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二、分级护理制度一、凡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二、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三、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具体内容如下:(一)特级护理1.病情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1.病情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1.病情依据: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分级护理制度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决定护理等级以医嘱形式下达,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并做出标记,特级护理为黄色,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绿色,三级可不标记。
(一)特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求(1)制定并落实护理计划。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
(6)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7)实施床旁交接班,认真做好病人病情、治疗,护理等交接。
(8)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日间及小夜班每2小时记录病情一次,大夜班每四小时记录病情一次,病情有变化应随时记录。
使用呼吸机、监护仪器的患者应每小时记录监护参数。
(9)关心爱护患者。
(二)一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求(1)制定并落实护理计划。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巡视患者,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根据患者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
(6)实施床旁交接班,认真做好病人病情、治疗,护理等交接。
(7)做好病情变化的观察及记录,日间及小夜班每四小时记录病情一次,大夜班至少记录病情2次,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
是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护理需求,将医院的护理工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保证患者能够获得适合的护理服务。
一般来说,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等级:
1.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主要适用于病情较轻、需要较少护理干预的患者。
一级护理主要由护士负责,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技术和观察监护等。
2.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需要较多护理干预的患者。
除了一级护理的内容外,二级护理还包括一些高级技术和护理操作,例如给药、疼痛控制、导尿等。
3.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适用于重症患者或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如重症监护室患者、手术后监护患者等。
三级护理需要护士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包括生命支持技术、呼吸机操作、血液透析等。
4. 特级护理:特级护理适用于极度危重病患者,需要实施最复杂和最高级别的护理干预。
特级护理通常在重症监护室或特殊护理区实施,需要具备高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可以确保患者获得医学和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医务人员的专业优势,提高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
第 1 页共 1 页。
分级护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实施不同级别护理的制度。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
第二章管理要求第三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护理级别应当有明确标识。
第四条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定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二)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四)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
第五条分级护理原则(一)特级护理1. 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重症监护患者(3) 各种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4) 各种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者。
(5) 各种脏器功能衰竭、各种中毒及危及病人生命的疾病。
2. 护理要求。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并设专人护理。
(2) 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建立特护记录,随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3) 保持呼吸道及各种导管通畅,准确记录24 小时出入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做到六洁四无(即脸、手足、头发、皮肤、会阴、床单位清洁:无压疮、坠床、烫伤、交叉感染),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5) 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
(二)一级护理1. 病情依据。
(1) 病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 生活能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 病情允许活动,但因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随时有发生意外的可能。
2. 护理要求。
(1) 严格卧床休息,协助解决生活的需求。
(2) 严密观察病情,每1—2 小时巡视一次,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护士在病人一览表上作相应标识。
二、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医师制订的患者护理级别和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包括:(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二)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三)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特级护理:(一)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重症监护患者;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四、一级护理:(一)适用对象: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二级护理:(一)适用对象: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根据卫生部相关规定,护士与医生共同对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后,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护理等级。
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护理,在患者床头卡和病员一览表上标识。
(一)特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需严密进行监护的患者;(3)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出血、休克和“五衰”的患者;(4)各类ICU和CCU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求(1)根据病情,在2小时内评估,制订出危重护理计划;(2)设专人24小时照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每日至少监测6次,体温在38.5℃以内者,每日监测4次(23:00和凌晨3:00如患者熟睡可免测);(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并观察效果和反应;(4)准确监测出入量,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5)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6)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保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实施安全措施;(7)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适时进行健康教育;(8)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1.病情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5)高热、昏迷、脏器出血、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肿的患者及早产儿或新生儿;2.护理要求(1)根据病情,在2小时经评估后,填写危重护理记录;(2)需严格卧床休息,给予生活照护;(3)每小时至少巡视1次,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每日至少监测6次,,体温在38.5℃以内者,每日监测4次(23:00和凌晨3:00根据病情可免测);(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防止并发症;(6)注意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提供健康指导。
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即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决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开具医嘱,制定诊疗方案。
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各医院应根据本制度内容,结合临床实际,细化分级护理项目内容,在病区/科室醒目位置公示并落实到位,不依赖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护理患者。
