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59
小李杜诗歌经过初唐的清新、盛唐的恢宏,从中唐就开始从高潮走向低落,到晚唐时期出现了纤靡繁艷的趋向。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唐代社会状况已经衰落,士人的心态随之发生变化,感伤抑郁的幽美之风遍布文坛。
在一定意义上讲,李商隐(813-858)和杜牧(803-853)代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后人把他们与李白、杜甫相比,将二人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学习杜甫诗才力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秾丽之中,时带沉郁的特点,特别是抒写爱情、意绪的无题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中一些优美精炼的句子还被编入乐曲,广为传唱。
如脍炙人口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常常被用作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互通心意的表白之辞。
心有灵犀更是成为表明彼此心息相通的俗语。
李商隐像李商隐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但他的家族这一支早已没落,祖上几代只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
他十岁丧父,跟母亲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
李商隐自幼聪颖,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十六岁时因擅长作古文而声名初振。
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成功,后来虽得中进士,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李商隐关心现实政治,有匡国用世之心,作过一百多首政治诗,对历史和现实的许多社会问题作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
他年轻时得到古文大家令狐楚的赏识,但进入仕途不久就卷入了唐代著名的牛李党争,受到权臣的排挤,一生不得志,仕途坎坷,沉沦下僚,长期过着辗转漂泊的幕僚生活,甚至有十年京师寒且饿的凄凉经历,不足五十岁便郁郁而终。
李商隐诗集中的大部分篇章都侧重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有着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的凄艷之美。
与盛唐诗人的外放气质不同,李商隐注重向自我内心世界的探寻。
他善于把哀婉的意绪融入朦胧瑰丽的诗境,敏感细腻的气质和落寞不振的身世遭遇在他的诗歌中交融成一种低回感伤的意绪,营造成一种纤细幽约、绮密瑰妍的美感。
例如人们所熟悉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教科书必备的10首著名诗唐代李商隐的诗有哪些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着名诗人,祖籍河内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一首爱情诗。
我身上没有像彩凤那样的一双翅膀,因此不能飞到你的身边;但是我们相爱的两颗心却好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互相感应,彼此相通。
2、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出自唐·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诗句描写嘉陵江水在清雾明月的笼罩与映衬下与碧水青天融为一体的优美景色。
3、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出自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长成之时,便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春暮季节;荷叶枯萎之时,即是“西风萧瑟寒风起”的深秋节候。
诗句描写春去秋至的感伤之情。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吐蚕丝,绵绵不断,直到死去丝才吐尽;蜡烛流烛泪,滴滴不停,只等燃尽泪才流干。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
亦,也。
东风,春风。
诗句描写男女离别的悲苦之情。
前句直言其意,后句以百花凋零、春风无力的景物描写,从意象上补足前句的意蕴,从而以景衬意,益显其离别的苦痛。
6、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出自唐·李商隐《题郑大有隐居》。
石梁,指石桥。
樵路,上山打柴的小路。
前句写月光穿桥、清辉如泻之景,后句写小路细细、直上云天之状。
7、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出自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干戈,指代战争。
此二句写人生分离之苦。
“人生何处不离群”,以激问的方式,凌空起势,表现出一种对于离别的达观态度。
但是,紧接着又以“世路干戈惜暂分”相承,以“欲擒故纵”之法,一下子就将离别朋友(杜甫)的忧伤之情推到了极点。
晚唐杜牧等人的怀古咏史诗从唐敬宗和唐文宗时期开始,唐帝国显现明显的衰败倾覆之势。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肉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
”(《唐纪》六十)指出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制,战乱屡起,赋税繁重,民间空竭。
这一切,加上统治集团的腐败,使唐王朝陷入了无法挽救的危机之中。
由于朝廷操纵的州县减少,官位紧缺,朝中清要职位又为朋党及有权势者所据,一样士人在仕途上进身机会专门少;由于科场风气败坏,许多出身寒微,拙于钻营的有才之士,在考场上长期受困,甚至终生不第。
少数士人即使幸而中举入仕,也专门难像中唐的韩愈、白居易等人那样,凭他们的文才进入政治机构上层。
