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茶文化介绍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茶是中国的文化代表之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品茶。
茶文化因国而异,各国各有千秋。
中国茶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一、茶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二、茶百科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
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
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
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
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制作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珍品。
广泛流行于世界的保健饮品,起源于中国。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汉人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三、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扬“仁”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仁”的实行要以“礼”为规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并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理念。
这些思想,造成儒家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并形成影响人类文化数千年的东方文化圈,当今包括全世界华人、华裔、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都从儒学中寻找真理。
中国茶文化基本知识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的分类、茶具的使用以及茶道文化等方面,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
一、茶的起源茶是中国的国饮,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树,并将其制成饮料。
茶树最早生长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二、茶的分类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中国的茶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绿茶是指未经发酵或轻微发酵的茶叶,如龙井、碧螺春等;红茶是指完全发酵的茶叶,如红茶、普洱茶等;白茶是指经过干燥和贮存的未发酵茶叶,如白牡丹、寿眉等;黄茶是指微发酵的茶叶,如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乌龙茶是指半发酵的茶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黑茶是指经过发酵和贮存的茶叶,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三、茶具的使用中国茶文化中,茶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船、茶盘、茶盒等。
茶壶是泡茶的主要工具,根据不同的茶叶,可以选择不同的茶壶。
茶杯是品茶的器皿,通常使用盖碗或盖杯。
茶船和茶盘用于接收茶水,保持茶台整洁。
茶盒则用于储存茶叶,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四、茶道文化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茶的品味和茶的精神境界。
茶道讲究的是仪式和礼仪,包括泡茶、品茶和赏茶等环节。
茶道注重的是心境的宁静和身心的放松,通过品茶的过程,使人们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五、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世代相传,至今仍然保持着独特的风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茶艺表演、茶旅游、茶叶交流等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了茶产业的繁荣。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茶文化的介绍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文化表现。
以下是茶文化的一些介绍。
一、茶的历史据史书记载,中国已有五千余年种茶历史。
中国的茶主要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绿茶和红茶。
自唐代起,中国茶叶就逐渐开始传入各国,成为国际茶文化的使者。
二、茶的价值茶不仅具有下火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还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如降低血脂、降压、抗氧化等。
同时,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精神生活的体现。
喝茶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愉悦身心。
三、茶具的分类茶具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形状、材质都各不相同,不同茶具对应不同的茶叶和茶品。
例如,早期的茶具以紫砂壶为主,而现代则多数使用玻璃杯、陶瓷杯和不锈钢杯。
茶具也包括了茶台、茶盘、茶叶罐、茶匙等等。
四、茶艺表演茶艺是借助茶具、茶叶制作和泡茶的工具,将品茶的步骤流程化的表演形式,茶艺表演流程往往包括准备、洗茶、品茶等步骤。
茶艺表演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茶艺表演不仅展示了泡茶技巧,更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五、文人雅士和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茶文化长期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他们常通过赏茶品茶来交流思想、交友。
茶壶、茶杯两侧常常镌刻诗句、书法,如杜甫的“安知鸳鸯处处飞,何事桃花扇底开”的《茶歌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六、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人不仅在家中泡茶,更会品尝各种茶品,参加品茶会和茶艺表演等活动,传承茶文化。