1、特级护理(1)病情依据①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②重症监护患者;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④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点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入量;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1)病情依据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点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3、二级护理(1)病情依据①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②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护理要点①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实施安全措施;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医院护理分级制度
护理分级是指病人及其家庭可以根据病情的危重程度与护理的复杂程度,为病人提供合理的护理服务。
该分级能提高实施护理的经济效益,提
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建立一种有效管理机制,同时也促进了护理专业人
员的学习和发展。
一般来说,在医院护理分级制度中分为四级制度: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指普通病房护理,患者的病情较轻,所需护理量
较少,需要的护理只需要基本护理即可满足。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较重或病情发展变化较快,
需要比一级护理更多护理服务的护理。
二级护理的护理服务包括药物管理、伤口护理、饮食指导、护理康复等。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是指非常重症或病情发展变化迅速的护理,需要
护士和医护人员的全天候护理。
这类护理可能需要配置高级护理器械和材料,并实施有效监护。
四级护理:此类护理主要针对特殊病症,如四肢麻痹或功能性障碍,
需要护理者具备专业知识,以及各种护理服务。
特殊的护理设备也可能需
要配备,如抢救器械,呼吸系统等。
以上所述的四级护理分级制度,主要是针对的病人情况不同而提供护
理的区分。
分级护理制度什么是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是指在医院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个等级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
这种制度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管理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分级护理制度的优点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通过分级护理制度,医院可以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配不同的医护资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增强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不同等级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护理服务,医生和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提供更加个性化、贴心的护理服务,这样可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分级护理制度可以促进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协作,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分级护理制度的等级划分一级护理一级护理是指对病情较轻、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进行护理。
这类患者一般能够自理基本生活,只需要进行基本的检查和治疗。
一级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治疗、饮食、床位卫生等基本护理措施。
二级护理二级护理是指对病情较重、需要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
这类患者需要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如输液、吸氧等,并需要做好生命体征监测。
同时,二级护理也需要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抚。
三级护理三级护理是指对病情危重、需要严密观察和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
这类患者需要进行高强度的监测和治疗,如呼吸机辅助治疗、心电监测等。
同时,三级护理还需要精心照顾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实施分级护理制度首先需要医院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化流程,为医护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和流程要求。
同时,医院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划分不同等级的患者,并进行相应的资源分配和护理方案编制。
在实施分级护理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要医院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培训,让医护人员了解制度的意义和要求,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和流程要求。
同时,医院还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督,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
结论分级护理制度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管理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分级护理制度1.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2.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3.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指定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4.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2)正确实施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映;(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4)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
5.分级护理原则(1)特级护理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①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②重症监护患者;③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④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⑥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⑦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包括以下要点: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③准确测量24 小时出入量;④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②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包括以下要点: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④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⑤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各科室应结合实际,细化分级护理项目内容,并落实到位。
一、特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病人;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变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病人;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二)护理要求1.除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外,须进入抢救室或监护室,由特护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
2.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其他观察指标,及时记录。
3.保持呼吸道及各管道通畅,准确记录出入量。
4.及时正确实施医疗、护理措施。
5.抢救仪器、器械和药物呈备用状态。
6.根据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
7.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予适宜的干预措施。
8.落实基础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发生。
9.生活护理由护理人员完成。
二、一级护理(一) 病情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病人;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病人;4.生活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病人。
(二)护理要求1.根据患者病情,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每周测体重并记录。
2.严密观察病情,每小时巡视一次。
3.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4.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完成标本留取并与运送员进行送检交接。
5.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6.进行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并予适宜的干预措施。
7.根据病情及ADL 评分,提供生活护理帮助。
三、二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要观察的病人;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生活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病人。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生活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病人。
