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字词详解+揣摩语意+课文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字词详解+揣摩语意+课文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字词详解+揣摩语意+课文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字词详解+揣摩语意+课文分析

《孙权劝学》与《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比较阅读(含答案解析与参考译文)

《孙权劝学》与《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比较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阵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8.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 (2)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 (3)是使为善者惧__________ (4)乃相寿流涕而去__________ 9. 将下列句子议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10. 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

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11. 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8. (1). 另外(2). 再(3). 这(4). 离去 9. 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今天你位居至上,是天下的共主(皇帝),所以不能(处世)偏私自己的故交朋友。 10. 两人都作为过军队的统帅,在指挥作战过程中,都具备学识、勇气、谋略,同时作战的胜利离不开统帅的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举例符合题意即可 11. 要以新的目光去看待他人。多读书。知错就改。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复:再。去:离开。”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初中语文课文《孙权劝学》的教案课程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师:(猜成语:刮目相看)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吗?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介绍作者、作品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它的出处。这篇文章选自哪一本书?(资治通鉴)作者是谁?(司马光)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师:资治通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那么编年体通史是什么意思呢? (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录历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相信在课前呢,大家一定都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来,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愿意把课文先给大家来读一遍?注意在他读的过程中,看有没有读错或者读的不标准的地方。生(读) 师:总体感觉不错。大家看他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强调字词读音 卿(qīnɡ)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更(ɡēnɡ) 学生齐读 四、翻译词句、把握文意 1、解释字词 师:文章里有哪些词语大家一定要会解释? 生:(指出重要词语,师板书记录)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师:看来大家对文章里的一些重要词语都掌握了。对于一些词语,我们不但要懂他的意思,更要能精确地对它们进行解释。尤其是课本下面的注释,一定要做到精确无误才可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把课文翻译一遍。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七年级下册英语课文翻译(人教版新目标).