总之,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其传承和创新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国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源远流长,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替代的独特文化。
中国茶文化不仅涉及到制茶工艺、品茶之道,更是具有深厚的哲学、文化、历史内涵,深受中国文化人的推崇。
下文将从茶的起源、制茶工艺、品茶文化、茶文化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等方面由浅入深地阐述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关于茶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传说故事。
其中最有关注的是关于神农氏品尝百草得到茶叶并传授人类饮茶知识的传说。
茶的起源和发展跟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一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中国茶分为绿茶、黑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种,每个品种之间制作工艺和鉴别方法都不同,形成了极具代表性茶文化。
制茶工艺是茶文化的核心之一。
中国茶制茶工艺悠久,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尤其是茶叶加工和制作的细节上,匠心独具。
手工制作传统的技艺通过代代相传,从而让茶文化的制茶工艺得以发展和传承至今。
中国茶制作经验至今已经延续了千年,透过不同茶的制作工艺,显示出一种纯朴的美。
茶在制作工艺中必须对每一个细节有着完美的把握,才能产出一款口感醇厚的茶。
品茶文化更是茶文化一个重要方面。
品茶不仅是对茶香、茶味、茶色、和茶气特征的一个评价过程,更是对品茶者内心高雅的品茶气韵和品茶修养的一个体现。
品茶的过程中既要对茶叶进行认真嗅闻、视觉和口味的判断,更要发挥自身的灵活性和领悟力,将品茶过程中的稳重、举止和着装等细节体现出来。
品茶的过程是一个比较严谨而尊重茶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可以通过品茶修行,提高内心的修养,领略人生的真谛。
茶是中国人的生命、文化和历史,茶文化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
中国文化是一个包含许多诸如文学、哲学、历史、工艺、戏剧、书画等的综合性的文化,而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为浓郁的一个分支,与书画、诗词一样,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
茶文化中透露的中国主人翁爱国、讲礼、尊敬、感恩、宽容等思想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
总之,中国的茶文化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文化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创新和收藏价值。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里面包含了中华名族各个时期各个名族的不同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介绍,一起来看看。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介绍一、序在世界上,茶最早被发现利用的是中国,大约三千年以前已留有茶被种植的记录。
从称之为茶园的中国,拥有悠久茶历史开始拉开了舞台的序幕。
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有一位神农在野外烧水的时候,有一片叶子悠然落进水中淀放着芳香,神农见此景深感喜悦,据说从此神农把它称之为“茶”广泛流传人间。
在八世纪的唐代,被受尊称的茶仙“陆羽著作了《茶经》。
在舞台上陆羽从古时的《茶经》中登场,利用手中羽毛扇唤醒了百年茶树里的茶精们和茶园里各时代的茶仙。
序以茶和中国各时代服饰作为主题,穿着华丽服饰的茶仙们洋溢出具有丰富魅力的茶世界。
二、快乐茶山尤如淡彩的水墨画般,在烟雨朦胧的江南美景中茶园的一对男女撑着小船到来。
随着欢乐的音乐,茶园的姑娘和少年们众多涌现。
手拿笸箩跳着优雅的采茶舞,小伙子扔着草帽来回翻跃。
通过舞蹈充分体现收茶的过程。
另外,大跳绳的小伙子们有节奏的弹跳着,像是在茶叶的前端如音符般滚动的朝露。
春季到来,娇嫩的茶叶,万物萌生,茶山光明的景色都洋溢着无比喜悦!三、超然茶禅在中国佛教与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在禅寺中茶被深受喜爱!在深山中的禅寺里也盛行种植茶。
以禅与茶的共同性作为主题构造出的“茶禅”。
禅与茶的共同点是指拂去世间尘土,平息心中欲望,从而达到静谧专心的境界。
“茶禅一味”所意味的是茶中有禅、禅中有茶。
舞台中央巨大的茶壶上僧侣们进行着艰苦的修行。
由数名男子组合而成的高难度技巧,在人体组合的基础上变换着各种姿势,为了展示均衡的力度美,每个技巧都以缓慢的速度进行着。
另外还有一群群体为了达到身心修行的极限,挑战着高难动作的“抖杠”,将集中力升至极限,以高处为目标向空中飞舞。
四、优雅茶具精巧而美丽的茶具不仅仅是沏茶的工具,而且是艺术品。
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中国传统茶文化 1茶是多年生常绿本植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听说是我们中国最早利用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
目前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
一走进茶厂,就看见一排排整齐的茶树,茶叶密密麻麻,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披针形。
茶叶的边有细锯齿,嫩叶的`背面有毛茸茸的毛,不仔细观察还发现不了呢!种子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南瓜,有的像葫芦,还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茶花在空闲的时候便开花,今天我们看到的茶花是白色的也杂有黄色。
“白色的花朵皎洁朴素,象征着茶花纯洁无私。
”别以为只有人才有名字,茶也有名字。
有的是根据样子来起的,如瓜片.珠茶.眉茶.碧螺茶.蟠毫.竹叶青.绿牡丹。
有的是根据产茶的山川名胜来取的像:望海茶.瀑布仙茗等。
有的是根据色泽形状方面来起的如:曲豪.雪峰.银毫。
还有的是根据采茶时期来取的,如明前茶.雨前茶.春茶 .夏茶和秋茶了。
