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5.44 MB
- 文档页数:5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概念与内涵。
2. 掌握绪论部分的核心要点,包括课程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入分析。
2. 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课程导入(10分钟)1. 引言: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2. 背景介绍: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与现状。
第二部分:概念解析(15分钟)1. 思想道德修养:解释其定义,强调其对个人成长及社会和谐的作用。
2. 法律基础:阐述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课程意义与目标(10分钟)1. 意义阐释:分析本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2. 目标定位:明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和素质。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新闻或案例,引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思考。
2. 学生分享对案例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知识讲解(2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绪论中的关键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记录重点信息,进行实时讨论。
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学生分小组讨论。
2.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进行课程的展望。
四、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和分析能力。
总结性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 课程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教材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明确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目的、意义。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
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目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阐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这两者的关注。
2. 讲解基本概念、原理:详细讲解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让学生掌握思3. 分析地位和作用:阐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两者的意义。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1. 绪论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路指引和价值基础。
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三.思想道德与法律
(1)区别
思想道德调节领域大,调节方式为说服教育,调节目标是希望改正。
法律调节领域小,调节方式为国家强制力,调节目标是强制改正。
(2)联系
·都是基本素质。
(先有道德后有法律)
·都调节思想行为,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互相不是彼此的目的)
·都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它。
·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路指引和价值基础,法律为思想提供制度保障。
·道德滋养法律,丰富法律,支撑法律,以道德精神和价值促进全社会信仰法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律选择。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 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4.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观点,阐述关系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提高其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律的选择,增强其道德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等。
3. 分析关系: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
2. 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单选题:1、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就是要()。
A、树立自主学习理念B、树立全面学习理念C、树立创新学习理念D、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2、优良的学风包括严谨、求实、勤奋和()。
A、创新B、智C、全面学习理念D、视野开阔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A、脚踏实地B、追求真理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创新学习理念4、()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A 、德B 、智 C、体 D、美5、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 知识渊博B 品质高尚C 德才兼备D 知行统一6、以()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A 服务人民B 团结互助C 崇尚科学D 艰苦奋斗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名言教育大学生在求学路上要()。
A 勤奋B 严谨C 求实D 创新二、多选题:1、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在哪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A、心态的变化B、学习要求的变化C、同学关系的变化D、生活环境的变化E、社会活动的变化2、进入大学,应该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主要包括()。
A、自主学习理念B、机械学习理念C、全面学习理念D、创新学习理念E、终身学习理念3、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包括()。
A、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B、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C、劳是人才素质的关键D、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E、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4、当代大学生如果要塑造崭新形象,就要()。
A、理想远大、热爱祖国B、追求真理、善于创新C、德才兼备、全面发展D、视野开阔、胸怀宽广E、知行统一、脚踏实地5、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内容的有()。
A、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B、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C、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D、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E、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6、现代人才的素质要求包括()。
A、思想道德素质B、专业素质C、文化素质D、身心素质E、理论素质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一门课程。