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修正系数
- 格式:xls
- 大小:253.00 KB
- 文档页数:2
外绝缘参数海拔修正高压电力设备用于海拔高度1000m 以下地区时,无需考虑海拔修正(已包含1000m 的修正量),对于运行海拔1000m 以上地区的电力设备,还需对外绝缘进行修正,外绝缘爬电比距需要计及海拔修正系数,以满足电力设备的外绝缘运行条件。
相关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外绝缘水平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
因此,相关标准均直接以海拔高度为变量修正电力设备的外绝缘耐受水平(换流站阀厅内的设备除外)。
1. GB311.1规定的方法:该方法认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电力设备外绝缘耐受电压线性下降;海拔每升高100m ,外绝缘耐受水平降低1%。
因此海拔修正系数Ka 可以表示为)1(10H 1.11Ka 4-⨯-= 其中Ka 为设备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单位为m ;GB311.1标准规定,式(1)适用于海拔4000m 以下地区。
2. IEC60694规定的方法:在一定气象条件下,高海拔地区电力设备外绝缘耐受水平的降低与海拔高度H 是指数关系。
考虑到只需要对海拔高度超过1000m 的设备进行修正,因此高压设备外绝缘海拔修正系数Ka 的表达式可表示为)2(81501000ex p Ka ⎥⎦⎤⎢⎣⎡-=H m ICE60694标准规定,指数m 取值如下,对于工频电压、雷电冲击电压和相间操作冲击电压,m=1;对于纵绝缘操作冲击电压,m=0.9;对于相对地操作冲击电压,m=0.75 。
3. GB/T20635规定的方法:GB/T20635规定的方法参考了ICE60694标准,海拔修正系数仍按照式(2)计算。
但是该标准扩大了式(2)的应用范围。
该标准给出的海拔修正系数计算公式可应用于海拔5000m以下地区。
该标准规定,对于工频电压、雷电冲击电压和相间操作冲击电压,m=1;对于直流电压,m=0.9;对于工频和操作冲击湿试验电压,m=0.8;对于相对地操作冲击电压,m=0.75 。
4.高压设备外绝缘海拔修正方法比较:不同方法求得的海拔修正系数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三个修正方法给出的外绝缘海拔修正系数基本相同。
广州广高高压有限公司工作指导文件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部门 技质部编号 YD/QJ4.16 版本号 2.0 日期 2006.01.01 共1页 第1页1 范围只适用于在海拔2000m 以上安装使用的高低压成套开关和控制设备2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海拔2000m 以下):2.1低压成套开关和控制设备:电气间隙:水平母线、垂直母线、分支母线和主电路接插件带电部件之间及其与接地金属构件之间不小于12mm ;功能单元中带电部件、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部件之间不小于8mm ;裸露带电部件对接地金属件间不小于10mm 。
爬电距离:水平母线、分支母线和带电部件之间及其与接地金属构件之间不小于12.5mm ;功能单元中带电部件、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部件之间不小于10mm ;裸露带电部件对接地金属件间不小于12.5mm 。
2.2 高压成套开关和控制设备:电气间隙:水平母线、垂直母线、分支母线和主电路接插件带电部件之间及其与接地金属构件之间不小于125mm ;功能单元中带电部件、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部件之间不小于125mm ;裸露带电部件对接地金属件间不小于125mm 。
爬电距离:水平母线、分支母线和带电部件之间及其与接地金属构件之间不小于215mm ;功能单元中带电部件、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部件之间不小于10mm ;裸露带电部件对接地金属件间不小于215mm 。
3 在海拔2000m 以上,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按以下规则进行修正:海拔每上升100m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增加1%进行修正。
4 高海拔地区的产品在低海拔地区试验时,试验电压应提高,其试验电压为标准规定值乘以修正系数:H :高压电器安装地点的海拔 1000 < H < 350010000/H 1.11x -=。
10.1环境条件功率修正系数表
发电机组输出额定功率的条件:
海拔高度:≤1000 m 环境温度:5℃~25℃相对湿度: 30%
环境修正系数:C (相对湿度30%)
海拔高度
环境温度( ℃ )
( m ) 25 30 35 40 45 1000 1 0.97 0.94 0.91 0.87 2000 0.87 0.84 0.81 0.78 0.74 3000 0.73 0.7 0.67 0.64 0.60 4000 0.60 0.57 0.54 0.51 0.47 注:(1) 相对湿度60%时修正系数C-0.01 ;
相对湿度80%时修正系数C-0.02 ;
相对湿度90%时修正系数C-0.03 ;
相对湿度100%时修正系数C-0.04 ;
(1)海拔4000米以下,海拔高度每上升300米,输出功率下降4%;
(2)环境温度25℃以上,温度每上升5℃,输出功率下降3%;环境温度40℃以上,
温度每上升5℃,输出功率下降4%;
(3)环境温度5℃以下,温度每下降5℃,输出功率下降3%,机组必须同时辅以空气
加热器、水套加热器、燃油预热、机油加热器、低温电瓶等低温辅助装置。
计算示例:
)20kw发电机组,在海拔高度2000 m,环境温度40℃,相对湿度80额定功率( P
N
%时其输出功率:
P= P N×(C-0.02)=20×(0.78-0.02) =15.2 KW。
海拔3000米修正系数一、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各行各业也在不断研究和改进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海拔高度修正系数被广泛用于气象、地理、测量和航空等领域,用于修正海拔高度对相关数据的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海拔3000米修正系数的背景、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二、背景海拔高度是地球表面与海平面的相对高度。
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密度和氧气含量逐渐减少,空气压力也越来越低。
这些变化会对气候、气象、测量和航空等领域的数据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修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计算方法1.海拔高度修正公式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修正系数=标准大气压力/实际大气压力其中,标准大气压力是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实际大气压力是测量点所在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力。
