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治疗(你好名老中医堂)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预防腮腺炎教案一、背景介绍腮腺炎,又称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常表现为腮腺肿胀、发热、咀嚼疼痛等症状。
为了有效预防腮腺炎的传播,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教案,以提高公众对腮腺炎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二、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宣传和教育,使公众了解腮腺炎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腮腺炎的方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腮腺炎的发病率。
三、教学内容1. 腮腺炎的基本知识- 腮腺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腮腺炎主要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唾液或者呼吸道分泌物可导致传染。
- 腮腺炎的症状和并发症:腮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腮腺肿胀、发热、咀嚼疼痛等,严重病例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 腮腺炎的高发人群: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学校和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较易传播。
2. 预防腮腺炎的方法- 接种腮腺炎疫苗: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勿共用餐具和毛巾等,避免接触患者的唾液或者呼吸道分泌物。
- 避免近距离接触:尽量避免与腮腺炎患者近距离接触,特殊是在腮腺肿胀期间。
- 加强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教育宣传活动- 制作宣传海报:制作腮腺炎的宣传海报,包括腮腺炎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等内容,张贴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公共场所。
- 开展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医生或者疾控专家开展腮腺炎的健康讲座,向公众普及腮腺炎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 进行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进行腮腺炎的宣传报导,提高公众对腮腺炎的关注度和预防意识。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腮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预讨论,提问与腮腺炎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意见和经验。
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一、护理(一)原则:一旦发现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得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
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以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
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
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
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
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
保持孩子口腔卫生:要孩子经常用温盐水漱口。
局部热敷:用包了毛巾的热水袋给孩子在患处热敷,可以减轻孩子患处的疼痛。
一般说腮腺炎得过一次,人就会产生永久性的抗体,不可能再得二次或几次以上。
1、减轻疼痛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
腮腺肿痛,影响吞咽,口腔内残留食物易致细菌繁殖,应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
做好饮食护理,患儿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
不可给予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否则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排出受阻,腺体肿痛加剧。
腮腺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
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2、降温保证休息,防止过劳。
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
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
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醇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3、病情观察脑膜脑炎多于腮腺肿大后l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冬春,传染性很强,5〜9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中医称为“痒腮”、“蛤蟆瘟”。
由风温疫毒经口鼻侵入,内袭于少阳,循胆经外发所致。
肝胆相为表里,邪重者可内陷厥阴,发生抽搐、昏迷;留滞肝络,出现少腹痛及睾丸肿痛等合并症。
【诊断】1.有腮腺炎接触史。
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胀痛,边缘不清楚,有压痛,腮腺管口(相当于上颌第2白齿旁颊黏膜上)红肿。
可伴恶寒发热、头痛咽红肿及呕吐等症。
2.如胀痛较甚而腮腺转软,或颈部颌下有边缘清楚的坚硬肿块,需和化脓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相鉴别。
3.若见头痛、呕吐、项强、昏迷、惊厥,提示并发脑膜炎。
4.如睾丸肿大,少腹疼痛或脱腹胀痛,已有睾丸炎或胰腺炎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多;在并发脑膜炎或睾丸炎时,白细胞总数会增高。
并发胰腺炎时,尿、血淀粉酶增高。
【治疗】凡属患侧局部肿痛而全身症状不明显者,给予简易方药或外治疗法即可治愈;否则当辨证用药,内外兼施。
一、辨证论治本病系风温疫毒引起,治法当疏风、清热解毒。
