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最新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211.82 KB
- 文档页数:14
(完整版)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篇)汇总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61 篇)(7-9 年级)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国风》2 兼葭(兼葭苍苍)>《诗经?国风》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6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 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30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37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 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论语》42曹刿论战(十年春)>《左传》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 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4《庄子》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庄子》45《礼记》一则(虽有佳肴)>《礼记》46《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列子》47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48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49桃花源记(晋太元中)>陶渊明50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陶弘景51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郦道元52马说(四)(世有伯乐)>韩愈53陋室铭(山不在高)>刘禹锡54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柳宗元55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范仲淹56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欧阳修57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58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59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宋濂60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61河中石兽(沧州南)>纪昀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七年级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班级:姓名:教材目录:一、古诗词背诵篇目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2.《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二、古文背诵篇目16、诫子书/诸葛亮一、期中之前古诗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4、该曲的主旨句是:(五)《<论语>十二章》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7、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9、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10、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部编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资料(时间:45分钟;满分:136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3)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4)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5)描写邹忌外貌形态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5)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2)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3)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4)表现了诗人对抱负终能施展的坚定信念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5)作者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传达出内心的幽微难言之感,表达出诗人惆怅、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背诵默写部编人教版级下册 (一)中考语文复习是每位考生为取得好成绩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其中古诗文背诵默写部分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的古诗文背诵默写部分,并提供复习建议。
1. “登高”本文指南: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著。
登高放胸臆,未日曙光生。
此乃壮士慕,英俊甘棠宁。
江山多娇客,何由独爱荆。
建议复习方法: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结合背景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再逐句逐词默写并加以理解。
2. “绝句”本文指南:这首古诗是唐代女诗人李清照所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建议复习方法:理解这首诗的内在情感,注意把握概括性的表述,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对于意境的把握十分重要。
3. “木兰诗”本文指南:这首古诗为唐代民歌,没有确切的作者。
拔剑四顾心茫然,回头已是三生路。
眼前无路深潭困,大声向空山呼。
回头看道涂炭处,路曲未逢人。
但听得江上锣鼓,声如何,嘈嘈切切错杂听。
建议复习方法:认真品味整首诗的情感表达,带着内心的感悟和认识去默写。
4. “赋得古原草送别”本文指南: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建议复习方法:注意掌握诗歌蕴含的情感,默写时可以从整体上理解,辅以逐句理解。
5. “兵车行”本文指南: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著。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耳中有职甚嚣尘,旌旗十万烟云直。
战場十年不断魂,红颜白发古来同。
出门神佛付凡人,鬼哭神号不可闻。
建议复习方法:首先把握全诗的意境,再对细节进行理解,强化印象。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的古诗文背诵默写部分,考生应当首先从整体上理解,再进行逐句逐字的默写,并结合诗歌的情感对默写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印象深化。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应当注重细节和表达,多练习,反复巩固,提高自己的语文实力,从而取得好成绩。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古诗词复习必背九年级下册一、古诗词(一)XXX《渔家傲·秋思》【课标篇目】1.四面边声连角起,XXX,长烟落日孤城闭。
2.(2018·孝感/绍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2018·常州/南通)浊酒一杯家万里,XXX归无计。
5.词中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词句写出了守边将士因思乡的惆怅和功业未建的苦闷而寒夜难眠、潸然泪下的情形。
6.唐朝诗人XXX出使到边塞,被眼前的奇异风光所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
宋代XXX在边塞军中也对奇异的风光作过描写,其词句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XXX的《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塞秋季奇异独特的风景,渲染萧条肃杀气氛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XXX《江城子·密州出猎》【课标篇目】1.(2017·随州/重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4.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请写出XXX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一个用典表达自己有少年狂气的句子: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XXX。
5.XXX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XXX?6.XXX虽两鬓苍白,但并不在乎本人衰老,仍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之志。
(三)XXX《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标篇目】1.(2018·重庆B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了却XXX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4.(2018·哈尔滨)“XXX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勾勒出英雄驭马换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5.(2018·烟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XXX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报国之志。
中考语⽂古诗⽂必背篇⽬(61篇)中考语⽂古诗⽂必背篇⽬(61篇)(7-9年级)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国风》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国风》3 ⼗五从军征(⼗五从军征)>《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曹操5 饮酒(结庐在⼈境)>陶渊明6 ⽊兰诗(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陈⼦昂9 次北固⼭下(客路青⼭外)>王湾10 使⾄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规啼)>李⽩12 ⾏路难(⾦樽清酒⽃⼗千)>李⽩13 黄鹤楼(昔⼈已乘黄鹤去)>崔颢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 春望(国破⼭河在)>杜甫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怒号) >杜甫17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草折)>岑参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楚⽔凄凉地)>刘禹锡19 卖炭翁(卖炭翁)>⽩居易20 钱塘湖春⾏(孤⼭寺北贾亭西)>⽩居易21 雁门太守⾏(⿊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 ⾚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 泊秦淮(烟笼寒⽔⽉笼沙)>杜牧24 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 ⽆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 相见欢(⽆⾔独上西楼)>李煜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 浣溪沙(⼀曲新词酒⼀杯)>晏殊29 登飞来峰(飞来⼭上千寻塔)>王安⽯30 江城⼦·密州出猎(⽼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31 ⽔调歌头(明⽉⼏时有)>苏轼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 游⼭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 南乡⼦·登京⼝北固亭怀古(何处望神州)>⾟弃疾35 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挑灯看剑)>⾟弃疾36 过零丁洋(⾟苦遭逢起⼀经)>⽂天祥37 天净沙·秋思(枯藤⽼树昏鸦)>马致远38 ⼭坡⽺·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 ⼰亥杂诗(浩荡离愁⽩⽇斜)>龚⾃珍40 满江红(⼩住京华)>秋瑾41 《论语》⼗⼆章(学⽽时习之;吾⽇三省吾⾝;吾⼗有五⽽志于学;温故⽽知新;学⽽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富且贵;三⼈⾏;⼦在川上;三军可夺帅也;博学⽽笃志) >《论语》42 曹刿论战(⼗年春)>《左传》43 《孟⼦》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于忧患,死于安乐)>《孟⼦》44 《庄⼦》⼀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庄⼦》45 《礼记》⼀则(虽有佳肴)>《礼记》46 《列⼦》⼀则(伯⽛善⿎琴)>《列⼦》47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尺有余)>《战国策》48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诸葛亮49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陶渊明50 答谢中书书(⼭川之美)>陶弘景51 三峡(⾃三峡七百⾥中)>郦道元52 马说(四)(世有伯乐)>韩愈53 陋室铭 (⼭不在⾼)>刘禹锡54 ⼩⽯潭记(从⼩丘西⾏百⼆⼗步)>柳宗元55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范仲淹56 醉翁亭记(环滁皆⼭也)>欧阳修57 爱莲说(⽔陆草⽊之花)>周敦颐58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夜)>苏轼59 送东阳马⽣序(余幼时即嗜学)>宋濂60 湖⼼亭看雪(崇祯五年⼗⼆⽉)>张岱61 河中⽯兽(沧州南)>纪昀七年级上册1、论语》⼗⼆章⼦⽈:“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诵读篇)(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