第一单元 SectionA 图片您的笔友来自哪?她来自澳大利亚。您的笔友来自哪?她来自日本。 2d约翰的笔友来自哪? 她来自日本。她住在哪?她住在东京。 Grammar Focus您的笔友来自哪?她来自澳大利亚。约翰的笔友来自哪?她来自日本。她住在哪?她住在巴黎。3b这就是我的新笔友。她来自澳大利亚。她讲什么语言? 她讲英语。 4问题:悉尼在哪儿?答案:在澳大利亚!悉尼在哪儿? 在美国。不,在澳大利亚。 SectionB 2a 她叫什么名字?她来自哪?她有兄弟姐妹不?她最喜欢的学科就是什么?她讲英语不?她住在那? 2c那就是您的笔友不?就是的,她(她)就是。 3a亲爱的同学: 我的名字叫鲍勃。我住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我想交一个中国笔友。我为中国就是个很有趣的国家。我14岁,就是十一月出生的。我说英语,还能讲一点法语。我有一个哥哥叫保罗,还有一个妹妹萨拉。她们有英国与澳大利亚的笔友。我喜欢与朋友们一起瞧电影,做体育运动。在学校里最喜欢上体育课。它非常有意思。但就是我不喜欢数学。她太难了! 您能尽快给我回信不? 鲍勃 3b寻找笔友 我的名字叫汤姆?金,我十四岁了。来自澳大利亚。我讲英语。我有一个哥哥萨姆,还有一个妹妹莉萨。我在周末玩足球,她就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在学校里我喜欢音乐。她很有趣!我最喜欢的电影就是《漫长的周末》。您知道不?它就是一部动作片。 请写信告诉我有关您的情况。 Self check 1加拿大日本从……纽约东京英语法语居住笔友日语语言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新加坡 Just for fun 您从哪里来?火星。我讲英语与火星语。 第二单元 SectionA 图片这儿附近有银行不?就是的,有。它在中心大街。 2a1、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图书馆对面。 2、投币式公用电话紧挨着图书馆。 3、投币式公用电话在邮局与图书馆之间。 4、投币式公用电话在格林街上。 5、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图书馆的前面。 6、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图书馆后面。2b1、图书馆在饭店与超市之间。2、公园在银行对面。3、超市在第五大街上。4、投币式公用电话在邮局的旁边。5、饭店在邮局的前面。6、旅馆在图书馆的后面。 2c超市在哪儿?它紧挨着图书馆。 Grammar Focus 这儿有超市不?就是的,有。/不,没有。 银行在哪儿?在中心街上。 旅馆在哪儿?在银行对面。 公用电话在哪儿?紧挨着邮局。 图书馆在哪儿?在餐馆与超市之间。 3a保罗:劳驾。请问这附近有旅馆不?南希:有。径直往前走,然后向左转。沿着大桥街走,在右边。它在超市的旁边。保罗:非常感谢。南希:不用客气。 4它就是在第五大街不?就是的,它就是。它在图书馆旁边不?就是的,它就是。它就是饭店不?就是的,它就是。SectionB 1a一个干净的公园一家新旅馆一条安静的街道一家大型的超市一个脏乱的公园一家小型超市一家旧旅馆一条繁华的大街 1b您家附近有一个大超市不?就是的,有一个。 2c有一个大超市。不,有一个小超市。 3a 欢迎来到花园区 在第一大街向左转,来享受城市宁静的街道与小公园。步行穿过中心大道上的公园,公园的对面就是一家老式的旅馆、紧挨着旅馆的就是一座带有一个有趣的花园的小房子。这就就是您花园旅行的开始。 3b来参观大桥街 大桥街就是一个玩得开心的好地方。这就是一条非常繁忙的街道。您可以在公园弹吉她。它就在那儿。在饭店与邮局之间。如果您饿了,您可以在超市买一些吃的,它在邮局的对面。 4b我家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 Self check 1 邮局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前面超市旅馆银行街道公园干净的肮脏的新的旧的安静的繁忙的大的小的左边右边在……之间在……旁边在……后面餐馆 3 亲爱的朋友: 我知道您下个星期就会到达。让我来告诉您来我家路吧。从飞机场乘出租车,经过一个位于您右边的银行,然后沿长街继续走,穿过第六大街、第七大街与第八大街。当您瞧到一个大超市时,向左拐。然后沿着大桥街继续走,在新公园处左拐。沿着中心大街走,我家就在您的右边。 祝您旅途愉快。 您的, 迈克

