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睿刻牙体预备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0
牙医做好牙体预备的基本标准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基本标准。
这些标准不仅包括技术要求,还涉及卫生要求和安全要求。
在进行牙体预备之前,牙医应该完全了解这些标准,并确保在实践中严格遵守。
本文将介绍牙医做好牙体预备的基本标准。
首先,牙医必须确保在进行牙体预备之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口腔状况和需求。
通过仔细检查和评估,牙医能够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牙体预备。
这样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最佳,并减少患者不适感。
其次,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必须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
这些包括洁净的牙科钳、牙科镜和高速手术器械等。
这些工具必须经过消毒和灭菌处理,以确保口腔环境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除了使用合适的工具,牙医还应该根据不同的预备需要选择适当的预备方法和技术,以确保牙体预备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应该注意牙体预备的深度和宽度。
预备深度应该足够以容纳预备体和修复体的大小,同时保留足够的牙体强度。
预备宽度应该适合修复材料的厚度,并能提供足够的粘接面积,以确保修复体的稳固性和持久性。
牙医需要通过准确的切削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预备深度和宽度。
另外,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应该遵循牙体解剖学的原则。
对于不同的牙齿,牙医需要根据其特点和功能,进行相应的牙体预备。
例如,对于前牙,牙医可以选择保留较多的健康组织,以保持较好的外观和功能。
而对于后牙,牙医可以在预备时更加注重牙体的强度和稳固性。
此外,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应该充分保护患者的牙齿和周围组织。
在预备过程中,应该使用足够的水冷却来减少热损伤,并使用合适的屏障保护周围的软组织和牙齿。
此外,牙医还应该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以确保预备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最后,牙医在进行牙体预备时,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在治疗过程中,牙医应该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和并发症。
牙医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反馈和感受,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和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瓷贴面修复牙体预备中的操作要点一、牙体预备的原则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制作的修复体应尽量降低医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性。
如果能不预备牙体即可放置贴面并维持良好的美观性,也不继发牙周改变的话,显然是最理想的方案,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定程度的牙体预备就是必要的。
以下列出几点作为牙体预备设计方案的参照:1.正常情况下,不进行牙体预备而直接进行贴面修复会存在牙体变大、唇侧突出等问题。
已有舌侧倾斜的牙齿可不预备唇面牙体,因为这类牙齿贴面修复后可纠正相对位置,获得满意的外观。
2.牙体预备要开辟容纳瓷贴面瓷层及粘结剂的厚度空间。