2.海拔3000米修正系数计算示例假设某地海拔3000米,标准大气压力为1013.25hP a,实际大气压力为900hP a,那么海拔3000米修正系数可通过以下计算得出:修正系数=1013.25/900=1.125833四、应用场景海拔3000米修正系数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气象学在气象学中,海拔3000米修正系数用于修正气压、温度、湿度等数据。
通过修正海拔高度对气象数据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气象灾害等。
2.地理测量在地理测量中,海拔3000米修正系数常用于测量仪器的校正。
通过修正海拔高度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尤其在山区等海拔较高的地区。
3.航空领域在航空领域,海拔3000米修正系数用于修正飞行器的性能参数。
通过修正海拔高度对飞行器性能的影响,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航线规划、气象条件评估等,提高航空安全性。
五、总结海拔3000米修正系数是一项重要的修正参数,广泛应用于气象、地理、测量和航空等各个领域。
通过修正海拔高度对相关数据的影响,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海拔3000米修正系数
摘要:
1.海拔对气压的影响
2.海拔修正系数的定义
3.海拔3000 米的修正系数计算
4.海拔修正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正文:
海拔是地球表面某一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通常用来描述地形高度。
海拔对大气压力的影响非常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会逐渐降低。
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大气压力,我们需要引入海拔修正系数。
海拔修正系数是一个用于修正大气压力测量值的系数,它反映了海拔对大气压力影响的程度。
具体来说,海拔修正系数是根据标准大气模型计算出来的,它表示在某一海拔高度下,实际的大气压力与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之比。
在海拔3000 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 1 - (0.1 * (海拔- 1000))
将海拔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海拔3000 米的修正系数。
海拔修正系数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气象学、航空航天、登山运动等领域。
准确了解海拔修正系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天气、制定飞行计划、评估运动员的表现等。
海拔与爬电距离相关标准摘要:I.引言- 简要介绍海拔和爬电距离的概念II.海拔对爬电距离的影响- 海拔对空气介电强度的影响- 海拔对爬电距离的计算公式III.相关标准- 国家标准对海拔和爬电距离的规定- 国际标准对海拔和爬电距离的规定IV.海拔和爬电距离在实际应用中的考虑- 海拔对爬电距离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的体现- 如何在实际工程中根据海拔调整爬电距离V.结论- 海拔和爬电距离的关系对工程设计和运行的重要性正文:海拔与爬电距离是电气工程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海拔是指某一地点与海平面的高度差,而爬电距离是指在两个导电部分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海拔的变化会对爬电距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电气设备的设计和运行。
海拔对爬电距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介电强度上。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降低,空气密度减小,导致空气介电强度降低。
根据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电场强度与介电强度成反比,因此海拔升高时,电场强度会增大,从而使得爬电距离减小。
在实际计算中,海拔对爬电距离的影响可以通过修正系数来考虑。
我国在电气设计中采用的国家标准《GB 50254-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中,规定了海拔对爬电距离的计算公式。
该公式为:爬电距离(海拔修正后)= 爬电距离(海拔零处)× 修正系数修正系数为:K = 1 + 0.1 × (H - 1000)其中,H 为海拔高度(单位:m)。
除了我国的标准,国际标准也对海拔和爬电距离的关系进行了规定。
例如,IEC 60287-1-1987《高压电气设备设计规范》中,就明确规定了海拔对爬电距离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海拔和爬电距离的关系对电气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电气设备需要适当减小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此外,对于跨国工程,还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拔差异,对爬电距离进行合理的调整。
高原需氧量修正
在高原的海拔下,氧气浓度降低,空气压强降低,会对人体的需氧量产生影响。
人在
高原上运动或生活时,需要调整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以达到需氧量的平衡。
需氧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或生理活动中,需要的氧气摄入量。
它主要由运动强度、运动
方式、运动时间和身体状态等因素决定。
高原需氧量修正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修正公式法
修正系数 = (大气压强 / 760)的0.09 x 100%
式中大气压强为海拔高度下的气压,单位为毫巴。
如果在高原运动或生活的人体重、
身高、性别等因素不同,在修正需氧量时需按照相应的修正系数计算。
二、加权平均值法
根据高原海拔和需氧量的相关数据,采用加权平均值法得出修正系数。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权重系数,如高原海拔权重系数为0.3,需氧量权重系数为0.7。
三、矢量和法
根据高原海拔和需氧量的相关数据,采用矢量和法得出修正系数。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
以同时考虑高原海拔和需氧量的影响。
在高原环境中,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修正系数,因此需氧量修正的正确性对于高
原运动和生活的人十分重要。
正确的修正可以保证适当的运动强度,帮助人体更好地适应
高原环境,提高运动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