(完整)七年级英语下册全课文翻译--小4号字

Unit1 2d: Jane: 你好,鲍勃,你想加入什么俱乐部? Bob:我想加入运动俱乐部。 Jane:棒极了!你会玩什么运动? Bob:足球. Jane:这么说你可以加入足球俱乐部。 Bob:那么你呢?你非常善长讲故事.你可以加入讲故事俱乐部。 Jane:听起来不错。但我也喜欢画画。 Bob:那就加入两个俱乐部,讲故事俱乐部和美术俱乐部! Jane:好的,让我们现在去加入吧! Section B 2a: 1.你好,我是Peter,我喜欢打篮球。我会说英语,我也会踢足球。 2.你好,我是Ma Huan,我会打乒乓球和下国际象棋。我喜欢与人们交谈和做游戏。 3.我的名字是Alan。我在学校音乐俱乐部。我会弹吉他和钢琴。我也会唱歌和跳舞。 2b: (A)我们老人之家需要帮助。在七月份你有空吗?你善于与老人相处吗?你会与他们说话做游戏吗?他们会给你讲故事,你们可以交 朋友。它既有趣又好玩!请在今天拨打电话698-7729与我们联系。 (C)放学后你忙吗?不忙?你会说英语吗?是吗?那么,我们需要 你帮助说英语的学生做运动。这事轻松的,容易的!请来学生运动中 心吧。拨打电话293-7742联系Mr.Brown. (B)你会弹钢琴或者拉小提琴吗?在周末你有时间吗?学校需要帮助教音乐。它不难!拨打电话555-3721联系https://www.doczj.com/doc/0710511548.html,ler. Unit2 2d: Interviewer :Scott有一份有趣的工作。他在一家广播电台工作。Scott,你的广播节目在几点?Scott:从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六点。 Interviewer :你通常几点起床? Scott:晚上八点半。然后我九点吃早饭。Interviewer :那是个有趣的早饭的时间。 Scott:是的。之后,我通常在十点二十左右锻炼。Interviewer :你什么时候去上班? Scott:在十一点,所以我工作从不迟到。 2b:你好,我是Tony,我不喜欢早起床。在早上,我八点起床。然后,我在八点三十去上学。我没有许多时间吃早饭,因此,我通常吃的非常快。午饭我通常吃汉堡。放学后,我有时打半小时篮球。当我到家的时候,我总是先做作业。在晚上,我要么看电视,要么玩电脑游戏。在十点三十,我刷牙,然后上床睡觉。 Mary是我的妹妹。她通常在六点半起床。然后她总是洗淋浴,吃丰盛的早饭。然后,她在八点三十去上学。在十二点,她吃许多水果和蔬菜作为午饭。午饭后,她有时打排球。她总是在晚饭后吃冰激凌。她知道那对她不好,但冰激凌尝起来好极了!在晚上,她做家庭作业,通常还要游泳或者散步。在九点三十,她上床睡觉。 Unit3 section A 2e: Lisa:嗨,Jane.这是你的自行车吗? Jane:是的,我每天骑它去上学。你是怎样到学校的? Lisa:我通常乘公共汽车。 Jane: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 Lisa:我不确定...... 大约有10千米?乘公共汽车大约需要20分钟。你到学校花费多长时间? Jane:骑自行车大约需要15分钟。那是很好的锻炼。Lisa:是的。哦,祝你在学校度过快乐的一天。Jane:你也是。 Section B: 2b:过河去学校 你是怎样到学校的?你步行还是骑自行车?你乘公共汽车还是乘火车去?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到达学校是容易的。但是对于在中国的一个小村庄里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在他们的学校和村庄之间有一条很大的河。那儿没有桥,对于小船来说,这条河流太湍急不能摆渡。因此这些学生乘索道过河去学校。 一个11岁的男孩,亮亮,每个上学日都过河。但是他不害怕。“我爱和我的同学们玩耍。我爱我的老师。他对我来说,就像父亲一样。” 这些学生和村民中的许多人从没有离开过这个村庄。有一座桥是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梦想能实现吗? 3a: 嗨,远方的人, 你好吗?谢谢你的上一封电子邮件。你想知道我怎样到学校,对吗?奥,我通常在大约8点离开家,步行去公共汽车站。校车通常在大约8:15来。学校离我家大约20千米。乘公共汽车到那儿大约花费40分钟。乘公共汽车从来不枯燥,因为我总是

《孙权劝学》原文及课下注释

孙权劝学1 初,权谓吕蒙2曰:“卿3今当涂4掌事,不可不学!”蒙辞5以军中多务6。权曰:“孤7岂欲卿治经8为博士9邪10!但当涉猎11,见往事12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13始就学。及14鲁肃过15寻阳16,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17,非复18吴下19阿蒙20!”蒙曰:“士别三日,即更21刮目相待22,大兄23何见事24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20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21更:重新。 2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4见事:认清事物。

(完整word版)孙权劝学文言文及解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七年级下册英语 课文翻译