基于技工操作的需要,制作瓷贴面的瓷层厚度不应低于0.3~0.5mm,因此,即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患牙舌倾),也必须确保修复空间足够时才可少预备或不预备牙体。
3.如果患牙唇面已经超出了牙弓外形线,则必然需要加大牙体预备量,使修复后的外形回纳到牙弓正常的弧度之内。
4.重度变色牙往往需要特殊的牙体预备和修饰措施以使修复体能够遮盖住底色,如增加牙体预备厚度或按照要求预备牙体后再另外将变色或着色严重区域的牙体组织局部磨除等。
5.牙体预备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及牙髓接近表面的程度,尤其是在患牙唇突需要增加牙体预备量时更应注意避免损伤牙髓。
6.医师应该了解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程度、对牙体组织磨除的接受程度,在符合临床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参照患者的意见选择牙体预备方案的设计,如果患者对磨除牙体组织心有顾虑,则应尽量采用保守的牙体预备方案(如保留患牙邻接关系、不进行切端及舌面预备等),保留重新选择的机会。
二、牙体预备的操作要点在临床操作时,牙体预备通常需从5个方面考虑,包括唇面、邻间区、龈端、切端和舌面。
预备过程应按照各方面的要求有序进行。
1.牙体唇面的预备部分的预备限制在釉质范围内,尤其是边缘部分必须位于釉质内以确保获得良好的封闭。
某些情况下为使牙齿达到整齐的排列,牙体预备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牙本质暴露,如果暴露区域局限且预备边缘仍保持在釉质内,则并无不良后果。
牙体预备标准化操作注意事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牙体预备是患者进行牙齿修复前必经的一个步骤,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修复体的粘接强度、修复体的完整性和口腔卫生状况。
为了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预备操作的标准化,以下是关于牙体预备的标准化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牙体预备操作前,医生应首先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所需要的器械设备和材料,确保设备的干净和完整,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突然缺少仪器影响操作。
另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了解患者的口腔状况,包括龋齿、充填物和牙周情况等,以确保对患者进行合适的牙体预备操作。
二、选择合适的牙体预备器械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医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械,包括牙科机械器械、手工器械以及光固化仪器等。
在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器械的清洁和锋利,以免对牙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保持良好的视野和灯光牙体预备是一个需要高度精准和细致的操作过程,在操作时医生必须保持良好的视野和灯光。
可以通过使用放大镜和牙科手术灯等设备来提高视野,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控制预备深度和倾斜角度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医生必须控制预备深度和倾斜角度。
预备深度要符合修复体的制作要求,一般要求在1.0-1.5mm之间,不得过度或不够。
倾斜角度要根据修复体的类型和位置进行调整,在预备时要避免出现过度或倾斜不良的情况。
五、避免牙体损伤和出血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医生要尽量避免对牙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无菌操作时应做好术中感染控制,预防开放性牙本质所产生的感染。
并注意控制好术中出血,防止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六、处理好术后情况在完成牙体预备后,医生应及时处理好术后情况。
