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第16课
- 格式:ppt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54
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
四、课堂导入: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
(PPT展示第16课血肉筑长城)五、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讲解
您可能是在说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课的内容,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第十六课是《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主要讲了:
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2. 课文接着写了“我”非常喜爱蒲公英,早晨当蒲公英盛开时,我总忍不住去摘一朵在“我和弟弟的脸上“吹了一口气。
那带着茸毛的白色小花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呀!在前面蒲公英开放一大片时,“我们”每个早晨都可以观赏,而且“我”还总玩不够;而当花谢了,也不易察觉,更难以引人注意了。
可见作者对蒲公英观察是多么细致认真呀!
3. 课文最后讲“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这是文章的第三个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在对蒲公英的观察中,“我”发现草地并不是一直都是金色的,而是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又变绿为金黄,到傍晚又
从金黄变绿。
“我”开始为蒲公英一天的变化而欢喜,并仔细观察,从而发现了草地上的秘密。
以上是《金色的草地》的内容解析,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请教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