七年级下册英语课文翻译 第一课你会弹吉他吗? Section A 2b 1. 莉萨想加入国际象棋俱乐部,但她不会下国际象棋。 2. 鲍勃想加入英语俱乐部。他喜欢说英语。 3. 玛丽喜欢音乐。她会唱歌和跳舞。鲍勃也喜欢音乐。他们想加入音乐俱乐部。 2d 简; 你好,鲍勃。你想加入什么俱乐部? 鲍勃:我想加入运动俱乐部。 简; 棒极了!你会玩什么运动? 鲍勃:足球。 简:这么说你可以加入足球俱乐部。 鲍勃:那么你呢?你非常擅长讲故事。你可以加入讲故事俱乐部。 简:听起来不错。但我也喜欢画画。 鲍勃:那就加入两个俱乐部,讲故事俱乐部和美术俱乐部。 简:好的,让我们现在去加入吧! 语法聚焦 Section B 2a 你好,我是彼得。我喜欢打篮球。我会说英语,我也会踢足球。 你好,我是马欢。我会打乒乓球和下国际象棋。我喜欢与人们交谈和做游戏。 我的名字是艾伦。我在学校音乐俱乐部。我会弹吉他和钢琴。我也会唱歌和跳舞。 2b 我们老人之家需要帮助。在七月份你有空吗?你会与他们说话。做游戏吗?他们会给你讲故事,你们可以交朋友。它既有趣又好玩!请在今天拨打电话689-7729 与我们联系! 放学后你忙吗?不忙?你会说英语吗?是吗?那么,我们需要你帮助说英语的学生做运动。这是轻松的,容易的?请来学生运动中心吧。拨打电话293-7742 联系布朗先生。 你会谈钢琴或拉小提琴吗?在周末你有时间吗?》学校需要帮助教音乐。它不难!请拨打电话555-3721 联系来勒太太。 第二课你几点去上学? 2d 采访者:斯科特有一份有趣的工作。他在一家广播电台工作。斯科特,你广播节目在几点? 斯科特:从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六点。 采访者:你通常几点起床? 斯科特:晚上八点半。然后我九点吃早饭。 采访者:那是个有趣的吃早饭的时间! 斯科特:是的。之后,我通常在十点二十左右锻炼。 采访者:你什么时候去上班/ 斯科特:在十一点,所以我工作从不迟到。 语法焦距

孙权劝学知识总结

第4课孙权劝学 一、全文讲解篇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 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8、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9、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10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复习篇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 ..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 ..(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2.但当.涉猎(应当) 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赏析

第二课时 一、特别推荐阅读:《孙权劝学》圈点三辨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根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改写的。故事的材料精选巧取,言约而意丰。自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适当做到下列的圈点品味—— ①三个字音:当、为、更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当“应当”讲,也应读作dāng。“为博士”“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wéi才对。“即更……”句中的“更”释为“重新”,具动词意味,读gēng。 ②三个多义词:事、以、见“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往事”之“事”,即“事件,事情”。“以”,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组成“认为”。“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知道”与“认清,识别”的意思。 ③三个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治”,研究,今为“治理”义;“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一级;“但”,只,今为转折连词。 ④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见往事耳”句末的“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⑤三个称谓:孤、卿、大兄古时王侯自称“孤”,孙权即是。古代君王对臣子、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卿”,前者如孙权称谓吕蒙,后者如鲁肃称谓吕蒙。“大兄”即长兄,文中吕蒙对同辈年长者鲁肃的尊称。

⑥三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⑦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遂拜蒙母“非复吴下阿蒙”译作“不再是原来那个吕蒙了”,是个判断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作“老兄你看起事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句宾语前置,是个倒装句。“肃遂拜蒙母”译作“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拜”后省略介词“于”,是个省略句。 ⑧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孙权的言语中可见其如何善于劝说,可感其怎样的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这里是国君对臣子的“教训”口吻。鲁肃亲见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情不自禁,说话用了“赞叹”口吻。吕蒙的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态度坦然得当之无愧,话里不乏“责备”口吻。孙权劝得认真,鲁肃与吕蒙调侃得多趣,二者情调不同,三人性格有异。 ⑨三个层次:劝、学、变短文剪裁讲究,详略得当。第一层重点突出孙权善“劝”,命令未奏效时,孙权又用自身学习的体会再劝,并驳回吕蒙的借口。第二层写吕蒙“就学”,吕蒙不得已开始学习,至于如何刻苦学习、如何日见长进,文章只字未提。第三层写吕蒙学习后的变化,仅用一个“及”字,引出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同学分享课下所积累的有关于读书、学习的名言或诗句。(生分享) 既然同学们这么积极踊跃,想必大家都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三国鼎立时期孙权部下有一名大将吕蒙,他武艺高强,战功累累,但在读书方面是否也是如此出类拔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作家作品、人物分析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全文。(重点)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并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重点) 3、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难点)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以及句子的语气。 2、学生指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读音。 3、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语气。 4、找生汇报朗读成果。 5、全班齐读。 五、疏通文意 结合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生自行疏通文意,并找生分享。 六、文言现象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发现的文言现象、特殊句式以及两个成语。 七、梳理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2个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2、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八、妙笔生花 通过学习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今后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打算?请你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孙权劝学》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等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积累了“乃”、“但”“过”等文言词汇,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对一些文言现象有所认识,具有了一定的积累文言文的能力。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在了解了作家作品以及相关人物后能熟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能够理解故事大意。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要给予方法技巧上的指导。在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上有一定难度,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讨论并总结。 学习了本文后,学生对文言文不再望而生畏,而是主动去探索其意义,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也是越来越多,对某些文言现象能够自己辨认;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大部分学生都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读书计划,真正做到了知行统一。 《孙权劝学》教学分析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详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没有交代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有所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了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是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一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变现吕蒙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即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 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 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课文翻译四单元