若内陷心肝,并发睾丸肿痛或腕腹、少腹疼痛时,分别配合熄风开窍、疏肝泄肝等法。
1.温毒在表轻微发热恶寒或不发热,一侧或两侧腮部漫肿疼痛,舌苔薄白或薄黄,尖质红,脉浮数。
此为痒腮初起,邪毒在表。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举例:银翘散加减。
连翘、金银花、僵蚕、牛劳子各IOg,桔梗、薄荷各5g,甘草3g,板蓝根15g<>加减:若腮肿明显,加黄苔6g,夏枯草10g。
呕吐,加竹茹6g。
2.热毒蕴结壮热头痛,口渴引饮,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苔黄,质红,脉滑数。
此为邪壅少阳,热毒较重。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举例:普济消毒饮加减。
连翘、黄苓、僵蚕各IOg,蒲公英、板蓝根各15g,马勃6g,黄连、甘草各3g。
加减:腮部漫肿,硬结不散,加昆布、海藻各10g。
大便秘结,加大黄或玄明粉(冲服)IOg0少腹睾丸痛,加龙胆草、柴胡各6g,延胡索、川楝子或荔枝核、赤芍各10g。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被称为腮腺炎,通常被称为腮腺炎。
它在四季都很流行,在冬季和春季都很常见。
它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也会涉及其他唾液腺。
常见的并发症是病毒性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和卵巢炎。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科。
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吸入作为主要传播途径。
与患者接触后2~3周。
流行性腮腺炎的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耳垂的一侧或两侧,向前、向后、向下肿胀,肿胀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晰,表面发热,有疼痛。
7至10天后消退。
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仍缺乏特殊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
一般的预后都很好。
腮腺炎病毒与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属于核糖核酸(RNA)类型,1934年从患者唾液中分离,成功感染猴子和猴子"志愿者"。
病毒直径约85~300nm,平均140nm。
对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非常敏感,1%来苏,乙醇,0.2%福马林等~5min内部灭活;暴露在紫外线下迅速死亡;该病毒耐寒,对低温有相当大的抵抗力。
-50~-70℃一年以上,四年以上℃其活力可保存2个月,37℃55小时保持24小时~60℃死亡将在20分钟内死亡。
病毒只能在人类中发现,但可以在猴子、鸡胚羊膜和各种人和猴子的组织培养中增殖。
猴子最容易感染这种疾病。
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腮腺炎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具有可溶性抗原作用(S抗原)其外表面含有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糖蛋白(V抗原)。
S抗原和V抗原各有相应的抗体。
S起病后第7种抗体d也就是说,出现并在两周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可以保持6~补体结合法可在12个月内测得,S抗体无保护性。
V抗体发病较晚2~3周才能测量,1~2周后达到峰值,但可长期结合补体、凝血抵抗和中和抗体检测,是检测免疫反应的最佳指标V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腮腺炎病毒感染后,无论发病与否,都会产生免疫反应,再次感染的患者很少。
腮腺炎的预防及治疗腮腺炎,也称为流行性腮腺炎或腮腺炎病毒感染,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腮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腮腺炎的预防1. 接种疫苗: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腮腺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根据疫苗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独的腮腺炎疫苗和联合疫苗。
一般情况下,建议儿童在12-15个月时接种第一针疫苗,然后在4-6岁时接种第二针疫苗。
成年人和高风险人群也可以接种腮腺炎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2. 避免接触感染源: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要尽量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特别是避免与其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如果身边有人患有腮腺炎,应尽量保持距离,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是预防腮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后,如公共交通工具、门把手等。
避免触摸面部、眼睛、鼻子和口腔,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强化个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锻炼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此外,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也是预防腮腺炎的重要方面。
二、腮腺炎的治疗1. 休息和饮食:腮腺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
饮食方面,建议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2. 饮水和保持水分:腮腺炎患者应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这有助于稀释体内的毒素,促进排尿,缓解症状。
3. 应用药物:对于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和症状,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来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和止痛药。
但是,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用药的剂量。
4. 防止并发症:腮腺炎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如果出现高热、严重头痛、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5. 隔离和注意卫生:腮腺炎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染给他人。