(二)护理要求1.按常规测量生命体征。
2.每2小时巡视一次。
掌握病情动态,观察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根据对病人病情和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并做出相应的标记,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观察。
1.特别护理
①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②运用器体护理的理念做好计划护理,并及时记录相关资料。
③切实做好各项专科护理,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
④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做好空气消毒。
2.一级护理
①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巡视病人,根据医嘱和病情需要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②加强基础护理,根据医嘱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
③加强营养,做好饮食指导。
④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⑤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清新,防止交叉感染。
3.二级护理
①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巡视病人,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
效果。
②协助或指导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护理
并发症。
4.三级护理
①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掌握病人的病情与心理状态。
②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
分级护理制度5篇在进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劳动保障规章制度,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分级护理制度最新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级护理制度最新1一、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录入医嘱后,应做到班班查对。
2、录入医嘱者与查对者均必需签全名或盖章。
3、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需问清后方可执行。
4、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待医生认为无误后,方可执行。
保存用过的空安瓿。
5、整理医嘱后,必需经其次人查对。
6、护士长应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需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三查: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的质量、留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
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需经其次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时,要经反复核对,用后保存安瓿。
用多种药物时要留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
应准时查清,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裂痕。
2、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姓名、血型、库血号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上有无凝集。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库血号及血量。
4、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必需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应保存血袋,以备必要时送检。
(四)饮食查对制度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根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种类。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时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
二、值班、交接班制度1、值班人员必需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确、准时地进行。
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一、目的与背景为了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保证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分级护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科学合理地分配医护资源,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管理标准1. 护理分级等级医院护理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1.一级护理:由初级护士或助理护士负责进行常规护理操作,如测量血压、体温控制、口腔护理等。
2.二级护理:由中级护师或主管护士负责进行中级护理操作,包括静脉输液、护理评估、疼痛管理等。
3.三级护理:由高级护师或护理专家负责进行高级护理操作,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干预措施等。
2. 护理分级制度的实施1.医院将所有患者按照病情和护理需求进行分类,确定护理分级等级。
2.护理部门根据护理分级等级要求,配备相应数量和层次的护士,进行护理人员的分配。
3.护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操作规范、流程和操作指南,确保护理工作符合护理分级等级要求。
4.护理分级等级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确保护理水平与患者需求相匹配。
3. 护理质量管理1.医院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遵守护理分级制度,保证护理质量。
2.护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升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3.医院设立护理质量委员会,负责制定护理质量指标和考核标准,对医护人员进行绩效评估。
4.护理部门负责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及时解决护理相关问题和投诉。
4. 药品和器械管理1.护理部门负责管理医院的药品和器械,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护理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药品和器械,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其完好性。
3.医院设立药物和器械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和控制药品和器械的采购、入库、分发和使用情况。
三、考核标准1. 护理人员技术能力考核护理部门按照护理分级等级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能力考核标准。
1.一级护理: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如测量生命体征、基本口腔护理等。
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特级护理:
(一)指征: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将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抢救患者安置于抢救室,备好急
救药品和物品。
2.做好护理评估,按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3.定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4.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
5.按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详细记录各种导管的出入液量。
6.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
(1)卧位合理,舒适安全,符合治疗需要。
(2)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3)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预防感染;保持胡须、头发整齐,洗脸。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每天床上擦浴,包括洗脚及会阴护理;协助病人翻身,至少2小时一次,病情危重限制翻动者例外,仔细观察、评估
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5)做好患者气道管理,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专科护理常规执行,及时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按医嘱给予饮食,保证进食安全,防止误吸、呛咳等。
(7)做好大小便护理。
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7.对患者的重点治疗、护理内容实施班班床头交接。
二、一级护理:
(一)指征: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按病情需要,配备急救用物以备必要时应用。
4.按照护理常规落实护理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防止并发症:
(1)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污染及时更换。
(2)保持口腔清洁,需要时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协助患者翻身,2小时一次,观察、评估皮肤情况,并记录,做好交接班,预防发生压疮。
(4)做好大小便护理,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护理1~2次。
(5)做好生活护理,协助自理缺陷患者喂水、喂饭,送药到口。
6.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一)指征: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一)指征: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记录要求参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