包括对牙体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患者口腔的卫生状况良好,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教育,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正确的进行口腔护理,保持牙体的健康。
牙体预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过程,医生在进行牙体预备时要遵守标准化的操作注意事项,保证预备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知识点丨牙体准备的标准规范小编有话说说起牙体准备,整个内容包括了牙体预备、术野隔离、放置成形片、护髓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规范操作对患者整个就诊满意度、最终的治疗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牙体预备咬合检查:确定病损范围和牙体预备的范围。
保护性措施:避免误伤。
所用钻针和设备处于正常状态,降温措施有效;减少和避免切割过程对正常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的损伤。
局部麻醉:对活髓牙或者患者有需求,应采用局部麻醉,降低患者的疼痛与焦虑程度,保证治疗顺利。
去净病损牙体组织·遗留龋坏感染的牙体组织可能使病变继续扩展,还可能对牙髓形成持续感染,因此需去除病变组织,特别是位于釉牙本质界部位的腐质。
·为保证粘接强度,避免微渗漏,洞缘1mm范围内要达到正常牙组织。
·对于近髓的龋坏,为防止露髓,可以采取分期去腐的办法,也可以尝试保留少量软化牙本质,通过间接盖髓剂使之再矿化。
如有此类情形,需在病历上记录,并安排复诊,观察临床变化。
复查时若发现临床症状或病变扩大,则采取相应措施。
固位形和抗力形:适当牙体预备以保证固位和抗力,重点考虑下列情况。
·粘接修复通过粘接剂可以获得主要的固位力,增加粘接面积可以增加固位力。
·辅助机械固位形有助于增加固位力,临床上需要平衡切割与保证正常组织的得失。
·在承受咬合的部位需适当增加复合树脂的厚度,防止材料折断。
·对缺少牙本质支持但不承担咬合力的牙釉质,可以予以保留。
·对根管治疗后的后牙,应采用覆盖牙尖的修复方法。
预防性扩展。
一方面,通过改进口腔保健、应用氟化物、微创技术和定期检查矫正等措施,减少和避免为预防龋齿而磨除正常牙组织的做法;另一方面,要了解现有复合树脂材料多数本身不具备抗龋性,必须执行有效的控制龋的措施,才可能减少继发龋发生。
术野隔离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时需要干燥的环境。
唾液、血液、水分对粘接界面的污染可以导致粘接失败,进而导致继发龋。
备牙的要求1、切缘及颌面预备:前牙厚度为1.5-2.0mm,并形成斜向唇面4-5度的斜面,保证修复体切缘有半透明度。
后牙颌面厚度为1.5-2.0mm,瓷接触间隙为1.5-2.0mm,保证有上瓷空间及牙体形态。
磨牙颌面预备技巧是,先用球钻把牙花磨下去,再按颌面形态均匀磨除,更容易预备出解剖形态来,也避免了对颌牙尖相对的颌面位置不够的情况。
2、邻面预备:去除倒凹,将牙冠的最大周径降到龈缘下,近远中轴壁略向切方或颌方聚合5-10度。
另外多颗牙体预备时,近远中聚合度可以稍微大一些,要注意找好共同就位道,以免过多的填补倒凹,加工厂石膏部门找共同就位道须填补近远中倒凹导致近远中颈缘宽大,牙体形态不小巧。
各位同行有没留意,技工电话沟通中,因为没有共同就位道,一般是让你备近远中面的多呢?因为大多数人在多颗牙体预备时近远中的聚合度还不够。
3、唇(颊面)预备:去除倒凹,唇面及颊面制备1.5-2.0mm,前牙靠近切端的唇面要向舌侧内收4-5度,保证瓷层有层次感及透明度。
还应考虑牙弧度问题,备牙时要平行于牙体长轴预备。
前牙唇侧的预备须要注意的是,唇面与近中面、远中面的过度要自然连贯。
后磨牙颊面预备须要注意,颊舌窝的预备。
4、舌面预备:去除倒凹,金属咬颌厚度为0.5mm,瓷咬颌面厚度为1.5-2.0mm,舌侧一般不要求制备肩台,全瓷牙除外全瓷牙基牙预备时,整个轴面都要预备肩台,且宽度为0.8-1.0mm。
5、肩台形成:在前牙唇面及邻面龈下(龈沟中部)磨出肩台,肩台延展到龈下深为0.5mm,且逐渐往近远中过渡至舌侧,宽约0.6-0.8mm,且肩台要形成与唇面135度的凹面。
6、注明:牙体预备时,必须做到单颗无倒凹,多颗找好共同就位道,制备唇面及近远中邻面的肩台时,千万不要往牙龈沟用车针延得太深,这样过渡延伸会导致做完的烤瓷牙颈缘卡在牙龈肉上下不去,甚至导致压迫牙龈发白发青,患者佩戴后牙龈缘发炎红肿。