在家庭中,患者应使用独立的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并且要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治疗(你好名老中医堂)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与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早期病人和隐性患者均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为4~15
岁的儿童。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患儿可先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及结膜炎、咽炎症状,1~2天内出现耳下疼痛,继之腮腺肿大。
通常先起于一侧,1~2天后波及对侧。
肿胀部位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太清楚,有轻度压痛,张口进食时疼痛加剧。
颊内侧腮腺导管口有时可见红肿。
腮腺肿大约4~5天后开始逐渐消退,全病程约7~12天。
部分患儿仅有颌下腺、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和心肌炎而出现相应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多数无前驱症状,起病大多较急,发烧38℃~40℃、畏寒、头痛、咽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全身疼痛,腮腺肿胀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可一侧先肿,也可两侧同时肿胀,腮腺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
腮腺肿大多于48小时达高峰,持续4~5日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
腮腺炎病毒还能侵犯腺体和脑膜,能引起许多严重并发症。
如腮腺肿胀1周,突然高烧、头痛、呕吐、嗜睡、昏迷、脖子发挺等,可能是并发了脑膜炎。
如在腮腺肿胀后2 ~10日内出现高烧、寒战、睾丸肿胀4~5倍且质硬有剧烈按痛、阴囊水肿显著,是并发了睾丸炎。
【西医疗法】
口服病毒灵,每次1片,每日2~3次,连服2~4日。
头痛及腮肿疼痛较重时,可采用解热镇痛药,为减少酸性对口腔的刺激,可用肠溶阿司匹林。
因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磺胺药及抗生素对本病无效。
并发睾丸炎患者应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局部宜用棉花及丁字带托起,置冷水袋以减轻疼痛;脑膜脑炎患者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可采用脱水疗法,必要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
【中医验方】
1.温毒在表(轻型)发热恶寒,头痛,一侧或双侧腮腺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咽痛。
舌尖红,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用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板蓝根各15克,牛蒡子、僵蚕、桔梗、荆芥各10克,薄荷、升麻、甘草、蝉蜕各6克,芦根、夏枯草各30克。
日1 剂分3次服。
2.热毒蕴结(重型)壮热头痛,烦躁口渴,食欲不振,或伴呕吐,腮部漫肿硬痛,咀嚼困难,咽红肿痛。
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连翘、蒲公英、板蓝根各15克,黄芩、牛蒡子、玄参、桔梗、僵蚕、花粉、橘核各10克,黄连、马勃、升麻、甘草、柴胡各6克。
日l剂分3次服。
若腮部漫肿,硬结不散者加海藻、昆布、夏枯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
看病找名医,请到你好名老中医堂。
【民间偏方】
方1:局部用紫金锭或青黛散醋调外敷,每日数次,或如意金黄散、芙蓉叶各30克研末,菊花9克浸汁加蜜糖适量拌和,每日2次外涂敷。
方2:可将仙人掌洗净去刺,剖开捣烂,加鸡蛋清调匀,视腮腺部肿大范围,取药膏摊在消毒纱布上(布厚约O.5毫米),敷贴患处。
每日换药1 次,连用2~3次。
方3:天花粉、绿豆各等份,研为细末,加人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3~4次。
此外,也可用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鸭跖草等捣烂外敷,可减轻疼痛。
【饮食疗法】
方1:蛇蜕炒鸡蛋治流行性腮腺炎
原料:蛇蜕6~10克(10岁以下儿童用6克,10岁以上用10克),鸡蛋2个,细盐少许。
制用法:先把蛇蜕洗净后细细切碎,再将鸡蛋2个打人碗内,加入蛇蜕碎末及细盐,一并反复搅拌;然后在锅内加人素油,油热后加入蛇蜕末和细盐和鸡蛋如常法炒熟即可。
每日1次,l顿食下,连用1~2天。
功效:祛风,消肿。
适用于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方2:荆芥粥治流行性腮腺炎
原料: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粳米50克。
制用法:先以水煮荆芥穗、薄荷,沸后改用文火3分钟,去滓取汁,用汁煮米做粥食之。
每日l~2次。
功效:清热解表。
荆芥穗、薄荷是治疗外感风寒的药物,具有发散、祛风、通血脉的作用,服后微汗出,对痄腮初期轻微发热恶寒、腮部肿痛有治疗作用。
方3:苦瓜汤治流行性腮腺炎
原料:鲜苦瓜100克(去瓜瓤,切片),紫菜、盐、味精、麻油适量。
制用法:勺内放入鸡汤,苦瓜片烧开,撇去浮沫;待瓜片软烂,放人紫菜、盐、味精,滴点麻油即可。
功效:清热泻火,消肿散结。
附注:苦瓜性味苦寒,清热解毒,对热性病身热烦渴者可除邪热,对痈肿恶疮有止痛作用。
紫菜可化痰软坚,清热利尿,味极鲜美,可矫苦瓜之苦味,并能促进食欲。
方4:蒜泥马齿苋治流行性腮腺炎
原料:鲜马齿苋60克,大蒜泥10克。
制用法:将鲜马齿苋加水煮熟捞出切段,放入蒜泥和酱油调味,拌匀即可。
作凉菜随意食用,连用1周。
功效:适用于热毒蕴结型流行性腮腺炎。
方5:慈菇粥治流行性腮腺炎
原料:山慈菇10克,粳米50克。
制用法:山慈菇洗净去皮,冷水浸泡10分钟后加热,水沸后改用文火煮10分钟,再与粳米同煮作粥。
每日1次。
功效:山慈菇性味甘微辛寒,善于解毒散结,行血祛瘀。
此粥适用于痄腮温毒之期。
方6:蚝豉豆腐汤治流行性腮腺炎
原料:蚝豉100克,豆腐3小块,咸橄榄3个,鲜姜3克。
制用法:将上药加水共煮汤。
随意食豆腐,饮汤。
功效:清热解表,散血化瘀。
适用于流行性腮腺炎、两腮红肿热痛。
【生活宜忌】
1.发现病人立即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应从发病至腮腺肿大消退为止,一般不少于10天,隔离期间不允许上学或工作,外出应戴口罩。
2.易感儿童在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30克,水煎服,连服3天。
3.在腮腺炎流行时,儿童要尽量减少外出,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4.4~15岁儿童可使用腮腺炎疫苗,可提高免疫力,有一定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