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图形的旋转1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52
找出旋转图形的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一、选择题1、如图,将三角尺ABC(其中∠ABC=60°,∠C=90°)绕B点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到A1BC1的位置,使得点A,B,C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个角度等于( )A .120°B .90°C .60°D .30°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由△ABC绕点P旋转得到,则点P 的坐标为()A.(0,1)B.(1,-1)C.(0,-1)D.(1,0)3、在如图4×4的正方形网格中,△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则其旋转中心可能是( )A .点AB .点BC .点CD .点D4、如图,将△ABC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则点P的坐标是( )A .(1,1)B .(1,2)C .(1,3)D .(1,4)5、在如图4×4的正方形网格中,△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M1N1P1,则其旋转中心可能是()A.点A B.点B C.点C D.点D6、如图,点A、B、C、D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COD的位置,则旋转的角度为()A.30°B.45°C.90°D.135°7、如图,在6×4方格纸中,格点三角形甲经过旋转后得到格点三角形乙,则其旋转中心是()A.点M B.格点N C.格点P D.格点Q8、如图,点A、B、C、D、O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COD是由△AOB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则旋转的角度为( )A .30°B .45°C .90°D .135°二、填空题9、如图,在▱ABCD中,∠A=70°,将▱ABCD绕顶点B顺时针旋转到▱A1BC1D1,当C1D1首次经过顶点C时,旋转角∠ABA1= __________ .10、分别以正方形的各边为直径向其内部作半圆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将该图形绕其中心旋转一个合适的角度后会与原图形重合,则这个旋转角的最小度数是__________度.11、如图所示,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与CDEF,旋转正方形ABCD能和正方形CDEF重合,则可以作为旋转中心的点有__________个.三、解答题12、在△ABC中,∠B+∠ACB=30°,AB=4,△ABC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与△ADE重合,且点C恰好成为AD中点,如图(1)指出旋转中心,并求出旋转角的度数.(2)求出∠BAE的度数和AE的长.13、如图,在△BDE中,∠BDE=90°,BD=4,点D的坐标是(5,0),∠BDO=15°,将△BDE旋转到△ABC的位置,点C在BD上,则旋转中心的坐标为 __________ .14、如图1,有一组平行线l1∥l2∥l3∥l4,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l1,l2,l3,l4上,EG过点D且垂直l1于点E,分别交l2,l4于点F,G,EF=DG=1,DF=2.(1)AE= __________ ,正方形ABCD的边长= __________ ;(2)如图2,将∠AEG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E′D′,旋转角为α(0°<α<90°),点D′在直线l3上,以AD′为边在E′D′左侧作菱形AB′C′D′,使B′,C′分别在直线l2,l4上.①写出∠B′AD′与α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②若α=30°,求菱形AB′C′D′的边长.15、如图,已知:BC与CD重合,∠ABC=∠CDE=90°,△ABC≌△CDE,并且△CDE可由△ABC逆时针旋转而得到.请你利用尺规作出旋转中心O(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注意最后用墨水笔加黑),并直接写出旋转角度是 __________ .16、如图是两个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1)这个图形是不是旋转对称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若是,指出对称中心.(2)若△ACD旋转后能与△ABC重合,那么图形所在平面上可以作为旋转中心的点共有几个?请一一指出.17、如图1,△ABC为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点D为AB边上的点,且AD=2BD;过D作DE∥BC交AC边于E;AH⊥BC于H,AH交于DE于点O.(1)求梯形BDEC的面积;(2)将图1中的△ADE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直线AH从上往下平移,直到点A与点H重合为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ADE与四边形BDE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并写出相应的t的取值范围;(3)将图1中的△ADE沿直线DE向下翻折得△A′DE,连接CO:将△A′DE绕点O旋转,设直线A′O与直线BC相交于点P.问: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使得△CPO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A′DE绕点O旋转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以及对应的旋转角度α的大小(0°<α<180°);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找出旋转图形的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的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试题分析:利用旋转的性质计算.解:∵∠ABC=60°,∴旋转角∠CB=180°-60°=120°.∴这个旋转角度等于120°.故选:A.2、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试题解析:由图形可知,对应点的连线CC′、AA′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点(1,-1),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点(1,-1)即为旋转中心.故旋转中心坐标是P(1,-1).故选B.3、答案:B试题分析:连接、、,分别作、、的垂直平分线,看看三线都过哪个点,那个点就是旋转中心.解:∵△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连接、、,作的垂直平分线过B、D、C,作的垂直平分线过B、A,作的垂直平分线过B,∴三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正好都过B,即旋转中心是B.故选:B.4、答案:B试题分析: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点A的对应点为点A′,点B的对应点为点B′,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旋转中心在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也在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即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旋转中心。
教学设计方案4.通过几何画板进行验证:任意转动一个角度或者改变旋转中心的位置,学生都会清楚地发现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相等.四、运用新知1.回答:A点,∠FAC,45°,AB=AE,AC=AF2.回答:首先能够提出延长D’B’,交BD于E,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矩形的全等和△AD’B’≌△ADB。
要证明D’E⊥BD,其实就是证明∠D’EB=90°。
1.课堂练习1 如右图,将三角形AB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º,得到三角形AEF.(1)旋转中心是点(2)旋转角∠EAB=_____=____º.(3)AB=_____,AC=______。
例2 如图, 矩形AB’C’D’是矩形ABCD以点A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所得的图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训练思维的严密性,特别是强调三点共线证明的必要性,指出言必有据,证必有理。
