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策略
- 格式:pptx
- 大小:50.34 KB
- 文档页数:13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中考复习之语法知识(知识清单)【一、词性之实词和虚词】一、实词1.名词(七上P13)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刘湛秋《雨的四季》)2.动词(七上P49)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
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例如: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专题06 标点符号复习建议:分别在第7、第9、第12、第20、第36天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读一遍,然后做一遍后面的“60道小题狂练”和“50道中考真题闯关”,到第36天再读时,基本搞定。
1.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如: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2.顿号与表示并列的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如: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3.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应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4.并列定语.状语需要停顿,用顿号。
如:①年过三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已经是一个老红军。
(×)年过三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已经是一个老红军。
(√)②他吭吭叽叽,前言不搭后语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他吭吭叽叽、前言不搭后语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5.并列的谓语、补语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①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②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6.主语.宾语并列一般用顿号,并列的短语太长时,用逗号。
如:①那些被风吹散了的花朵、被雨打碎了的树叶、还有被雷电劈折了的树干散了一地。
(×)那些被风吹散了的花朵,被雨打碎了的树叶,还有被雷电劈折了的树干散了一地。
(√)②我们感恩母亲,感恩她的一声叮咛,一个拥抱,一个关怀的眼神……(×)我们感恩母亲,感恩她的一声叮咛、一个拥抱、一个关怀的眼神……(√)7.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这支舞蹈队的成员男女都有。
(√)这支舞蹈队的成员男、女都有。
八上名著阅读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重点与基本题型。
2.掌握答题方法。
3.积累八上名著相关知识,应对考试。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名著阅读中的答题方法。
积累名著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交流讨论法,总结归纳法,思维导图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考纲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节课的名著阅读复习主要是应对第6题题型。
利用周末完成七下名著阅读的复习、整理,为下阶段名著的文段阅读训练作铺垫。
五、教学过程:引入授课: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题。
(一)名著阅读考题类型:题型:主观题和知识识记类客观题考点:1. 文学常识2. 作品主体内容概括、作品的思想意义3. 主要人物与相对应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14. 个性化阅读的感受和对作品或人物的评价5、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名著阅读题答题模版1.概述类题目:筛选信息;抓住要点;组织语言。
2.仿写类题目:内容一致;修辞一致;结构一致;立意一致。
3.点评类题目:表观点,举例子,作分析。
特别提醒:注意审题。
(三)我们还要做什么?复习名著内容,应对中考。
指引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七下名著进行归纳和整理。
(四)布置作业:1. 复习八上名著。
2. 结合语文课本、手上的名著,归纳整理,完成表格。
23。
字音与字形》教案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程标要求:(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 个左右会写。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教材分析: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7—9 年级汉字有一定难度,分布散。
课后虽有“读一读写一写”,但不全面、不系统、没分类,复习范围大、面宽、学生掌握的不好,要加强这方面的强化和训练。
3、中招考点:从各地中招试题看,汉字字音、字形是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辨析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和同音字。
2017 年中考仍然侧重对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的考查。
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4、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内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但缺乏系统性,对考点、题型还不够清晰,复习时要加强这方面的强化和训练。
二、复习目标:能说出中招对字音字形的命题规律、答题策略,并能运用此方法解答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学生通过看幻灯片,向同学展示中招对字音字形题的命题规律、答题策略。
并能独立准确完成检测题。
(四)新课讲解自学指导:复习内容:字音、字形试题复习方法:先独立做,然后归纳总结,形成文字记录。
复习时间:15 分钟复习要求:分析下列字音字形试题,归纳并向全班学生展示中招对字词考查的命题规律、答题策略。
试题例析1、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汉字读音的能力。
从涉及的内容看都是我们熟悉的,常见的字词,都出自文本,是课标要求必须掌握的,侧重形近字、多音字、音近字等模糊易误读的字的字音。
采用的是“每对读音都不同”项的考查方式,只要一项中有一对读音相同即可排除。
A 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pì/b ì,mú/mú,chā/c ī;B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kuì/ku ì,ji ǔ/zh ì, ji ǎ o/ji āo;C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gěi/j ǐ, yù/x ū,j ǐ/j ì;D 项中三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zhēng/ zh èng,chún/zh ūn,j īn/j īn。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名著专题复习(一)————名著导读《傅雷家书》【名著简介】《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可以说,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作者简介】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
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红卫兵抄家,又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
写作专题【学习主题】了解初中阶段常考的四种作文命题形式: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课标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习作”的要求为: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题型概述】从近几年中考出题情况来看,中考作文的分值在50-60分左右,题型主要有以下四种: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以及话题作文。
从内容来看,近几年作文命题多关注自我成长,自我修养,身边的人、事,社会热点事件,地域文化传承,弘扬真善美,弘扬家国情怀,体味亲情、友情、师生情等。
仍然以“我”为中心,关注情感体验、触摸幸福、成长感悟、生命价值、自然理趣、道德修养、哲理思辨等多方面的生活积累、生活观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趋向。
根据各地中考要求,对于作文体裁的限制,一般除诗歌外的各种文体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