中国传统茶文化 2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茶被古人当做饮品,每年清明节新茶初上时,古人还要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邻居争相围观,就像如今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古人爱喝茶,茶的品种也很多,有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当然,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湖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可算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
杭州有许多茶楼,大家可以随处品到各色茶,还可以欣赏到典雅的茶艺表演。
作为杭州人,我也初学了龙井茶的茶艺。
龙井茶的`冲泡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先用热水冲烫茶杯,讲究的是一尘不染,至清至洁。
再往杯中放入上好的龙井茶,倒入少许80度左右的热水,讲究的是润茶。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归纳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茶道精神: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它强调通过泡茶、品茶的过程,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
茶道精神体现了和谐、尊重、自律、感恩等价值观念。
2. 茶艺美学: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泡茶的技巧、礼仪和艺术表现。
茶艺美学追求的是人与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茶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呈现。
3. 茶德修养:茶德是指饮茶者在饮茶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茶德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谦恭有礼等,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品德的重视。
4. 茶文化传承: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和生活智慧。
茶文化的传承不仅包括茶叶的种植、制作、品鉴技巧的传承,还包括茶文化精神的传承。
5. 茶与生活:茶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文化,还涉及到饮食、养生、社交等方面。
茶文化强调以茶为媒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生活品质。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涵盖了茶道精神、茶艺美学、茶德修养、茶文化传承以及茶与生活等多个方面,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
中国的茶文化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茶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形态。
2. 茶的分类:中国茶可以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和普洱茶。
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吸引着不同的人去品尝。
3. 茶具:中国人喝茶时采用的茶具也非常精美,有茶壶、茶碗、茶杯、茶托、茶盘等等。
这些茶具的材质多样,有陶瓷、紫砂、玻璃等,形态各异,满足了各种茶叶的冲泡需求。
4. 茶道: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制茶、品茶、赏茶、谈茶,来体会和追求和谐与美的生活方式。
中国的茶道强调的是“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和儒道的“内省修行”思想,能够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5. 茶文化的象征意义:中国茶文化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和文化追求,还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传统和工艺美术特点。
茶文化中的“清”既反映了自然之清,又反映了心灵之清。
人们通过品味清茶,可以体悟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6. 茶与生活:在中国,茶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用茶待客,以茶会友,把饮茶作为一种增进友谊、交流思想的方式。
同时,饮茶也是一种休闲方式,人们可以在品茗时享受宁静与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对茶饮的渗透,几乎涉及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融会,给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
九流十派,百家争鸣,儒道释三家并存,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也给茶文化的发展起着原动力的影响。
光从陆羽《茶经》汇录的茶史人物来看,也几乎全是儒道释三家的代表人物。
但在三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中,又以道家思想影响最大,并在茶文化体系建构中占主导地位,尤以柔静形成茶文化的主体思想特征。
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极为复杂,社会问题急趋尖锐,难以解决,促使文化人开始从自己的思想上寻求自我完善和解脱。
同时,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王阳明倡导“心学”,反释家禅宗与道家清静溶于儒学之中,形成新儒学,强调个人内心修养。
茶文化的柔静思想恰好与这种推崇中庸沿简、崇尚平朴自然、提倡内敛喜平的时代思潮不谋而合。
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诞生。
陆羽在茶之源、茶之出以及水质和饮茶环境等的描绘之中,注入道家天人合一、大道无形的哲学观和宇宙观;而在茶具设计和茶的精神作用方面,则从儒家中庸和谐理念出发,阐明茶在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而从陆羽茶道来看,佛家的清寂思想又贯彻始终。
在陆羽创造茶道的过程中,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诗人皇甫曾、皇甫冉兄弟,僧人皎然,道士李季兰,隐士张志和等参与其中,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正是在各派思想家的共同努力下而形成。
中国茶道的形成、发展与传播,一直受到古代思想观念的影响。