(陶渊明《桃花源记》)3.陶渊明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对老人孩子生活状态用了一个短语进行评价是:怡然自乐。
4.《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与世隔绝、不知世外朝代更替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桃花源记》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记之而去”的原因的句子是“_以其境过清”。
9.在《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谓十分可爱,它们“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记》中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三)关雎(《诗经》)1.“窈窕淑女,君子好述”,古老的恋歌,唱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奇妙的想象有着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2.《关雎》中的主人公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描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四)蒹葭(《诗经》)1.《诗经》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比兴。
《关雎》中由雎鸠鸟引起美好联想,表现男女爱情的千古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汇编4篇)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
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2)一、文章内容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黔之驴》选自《柳宗元集》,作者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创作的“古文”包括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骚赋等,很多作品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集锦 初中古诗文默写61篇 第1页 (共12页)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以下带“★”的为新增14篇) 01关 雎 (九下) ——诗经里的桃花流水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兴手法,女子文静美好,爱情忠诚】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02蒹 葭 (九下) ——历史上最美的秋天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萧瑟、冷落秋景,落寞情调】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03十五从军行 (课本上无) ——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1得归。 道逢2乡里人:“家中有阿(ē)3谁?” “遥看是君4家,松柏5冢(zhǒng)累累。6” 兔从狗窦(dòu)7入,雉(zhì)8从梁上飞。 中庭9生旅10谷,井上生旅葵(kuí)11。【凄凉破败的家况】 舂(chōng)12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13。 羹饭一时14熟,不知贻(yí)15阿(ē)谁? 出门东向看16,泪落沾17我衣。【孤独和凄凉,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词句注释】
1始:才;归:回家。2.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松柏(bǎi):松树、柏树。6.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7.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8.雉(zhì):野鸡。 9.中庭:屋前的院子。 10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11.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12.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3.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4.一时:一会儿就。 15.贻(yí):送,赠送。16. 15.看:一说为“望”。 16.沾:渗入。 【白话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04观沧海 (七上) ——沧海之上,星空之下 【汉】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大海自然风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豪情壮志,伟大抱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5饮 酒 (八下) ——一个人的菊花和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揭开谜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适,闲适情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集锦 初中古诗文默写61篇 第2页 (共12页) ★06木兰辞(木兰诗) (七下) ——巾帼英雄的代表【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迫切从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代父从军原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雄姿英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边塞苦寒,壮士坚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斗激烈,伤亡惨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立大功】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重返女儿妆】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难辨真面目,成语“扑朔迷离”出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0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下) ——烟尘弥漫的他乡路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真挚友情,旷达胸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08登幽州台歌 (八下) ——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念天地之悠悠, 【登楼眺望,空间辽阔】独怆然而涕下。【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09次北固山下 (七上) ——晨曦中的青山绿水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气象开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序交替,哲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情怀】
10使至塞上 (八上) ——塞外的长河落日 【唐】王 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比喻孤独】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边塞奇异风光】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上) ——李白的愁心明月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最早的移动电话,借月寄情,衬托真情】
12行路难 (八下) ——李白的漫漫精神之路【唐】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注意两个通假字】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仕途艰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盼重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心、抱负,展望未来】
★13黄鹤楼 (八上) ——吊古怀乡之佳作 【唐】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怅然若失】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集锦 初中古诗文默写61篇 第3页 (共12页)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对偶,写景,空明、悠远的画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
14望 岳 (八上) ——对古老泰山的尊崇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烘托山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极目张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视,誓言,愿望,理想,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
15春 望 (八上) ——春天的残花之痕 【唐】杜 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忧国伤时】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拟人手法,感时伤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不断,思亲】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愁的结果】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下) ——草庐的风雨故事 【唐】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无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关心民生,安居工程】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博大胸怀】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八下) ——风雪中的离别之歌 【唐】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风狂雪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沙漠冰封】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
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边塞奇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依依不舍】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八下) ——颠簸的人生苦旅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辛酸愤懑】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归来感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推陈出新,社会发展】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坚定意志,乐观精神】
★19卖炭翁 (课本上无) ——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外貌特征】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烧炭目的】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矛盾心理】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生活艰辛】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官吏蛮横】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无可奈何】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淹饰掠夺】 【白话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