说明:烤瓷牙金属内冠的厚度为0.3mm,贵金属的厚度为0.5mm,全瓷牙内冠厚度为0.5mm。
全瓷冠是一种用于修复牙齿的材料,其预备标准是指在制作全瓷冠之前,需要对牙齿进行一定的预备,以确保全瓷冠与牙齿的贴合度和稳定性。
全瓷冠预备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牙齿预备形状:全瓷冠预备的形状应与天然牙齿形状相似,包括牙冠和牙根两部分。
牙冠部分应预备出一定宽度和高度的冠状面,以便全瓷冠与牙齿贴合。
牙根部分应预备出一定长度,以便全瓷冠与牙根贴合。
牙齿预备深度:全瓷冠预备的深度应符合牙齿的实际情况,不宜过深或过浅。
如果预备深度不足,可能导致全瓷冠与牙齿贴合度不够;如果预备深度过度,可能导致全瓷冠脱落或牙齿损伤。
预备空间:在制备全瓷冠之前,需要为全瓷冠预备出足够的空间,以保证全瓷冠的稳定性和贴合度。
预备表面质量:全瓷冠预备后的牙齿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纹、氧化物等缺陷。
总之,全瓷冠预备标准是为了保证全瓷冠与牙齿的贴合度和
稳定性,需要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全瓷冠的预备流程和标准全瓷冠是一种由陶瓷材料制成的牙冠,用于修复受损或美观问题的牙齿。
预备流程和标准对于确保全瓷冠的成功安装和长期使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般的全瓷冠预备流程和标准:1.病史和检查:首先,牙医会评估患者的口腔状况,包括牙齿状况、牙龈健康和咬合关系。
这有助于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全瓷冠修复以及需要修复的牙齿。
2.牙齿预备:为了安装全瓷冠,需要对牙齿进行预备。
这包括去除部分牙齿结构,以便为全瓷冠留出空间。
预备时应尽量减少对健康牙齿组织的损伤。
3.印模和模型制作:在牙齿预备完成后,牙医会制作牙齿的印模,并使用这些印模制作出牙齿的模型。
这些模型将用于制作全瓷冠的蜡型。
4.制作蜡型:技师会根据模型制作出一个与预备牙齿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蜡型。
这个蜡型是全瓷冠的初步形态。
5.制作全瓷冠:蜡型会被送到实验室,在那里技师会使用陶瓷材料制作全瓷冠。
这个过程可能包括多次烧制和上色,以确保全瓷冠的强度和美观。
6.试戴和调整:全瓷冠制作完成后,会先进行试戴,以确保其适合患者的口腔环境。
如果需要,技师会对全瓷冠进行调整,直到它完美贴合患者的牙齿。
7.粘固和调整:最后,全瓷冠会被粘固在预备好的牙齿上。
牙医会确保全瓷冠的位置和咬合关系正确,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下是一些全瓷冠预备的标准:•边缘适合度:全瓷冠的边缘应与牙齿紧密贴合,以确保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美观。
•牙本质保留:在预备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健康的牙本质,以减少对牙齿的损伤。
•美观考虑:全瓷冠的颜色和外观应与相邻牙齿相匹配,以达到自然美观的效果。
•咬合关系:全瓷冠安装后,应确保其与相邻牙齿和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良好,以避免咀嚼时产生不适或牙齿磨损。
请注意,上述流程和标准是一般性的指导,具体操作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牙医的技术和偏好以及使用的材料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任何牙科治疗之前,请咨询您的牙医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方案。
一、预备忌:无肩台预备和带有斜面的肩台预备,Cercon氧化锆修复体的基牙预备原则与已知的全瓷修复体一致。
因此氧化锆修复体不适合作无肩台预备或预备为带有斜面的肩台。
这两种方法都会形成过薄的边缘,有发生折裂的危险。
宜:圆缓的斜面肩,或轴-颈线角圆钝的水平直角肩台。
应预备成以下形态:1.明显的斜面(90度)2.将肩台预备成圆钝的轴-颈线角具有圆形尖端的圆柱形金刚砂车针很适合用于预备斜面,而具有圆形边缘的锥形金刚砂车针适合将肩台预备成圆钝的铀-颈线角。
二、前牙修复体基本要领:前牙修复体的预备主要是根据如前所述的基本预备原则。
