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之四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48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教案活动目标通过搜集成语历史故事素材,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培养合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1.熟悉课本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成语词典和相关的普及型历史读物,从中收集与课文中提到的人物、事件和历史现象有关的成语故事。
包括课文中提到的或者隐含的成语。
2.选出裁判,制定相应的规则。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历史阶段分小组收集成语历史故事,交给裁判,作为比赛的主要范围。
并公布给全体同学。
3.把收集上来的成语汇编成题并编号,按照要求分成笔试部分和抢答部分,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活动过程1.首先由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介绍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和典故,这些都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往往都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
熟悉这些成语历史知识,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历史读物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2.主持人宣布参赛规则。
比赛选手按照事先划定的位置就坐,每队3名代表。
3.比赛正式开始:Ⅰ.初战告捷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每组发放一张同样的表格,表格类似普通的填字游戏,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相互交叉。
并在最下方注明提示内容。
时间5分钟,工具每组一本成语字典。
Ⅱ.知音难觅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的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合作精神。
每队出两人,一人面对台下同学,背对主持人,另一人则相反。
由主持人出示随机挑选的成语,一人用所学知识或相关的历史故事解释,但不能出现成语本身的字。
时间1分钟,以猜多者为胜。
(试题见下)闻鸡起舞、四面楚歌、入木三分、投鞭断流、司马昭之心、画饼充饥、老马识途三过家门而不入、退避三舍、风声鹤唳、合纵连横、愚公移山、一鸣惊人、画蛇添足、鸡鸣狗盗、守株待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暗渡陈仓、怒发冲冠惊弓之鸟、完璧归赵、精卫填海、钻燧取火、三顾茅庐、三人行必有吾师Ⅲ.你争我夺本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学成语的熟练程度。
第25课《成语故事》一、课文内容概要1. 本课是一篇关于成语故事的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鹤立鸡群”和“守株待兔”两个成语的故事。
2. 文章首先介绍了“鹤立鸡群”成语的由来,讲述了鹤和鸡争夺第一的故事。
3. 接着介绍了“守株待兔”成语的故事,讲述了农民守株待兔的典故。
二、课文重点内容1. 鹤立鸡群a. 鹤和鸡争第一- 内容概要:鹤在大雪中无倦地觅食,于是羡慕之余决心向鸡学习。
- 寓意:比喻别人在某方面表现出色,应该认真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2. 守株待兔a. 农夫等待兔子撞树- 内容概要:农夫得到一只兔子,却认为这只兔子会撞死在树上,于是守株待兔。
- 寓意:比喻盼望不切实际,幻想中的事情。
三、课文学习方法1. 认真阅读成语故事的原著,理解成语的由来和含义。
2. 通过朗读成语故事,领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和道理。
3.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文学习心得1.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2.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还能培养自己的修身修行,提高语文素养。
3.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成语,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五、课文延伸阅读1. 《三字经》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可以进一步了解汉语成语的由来和学习。
2. 《成语故事大辞典》是一本详细介绍成语故事的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成语知识。
六、结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鹤立鸡群”和“守株待兔”两个成语的故事,还领会了其中的哲理和道理。
希望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运用成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续写:从成语故事中领悟人生哲理成语故事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其中的由来和含义,更可以从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和哲理,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明晰和坚定。
让我们来深入挖掘“鹤立鸡群”这个成语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
故事中,鹤和鸡争夺第一,表面上是一场无关紧要的争斗,但其中所蕴含的却是人们对于成功的追求和对于优秀的向往。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堂全册练习题(附答案)4*三、课堂延伸〖农业知识大碰撞〗: 1、请你填填看:反映周年季节、气候的变化,用以掌握农时,安排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是一部完整的农事历――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处暑、白露、春分、寒露、霜降、立冬、、、冬至、小寒、大寒。
2、节气歌:春雨惊分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
秋处露分寒霜降,。
3、农谚知多少:①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
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雨云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
依此农谚是?②日晕三更雨,。
蚊子飞成球,。
鸡在高处鸣,。
先雷后雨不湿鞋,。
傍晚无云有微风,。
天上挂破帷,。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的成就和艺术特点 2.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3.认识到艺术发展的承上启下;理解艺术家刻苦追求意志品质。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许多寺庙出现的原因是() A.统治者支持以维护统治 B、愿意出家的和尚很多C、佛真能实现人们的愿望 D.寺院势力很大 *2.()、云冈、龙门与麦积山石窟,素有「中国四大石窟」之称。
其实,像这些规模宏阔、保存完好、造像精美、风格独特的石窟群还有很多,真有挂一漏万之虞。
() A.莫高窟 B、天龙山石窟 C、剑川石窟 D、柏孜柯里克石窟 3.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目的是() A、麻痹人民 B、扩大寺院势力 C、发展石窟艺术 D、维护封建统治 4.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开始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5.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D.佛教盛行的结果二、课堂回顾 1.材料解析题:“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之四〖活动目标〗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进一步丰富历史知识。
