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甜味剂行业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34.60 KB
- 文档页数:5
2023年复合甜味剂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复合甜味剂行业一. 引言复合甜味剂是一种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增加食物和饮料的甜味。
由于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糖,减少糖摄入量,因此备受消费者欢迎。
本报告将对复合甜味剂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 市场概述1. 市场规模:据统计,复合甜味剂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0%。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至200亿元。
2.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复合甜味剂市场主要由几家大型企业垄断,包括世界知名的赛诺菲公司、荷兰联合利华公司和美国甜高集团。
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3.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糖摄入量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复合甜味剂作为一种有效替代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是驱动市场增长的因素之一,老年人对甜味剂的需求逐渐增加。
三. 市场细分分析1. 按类型分析:根据成分和甜味程度的不同,复合甜味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糖醇类、氨基酸类、二酮类等。
其中,糖醇类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类型,因其具有甜味近似糖并且低热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行业。
2. 按应用领域分析:复合甜味剂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食品行业、饮料行业、制药行业等。
其中,食品行业是复合甜味剂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以上。
3. 按地区分析:目前,复合甜味剂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
但随着新兴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亚太地区将成为复合甜味剂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四. 市场竞争分析1. 优势企业分析:赛诺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复合甜味剂企业,其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推出了多种糖醇类、氨基酸类和二酮类复合甜味剂,产品质量和口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此外,荷兰联合利华公司和美国甜高集团也是市场上的重要竞争者。
2023年甜味剂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甜味剂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涉及到食品、饮料、医药等多个领域。
目前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预计未来还会继续增长。
本文将从全球和中国市场两个角度分析甜味剂行业的市场规模。
一、全球市场规模
据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甜味剂市场从2015年的74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09亿
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
预计到2025年,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39亿
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
其中,甜味剂市场最大的市场为亚太地区,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40%,其次是欧洲、北美等地区。
亚太地区的甜味剂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有着强劲的增长,在未来也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二、中国市场规模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和消费升级,甜味剂市场在中国的份额也在持续扩大。
根据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甜味剂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0亿美元,预计未来还
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目前中国甜味剂市场主要分为糖精、阿斯巴甜、麦芽糊精、赖氨酸等几大类,其中以糖精和阿斯巴甜为主流产品。
根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阿斯巴甜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亿美元。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均甜味剂消费量较低,但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的甜味剂市场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因此,甜味剂行业在中国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三、结论
总的来说,甜味剂行业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和中国等新兴市场,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推动,甜味剂行业也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023年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新型甜味剂是指能够替代传统糖类,提供甜味的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甜味强、热量低、耐加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以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行业,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发展。
当前,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推动了新型甜味剂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食品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新型甜味剂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
例如,现在市场上的饮料、酸奶、果蔬汁等都有低糖或无糖的选择,其中新型甜味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虽然新型甜味剂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例如,一些新型甜味剂在高温下容易分解,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其次是监管层面的问题。