面对王朝末世的景象和自身暗淡的前途,士人心理状态发生专门大变化。
一些人尽管仍旧眷念朝廷,关怀时政,怀抱期望,但也往往以败兴告终。
国事无望,抱负落空,身世沉沦,使晚唐诗人情怀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常常触绪即来。
这种种抑郁悲凉,在晚唐诗歌的多种题材作品中都有表达,而表达得既早又突出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晚唐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情调也与往时不同。
初盛唐在怀古中常带有前瞻的意味,中唐怀古咏史常寄予对国家中兴的期望,晚唐诗人则是用一切皆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现出伤悼的情调。
这种悼古伤今,从刘禹锡在长庆末期和宝历年间写的《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台城怀古》等篇开始,形成一股势头,随后,有杜牧、许浑、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大量创作。
杜牧(803~852),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两人的成就都不限于怀古咏史一种题材,而有多方面的建树。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继承了祖父杜佑以《通典》为代表的经世致用之学,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势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专门想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
在诗歌创作上,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
第七章晚唐诗歌(公元836年——907年)第一节杜牧杜牧介绍:(803∽∽852)号樊川,晚唐“小李杜”,字牧之,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出身名门望族,祖父杜佑,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当过宰相,一位大学者。
杜牧祖父杜佑,在德、顺、宪宗三朝当过宰相,一位大学者。
牧自小博览群书,关心政事,喜研《孙子兵法》,自注《孙子》13篇。
23岁时作《阿房宫赋》-----秦始皇,秦二世的豪华行宫,秦王后被项羽放火焚毁。
借此讽喻唐敬宗大造宫室的弊政------828年考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等官职。
杜牧具有经邦济世的报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文中多指陈时弊。
古体毫放,,骨气遒劲,近体清丽俊逸,气韵清拔,抒情写景小诗多清丽生动,七绝尤为人所称道。
有《樊川集》七绝《赤壁》《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
、《过华清宫》原题共三首,本诗原为第一首。
华清宫----陕西临潼骊山上,是唐玄宗开元十年(723)修建的行宫,为玄宗和贵妃当年的游乐之地。
七绝《赤壁》《泊秦淮》。
写景诗《山行》。
杜牧是豪迈俊爽,遒劲峭拔。
《过华清宫》本诗为杜牧路经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作者从与华清宫相关的许多历史故事中选取唐玄宗为搏贵妃一笑,不惜千里飞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含蓄有力地讽刺了玄宗的重色贪欢,荒政致乱。
全诗小中见大,托讽不露。
前人说:“绝句最贵含蓄。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
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清明》一诗改:纪晓岚---清明时节雨,行-----魂。
洒家----有,遥------村古人改:六言诗:清明-----雨纷,路------人断魂。
改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改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何处,有牧-----村。
改一折微型剧本:(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一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代民间酒铺店主拟就对联:此即牧童遥指处,何须再问杏花村。
晚唐诗人小李杜介绍及其代表作品导语: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介绍:1.杜牧(公元803年-公元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既是大官又是学者,著作甚丰。
这种世家的出身一直是小杜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他在诗中言道:"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这一世家传统无疑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使他常以天下为己任,特别喜欢引古论今地给当政者写信议论政治、军事、经济,用他的话说就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就象上梁山的好汉们时常挂在口头的一句口号:"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可惜这一切也不过是他的书生意气,当权者并不采纳他的那些纸上谈兵式的乱谈。
所以他的仕途也并不是太顺利,26岁中了进士以后的十年时间里,大多在幕府中沉沦下僚,直到四十岁才做了个州官。
因而他的心里常常又充斥着一种心灰意懒的.情绪,无可奈何之余也只好以一咏一觞,歌儿舞女来打发生活了。
他那种"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放浪形骸,与"嗜酒好睡,其癖已痼"的懒散颓唐,和他先前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杜牧。
杜牧是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