提高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和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认识到交流合作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为学生创设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推举主持人一人,裁判三人,负责制定竞赛规则、竞赛流程、编选题目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其余学生分成四个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掌握成语故事。
装饰黑板,布置场地。
教师准备尽可能多地熟悉有关成语的历史知识,以便为学生释难答疑。
向学生介绍收集成语历史典故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疑难提供帮助。
关注主持人、裁判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提供音像资料。
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如标志牌、奖项标志、奖品等。
〖活动过程〗精心导入1、播放一段成语故事的录像,学生观看后答出故事――《一鸣惊人》。
2、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是历史的积淀,学习和使用成语,可以使我们时时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3、推出课题。
我与历史――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激励学生在竞赛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竞赛过程1、主持人宣布竞赛规则(见附一)及裁判名单。
2、第一轮比赛――快速抢答。
主持人:播放成语《病入膏肓》的录像。
注意各小组的反应,在有学生举手时,请同学回答。
把录像放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
学生:认真观看录像,从音像中收集有效信息,积极思考,得出答案后立即举手回答。
提高观察、分析和快速反应能力。
3、第二轮比赛――稳坐钓鱼台。
主持人:出示主界面,请各组轮流选择主界面上的图标,根据选择出示相应的问题,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在学生回答后,给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内讨论决定选择哪一个图标。
在问题出现后,集体讨论,确定答案后回答问题。
形成一种团结、合作、交流的意识。
4、现场点评(一)。
裁判:对各组在“快速抢答”“稳坐钓鱼台”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评论,肯定成绩,鼓励再接再厉。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查阅工具书和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充分阅读所收集到的成语典故,提取有关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等的有效信息,丰富历史知识,深化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
体会这些成语掌故的含义,按照一定的类别去归纳成语掌故并尝试灵活运用,培养讲述历史故事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成语掌故的收集整理,培养正确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展示收集资料的成果并进行自评和互评,品味成功的乐趣,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整理归纳有关历史成语,设计竞赛问答,尝试编演一些历史故事和成语典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整理成语掌故和参与竞赛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对成语掌故的理解体会,增长人生阅历,提高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
培养有序竞争和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形成积极进取、沉着机智的良好品质。
二、教材分析本次活动旨在超越单纯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通过收集成语掌故和参与知识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树立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增进历史知识和人生智慧,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
本次活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操作性也较强,但需要充分准备。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去收集整理历史故事和成语掌故,同时还要合理地去组织全班级学生,做到任务明确,分工合理。
对知识竞赛要作精心设计,学生各种角色的确定要求民主和公平,并作严格的要求,比赛的试题和规则要认真审阅,确保活动的质量。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并能够领会这些成语的意思,也能较熟练地运用于语言的表达和书写中。
但是他们对成语的来源和历史掌故了解得并不多,数量上也有待增加,特别是有关重要历史知识的成语更应该多积累多运用,既培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增进了历史知识和人生智慧,提高了思想认识,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也能很好地树立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之四[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1.通过搜集成语历史故事素材,培养了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2.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3.培养合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成语竞赛过程:中国成语的起源、典故及意思,每每与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每一句成语背后,往往隐含很多历史故事、古代名人、历史事实、风俗等知识。
所以,学习成语不单可以增进语言知识,更让您多知一点中国历史。
历史成语竞赛让您走进时光隧道,回到古代,看看中国著名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的事迹吧﹗*一、知音难觅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的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合作精神。
出两人,一人面对台下同学,背对出题人,另一人则相反。
由出题人出示随机挑选的成语,一人用所学知识或相关的历史故事解释,但不能出现成语本身的字。
时间1分钟,以猜多者为胜。
(试题见下)闻鸡起舞四面楚歌司马昭之心老马识途三过家门而不入退避三舍风声鹤唳请你帮助那位解释的同学一把。
*二、中西成语大杂烩SCOTT在美国教汉语课,其中一节内容是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大家谈。
请你帮他把下面的英语翻译成汉语。
1.blow hot and cold2.paint the lily3.burn one's boats4.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5.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6.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7.turn over a new leaf8.put all one's eggs into one basket*三、初战告捷朝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表格类似普通的填字游戏,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相互交叉。
并在最下方注明提示内容。
时间5分钟,工具为成语字典。
(试题见下)*四、你争我夺本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学成语的熟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