截距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斜率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覆盖面积的意义(仅限于v-t 图象). (5)能说出图线上任一点的状况. 【典例训练】
例1: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过5秒钟速度达到6m/s 后,又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10秒,然后匀减速上升,经过10秒恰好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
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题过程:
1v
v
s
S 1S 2
例2: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斜面AB长(如右图示),一个滑块自A点以速度
A
v上滑,到达B点时速度减小为零,
紧接着沿BC滑下。
设滑块从A点到C点的总时间是
C
t,那
么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的大小v随时间t变
化规律的是:()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
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解题过程:
【当堂检测】
1. 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
D. 均无共同点.
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时间内火箭下落
C.t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3、右图所示为A和B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t=0时,A、B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
B. 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运动得比B快.
C. 当t=t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D. 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4、(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0---t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0
为。
(2)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0--- t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t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3)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上右图所示
a、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b、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c、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0-t0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距离将,
相距最大。
v
A B
c c c c c c c
c
C D
【课时训练】 1.如图所示,a 、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 两个物体 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
C . t 时间内P 的位移较小
D . 0~t ,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A .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B .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C . 加速度大小不变
D .
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x-t 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
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4、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
向上
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5.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t 1 s . B.当 t = t 2 s 时,两物体相遇 C.当t = t 2 s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当t = t 3 s 时,两物体相距s 1 m
6、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 1时刻(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7.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 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 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 则由图线可知( ) A .重物先向上运动而后又向下运动
B .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8.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 图线。
已知在第3s 末两
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
A .从同一地点出发
B .A 在B 前3m 处
C .B 在A 前3m 处
D .B 在A 前5m 处
9、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
由图可知在0~1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在10-40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在40-60s 内物体
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