而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哲学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到唐代以后,儒、释、道合流,对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知识分子在茶事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从而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必然会融入茶道精神之中,因此,中国茶道受到中国哲学及宗教的综合作用。
从茶道的发展过程看,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源头和精神上,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实践和礼仪上,佛教则主要体现在审美情境上。
道教清静无为的长生养生观以及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中国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也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源泉。
战国末年的《易传》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
到唐代陆羽《茶经》创立茶道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中国茶道的灵魂。
受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历代茶人都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因而中国茶道将自然主义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
茶是吸取了天地灵气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灵。
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
茶性的清纯、淡雅、质朴与人性的静、清、虚、淡,两者“性之所近”,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统一。
儒家思想对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形成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茶道主要因知识分子而形成,儒士是发展和传播中国茶道的主力军,因此中国茶道也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德规范。
儒家的“和”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和睦、和谐与和美。
饮茶令人头脑清醒,心境平和,茶道精神与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相契合,茶成为儒家用来改造社会、教化社会的一剂良方。
中庸之道及中和精神是儒家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
儒家不但将和的思想贯彻在道德境界中,而且也贯彻到艺术境界之中,并且将两者统一起来。
但
是儒家总是将道德摆在第一位,必须保持高洁的情操,在茶事活动中才能体现出高逸的中和美学境界。
因此无论是煮茶过程、茶具的使用,还是品饮过程、茶事礼仪的动作要领,都要求不失儒家端庄典雅的中和风韵。
儒家将茶道视为一种修身的过程,陶冶心性的方式,体验天理的途径。
儒家将茶叶视为具有灵性的植物,称茶为灵草、瑞草魁、灵芽等。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儒家茶人在饮茶时,将具有灵性的茶叶与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认为品茶活动能促进人格修养的完善,因此沏茶品茗的整个过程,就是陶冶心志、修炼品性和完善人格的过程。
佛教约在两汉之际从古印度传入我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与发展,到隋唐时达到鼎盛时期。
佛教与中国茶道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密切相关。
寺院僧侣是中国较早的饮茶群体。
魏晋甚至更早以前,茶叶就已成为我国僧道修行或修炼时常用的饮料。
在茶叶由佛教寺庙向社会传播方面,茶圣陆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佛门茶事活动生动体现了茶道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中国茶道枯索静寂之美的形成。
唐代是佛教禅宗大力发展的时期,禅宗对饮茶习俗的传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
禅宗选择在寂静的环境中坐禅,且要注意五调,即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
五调尤其是调睡眠,都与饮茶有一定关联。
相传达摩祖师面壁坐禅期间,有一天因打瞌睡而苦恼,于是将自已的眼皮撕下,丢在地上,不久地上长出一株茶树。
弟子就将绿叶煮了盛汤给他喝,达摩喝过后顿觉神清气爽,坐禅时再也不打瞌睡了,从此达摩喝茶以助坐禅。
宋代盛产茶叶的建安北苑,自南唐便是佛教圣地,建茶的兴起首先来自南唐僧人的努力。
许多贡茶也产自寺院,比如著名贡茶顾渚紫笋,最先产自吉祥寺。
曾为乾隆皇帝钟爱的君山银针,产自君山的白鹤寺。
“茶禅一味”与佛教禅宗“本无一物”境界相通,体现了僧人对佛理的体悟。
禅宗强调对本性真心的自悟,茶与禅在“悟”上有共通之处,茶道与禅宗的结合点也体现在“悟”上。
禅林法语“吃茶去”,和“德山棒”、“临济喝”一样,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悟道方式。
在佛学尤其是禅宗思想中,“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禅的意思是“修心”或“静虑”。
茶性俭,又能抑制人的欲念,有助于更快地入静,所以禅宗视茶为最得力的帮手,茶事也成为佛门的重要活动,并被列入佛门清规,形成一整套庄重严肃的茶礼仪式,最后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而且茶道精神与禅宗的哲学思想有相通之处,饮茶有助于坐禅悟道。
所以佛教对茶道精神的影响主要是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的本空世界观、自然适意的人生哲学和追求清静解脱的生活情趣,因而成为文人向往的淡泊适意的自在生活状态。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
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
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主题,成为整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根本因素,也对中国茶道核心思想的形成打下深刻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