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1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煤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质量与消耗掉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i1.1质量守恒定律,❹I思维导图份|知识梳理一、质量守恒定律1、(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所以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质量守恒定律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①运用范围:解释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气体体积。
③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有剩余)。
④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变化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如反应前后的体积不一定守恒。
(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理解成“反应物”,因为有些反应物不一定全部参与反应,有“过量”问题。
(4)对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可以先确定已知一方各个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再对应查找另一方,左右相减就可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知识点详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推断物质的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3)推断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及比值(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4)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5)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种物质的质量,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及推断反应类型等(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2)质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两个一定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总数可能变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3.适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有反应发生。
(2)敞口容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不能有气体参与。
(3)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无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向一质量守恒定律典例1(2020·葫芦岛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10 g水与10 g酒精混合后质量为20 gB.1 L氢气和8 L氧气反应,能生成9 L水C.5 g硫和5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 gD.只有固体、液体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解析】A、10 g水与10 g酒精混合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不是质量守恒定律所解释的范围,故不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只表明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氢气和氧气密度不同,故1L氢气和8L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9 L水,故不正确;C、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1,所以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 g,故正确;D、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正确。
△ 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例:CuO+H 2〒Cu+H 2O 不变 ①宏观 Ⅰ元素种类Ⅱ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化学反应前后) ②微观 →原子 数目种类 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因质量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总数 可能改变如:CO 2+H 2O=H 2CO 3 可能不改变如:NaOH+HCl=NaCl+H 2O2.应用:⑴、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例1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 2O + CO 2 →淀粉 + O 2 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例2:某可燃物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只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A.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元素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 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D. 所含元素大于三种⑵、确定化学式例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 )和双氧水(H 2O 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方程式为X+ H 2O 2 = N 2 + 2 H 2O ,根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 )A. N 2B. NH 3C. NH 2D. N 2H 2例4:食物中的糖类给人体提供热量,某糖X 在人体内发生的反应是:X+6O 2=6CO 2+6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练习]1、在化学反应2X 2 +3Y 2 = 2R 中,若用X 、Y 表示R 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A )X 3Y 2 (B )X 2Y 3 (C )X 3Y 4 (D )XY 22、铅丹 + 4HNO 3 =PbO 2 + 2Pb(NO 3)2 + 2H 2O ,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推知铅丹的化学式为( )A. PbB. PbOC. Pb 2O 3D. Pb 3O 4⑶、简单计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1、在化学反应A +B = C 中,10克A 物质恰好与8克B 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 物质的质量为 ( )A 、 8克B 、18克C 、10克D 、无法确定2、将27.5克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9.6克B 、12.6克C 、6.6克D 、14.9克3、有X 、Y 两元素,使12g X 2与XY 3反应生成24gC ,化学方程式为:X 2+XY 3=3C 。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两个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三、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例1.加热a 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A.c-(a+b) B.a+b-c C.a-c D.a+b+c例2.二硫化碳(CS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S2+2O2==CO2+2X,据此推断X的化学式为()A.S2O6B.SO3 C.SO2D.S例3.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4.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例5.在反应A+3B==2C+3D,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______。
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
例6.化学反应:A+2B=C+D,5.6克A跟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
现要制得0.4D,则所需A 的质量为()A.5.6克 B.11.2克 C.14.6克 D.无法计算【基础演练】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质量⑥分子的数目,其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2.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3.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4.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A.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一定是H2和CO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 H2O淀粉 + O2,由此可推知,淀粉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A.碳元素 B.氢元素C.碳、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巩固提高】6.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7.浓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 ==4R↑+O2↑+2H2O,则R的化学式()A.NO2 B.N2O C.N2D.NO8.根据反应3NO2+H2O=2HNO3+X,推断X的化学式为()A.N2 B.NO C.N2O3 D.N2O59.如图所示,反应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 2+O 22H 2O 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22H 2O 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初三化学二轮知识卡片第八讲——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书写的步骤】1、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方程式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4、等将横线改为等号【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次数
1.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了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与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只要做一个“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就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细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A.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B.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难以判断
5.木材充分燃烧后生成煤灰的质量一定()
A.小于木材的质量 B.大于木材的质量 C.等于木材的质量 D.无法判断6.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参加反应前镁带的质量增加了,是因为()A.反应前镁原子数目增多 B.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
C.氧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元素。
8.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__元素。
9.在化学反应A+B=C+D中,80gA和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gD,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______g。
1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态物质的质量______氯酸钾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化学反应A+B=C中,3gA和足量B反应,可得11gC。
如有12gA,能和_______gB 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