新型甜味剂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需要严格的监管和检测。
此外,新型甜味剂的生产成本较高,也会对市场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首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推动新型甜味剂市场的需求。
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不断增加,也为新型甜味剂的市场提供了机遇。
其次,食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将为新型甜味剂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甜味剂的研发和应用将会不断推进,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
针对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的发展,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新型甜味剂的品质和性能,解决技术难题。
其次,加强与食品行业的合作,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推动新型甜味剂的应用。
此外,加强监管和检测,确保新型甜味剂的安全性和质量。
最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市场的发展。
总之,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新型甜味剂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中国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产能分布及价格趋势分析在健康消费意识升级、税收政策引导、糖类价格持续走高的叠加作用下,甜味剂对糖类的替代将加速。
2018年全球非蔗糖类增甜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美元,其中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市场规模约为36亿美元,占比为41%,未来人工甜味剂的使用比例还将进一步提升。
而作为具有可靠安全性和较高性价比的新型甜味剂,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将进一步加速甜味剂内部的代际更迭。
一、人工甜味剂行业发展背景对甜味的渴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但现代人类饮食结构中糖分摄入量过大,导致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长。
2019年全球成人糖尿病人数已达4.63亿,且预计这一数量在未来仍有大幅增加,到2045年将达到7亿人。
其中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或成为重灾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已高居全球首位。
防控日益增加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最好的办法就是控糖。
海外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征收“糖税”。
我国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三减三健”,将“减糖”作为一个专项行动目标之一。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观念的增强,低热少糖消费逐渐引领新风尚,消费者对低热、无热的各类代糖产品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一方面,个人消费者减少摄入高能量蔗糖的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由于“糖税”的推行,不少食品饮料企业陆续推出无糖、少糖产品,并大力投入广告,宣传“少糖”生活的好处,进一步升级了消费者健康摄糖的消费意识。
雀巢、达能、光明、玛氏、麦当劳、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百事等企业纷纷上市低糖系列产品。
人工合成甜味剂是合适的代糖产品:1)甜度高、热量低,既能满足消费者对甜蜜的需求,又不会引发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疾病,还可以延缓衰老;2)合成甜味剂可提供更高的甜价比,以及与糖类相似的口感;3)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小。
相比蔗糖等需要从植物中提取的糖类,合成甜味剂的生产连续、不分季节、受环境影响小,这也为食品厂商提供了稳定来源;4)不受“糖税”等政策影响。
一、2023中国甜味剂行业市场格局
1、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甜味剂市场迅速发展,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平均水平,持续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2023年,中国甜味剂行业总规模达到74.5亿元,同比增长7.3%。
2023年以来,中国甜味剂行业由于高档产品的兴起,私人定制的发展,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拓宽,行业市场总量预计将持续增长。
2、主要类别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中国甜味剂行业主要分为三类:碳水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多糖)、合成甜味剂类、天然甜味剂类。
碳水糖类产品包括蔗糖、蜂蜜、糖浆、葡萄糖、果糖、液体糖浆、果汁糖浆,对人体有提供能量作用,是中国甜味剂行业的主流产品,市场占有量达60%以上。
合成甜味剂类产品以安赛蜜、三氯蔗糖、哆啦A梦亲和X食糖为主,具有千倍以上的甜度,市场占有率仅占8%,但由于其稳定性和无热量的优势,在口味、口感和安全上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业研究 | 2022年07月14日甜味剂行业分析框架行业研究·专题报告基础化工·甜味剂证券分析师:杨林S0980520120002联系人:曹熠u甜味剂替代趋势的必然性:随着全球糖尿病人数量的增长,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各国控糖措施的升级,甜味剂在用糖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0年全球人工甜味剂市场规模约20亿美元,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饮料、烘焙、奶制品、糖果等领域,以工业化食糖消费的替代为主。
在具体应用选择方面,口感风味、健康和成本是消费者选择甜味剂的重要因素,推动了国内甜味剂从早期单纯的甜味替代到现在的“口感+甜味”替代,复配甜味剂的配方应用加大。
在中国市场中,饮料中甜味剂的用量最多。
2020年,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117.8亿元,复合增速超过30%,无糖碳酸饮料复合增速达到49.47%,代糖的应用空间广阔,随着渗透领域的拓展,需求量仍将维持高速增长。
u甜味剂品种的丰富性:随着甜味剂种类的丰富,各类型甜味剂均有1-2个明星产品。
人工高倍甜味剂使用以三氯蔗糖、安赛蜜为主,天然高倍甜味剂主要为甜菊糖苷和罗汉果甜苷,糖醇类主要为赤藓糖醇。
三氯蔗糖:国内产量在1.5-1.6万吨左右,被列入“两高”目录,新增产能受限。
作为目前最受欢迎的高倍甜味剂,三氯蔗糖的需求增速在15%左右,需求增长而供给新增有限,三氯蔗糖格局将维持高景气度。
7月国内企业集中检修,三氯蔗糖价格小幅上涨,预计随着大厂持续停车检修,三氯蔗糖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