四单元 Section A 图片不要在走廊里奔跑。对不起,克拉克女士。 1a 学校制度上课不要迟到,你一定要准时。不要在走廊里奔跑。不要在教室里吃东西。你必须在餐厅里吃。不要在课堂上听音乐。不要打架。 1c规章制度是什么?噢,我们上课不能迟到。我们必须准时。 2a在教室或走廊里听音乐在教室里听音乐在外面听音乐在教室里吃东西在餐厅里吃东西在外面吃东西戴帽子打架 2c 辛迪,我们能听音乐吗?我们不能在走廊里听音乐,但我们可以在外面听。 2d嗨,我的名字叫约翰。这是我在学校的第一天。嗨,约翰,我是艾丽斯。这是一所极好的学校,但是有许多规则。真的吗?规则当中的一些是什么?嗯,不要上课迟到。这是非常重要的。好吧,所以我们必须准时。我们可以带音乐播放器到学校吗?不,我们不可以。并且我们总是不得不穿校服。我明白了。噢,并且我们也不得不在图书馆里保持安静。 Grammar Focus 不要在走廊里跑。不要打架。规则是什么? 我们必须按时上课。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吃东西吗?不,我们不可以,但可以在餐厅吃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戴帽子吗?是的,我们可以。/不,我们不可以。他不得不在学校穿校服吗?是的,他是。/不他不是。你们不得不做什么?我们不得不在图书馆里安静。 3a 不要谈话 3b 安静?她不得不在图书馆保持安静吗?(她/不得不/在图书馆)是的,她不得不。 3c在我梦想中的学校,我们不必每天来学校。我们…… 1.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吃东西。2.我们不必每天来学校。Section B 1b外出上学期间的晚上看望朋友做他的家庭作业练习弹吉他清洗餐具看电视帮助他的妈妈做早饭打扫他的房间 1c 在上学期间的晚上每周六在晚饭前在晚上在上学的日子里晚饭后放学后每天早上/上午 1d戴夫在上学期间的晚上可以外出吗?不,他不可以。 2b 亲爱的万事通博士, 有太多的规则!在早晨6:00,我妈妈说:“现在起床并整理你的床铺!”早饭后,我妈妈总是说:“不要把脏盘子留在厨房里!”洗完盘子后,我因为不能迟到而跑向学校。在学校,我们有更多的规则—不要吵闹,不要在课堂上吃东西…… 我的爸爸说放学后我不能打篮球因为我必须做家庭作业。我仅仅在周末能玩。晚饭后,我也不能放松。我在看电视之前必须先读书。但是十点前我上床睡觉。规则、规则、规则!太可怕了!我能做什么,万事通博士? 莫莉·布朗纽约亲爱的莫莉, 我知道你感觉怎样。人们总是告诉我们,“不要这样做!”或“你不能那样做!”但是,考虑一下这件事,莫莉。你可以做许多事情。你可以在周末打篮球。你可以在读书后看电视。父母和学校有时是严格的,但是记住,他们制定规则是为了帮助我们。我们不得不遵守它们。 好运!万事通博士3a亲爱的万事通博士, 你可以帮助我吗?我不快乐,因为在家里有太多的规则。每天早上,我不得不/必须六点钟起床。在学校,我不得不/必须穿校服,并且我不得不/必须留短发。放学后,我不能和我的朋友一起玩或者看电视,因为我不得不/必须做作业。在周末,我也不能放松,因为我不得不/必须学弹钢琴。我从未过得快乐。我能做什么? 赵培Self check 1我是老鼠蒂米。我必须在每天早上6:30起床。然后我得去厨房为爷爷觅食。我去厨房从不迟到因为我得在猫起床前到那儿。我的爷爷总是告诉我不能吵闹。我听他的话,因为我不想要猫抓住我!我的爷爷对我要求严格,但我认为遵守规则是最好的! 2上课不要迟到。我们上课不能迟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亮 【课文品读】 《孙权劝学》是一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推进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别具风格吕蒙学习的起因是“孙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设计意图】 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的总构思. 教学创意:趣学文言故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谓、博士、但、涉猎、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重点: 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 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方法:自由放声朗读,自己译读,同座译读,质疑解难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发关注并需要积累的词 方法:自己圈出,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 (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积累) 以下词需要强调: 实词:谓当涂涉猎见就过 虚词:以岂但若乃及即更何遂 人称:卿孤孰 古今异义:博士往事 语气词:邪耳乎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寻文中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师示例,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组合有以下一些内容: 1.三个段落示结构 根据情节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这就是事件的三个阶段,即: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这三个段落是: 初……/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2.三个人物证蒙学 穿插人物介绍:孙权、吕蒙、鲁肃 简析三个人物(孙权、鲁肃、蒙母)对吕蒙学习并成功的证明作用 孙权: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劝他读书,对吕蒙满是关心与厚望正因为有孙权的善于劝说,才有了吕蒙的“就学”及学有所成 鲁肃:鲁肃“与蒙论议”,一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地位高于吕蒙,且学识丰富,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