周缘的预备宽度为1.0mm,同时轴壁必须圆钝,就像唇面一样(最小半径:0.4mm)切缘的宽度:从美观的角度出发,切缘的去除量应达到2.0mm,前庭-- 口腔方向的最小切缘宽度应为0.9mm,以确保切削装置能够精确的复制出基底冠的内侧组织面。
形成腭侧的轮廓:建议使用所示的腭侧外形修整车针,形成上颌前牙舌面及尖牙腭侧轮廓。
瓷肩台:Cercon氧化锆修复体也可以在唇侧或牙颈部一周制作瓷肩台,并有相应的饰面肩台瓷材(Cercon ceram kiss)。
瓷肩台的制作还可以选用覆盖压铸技术(Cercon ceramexpress)。
接下来的形态复制可以使用染色技术或“回切”技术,利用Cercon ceram kiss饰面瓷完成整个牙体表态及层次。
如果设计要求制作瓷肩台,直角肩台预备体优于斜面肩台预备体。
三、后牙修复体咬颌面磨除1.5mm对于后牙区的修毛毛虫体必须为饰面瓷预留出最小1.0mm的咬颌面瓷层厚度。
基底冠的厚度最少为0.4mm,因此咬颌面应该磨除1.5mm。
相对的轴面聚合角度应6-8°,轴壁与咬颌面的连接处应圆钝。
简化咬颌面的起伏度咬颌面的起伏程度应该简化。
咬颌面120-140°的开放角度,可以保证在切削过程中精确的复制出内冠的表面,进而达到完好的密合。
使用长菱形的金刚砂车针与牙齿的长轴垂直切磨,很适合于预备咬颌面。
全瓷冠牙体预备的基本要求文章一:《全瓷冠牙体预备,这些要求要知道!》(面向普通大众)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全瓷冠牙体预备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全瓷冠就像是给牙齿穿上一件漂亮又坚固的“防护服”,但要想这件“防护服”合合适适的,牙体预备可太重要啦!比如说,得把牙齿打磨到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这就好比我们买新鞋子,得大小合适,脚穿着才舒服。
如果打磨得太多或者太少,全瓷冠戴上不是松松垮垮,就是挤得难受。
还有啊,预备的时候得特别小心,不能伤到牙齿周围的组织。
想象一下,如果不小心弄伤了牙龈,那得多疼啊,而且还可能会引起感染。
另外,预备后的牙齿表面得光滑平整。
就像我们擦玻璃,得擦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这样全瓷冠才能贴合得紧密,用起来也更长久。
所以啊,全瓷冠牙体预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找专业的医生,他们有经验,能把咱们的牙齿预备得妥妥当当的,让全瓷冠发挥最大的作用,保护我们的牙齿健康!文章二:《全瓷冠牙体预备:为美丽笑容保驾护航》(面向关注口腔美观的人群)朋友们,都想拥有一口漂亮的牙齿,笑起来美美的吧?那全瓷冠可能就是您的好帮手。
但要做好全瓷冠,牙体预备可不能马虎。
比如说,预备的时候要考虑到牙齿的比例和协调性。
想象一下,如果一颗牙齿预备得过大或过小,和旁边的牙齿看起来不协调,那得多难看啊!就像一个团队里,有个成员太高或太矮,都显得不和谐。
而且,还得注意颜色的匹配。
全瓷冠的颜色得和其他牙齿相近,不然一颗牙齿白得过分或者黄得突出,那不是很奇怪吗?还有哦,预备的边缘要自然。
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颗牙齿是做了全瓷冠的,要和原本的牙齿完美融合,就像天生的一样。
为了能有自信美丽的笑容,咱们可得重视全瓷冠牙体预备,找个靠谱的医生,让他们精心为咱们打造完美的牙齿!文章三:《全瓷冠牙体预备:守护口腔健康的关键一步》(面向关注口腔健康的人群)大家好呀!咱们都知道牙齿健康很重要,全瓷冠能帮我们解决不少牙齿问题。
但您知道吗,全瓷冠牙体预备是其中特别关键的一步。
全瓷冠修复的牙体预备学习目标:1、明确牙体预备的一般原则2、掌握全瓷冠修复牙体预备的详细操作原则全瓷修复技术具有较高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美学性能,在口腔医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瓷冠修复的牙体预备中应遵循哪些原则?这是本文介绍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
口腔修复技术也顺应潮流,在金属烤瓷基础上开发研制的全瓷修复技术,因其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美学性能,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好的牙体预备是全瓷修复体获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口腔冠修复的牙体预备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全瓷冠的牙体预备也不例外。