安赛蜜:目前全球实际产能2.2万吨左右,醋化股份1.5万吨产能投料试车中,行业存新增产能预期,产品价格从高位回落,目前在7.5万元/吨,预计安赛蜜价格短期仍将维持目前价格水平。
赤藓糖醇:受元气森林销量大增的带动,赤藓糖醇消费量快速提升,2021年全球赤藓糖醇消费量19.4万吨,国内消费量占一半左右(8.8万吨)。
预计到2025年,赤藓糖醇消费量仍将以34%左右的复合增速扩张。
2024年功能性甜味剂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功能性甜味剂是一类具有甜味、但不含或含有较少能量的添加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糖摄入量的关注,功能性甜味剂在食品、饮料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功能性甜味剂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主要产品、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功能性甜味剂市场目前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功能性甜味剂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增长。
其中,亚太地区是功能性甜味剂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其市场规模占全球总量的XX%。
北美地区紧随其后,占比约为XX%。
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3. 主要产品目前市场上主要出现的功能性甜味剂包括以下几种:3.1 甜菊糖甜菊糖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XX-XX倍,但热量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甜菊糖不会引起血糖上升,适合糖尿病人群和追求低卡饮食的人群。
目前,甜菊糖广泛应用于各类饮料、乳制品、糕点等食品中。
3.2 苷甜素苷甜素是一类由苷元和甜味化合物组成的甜味剂,通过模拟甜味受体与味蕾结合,产生甜味感受。
常见的苷甜素有糖精、糖蜜、安赛蹈、甜蜜素等。
苷甜素在食品饮料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可替代部分蔗糖使用,并能减少热量摄入。
3.3 多糖醇多糖醇是一类具有甜味的多元醇化合物,常见的有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等。
多糖醇的甜味度较强,能够替代一部分糖分使用,并具有低卡、不引起血糖上升等特点。
多糖醇广泛应用于无糖食品、口香糖、保健食品等领域。
4. 应用领域功能性甜味剂在各个食品饮料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4.1 饮料功能性甜味剂是饮料行业中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无糖饮料、低糖饮料、功能饮料等各类饮品中常使用功能性甜味剂来替代传统的糖分,以满足消费者对低糖、低热量的需求。
4.2 乳制品乳制品行业也是功能性甜味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2023年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甜味剂作为一个重要的调味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由于传统糖类添加过多能够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的增加,所以新型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饮料、口香糖、巧克力、冰淇淋等众多食品中,因其低热量、低糖分、低卡路里等健康优势,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一、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截至2021年,全球新型甜味剂市场价值已经达到 170 亿美元,未来五年内将继续以每年4%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210 亿美元。
随着全球肥胖人群数量的增加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改变,新型甜味剂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二、市场主要品种1、氯糖酸钠(sodium saccharin)氯糖酸钠是一种早期应用的甜味剂,其甜度高达蔗糖的300倍以上,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制药等行业。
目前全球氯糖酸钠市场份额近 50%,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2、阿斯巴甜(aspartame)阿斯巴甜是一种高甜度的非糖类甜味剂,其甜度达到了蔗糖的200倍以上,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中,主要应用领域为饮料和冷饮。
由于阿斯巴甜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为苯丙酮、苯丙酸和甲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份额较小。
3、赤藓糖醇(erythritol)赤藓糖醇是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一种糖醇类甜味剂,其甜度与蔗糖接近,但热量仅为蔗糖的1/20,不会引起饱腹感。
赤藓糖醇不会影响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赤藓糖醇广泛应用于饮料、冷饮、罐头、饼干、巧克力制品等产品中。
据统计,在中国市场上,赤藓糖醇一度成为增长最快的营养保健品类别。
三、市场竞争格局新型甜味剂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品牌和企业。
市场份额占据前列的主要企业有横滨市真心制药、多佳司、基酸甜等,其中,以横滨市真心制药的氯糖酸钠在全球市场份额达到较高的水平。
2020年新型甜味剂行业分析
一、全球无糖/低糖产品逐步推广 (3)
二、新型甜味剂添加量提升 (4)
代糖市场空间大,新型甜味剂发展可期。
全球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的逐年增加推动全球控糖需求的增长,进而为代糖市场提供需求增量,代糖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Innova的数据,无糖/低糖产品占普通产品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全球软饮料新品中无糖/低糖的新品比例同样也有所上升。
从全球甜味剂消费结构变化情况看,第一代和第二代甜味剂消费占比在压缩,新代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有逐步替代老代甜味剂的趋势。
根据Innova的数据,2017年有47%的食品饮料添加了三氯蔗糖,41%的食品饮料添加了安赛蜜,27%的添加了甜菊糖,前五名中人工合成甜味剂占了四个席位,其中天然甜味剂甜菊糖发展速度较快。
在甜味剂之前,日常生活中的甜味来源绝对多数由蔗糖提供,但由于蔗糖的高热量、发酸味,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龋齿、肥胖、高血糖等,因此人们普遍认识到过量、过多摄入蔗糖有害于健康,因而低能量、抗龋齿、适用范围广的甜味剂作为蔗糖的替代品,才开始广泛的用于日常食品和饮料中去,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
全球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的逐年增加推动全球控糖需求的增长,进而为代糖市场提供需求增量,代糖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无糖/代糖食物的优势在于不参与人体新陈代谢、不增加热量,能够使得人们在获得甜味体验的同时,不必担心摄入过多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