)求证:对角线BD与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当证明D’、A、B三点共线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一定帮助。
五、拓展巩固1.平移: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轴对称,形状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旋转,形状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2.中心对称;3.45°的整数倍都可以。
1.比较平移、轴对称、旋转的异同点。
2.指出当图形旋转的角度为180°时,所得的图形和原图形关于旋转中心呈中心对称。
3.如图所示,可以看作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旋转若干次而生成的图案,则每次旋转的角度可以是(培养学生的类比学习的能力,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六、教师寄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图形的旋转,也感受了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动脑筋,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感悟数学之美。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2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2 图形的旋转》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学会用旋转公式进行图形的旋转,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旋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复杂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掌握旋转公式,并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掌握旋转公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复杂图形的旋转。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旋转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旋转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旋转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旋转实例,总结图形的旋转性质和旋转公式。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应用: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旋转图形、计算旋转后的位置等。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图形的旋转性质、旋转公式和实际应用等内容,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旋转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旋转现象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图形运动(一)中第二节的内容,旋转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的事物,使学生感受旋转现象,能理解旋转的概念,在生活中能辨认找出旋转现象。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体会旋转的特点。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经历感受、认识旋转现象的过程。
2、能辨认并从现实生活中找出旋转现象。
3、对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好奇心,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旋转现象,体会旋转特征,能找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旋转的特征。
[教师准备]课件、旋转实物、练习题卡。
[学生准备]纸风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玩玩好吗?(出示儿童游乐场课件静的)游乐场到了,同学们快看,游乐场有哪些游乐项目?它们是怎样运动的?(随着同学们说出的游乐项目,出示动的相应课件。
预设:转椅、摩天轮、轨道小火车、旋转木马)。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静态儿童游乐场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唤起生活经验,想象感受转椅、摩天轮、轨道小火车、旋转木马的旋转动作,为进一步认识旋转现象铺垫]师:像转椅、摩天轮、风车的运动,我们把它们叫做旋转现象。
板书:旋转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旋转现象。
看谁是最用心最认真的好学生。
[设计意图: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旋转现象?是怎样运动的?(生说,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同时出示动的相应课件。
预设课件:儿童转椅、水龙头、杂技表演的盘子、风力发电机、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表等)。
[设计意图:通过在生活中儿童转椅、水龙头、杂技表演的盘子、风力发电机、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表的运动状态,指导学生能辨认并从现实生活中找出旋转现象。
]2、同学们看教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老师要把它转起来,看是怎样运动的?3、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什么是旋转?站起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出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2 旋转|冀教版教学目的1.了解旋转概念并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2.能够通过简单的实例掌握旋转图案和旋转几何图形的方法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旋转的定义和性质1. 旋转的定义旋转是指一个点、线或平面围绕某个轴或定点的转动。
可以分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2. 旋转的基本性质•不改变图形中点之间的距离•不改变图形的总面积•图形的定向不变旋转图案的方法1. 旋转坐标法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绘制旋转图案:•以一个定点A为中心点,设旋转角度为θ。
则我们可以计算出到其他点B 的距离和角度,设B坐标为(x,y),则旋转点的坐标为–X=ACosθ+ASinθ–Y=-ASinθ+ACosθ2. 旋转对称法我们也可以通过旋转对称法来绘制旋转图案。
方法就是通过沿某个已有图形进行旋转对称,从而得到新的旋转图案。
旋转几何图形的方法旋转几何图形也可以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来进行。
以正方形为例,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旋转:1.在纸面上绘制一条x轴和y轴,并在xy平面上的点(0,0)处标示一个点A。
2.以点A为中心,绘制一条边长为1的正方形。
3.经过计算,得出按照一定角度旋转后每个点的坐标。
4.以这些坐标为顶点绘制新的正方形。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新的正方形与原正方形相似,只不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了一定角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了解旋转方法和旋转坐标。
•掌握使用旋转方法画出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旋转仅改变了方向,不改变图形本身。
•让学生能够通过旋转坐标法和旋转对称法绘制旋转图案。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介绍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阐述旋转图案的方法。
3.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感受旋转坐标法实际效果。
4.通过旋转对称法来练习绘制旋转图案。
5.通过实际练习来让学生掌握旋转的性质和方法。
6.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了解旋转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