本文就将全瓷冠牙体预备的原则作一综述。
牙体预备的一般原则是什么?1 牙体预备的一般原则为了使修复体与天然牙及牙颌系统外形协调,准确、无害而有效地牙体预备是重要的环节。
牙体预备应在符合修复学原则和生物学原则下进行。
⑴在尽量保存牙体组织的前提下,按固位、支持、抗力、美观和正常外形设计要求,尽量准确、均匀地磨除牙体组织,开辟出必要的修复间隙。
⑵牙体预备中注意正确选用器械设备,并采用降温措施保护牙髓。
⑶去净龋坏的牙体组织及无牙本质支持的无基釉。
⑷去除妨碍修复体就位倒凹,消除牙体预备面可能引起代型磨损或应力集中的尖锐棱角。
⑸完成的牙体预备其轴壁牙合向聚合度一般不超过8°,洞壁牙合向外展≤10°以满足固位和就位的要求。
⑹牙体预备中注意保护牙周组织及口周组织。
全瓷冠修复中要求的切端/牙合面、轴面预备的切削量是多少呢?2 切端/牙合面、轴面预备的切削量切端/牙合面预备应开辟出1.5~2.0mm的间隙以保证强度和美观。
理论上计算,上前牙邻面磨切1.9~2.3mm,下前牙应磨切1.7~1.9mm。
前牙唇舌面以及后牙轴面的磨切量为1.2~1.5mm。
另外,切削量与冠的类型、牙位、牙齿的外形和排列、咬合关系、美观以及牙周状况都有关系。
Malament &Socransky[1]认为全瓷冠轴面的切削量决定于冠颜色和形态所需的瓷厚度,因为全瓷冠用树脂粘固于天然牙后,冠的强度与瓷的厚度之间无线性相关性。
六大基本原则——牙医做牙体预备的基本标准牙体预备属于不可逆的临床处置,需要以精准预备量为基础的正确手法进行操作。
在操作时需要严格地遵守以下6个原则。
01确定正确且明确的肩台终止线*在牙体预备时,需要将肩台终止线的弧线修整光滑,确保修复体边缘与基牙的密合性。
*根据修复体的不同,肩台形态可以选择凹形肩台或者斜面肩台。
02考虚维持修复体稳固的固位力、抗力*固位形一一防止修复体从就位方向脱落的形态。
*抗力形一一防止修复体受倾斜外力(咬合力)脱落的形态。
*以增大固位力与抗力为原则。
a)保证从肩台至牙冠长1/3以上的部分轴壁倾斜角3,聚合角6b)增加与修复体的接触面积,基牙的形态自然,与牙齿形态相似。
c)尽量确保基牙的高度,无法保证时可采用轴沟、箱体、钉洞来限制脱位路径。
d)除肩台部,切角部外,不要对基牙进行过度抛光。
03考虑修复体的耐久性*留出充分的修复空间,增加修复体的强度。
04尽可能保留牙体*注意保持必要的最小预备量。
*预先确定好最终修复体的外形。
05注意不要损伤牙周组织*将终止线设置在龈上(Supragingival)。
*若将终止线设置在龈下,则深度为0.5~1.0mm。
*终止线距离牙槽骨顶的高度不得少于2.0~2.5mm。
06尽可能保留活髓牙的牙髓*注意高速涡轮手机的中轴不要抖动。
*充分喷水冷却。
*使用尚未磨耗的金刚砂车针(分开使用活髓牙、死髓牙的车针)。
*轻压、间歇预备。
*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预备。
牙体预备、暂时性修复体调整、制取印模等精细操作的程度,直接影响最终的治疗结果。
寻求牙周组织与修复体的协调性,成为修复工作的制胜点。
在日常治疗中,遇到戴入修复体后发炎的症状,我们一般会按照Kois分类进行原因查找,如下:1、存在细菌2、肩台精度3、牙冠外形突度4、肩台位置5、金属过敏6、咬合创伤。
IPS Empress备牙要求:
全冠(Crowns):均匀地备牙,达到要求的最小厚度。
备出360度围绕的肩台或角度!前牙切端2.0MM,呈45度圆滑的切斜面,后牙颌面磨除1.5MM,牙尖处2.0MM。
各轴壁磨除1.5MM,内聚5—8度,降至龈缘处或设在龈下0.5MM,宽1.0MM,100---120度圆滑型斜面肩台。
贴面(Veneer):磨除牙体组织尽可能在牙釉质,同时,按外形、切端或楔形切端制备,备牙区不包括碾磨区。
切端磨牙程度主要按义齿切端所需透明层来决定的!透明度越高,备牙程度越多。
磨除切端 1.0—1.5MM,先备出导向沟以做参考,再完成釉质层的制备。
最小厚度为
0.6—1.0MM,不需要除去邻接。
变色的牙可多磨一点。
边缘平龈缘或龈下0.5MM。
备出楔形颈缘或肩台角度大约10—30度与备牙一致!
嵌体(Inlays):首先要考虑相互制锁的因素。
至少要1.5MM 深度,宽1.5MM的开口度。
备出嵌体洞缘,开口外展腔壁与嵌体表面的角度大于60度,内表无倒凹,以防止压力集中在瓷上某一点,嵌体边缘外形连续而完整,嵌体洞内外不留切片状或羽状边缘!
高嵌体(Onlays):与嵌体基本一致。
除功能尖外,留出2MM 的空间,肩台备出呈10—30度的楔形肩台,以改善牙体边缘过渡到高嵌体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