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一览表
- 格式:docx
- 大小:15.76 KB
- 文档页数:1
CAR改善报告第一篇:CAR改善报告CAR——correction action report 改善报告1.目的訂立糾正和預防措施的程序,以實現品質管理系統的持續改進。
2.適用範圍適用於本公司糾正和預防措施及其他改進活動的發起、實施及驗證。
3.參考文件3.1 COP03 《管理評審程序》3.2 COP19 《內部審核程序》3.3 COP2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4 COP24 《數據分析控制程序》3.5 COP26 《客戶投訴處理程序》4.定義4.1糾正措施為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的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4.2預防措施為消除潛在不合格或其他潛在不希望的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5.職責5.1品質管理代表負責對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可行性及其實施后的有效性進行批核。
5.2品管部負責發起糾正和預防措施並予跟進驗證。
5.3各部門負責實施相關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6.程序6.1不合格或潛在不合格的識別6.1.1在品質管理系統運行過程中,各部門發現產品、製程及品質管理系統發生或出現異常、有異常趨勢等潛在不合格,須通知品管部。
6.1.2品管部負責人通過有關品質記錄以探查產品、製程及品質管理系統有關的不合格及異常現象和異常趨勢等潛在不合格。
6.2糾正和預防措施的發起6.2.1品管部負責人對不合格發生的頻率及對產品、製程、品質系統的影響程度、影響範圍進行評估,對嚴重及經常發生或相關文件有明確要求的不合格,須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要求及實施控制》(CAR),概述不合格並指明責任部門。
6.2.2品管部負責人確定異常現象及異常趨勢對產品、製程及品質管理系統的影響程度,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要求及實施控制表》(CAR),概述潛在的不合格並指明責任部門。
必要時,可在實施糾正措施的過程中同時採取預防措施,此外,預防措施也可通過會議決定等其他適當的方式發起及跟進實施。
6.3原因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責任部門調查不合格或潛在不合格的所有可能原因,必要時尋求相關部門協助。
程序名称:塑胶工模作业指引编号:3-PMD-01部门:塑胶工模审核日期:2004年11月29日审核员:黄燕琴、彭奕枫组长:判定不符合事项说明:主次观建1、模具图纸旧版的未管制。
√2、外发模具、精密模具配件未做检验。
√3、模具交接不清,无交接记录,不利于模具管控。
√4、操作规范不齐全,保养卡未落实保养,有未挂在机器上√改善措施:分析:单位主管:日期:年月日纠正措施验证:审核员:日期:年月日纠正措施改善期限:1个月 1.5个月2个月程序名称: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编 号:2-DCC-06部 门:行政部审核日期:2004年11月30日审 核 员:黄燕琴、彭奕枫组长:不符合事项说明:主次观建1、生产辅助设备、基础设施、仪器、安全设施、办公设备等未纳入财产管制,无财产标识,无清单,无编号分析:单位主管:日期: 年 月 日纠正措施验证:审核员:日期: 年 月 日纠正措施改善期限:1个月 1.5个月2个月√判定改善措施:程序名称:检验和测试状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统计方法应用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编 号:2-DCC-15,2-DCC-20,2-DCC-21,2-DCC-22,2-DCC-23部 门:品质部/IQC 审核日期:2004年11月29日审 核 员:黄燕琴、彭奕枫组长:不符合事项说明:主次观建1、对合格来料的检验记录不齐全,只做了一部分,不能与采购订单对应,不能证明材料是经过检验。
分析:单位主管:日期: 年 月 日纠正措施验证:审核员:日期: 年 月 日纠正措施改善期限:1个月 1.5个月2个月判定√改善措施:程序名称:检验和测试状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统计方法应用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工序控制程序编 号:2-DCC-15,2-DCC-20,2-DCC-21,2-DCC-22,2-DCC-23,2-DCC-13部 门:品质部/QC/QA 审核日期:2004年11月29日审 核 员:黄燕琴、彭奕枫组长:不符合事项说明:主次观建1、QC 在生产前未对生产线点检,未做“点检表”2、制程不良开出的“不合格报告书”是一份品质部MEMO 的手写稿没有正式表单,没有效果确认栏。
CAR——correction action report 改善报告1.目的訂立糾正和預防措施的程序,以實現品質管理系統的持續改進。
2.適用範圍適用於本公司糾正和預防措施及其他改進活動的發起、實施及驗證。
3.參考文件3.1 COP03 《管理評審程序》3.2 COP19 《內部審核程序》3.3 COP2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4 COP24 《數據分析控制程序》3.5 COP26 《客戶投訴處理程序》4.定義4.1糾正措施為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的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4.2預防措施為消除潛在不合格或其他潛在不希望的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5.職責5.1品質管理代表負責對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可行性及其實施后的有效性進行批核。
5.2品管部負責發起糾正和預防措施並予跟進驗證。
5.3各部門負責實施相關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6.程序6.1不合格或潛在不合格的識別6.1.1在品質管理系統運行過程中,各部門發現產品、製程及品質管理系統發生或出現異常、有異常趨勢等潛在不合格,須通知品管部。
6.1.2品管部負責人通過有關品質記錄以探查產品、製程及品質管理系統有關的不合格及異常現象和異常趨勢等潛在不合格。
6.2糾正和預防措施的發起6.2.1品管部負責人對不合格發生的頻率及對產品、製程、品質系統的影響程度、影響範圍進行評估,對嚴重及經常發生或相關文件有明確要求的不合格,須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要求及實施控制》(CAR),概述不合格並指明責任部門。
6.2.2品管部負責人確定異常現象及異常趨勢對產品、製程及品質管理系統的影響程度,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要求及實施控制表》(CAR),概述潛在的不合格並指明責任部門。
必要時,可在實施糾正措施的過程中同時採取預防措施,此外,預防措施也可通過會議決定等其他適當的方式發起及跟進實施。
6.3原因分析糾正和預防措施責任部門調查不合格或潛在不合格的所有可能原因,必要時尋求相關部門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