《孙权劝学》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分析 一、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三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王,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读书大有益。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二、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三、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 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那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非常精当。 四、语言精练,情节发展环环相扣,自然而紧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课文翻译六单元

六单元 Section A 1a 看电视大扫除看报纸通过电话交谈听一张CD唱片使用电脑做汤洗餐具锻炼 图片你在做什么?我正看电视。 1c 他在做什么?他在使用电脑。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听一张CD唱片。 2a 史蒂夫在做什么?杰克在做什么?他在看电视。他在听一张CD唱片。 2b 你好,史蒂夫。嗨,杰克。你在做什么,史蒂夫?我在看电视。你呢?我在听CD,但是它有点儿无聊。哦,我的电视节目也不很有趣。你想去看电影吗?那听起来很好。 2d 喂?我是詹妮。嗨,詹妮。我是劳拉。噢,嗨,劳拉。你在做什么?没做什么。我只是在洗我的衣服。你呢?我在看电视。你想要和我一起吃晚餐吗?我的父母不在家。我们可以在外面吃。好,我愿意。让我们先在我家见面。六点半来吧。好。到时见。 Grammar Focus你在做什么?我在看电视。她在做什么?她在洗她的衣服。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听一张CD唱片。你在做你的家庭作业吗?是的,我在做。/不,我没做。我在打扫我的房间。他在看报纸吗?是的,他在看。/不。他没在看。他在打篮球。他们在使用电脑吗?是的,他们在(使用电脑)。/不,他们没有(使用电脑)。他们在锻炼。 3a詹妮现在正在打扫房子。鲍勃每星期六做晚饭。玛丽的父母亲晚饭后喝茶。比尔现在正在通过电话交谈。贝姬和鲍勃在周末看电视。 3b你在做什么?我在读书。现在你想在去看电影吗?不,这本书很有趣。那么明天你想去吗?当然,什么时间?让我们七点钟去吧。好吧!明天晚上见! 3c你在做汤吗?不,我没做。你在大扫除吗?是的,你说得对。 Section B 1a游泳购物打篮球超市图书馆游泳池 1b 那位男士正在河里游泳吗?不,他没有。他在游泳池里游泳。 1e艾丽斯在打篮球吗?不,她没有。她在…… 2a 北京上午8点东京上午9点纽约下午8点悉尼上午10点北京现在几点了?早上八点钟。 2b为什么朱辉全家人在看船赛和包粽子?朱辉喜欢他的寄宿家庭吗?他认为在中国的家怎么样? 今天的故事是关于来自深圳的一位学生,朱辉。他现在正在美国学习。他在纽约和一个美国人的家庭住在一起。今天是端午节。现在是上午九点,朱辉的家人在家里。他的妈妈和婶婶正在包粽子。他的爸爸和叔叔正在通过电视看船赛。 朱辉也在看船赛和吃粽子吗?好啦,现在是纽约时间下午九点,节日前的夜晚。但是在美国没有端午节,因此对朱辉和他的寄宿家庭来说,今晚和其他任何一个晚上一样。这位母亲正在给她的幼小的孩子们读故事。父亲正在通过电视看一场足球赛。朱辉在干什么呢?他在和他深圳的表哥通过电话交谈。朱辉思念他的家人并希望吃上他妈妈的可口的粽子。朱辉非常喜欢纽约和他的寄宿家庭,但仍然“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3a亲爱的鲍勃这是我的第一张家庭照片。现在我们都在家。我正在做作业,我的父母亲正在客厅看电视。我的爷爷正在看报纸。我的妹妹在通过电话交谈。吉姆 Self check 1杰克现在正在打篮球 2 嘿,鲍勃!你在做什么?我在听收音机。你想去踢足球吗?听起来很好,但是这个谈话节目很有趣。托尼在做什么?噢,他正在为考试而学习。斯蒂夫也在为考试而学习吗?不,他没有。我想他可以和你一起踢足球。

外研社英语七年级下册英语课文翻译

英语短文翻译 第2页: 你好,我的名字叫李芳。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是中国人。我来自武汉。你的名字叫什么? 我的名字叫王玲玲。很高兴见到你,玲玲。你来自哪里? 我来自北京。我是中国人你今年几岁了? 我今年十三岁。很好。你好,你呢? 您好,李老师。我的名字叫李大明(,)然后我也是来自北京。我今年十二岁。谢谢。你好,你来自美国吗?不,我不是。我来自英格兰。我叫Tony Smith。很高兴见到你,Tony。你好,你也来自英国吗? 不,我不是。我是美国人(,)然后我的名字叫Betty King。 Tony和Betty是我们的好朋友。 好。欢迎来到七年级四班。 第4页: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李大明和我的英文名叫David。我今年十二岁,人后我来自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是玲玲和她的英文名是Lucy。她是我的朋友。她也来自北京。 你好,我是王玲玲然后我今年十三岁。看见你真高兴。王辉是我的朋友,不过他不在我们班。他的英文名Henry。他是来自上海。上海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你好,我的名字是Tony Smith。我来自剑桥。这是一个在英格兰的小城市。Tony 是我的名,Smith是我的姓。非常高兴看见你们大家。

第8页: 这是你的家庭吗?是的。 好大的家庭啊!这是你的妹妹吗? 是的。他的名字是Linda。这是你的祖父母们吗? 是的,他们是。他妈妈的父母在左边,然后我的爸爸的父母在右边。 我看见了。这是谁?那是我爸爸。 这是你的妈妈吗?是的。在她的旁边是我爸爸的妹妹,我的姑姑Liz。这是他的丈夫吗?不,那是她的哥哥,我的叔叔Paul。 在Paul的前面的男孩和女孩是谁? 他们是Paul的儿子和女儿,我的表兄妹,Mike和Helen。 第11页: 我的名字叫Betty King。那是我的父母。我们是美国人。我的爸爸是演员,然后我的妈妈是剧场经理。 我的名字叫李大明。那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中国人。我的爸爸工作在警察局。他是一名警察,然后我的妈妈是一名护士。 我的名字是Tony Smith,然后我是英国人。这是我的妈妈。她是一所学校的英语老师。这是我的爸爸。她是一个酒店经理。 我的名字是王玲玲。我是中国人分。我的妈妈是护士。她和大明的妈妈在同一家医院。我的爸爸是一个在北京的公交车司机。 第14页:

《孙权劝学》课文讲解

教学要求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能够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抓住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的特点,想象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口吻和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语气词、称谓语,能够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难点是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课文中人物的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这就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

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 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本文,也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分角色朗读,进行快速背诵竞赛,复述课文,改编原文并口头表述,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